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消渴(糖尿病)

消渴病即現代醫學中的糖尿病,現在已經成為我國癌症、冠心病之後對人們危害很大的一種疾病。其典型癥狀是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的「三多一少」病證。

消渴一名始見於《黃帝內經》。《素問·陰陽別論》日:「二陽結謂之消。」並指出「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靈樞·五變篇》),「胃中熱則消谷,令人懸心善飢」(《靈樞·師傳篇》)。歷代醫家多從消辨治,對其病因病機論述甚詳。如《外台秘要》援引《古今錄

驗》說:「渴而飲水多,小便數,有脂似麩片甘者,皆是消渴病也。」對本病的併發症也有很多記述。如合病癰疽,《諸病源候論·消渴病諸候》說:「以其病變,多發癰疽。」又說:「濕熱相搏,所以生瘡。」《備急千金要方》也說:「消渴之人,愈與未愈,常須慮有大癰。」

【病因病機】消渴病,古代醫家根據本病的多飲、多食、多尿三個主症分為上消(口渴多飲)、中消(多食善飢)、下消(多尿如脂)。本病病候性質與肺、脾、腎三臟密切相關。如《聖濟總錄》所說:「原其本為一,推其標有三。」

本病主要由於熱盛,肺、脾、腎之陰津虧耗所致,其病機是燥熱與陰虛。《雜病源流犀燭》說:「三消,燥病也。」《臨證指南醫案》也說:「三消一證,雖有上、中、下之分,其實不越陰虧陽亢,津涸熱淫而已。」上消病在肺、中消病在胃、下消病在腎,脾虛為其根本。

脾為後天之本,位於中焦,主運化輸布,主統血、四肢肌肉,為氣血生化之源,其功能是通過脾氣的健運而實現的。脾的運化升清作用,即「脾氣散精」。《素問·經脈別論》日:「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

布,五經並行。」可見脾氣健運,飲食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收與輸布才能正常,臟腑、四肢百骸才能得養,如果酷嗜炙J博、醇酒厚味,損傷脾胃,則運化失職,輸泄失度,釀成內熱,消谷耗津,發為消渴。《素問·奇病論》日:「其人數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丹溪心法》說:「酒面無節,酷嗜炙焯……臟腑生熱,燥熱熾盛,津液干焦,渴飲水漿而不能自禁。」《醫門法律》說:「肥而多嗜,醇酒厚味,孰為限量哉!久之食飲釀成內熱,津液乾涸……愈消愈渴,其膏粱愈無已,而中消之病遂成

矣。」

脾病氣虛,上不能散精於肺,肺津無以輸布,則口渴多飲;中不能為胃行津液,胃燥熱盛,則消谷善飢;水谷精微不能轉輸而下流,則多尿而甘;不能輸布周身營養臟腑、四肢百骸等,則身體日漸消瘦。而成「三多一少」之症。故《醫學心悟》說:「三消之症,皆燥熱結聚也。」

先天不足,後天縱慾,損耗腎精,固攝無權,氣不化水,發為消渴。《千金方》曰:「不自慎惜,快情縱慾……腎氣虛竭……此皆由房室不節之所致也。」

臨床症見煩渴多飲,消谷善飢,尿頻數多,甜如膏脂,身體消瘦等。《素問·氣厥論》曰:「肺消者,飲一溲二。」《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並治》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亦一斗。」

【辨證用藥】本病病機為陰虛不能制火,陰虛為本,燥熱為標。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損者益之」「燥者濡之」的原則,滋陰潤燥、健脾益氣是本病根本治法。「甘先人脾」(《素問·至真要大論》),「脾欲甘」(《素問·五臟生成論》),甘味為補脾之正味,故治本病當以甘寒、甘涼、甘淡為宜,用藥當涼而不寒、溫而不燥、補而不膩之品,既健脾益氣,又能滋陰生津。方如消渴方、二冬湯、六味地黃丸等。葯如黃芪、人蔘、生地黃、山藥、天花粉、五味子、葛根、沙參、麥冬、山茱萸等。近年又有醫家主張加以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參、當歸、紅花、益母草等。

方中人蔘補氣健脾,益肺生津;黃芪補氣健脾,固表止汗;生地黃、玄參滋陰涼血,清熱生津;沙參、麥冬、石斛潤肺生津,滋陰清熱,養胃;五味子、山茱萸滋腎生津,固澀止汗;天花粉、山藥清熱生津,潤肺止渴;葛根生津止渴,昇陽健脾;知母、黃連清熱瀉火,滋腎潤燥;久病人絡,氣血瘀滯,當用活血化瘀葯,如丹參、當歸、紅花、益母草活血化瘀,通脈化滯。上述諸葯,共收健脾益氣、滋陰補腎、潤肺止渴之功。

【典型醫案】王某,男,54歲,幹部。主訴多食易飢,口渴多飲、消瘦3個月。

3個月前始出現口乾渴而多飲,飲食多而易飢,身體逐漸消瘦而多汗。3個月體重減輕8千克,近l周體檢時血糖、尿糖均增高。血壓l8.7/13.3kPa(140/100mmHg),血糖7.8mmol/L,尿糖(卅),x線平片示頸椎增生,心電圖提示T波改變。診斷: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

由於胃熱過盛,肺陰耗傷,肺津不布而成消渴病。治以健脾益肺、滋陰清熱、止渴生津法。方用消渴方加減。

處方:天花粉30克,生地黃30克,山藥30克,五味子15克,葛根30克,麥冬l5克,黃芪30克,山茱萸15克,玄參30克,女貞子15克,枸杞子15克,紅花l5克,丹參30克。水煎服。

共服藥40天左右,血糖5.7mmol/L,尿糖(一),臨床治癒。

【附方】

消渴方(《丹溪心法》) 組成:黃連、天花粉、生地黃汁、藕汁、牛乳。功用:清熱瀉火,止渴生津。主治:肺胃熱甚,消渴證。

二冬湯(《醫學心悟》)組成:天冬、麥冬、天花粉、黃芩、知母、甘草、人蔘。功用:補氣健脾,生津止渴,清熱潤燥。主治:氣陰兩傷、肺腎陰虛之消渴證。

六味地黃丸(《小兒葯證直訣》)見「咳喘」。


推薦閱讀:

糖尿病人的飲食(2)
糖尿病患者需要經常做哪些檢查?
糖尿病患者飲食4個原則:
能顯著降血糖的運動(1)
漲知識|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防晒?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