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7講 李白交遊之謎

第7講 李白交遊之謎上節課我們講了李白的家庭生活,這一講我們來看看李白都交了哪些朋友,也就是李白的交遊之謎。李白一生結交了數不清了人。我們說,從他心裡所保存的詩文裡面來看,就我們所知道的,可能有四百多人。但是我們都知道,李白自己也說,平生所做詩文十喪其八九。他現在留存的大概是八百多首或者篇,詩和文章,如果只保存下來十分之一的話,也許他平生所做一萬餘篇首是有的。涉及的人就更多了。這些裡頭有他的朋友,也有他的對頭,五花八門三教九流無所不包,顯然我們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把這麼多的人都端上來給大家介紹。所以咱們就有重點地介紹幾個比較有特點的人。交遊是一種書面語,意思是結交朋友,多用於古人人們之間的人際交往,李白作為一位個性張揚的天才詩人,他的交遊怎麼十分廣泛。而人們對李白交遊談論最多的,還是他與杜甫兩個人的交往。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生與公元712年,比李白小11歲。杜甫的詩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為主,詩體則以古體,律詩見長。後世稱杜甫為詩聖。稱杜詩為詩史。然兒,杜甫在當時的時代,他的名氣還遠遠不如後世評價的那樣高。也遠不如當時已經名滿天下的詩仙李白,那麼,這兩位唐代詩歌史上的雙子星,究竟是怎樣相識的呢?難道,真的像有人說得那樣,李白有些瞧不起杜甫嗎?杜甫跟李白第一次見面是在什麼時候呢?就是在天寶三載,公元744年,這一年我們知道,李白在長安沒有混出個名堂來,唐玄宗給了他一筆錢,他走了,向東面走,朝著洛陽、開封、商丘這個方向。當時杜甫也在洛陽,他們的第一次見面就在這個地方。他們在洛陽見面,然後一起漫遊梁宋。梁宋就是在開封和洛陽一帶地區。當時李白44歲,杜甫33歲,還有高適,我們知道那個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45歲,也參加了這次漫遊活動。這三個人除了杜甫是33歲,還比較年輕,其他這兩位都是正當壯年。但是,心情不一樣。李白剛剛從政治中心出來,滿心的抱負沒有得到施展,有些牢騷。杜甫人生道路還沒有展開,對前途充滿了希望。高適也是一門心思想要在政治上打開一個通道,但是,不管怎樣講,這三個人對前途還是充滿了期望。正是這樣一種共同的心理,使得他們的這三個人漫遊活動,變得充滿了朝氣。杜甫在萬面的時候回憶這一次漫遊活動,因為這三個詩人在後來的文學史上都是重量級的人物。他晚年寫的《譴怪》這首詩,譴就是抒發的意思,說,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說他們漫遊開封和商丘的時候,看到人口眾多,都市繁華,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天下的舟車,船,車,都在這個城市裡全都有,白刃讎不義,黃金傾有無。裡面有很多俠客。殺人紅塵里,報答在斯須。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我想起,因為杜甫自己回憶說,我跟高適,跟李白,我們幾個人,經常在一起喝酒,喝酒幹什麼呢?談論古今一談論怎麼做一個俠客,怎麼去打獵,也談論做詩,做人。他還寫贈李白的詩,寫到他們一起想要相約去求仙訪道。其中贈李白的第二首詩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後來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寫李白的,起來就是寫他們大家的。因為這樣一種精神狀態,他們三個人當時都有。在另外一首詩里杜甫說,他們最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晚上睡覺蓋一床被子,白天出去都手拉手,詩是這麼說,但是,就是他們三個人關係很親密。環境很近密。李白和杜甫的這次漫遊活動,對於李白和杜甫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李白有四首詩是寫給杜甫的,後人總有一種看法,因為杜甫後來寫到關於李白的詩,有20多首呢。李白才寫了4首給杜甫。後來有的人就認為,互相之間可能是不平等,或者是互相態度好像不是特別平衡,其實沒有這回事,因為兩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我們都注意到,其實在上一講講到李白的家庭的時候,李白其實寫詩很少談到自己的故鄉,也很少談到自己的父母,談到自己的孩子也有,但是比起杜甫來說少得多了。他不是一個特別留連和牽掛於個人情感的人。性格使然。但是他也有幾首詩是給杜甫的。比如他在一首詩裡面說,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台,何時石門路,同有金樽開。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他給杜甫寫的好幾首詩,都是寫他們分別的時候,他心裡邊非常的沉痛,很想能夠再一次重逢。同樣的,杜甫寫李白的這個詩,寫得更情真意切。而且,他有好多詩,就像剛才說的,飛揚跋扈為誰雄,都成為什麼了。成為名句了。比如他在一首《春日憶李白》裡邊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說什麼呢?說李白寫詩天下無敵。飄然思不群,不群,就是不跟你們一夥的,那詩是特立獨行。像誰了?就像南北朝時候的詩人庾信一樣清新。就像鮑照一樣,寫得非常地俊逸。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在一起喝酒,重新細細地談論做詩論文。然後你看他這個題目是,《冬日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好多這種題目很很相近。特別是後來李白倒霉了,給抓到監獄裡頭了,後來又給流放了。我們都知道,杜甫知道了李白被抓到監獄裡頭,寫了一首詩。名字叫《不見》。說不見李生久,佯狂殊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我很久很久沒見這老大哥了,他們倆差11歲。佯狂殊可哀。我知道他發狂,他很狂傲,那只是表面的,他內心很痛苦的。世人都想殺了他,這我們原來講到李白入獄的時候提到過。我非常地愛惜他這個才。這個人才能難得。他寫詩非常地敏捷,喝酒喝得多,可是這個人不適合在這世間混。應該回到四川的大匡山去讀書,所以最後說,匡山圖書處,頭白好歸來。換句話說,李白對杜甫的情感,更多的像是一個老大哥的這樣一種心態。就是說,我們兩個關係很好,我也寫一首詩給你,表現我們之間的情懷。但是他不留連於此。因為對李白來講,可能永遠有更多的事情,更新鮮的事情在吸引他,畢竟他的朋友實在太多了。每天都有更多新鮮的東西刺激他的神經。可是杜甫的性格到底跟他不一樣。杜甫一旦跟這個老大哥認識之後,心理邊就放不下,所以才卻寫這許多的詩,在很多種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時期都懷念他,而且我們讀了這個詩以後,我們深深地感覺到,他真的是發自內心的希望李白能過得好,希望李白能真正施展他的才華,他的情感就和李白對他的情感不太一樣,更加地深厚,體察得更加細緻入微。尤其是他晚年寫了一首詩,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這詩寫得很長。李白在他整個家族排行里是第十二,所以叫李十二白二十韻。他這首詩寫得很長,整個就一個杜甫版的《李白傳》。他把李白的一生在這詩裡邊都寫出來了。特別是前面有幾句寫得特別好。說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明從此大,汩沒一朝伸。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都是對李白詩的一個很經典的評價。這些評價都是從杜甫這來的。所以我們說,我們覺得,杜甫是真正理解李白的人,了解李白的人,他們雖然後來分開了,再也沒見面,但是,杜甫一直以一種很深厚的情意再關注著李白的行蹤。李白和杜甫是中國詩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特別難得的是,他們在一個時代裡頭,而且居然他們兩個有這樣會面的機會,雖然當時李白比杜甫要大11歲,兩個人的心態經歷也不相同,但是,從文學史上來講,這真的是次非常難得的會面。所以我們說,如果要講李白跟詩人的交往裡邊,我們第一個叫講的就是李白跟杜甫。李白一生結交的詩人很多,既使與他年齡相仿的,也有與他年齡相差比較大的。杜甫比李白小11歲,而孟浩然則比李白大12歲。孟浩然字浩然,生於公元689年,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家。與王維齊名,人稱王孟。他的那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已成為千古名句。不過,孟浩然向來淡薄名利,長期隱居,他怎麼會與生性狂放一心追求功名的李白交往呢?還有一個詩人,大家也非常熟悉,就是孟浩然。我們都知道,李白寫給孟浩然一首詩,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說,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是非常流行的詩篇,讀了這樣的詩,覺得人生的境界為之感到舒展。寫這個詩的時候,是他們兩個人在哪裡見面呢?就是在江夏的時候。江夏就是現在的武昌。當時的李白28歲,孟浩然是40歲。他跟孟浩然見過兩次面,後來過了十多年之後,當時孟浩然已經50歲左右,李白35、6歲的時候,他們又見面了。這次見面,李白有一首詩寫得也非常好。《贈孟浩然》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什麼意思呢?這詩的詩眼就在頭兩句。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什麼叫風流天下聞,就是後面的紅顏棄軒冕,他不去做官,白首卧松雲,已經是老頭了,成天就在山裡邊待著,是個隱士的形象。結合前面的這首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和後面這首詩,我們感覺到,他跟杜甫的交往,我們再回顧,就又有點不同。他每次跟這個人交往的時候,這些人對他的影響都不一樣。像孟浩然就是風流天下聞。我們說到底什麼是風流天下聞呢?孟浩然這個人,確實有他的特點。比如說吧,有史料記載說,當時有一個很有名的人叫韓朝宗,李白有一句話說,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這人有個特點,特別喜歡獎掖後進。喜歡推薦賢才。韓朝宗約好了孟浩然,一起去長安京師,約好了知道了,孟浩然正跟朋友喝酒,喝得非常高興,人家對面那個人還說,別喝了,你跟韓先生約好的,你們要去長安,浩然叱曰,業已欲,逭恤他。還罵他一句。說都已經喝成這個樣子了,還管他的呢。卒不赴。終於沒有去。那就韓朝宗在那等了半天。最後,就走了。最重要的是後面這幾個字,浩然不悔也。不後悔。沒什麼了不起的。後來,他自己背上長了個大毒癤子。王昌齡來看他,他一高興,兩個人在一起吃海鮮,結果就發了,去世了,52歲。我講這個不是說讓大家背上長個毒癤子,率性而為,去吃海鮮,就是說這個人的性格是怎樣的一種性格。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這是他的一種性格。他這種文人的性格,不是說這個人做不了官,不在這個地方,這是當時盛唐時期,文人的一種普遍的性格。你想跟人約好了你不去,他也不後悔。就代表了一種自由的,自己人格,尊重個體人格的一種精神。這個很重要。所以我們說,孟浩然跟李白這種交往的關係,可能又跟李白性格裡邊那種狂放的,疏狂的不願的受拘束的因素又結合在一起。在李白結交的詩人當中,王昌齡也是比較重要的一位。王昌齡字少伯,生與公元690年,比李白大11歲。他的擅長七絕及特別是邊塞詩。其實雄渾,格調高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夫還,就是王昌齡留下的千古名句。那麼,李白與王昌齡之間,到底會有怎樣的交往呢?李白因為孟浩然的關係,跟王昌齡也熟悉,我們都知道,他也寫了一首很美的詩,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丞相的那個丞。在江寧這個地方做官,江寧在哪?就是現在的南京。被貶到龍標做縣尉,龍標在哪呢?現在的湖南省的黔陽縣。那就很差了。從南京跑道湖南的一個小縣。李白有一首詩說,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歸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像我剛才讀的這首詩,包括跟送孟浩然的那首詩,都成為李白送別詩當中的佳作。王昌齡的故事也不少,為什麼我們老講王昌齡的故事,講孟浩然的故事呢?講了這些人的故事,你就知道,李白成天打交道的人,都是些有故事的人,李白自己的故事都不少。王昌齡、王之渙、高適三個人,到小亭子里去喝酒,有一些歌妓在那個地方唱歌,彈琴唱歌。三個人說我試一下,看她們到底唱我們誰的詩,他們的詩都很流行。結果過了一會兒,那女子都不知道,彈琴的都不知道,他們三個暗地裡約定。過了一會兒有一個女子唱,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落玉壺。王昌齡聽了以後,拿一支筆在牆上一記,劃一個勾,這是一首絕句。這是他的。又停了一會兒,有一個女子唱了,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也台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這是高適的詩,大家不太熟悉,是寫一個思婦的詩,高適一聽,趕緊也寫,一首絕句。又過一會兒,一個女子又唱說,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照樣日影來。王昌齡講這第二首了。這是他的詩,是一首宮苑詞。王之渙在旁邊就沒法再待著了。非常憤怒。他說剛才唱這些詩的人長得都不漂亮,品位也不高。他指著其中一個最漂亮的女子說,如果今兒她不唱我的詩,我就不寫了。過了一會兒,這人唱。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王之渙的,這包圓了。這個故事很有名,叫旗亭聽唱,反應了當時文人詩歌在民間流傳的程度。廣為傳唱。那麼就是說,這本身其實也是文人雅趣的一個重要的表現,關鍵在於,這三個人當然其中包括王昌齡,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我們覺得像這樣的故事,在當代社會就很難發生。但是在當時能發生,大家,如果裡面再加進去一個李白,我們覺得也是可能的。只不過李白可能當時沒趕上。所以我們說,李白成天打交道的都是一些很有天賦,很有天才,很有激情,很有創作的靈感,每天都被生活的新鮮面所感動的這樣一些人。我想說的是什麼呢?往往在一個大型的演唱會裡,有一個領唱的人,像我們唱《長征組歌》的時候,總有領唱的人。但是在領唱的人,他之所以很傑出,關鍵還必須要有一個什麼呢?有一個和聲,有一個群聲作為他的背景,這個個體才能體現出來。換句話說,李白是在這所有的基礎上,最傑出的一個人。可是,如果李白每天只是躲在屋子裡,自己閉門造車,他也寫不出來黃河之水天上來。我講的是什麼意思?偉大的詩人,是由偉大的時代和一個偉大的群體,釀造出來的。這個是非常關鍵的。作為一位天才的大詩人,李白與文人墨客的交往,自然是順理成章的,而一心想在政壇上有所作為的他,在政治上交往,同樣也很多。說起李白在政治上的交往,就要談到一個重要人物,張垍。張垍是唐玄宗的女婿,也是他寵信的大臣。但是,李白兩次到長安,張垍都沒有給他什麼善意的幫助。人死在李白二進長安,供奉翰林的時候,張垍還在唐玄宗面前說了不少李白的壞話。那麼,張垍為什麼專門要給李白穿小鞋呢?張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張垍是何許人也,是唐玄宗時候,宰相張說的兒子。二公子。是唐玄宗的駙馬爺。女婿,而且在當時擔任著很重要的官職。我們原來講李白的政治道路上的時候,總是在講有什麼人幫他。但是,也有很多人不但不幫他,還給他下絆子。為什麼張垍是這麼一個?我們說張垍的政治的品行非常之壞,就是讓李白給他撞上了。怎麼說呢?當時唐玄宗對宰相的人選不滿意,對現任的丞相不滿意,叫李希烈。他想換,突然地,他就去問這個張垍,因為張垍當時已經擔任了翰林學士,這個職位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他又是女婿,又是張說的兒子,又是皇上的私人秘書,皇上特別准許他住在禁宮裡面,也就是住在皇上的寢宮旁邊。皇上就問他,說什麼呢?說你覺得現在的宰相不合適,辭職了,誰可以代替他?張垍錯愕,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唐玄宗說,無逾愛婿矣。除了我的女婿,沒有人更合適啊。張垍聽了以後,非常地高興,馬上跪下磕頭表示感謝。可是後來因為種種的原因,沒有讓張垍做宰相。當時安祿山其實也想當宰相,唐玄宗說什麼呢?說安祿山不認字,讓他做宰相,讓天下人恥笑我。所以就沒打算給他做。所以,安祿山回去的時候,高力士就跟皇上說,說我看安祿山的表情好像不高興。知道皇上不願意把宰相的位置給他。唐玄宗很奇怪,他怎麼會知道呢?楊國忠就跟他說,張垍,張垍告訴他的。從這兒,唐玄宗就有點很討厭張垍。因為這個人泄露很重要的政治秘密。到後來我們知道,安史之亂一爆發,皇上這一堆人都往四川跑,在跑的過程當中,就發生的一個很有趣的事情。他跑得太急了,很多人跟不上,一會兒來一撥,一會兒來一撥,都跟他來。皇上就問高力士,說你覺得誰會來?高力士說,房琯肯定不來。房琯一直有宰相之望,人家都認為他能做宰相,你就是不上他當宰相。他恨死你了,他肯定不來。但是,張垍兄弟,因為張垍我剛才說,他是二公子,他們哥兒三個,張垍兄弟世受皇恩,肯定來。唐玄宗說,我看未必。還沒說多久,房琯滿頭大汗跑來了。然後皇帝就問他說,均,垍何在?因為大哥叫張均,老二叫張垍,老三角張掓,說他們個哥兒幾個在哪呢?房琯說,我剛才來的時候,經過他們家,我招呼他們一起走,那兄弟幾個說,我們這馬不太好,腿腳不太好,等我們選了好的馬匹以後再來,以臣觀之,恐不能從陛下矣。我看的話,這哥兒幾個不會來跟你了。帝嗟悵。唐玄宗很傷心。自己在那沉吟了半天。跟高力士說,我可沒有誣衊人啊。這兄弟幾個自己說自己是才器雙全,恨不能大用。他們老認為,我不能用他們,吾向欲始全之,今非若所料也。我一直對他們都有保留意見,今天果然印證了。所以後來這個張垍就投靠了安祿山。所以他就是這麼一個人,我們覺得談李白的交遊,關鍵是他交往的這些人的品格,往往能夠反這出,能夠反映出,更廣闊的一種背景。就李白所處的背景。李白在政治上遇到的人物,不僅有張垍這樣專門使壞的小人,也有令他重獲新生的恩人。公元757年,57歲的李白因為參與永王李璘的軍隊而獲罪,被關進監獄。就在他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有一個人卻伸出寶貴的援助之手,將李白營救出獄。那麼,李白的這個救命恩人是誰呢?他為什麼會挺身而出,救李白一命呢?李白還交往過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太重要了,雖然這個人物我們大家都不熟悉,但是非常重要。這是什麼人呢?我們都記得,李白當時被抓到監獄裡頭以後,到處給人寫信,他給高適寫信,可是你想,誰把他抓到監獄裡頭的?當時領導那支軍隊的就是高適。所以高適沒有給他回信。雖然我們說,年輕的時候,他們一起漫遊過,當時有一個御史忠誠叫宋若思,起了很大的作用。後來宋若思不但把他釋放出來了,而且還上李白在自己的幕府里擔任幕僚,而且,還打算把李白推薦唐肅宗。我們就很奇怪,這個宋若思幹嘛對李白這麼好?我們查了許多的資料,之後發現,李白曾經和宋若思的父親宋之悌,跟宋之悌,有過很深的交往。宋之悌,是什麼人呢?宋之悌,是著名的詩人,宋之問的弟弟。他們一共兄弟三個人,中間都有個之字。我們說,在唐代,五言律詩的這種體式,最終定型下來,宋之問的貢獻非常大。但是他的弟弟宋之悌,不一樣,這是一個武將。他曾經擔任過益州長史,相當於現在成都市的副市長。還做過劍南節度使兼採訪使。大體相當於現在四川軍區的司令員。還做過河東節度使兼太原尹,相當於太原軍區司令員和太原市的市長。所以他這個人,宋之悌這個人,在政治上很發達。在開元二十二年前後的時候,也就是李白34歲左右的時候,李白曾經找不到出路,在安陸的家中他在周圍走了很多地方,就是在這個期間,他和宋之悌,結交了。宋之悌,當時正倒霉著呢。為什麼呢?給貶低到了朱鳶,朱鳶是什麼地方呢?就是安南都督府交趾郡,就是現在的越南的河內。他一下子給貶到那個地方去。那地方是當時非常蠻荒的地方。所以,李白和宋之悌見面之後,專門寫了一首詩。叫《江夏別宋之悌》。說,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谷鳥吟晴日,江猿嘯晚風。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總的意思就是說,想到你要被貶到那麼遠的地方去,作為朋友我,心裡邊很難過,希望你能夠喝完杯中這杯酒,能夠平安地上路。所以這個真是造物弄人。造化弄人。在當時李白年輕的時候,為宋之悌被貶到遠方而送行,誰又能想到,過了若干年之後,正是由於他跟宋之悌之間這種深情厚誼,宋之悌的兒子宋若思才會在他陷到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拉了他一大把。換句話說,如果不是有宋若思,在那個時候把李白從監獄裡邊弄出來,那李白的虧就吃大了。所以我們能夠從這也看出來,李白跟人交往,他有產生效益的。過那麼多年之後,宋之悌的兒子還能想起來李白跟他父親之間的一個情誼。因為現在資料的缺軼,我們不可能有更多的材料能說明,李白跟宋之悌之間,到底有什麼具體的深厚的情誼的交往。但是,就通過後面的一個結果,我們就能看出來,李白跟人交往的情誼之深。那是救人命啊,不是一般的關係,他不可能伸出這個援手。因為李白當時是政治犯,是謀逆之罪。剛才我們講了張垍,現在又講了宋之悌和他的兒子宋若思。這形成了一個很鮮明的對比。李白除了與文壇、政壇上的這些大人物交往之外,也與一些小人物有著很深的交往。這確實很令人費解。一個狂放不羈,有時連皇上得不在眼裡的大詩人,為什麼會與民間的老百姓有著很深的交往呢?李白與小人物之間的這種交往,究竟說明了什麼呢?剛才我們講了是大人物。李白這一生也結交了很多的小人物。雖然有的人物連名字都沒有,但是,正是由於跟這些小人物的交往,在更讓李白的身上顯示出一種平民化的色彩。你比如說,我們都知道的,在安徽涇縣的時候,桃花潭村有個村民,就是一個村民,汪倫,李白在桃花潭村的時候,這個汪倫善於釀美酒,李白寫這個《贈汪倫》的時候,底下是有一個自注,有一個副題目,就是他在桃花潭村的時候,汪倫經常給他美酒喝。所以他離開的時候,他說,李白乘舟將欲行,忽溫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簡單到極點。小學生都會讀懂。我們發現就是床前明月光,這樣的詩,和李白乘舟將欲行,這樣的詩,真正的在中國人的心裡邊普遍地流傳。我們都讀的這樣的詩是寫得最簡單的,最為純樸的,最為直率的送別詩。我們不喜歡讀那些充滿了典故的,充滿了各種學問色彩的,艱澀的詩,我們寧可去讀這樣最簡單的詩。但是,這麼簡單的詩,這麼直接的情感,卻是李白的。所以後來有的研究者說,到了宋代的時候,這個汪倫的後代還保存著這首詩的真跡。所以我們說他跟汪倫的這種交往,讓我們感覺到李白他自己在內心的世界裡邊,跟一般的處在中下層民眾之間的這樣一種關係。還有是什麼呢?他在安徽銅陵的時候,漫遊期間,住宿在一個老太太家裡邊。住在老太太家裡邊晚上的時候,肚子餓了。老太太給他做飯吃。其實那個飯給他的。他這詩是這麼寫的。我宿五松下,五棵松那個五松,就是個地名。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春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所以老太太是幹什麼呢?洗衣服的。專門給別人洗衣服來維持生活的。這樣一個大詩人,縱橫天下,皇上都不看在眼裡頭的人,但是,看到這個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把一碗胡米飯,實際上就是粗米飯,跪進雕胡飯,就是什麼呢?就是實際上是當時的一種座姿,很尊重的一種坐姿,很尊敬的一種坐姿,就是人的屁股坐在自己的腳後跟上,有點類似於現在日本人在榻榻米上的那種坐姿。這個老太太把一雕胡飯,粗米飯,給這個遠道來的客人。他說,田家秋作戶,鄰女夜春寒。他看見這碗飯,想起每年這些農民都為了這個碗飯,要在田間勞作。他聽見鄰家的女子還在春米,所以他想到這些,這個大詩人吃不下去。他說,令人慚漂母,他看見這老太太,他心裡覺得發愧。愧得慌。所以三謝不能餐。他再三地推託,吃不下去。所以我們覺得,李白這人有狂人的一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能把誰放在眼裡,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很小的動作,令他長久地感動。我們覺得,李白這個人,真的是情感方面,非常地豐富。所以我經常覺得李白是驕於士大夫,而親於小民。這點倒是跟關羽很像。你越是在他跟前顯示你的萬聖權威,越是在他的跟前表現出你的那樣一種威權的尊嚴,李白越是看不起你。但是,對這些老百姓,對這些給他一頓晚飯的人,給他釀一杯酒喝的人,村子裡邊的村民,李白卻覺得在他們的身上,有著更為善良,更加讓他感動的情懷。這些東西寫在他的詩裡邊,我們讀著是那麼地自然,這恰恰成為在老百姓中間流傳最廣的詩。所以我們就說,通過一個簡單的回顧,看李白的交遊,我們就發現,他交往的人,階層很豐富,很多元化。人物的個性也是多元化,地位也是多元化,性格也是多元化。多元化情感的世界,才能造就,醞釀詩人的多元化的情感世界。再加上李白本人天才的藝術的創造力,把這些豐富的情感的對象,融匯在他的詩裡邊,他詩的創作就成了大海了。就成了大海。所以我們說,偉大的詩人,一方面需要天才,一方面也需要以天才的方式來接觸生活。所以我們說,通過這個交遊,我們對李白的性格,各個方面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今天這講就是這樣,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李白詩選-圖文版
李白一首奇詩,看前兩句像是打油詩,後兩句卻立現「神來之筆」!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原文賞析
為什麼李白的詩總是與當代的事件相撞?
為何蘇軾、紀曉嵐、鄭板橋,有這麼多民間故事?而屈原、李白、杜甫就很少?

TAG: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