標籤:

流放者的歸來 蘇 軾

流放者的歸來 蘇 軾

清理清理中國文學家的階級成分,會發現,充滿了政治失意分子。或者是流配的罪犯,或者是罷官的退休者、辭官的隱居者,或者是從政根本就不遂者,或者是亡國之君,或者是下層社會的漂泊者。其中,流放者是比較集中的一支,屈原、柳宗元、劉禹錫、蘇東坡,等等,都是在此一編的。蘇東坡是最著名的流放者,創造了不少紀錄:他是宋代第一個被流放到大庾嶺以南的配犯,更不用說最後遠至海南島的遙迢了;他是宋代第一樁文字獄的受害者,作為「烏台詩案」的主犯,是因詩中觸犯「新法」而被囚禁和流放。  蘇軾總結自己的一生,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兩度發配三地流徙的流放生涯,前後加起來有近十年之久。蘇軾一直是一個以達觀超脫著稱的人物,但這麼長久的流放無疑仍在他的思想和文學中刻下了許多永遠的印記。流放期作品,大多可列入最優秀的蘇軾之作行列里。《東坡海外集》收錄了蘇軾在廣東(惠州)和海南(儋州)兩地的流放之作,其詩達到了圓熟的境地,其精神最為溫暖平和,一百二十四首唱和陶潛詩可以列為代表。湖北黃州時期,誕生了最著名的詞《浪淘沙·大江東去》,最著名的小品《記承天寺夜遊》,最著名的抒情短賦《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  蘇軾陪客兩游赤壁,前後不過三個月,有「前賦」有「後賦」,同題之下並為名篇,其中確是各有千秋。前賦寫初秋之境,「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波接天」;後賦寫晚秋之景,「霜露既降,木葉盡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前賦之游,以詠詩吹簫為內容;後賦之游,以登山為始以放舟為終。前賦以議論為文中主體,後賦以畫景為主體。後賦畫景,寫蘇軾獨自登山長嘯,感覺「悄然而悲」「肅然而悲」,三人同舟,感覺江流的寂寥,思情都在景物中。前賦議論則意氣風發。客人悵然於天地不變,長江無窮,人生短暫。東坡雖在流放中卻能從大處看世界,說:以變化看世界,天地萬物一瞬間都不同;以不變看世界,明月還是那明月,江流還是那江流。萬物各自有主,唯山間明月江上清風,我們可以共享,而且,取之無盡,用之不竭。這種恢弘的人生感想最能感動人。以個人偏好論,我寧取前賦為上選。兩篇都有感傷情調,後賦的感傷只能以孤鶴入夢的縹緲來沖淡,前賦的感傷則為放達的思想所化解,一變為真心歡笑。「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籍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這樣的結尾何等天然和絕妙,寫出了人在山水中的恣肆和放鬆,寫出了山水本色和人的本色。《記承天寺夜遊》雖短,也是同樣姿色。先記年月日,欲睡見月,起身到承天寺找朋友散步。正文不過三十餘字:「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就此打住。真正應了東坡自我的總結,他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如是而已。蘇文,尤其是他的小品,那些題跋、札記、尺牘,都是這樣簡約從容,頗類《世說新語》的文風。看起來都是片斷,沒有天頭地尾的端正,卻是天然的完整。這部分的蘇東坡,其後影響了明代的公安竟陵兩派,影響了張岱、袁枚、鄭板橋。袁宏道說:「東坡可愛者,多其小文小說,使盡去之,而獨存其高文大冊,豈復有坡公哉!」這是深知東坡者的說法,小文的好處,就在辭達而已。  辭達,在孔子那裡是一個基本的文學標準,在蘇軾這裡則是最高準則。他說「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辭達,不是簡陋,乾巴巴,有可達之意,自然有能達之辭(表述清晰的文章)。文采之類,都在你要表述的意思里,用不著額外用力。蘇軾本人有這份自信,也確有實績擺在那裡。  所謂「韓潮蘇海」,是說韓愈文章像大潮,蘇軾文章如大海。蘇文當然並不都是恬淡小品,也有高頭講章。東坡做過「翰林學士知制誥」,一個草擬聖旨的工作。蘇文全集中收了東坡擬就的八百道聖旨,這些東西雖有可觀的研究價值,到底是政府文件一類。東坡另有一類屬於傳統散文範疇,這裡面包括策論、史論。議論政治和議論歷史基本上是一回事,只是前者有一些針對性,靠現實近一些,後者距現實稍遠一些。蘇軾搬弄歷史很有個人技巧,不乏真知灼見,也不乏書生之見。比方《商鞅論》中以為商鞅變法禍國殃民,比方《武侯論》建議孔明出資數萬金離間魏國君臣,准可以大功告成。東坡很能在史論中隨機生髮,翻案出新,這一點對於應付科舉考試很有幫助。宋代考生中已經流傳這樣的口號:「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肉羹」。蘇東坡與吃似乎有莫大聯繫。  蘇東坡在黃州流放期間,功績之一是興辦了東坡農場,有十畝地。東坡在黃州的職位是團練副使,無權簽署公事,不能在文件上簽字,官卑職小薪水少,種地是養家糊口。黃州時期雖然艱辛,也不到饑寒交迫的地步。黃州豬肉奇賤,東坡乘機發明了「東坡肉」之烹調術,是他流芳百世的又一項成就。東坡詩中,總有一些從旁人不經意處轉到吃這一題目的段子。《游博羅香積寺》一詩,他從山下溪水想到水力轉動碓磨,由碓磨想到雪一般飄落的麵粉,由麵粉想到有十字裂紋的蒸餅的芳香。《惠崇春江曉景》一詩,由賞畫可以跳到品吃。「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除一個「暖」字是個人發現,其餘尚屬於看圖說話的寫實。「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便是美食家的嘴臉了,是由寫實到寫意了。畫上有蔞蒿和蘆荻,而據《本草綱目》「河豚宜與蔞蒿蘆筍同煮」,東坡便「想落天外」了。其他諸如「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春畦雨過羅紈膩,夏壠風來餅餌香」,「吃句」頗不少矣。這都是東坡想像豐富的一類例證,是其天賦詩才的一解。  如錢鍾書先生所說,東坡詩的大特色就是善喻,以至博喻。《百步洪》一詩中四句連用七種形象比喻水勢飛濺之態,是最著名的例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是又一例。東坡本人也很得意於這一意緒的首創,曾再三使用,如「西湖真西子」(《次韻劉景文登介亭》),「只有西湖似西子」(《次韻答馬中玉》),「西湖雖小亦西子」(《再次韻德麟新開西湖》),都不如前篇好。因為這一妙喻之好,精神全在「濃妝淡抹總相宜」的發揮上。這一佳句,是起於形象過渡於議論又終於形象的妙喻。「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則是起於形象,終於議論的妙理。同樣是寫意的句子,後者卻在總攬廬山形象之上,額外多一層人生義理,意思更闊大,適用更普泛,已經積澱為成語之一種。「雪泥鴻爪」也是東坡詩貢獻的成語,藍本見《和子由澠池懷書》,「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寫出了人生的來去無定不由自主,卻用一種超脫的意識去總攬和提升。到黃州時期的「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則更加達觀,更加意境恣放,更加「撒手遊行」。  東坡的又一文學公式,是「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本人確是經常做到了,用「新意」來激蕩法度,用「妙理」來統率豪放。有新意即因為有妙理,有妙理必然出新意。妙理附著於形象,便是妙喻。妙喻可以超越形象,便是妙理。所以,議論於詩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看你如何議論。  蘇軾是歐陽修的門生,正是歐陽修在當年的進士考試中錄取了他。蘇軾又是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蘇門弟子是當時文壇的中堅力量。黃庭堅開創的江西詩派是整個宋代影響最大的詩歌流派;同樣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以其感傷凄清的詞作自成一家,在中國詞史上佔據重要一席。但是,他們的文學成就終究無法與蘇軾相比。這一點上,蘇軾比照歐陽修稍遜一籌,歐陽修擁有一個他這樣的偉大學生,而蘇軾沒有。  以個人創作成就而言,蘇軾的影響比歐陽修更深厚更廣大,無論詩、書、畫、文、詞,均在生前就創造了巨大的成功和轟動影響。蘇詞,是其中最不可慢待的一個項目。  東坡是詞史上劃時代的人物,「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蘇詞「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蘇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於是《花間》為皂隸而柳氏為輿台矣」。東坡把花間派詞人和柳永都變成跟班走卒了。是贊語難免就高亢一些。不過,詞到了東坡手裡確是面目一新。首先是題材的拓展,東坡是無事不可以入詩無事不可以入文,同樣無事不可以入詞,無論山水田園、懷古感今、詠物紀事,盡挪入詞中暢達之,絕不拘束在男女情離別苦的傳統題目里。其次還是境界和氣象的開闊。這還是手眼問題。是胸有朝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是思想的追光,光芒所及,精神畢現。  東坡也寫艷詞。「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綉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敧枕釵橫鬢亂。」寫五代後蜀後主孟昶與妃子花蕊夫人事,寫濃情卻不用濃艷筆墨。下闋從房內轉入庭院,寫偕行納涼,看滿天星河。結尾卻是,「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歸結到感嘆時光流逝上來,從情理跳到哲理上了。這又是一個文人最常感懷的題目,東坡最能看得開,「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種達觀,不是強作出來的自我安慰,而是將感傷的情思和解脫的快樂一併在心間放得下的從容。蘇軾作密州太守時,同期寫過兩篇《江城子》,一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是悼念亡妻之作。一是記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剛大之氣和纏綿之情,都可以在一個東坡胸中釀就,奔湧出來。  東坡一生起伏跌宕之大,是有理由無比愁苦痛不欲生的,但他卻能夠「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流放黃州,在最具代表性的《念奴嬌》中也保持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的洒脫。困居海南之島,他也有「天地在積水中,九州在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島者」的放達。  東坡,不僅在文學表現中,而且在身體力行中,打通了儒、釋、道三家門戶,成為中國文化的典範形象,因而受到了歷代幾乎全體中國人的衷心熱愛。他的著作,也受到愛不釋手的廣泛閱讀。  1101年,這個著名的流放者於重歸大陸後的第二年病逝於常州。


推薦閱讀: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踏雪尋梅,等你歸來
忠魂歸來!36位志願軍烈士遺骸今天回家
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自駕歸來 曬故事曬賬單(圖)

TAG:歸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