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一生獻給中國人民   浙江日報

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一生獻給中國人民

  11月21日,到訪紐西蘭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紐西蘭各界為他舉行的盛大招待會上發表講話,回顧中新友誼時他說:「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先生1927年遠赴中國,將畢生獻給了中國民族獨立和國家建設事業」。

  路易·艾黎的傳奇一生,幾乎都與中國有關:他在中國人民最苦難的時刻來到中國,為遭受嚴重剝削的工人奔走呼喊,為貧苦孩子們創辦「培黎工藝學校」;他自願赴災區救助難民,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獻給了中國人民。他終身未婚,卻兒孫滿堂,他在中國收養的子女,如今很多已經四世同堂。時過境遷,但這些子女卻都深深銘記著他們的親人——路易·艾黎。

三十歲踏上中國土地

  2009年12月8日,人民大會堂西大廳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頒獎典禮。獲獎者是由5600萬中國網民投票選出的,涵蓋了新中國成立前後100年間,對中國幫助最大、最受中國人民愛戴的十位國際友人。專程從紐西蘭趕來的菲利帕女士代表已故伯父,接受了這個榮譽。她手中的翡翠獎牌上,鐫刻著一個偉大的名字——路易·艾黎。

  段海英是路易·艾黎的養子段士謀之女,父親雖然去世多年,但她和母親至今仍對艾黎滿懷深情、記憶猶新,「我的父親是山西人,爺爺是紐西蘭人」,段海英常常這樣介紹自己。

  1897年,路易·艾黎出生在紐西蘭南島坎特伯里區的斯普林菲爾德,1916年,19歲的艾黎如願走進了軍營。艾黎被編入紐西蘭遠征軍,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被派往英國,不久轉往法國。1918年8月,他由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色,還榮獲了原威爾士親王勳章。

  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紐西蘭也受到衝擊,出口不斷下降。而報紙刊出消息:「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被革命震撼的國家」,艾黎萌生了去中國看個究竟的願望。1927年4月21日,他在上海十六鋪碼頭下了船,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段海英回憶:「爺爺經人介紹,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消防處找到了一份工作,當上了虹口救火會的一名小隊長。」因為工作出色,10個月後,艾黎被任命為消防處隊長級的督察。1932年,又被任命為上海租界公部局工業科首席工廠視察員。艾黎從早到晚輾轉各個工廠,最讓他痛苦的,是看到當時繅絲業體制下童工所遭受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折磨。

  「爺爺說,許多孩子不過八九歲,每天要在煮繭的大槽前站12小時,如果童工把一根絲理錯了,工頭就用開水燙他的小胳膊作為懲罰。不少童工因遭工頭痛打而哭叫。」在艾黎不停的奔走呼籲下,上海公共租界內的繅絲廠開始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他漸漸明白,僅憑一己之力,力量太過薄弱。

甘冒風險與紅軍聯繫

  1929年,艾黎決定利用自己的假期,參加在綏遠地區的賑災工作。在火車上,他結識了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他們也是這列火車上僅有的兩個外國人。

  從綏遠回來不久,一批災區的孤兒被紅十字會送到上海,艾黎收養了其中一名14歲男孩,也就是段海英的父親段士謀,他給這個孩子起了個英文名字叫「阿蘭」。「爺爺當年給紅十字會付了60塊大洋,說要領養一個綏遠的災童。紅十字會先找來一個『少爺』,爺爺說他不要富人子弟,要找窮人家的孩子。第二次,他就看中了父親。他說父親看上去聰明伶俐,又很樸實,走起路來還有一點騎士的風度,他非常喜歡。」

  1932年末,艾黎經一位美國朋友介紹,認識了美國記者史沫特萊,通過史沫特萊,又結識了宋慶齡、魯迅、馮雪峰、陳翰笙、黃華等一批中國進步人士。艾黎經常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讀有關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討論世界和中國,特別是上海的形勢。

  在上海的日子,艾黎逐漸和革命組織建立關係,他的住所成了很多地下黨員的活動場所。1935年底,艾黎還承擔起一項新的任務——在家中架設秘密電台,與正在長征的紅軍保持通信聯繫。「因為爺爺住在公共租界,他專門找來一個工程師,把電台的電源直接接在外面的公共電錶上,不容易被察覺。但時間長了,公共租界的人還是產生了懷疑,開始挨家挨戶地詢問。查到爺爺家時,他來不及拔掉電源線,爺爺本身就是公共租界的一名官員,他就像對待自己的老朋友一樣,把客人迎進來,很鎮靜地請他們到地下室。這時,工程師看到一個舊冰箱,斷定是冰箱漏電引起電量增加,爺爺才化險為夷。」抗戰全面爆發以後,艾黎將自己的養子送到了延安去參加革命。

在延安曾偶遇毛澤東

  2008年,好萊塢著名導演、執導007系列之《明日帝國》的斯波蒂伍德,推出影片《黃石的孩子》。電影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名單,講述了抗戰時期一名英國青年喬治·何克為了革命理想來到中國,幫助戰爭孤兒的故事。這部電影就是根據艾黎撰寫的傳記改編的。何克確有其人,他不但和艾黎結下不解之緣,兩人還共同收養了一個孤兒,名叫聶廣沛。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艾黎辭去上海的工作奔赴武漢,他的新頭銜是「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技術總顧問、代理總幹事。當時,中國70%的現代工業陷入癱瘓,艾黎寫了一份關於中國生產問題的調查,並提出建立工業合作社。宋慶齡看到這份報告時笑著說,艾黎又收養了一個「孤兒」。為了使工合運動在全國廣泛地開展起來,6年間,艾黎奔走了大半個中國,行程達3萬公里,援助了20多萬失業者和難民。

  1939年2月,艾黎搭乘印度援華醫療隊的車來到延安,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那是一次突然的會面,他回憶說:「當時我正同朱德坐在那裡,還有許多部隊的司令員,毛澤東忽然走了進來,我用上海話夾雜著南方話和他交談,他善於傾聽別人講話,總是啟發你多講。」艾黎向毛澤東介紹了工合成立以來的發展狀況,毛澤東表示贊同他們的事業,並鼓勵艾黎堅持下去。他們的談話持續了很長時間。

  在甘肅省河西走廊的腹地山丹縣,有一座山丹培黎學校,作為甘肅省重點中專,這裡聲名遠揚,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工業技術人才。校園裡隨處可見艾黎的塑像。1940年,艾黎在陝西雙石鋪著手創辦培黎學校,把學校命名為培黎,意思是為黎明而培養。上世紀40年代,日軍從東往西佔領了陝西潼關,培黎學校遷往甘肅山丹。

終生未婚卻兒孫滿堂

  孤兒聶廣沛記得,孩子們的頭髮長虱子,艾黎就給孩子剃頭;每個禮拜都去水池給他們洗澡。他們開始不敢下去,都被艾黎一個個推了下去,但他也下去保護他們;他擔心孩子缺乏營養,千方百計弄來大桶的魚肝油蘸饃饃給孩子吃。「我現在沒有一天不在想念他,我一直掛著他的照片。艾黎就像我的母親一樣,他在我腦海里的記憶是不可能忘掉的。」

  1953年秋天,艾黎從山丹搬到北京永久居住,專職從事維護世界和平運動的工作。1972年,隨著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國與西方的關係開始鬆動,紐西蘭也在同年12月23日與中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當時的西方世界對中國所知甚少,大使們到任後一片茫然。但紐西蘭的外交官發現,他們並不需要從零開始,因為這裡有一個「寶貝」,那就是路易·艾黎。「他對中國了解那麼多,又廣受尊重。我們得到了他最熱情的指點和幫助。澳大利亞的大使簡直嫉妒我們了。」一位紐西蘭駐華大使這樣回憶。

  從1958年起,艾黎在北京台基廠大街一號的小樓里居住了29年。他的生活簡樸無華,每天的飲食既簡單又單調。曾擔任艾黎秘書的李建平說:「他基本沒什麼積蓄。每月工資800元,扣除生活費之後,剩下的錢不是為山丹培黎圖書館買書,就是資助學校的建設。他去世時,銀行里的存款只有3400多塊錢。」

  艾黎終生未婚。但是他的晚年生活卻充滿天倫之樂。每到周末,在北京的幾個養子都會帶著孩子到艾黎這裡歡聚。

  艾黎多方面的成就贏得了眾多的榮譽頭銜,包括作家,詩人,教育家,「工合之父」,北京市、甘肅省榮譽公民等等。1977年12月,「文革」後剛復出的鄧小平,在艾黎80歲生日宴會上尊稱他為「中國人民的老戰士、老朋友、老戰友」。

  從1985年起,艾黎的身體每況愈下。1987年12月27日,他因患腦血栓並發心功能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他在自傳中寫道:「在中國我十分榮幸地被當作一名工作同志,在這裡我生活得很愉快,我是一個紐西蘭人,但我也變成了一個中國人。」

  (據央視)


推薦閱讀:

屬羊人:生日相加得到的數字,是你的一生命運,準的太嚇人了!
女人一生最大的賭博是嫁人
女人這一生中必須不可少的三個男人
財庫被刑,一生不聚財的人

TAG:中國 | 中國人 | 浙江 | 紐西蘭 | 人民 | 一生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