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對一個「叛國者」的理解和認同

愛因斯坦自稱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認為國家是基於人的存在而存在,「國家是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為國家而生存……國家的最高使命是保護個人並使他們有可能發展為有創造才能的人。」然而,愛因斯坦的這些政治主張與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治是水火不相容的。1933年春天,希特勒的衝鋒隊衝進愛因斯坦在柏林的住宅,將他所有值錢的東西洗劫一空,他的別墅也被收歸國有。他本人因為正在美國講學而躲過了這場劫難。1933年3月10日,愛因斯坦在美國發表不回德國的聲明。1940年10月1日,愛因斯坦正式成為美國公民。

1939年,愛因斯坦致信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警告說德國正在研製核彈,要求美國加快製造核武器的速度。他的這些行為被希特勒法西斯政府視為「判國」。愛因斯坦認為:「我們必須防止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萬一會單獨佔有這種武器的可能性。」他是想用核武器來結束戰爭,歷史事實也證明愛因斯坦 的設想是正確的。1945年8月,兩顆原子彈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落地後,二戰就迅速地結束了。此後,愛因斯坦 創立了「原子科學家緊急情況委員會」,致力於原子能的和平使用,主張所有國家都放棄使用原子武器。在二戰期間,基於法西斯德國給人類造成的巨大災難,愛因斯坦對當時的德國幾乎是整體否定的。在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頭目如何懲罰的問題上,愛因斯坦有他獨到的見解:「德國人作為整個世界的一個民族,是要對這些大規模屠殺負責的,並且必須作為一個民族而受到懲罰……」愛因斯坦不贊同「人民永遠不會犯錯」的觀點,他強調指出,「站在納粹黨背後的是德國人民……他們把他(希特勒)選舉出來。德國人是唯一沒有做過任何認真的抵抗來保護無辜的受害者的民族。」「二戰」結束不久,幾個德國流亡者準備發表一個呼籲,批評盟軍控制德國的政策。但愛因斯坦則認為:「為了使德國工業生產力在很多年內不能恢復,這樣做是絕對必要的。……必須使德國人今後對原料資源不能享有獨立的支配權,這些資源最近一個世紀以來使他們變得那麼危險。」愛因斯坦的這些「與祖國為敵」的言行,就是在今天的一些國家裡,也可能會被一些狹隘的愛國主義者認為是對自己祖國的徹底背叛。然而,德國人終於還是理解了這位「背叛祖國」幾十年的遊子,愛因斯坦是站在世界全局的角度,防止法西斯在德國死灰復燃,防止自己的祖國再次成為新戰爭的策源地。2005年,在愛因斯坦逝世50周年,著名的「相對論」誕生100周年之際,德國這個曾被愛因斯坦拋棄的國家,在柏林宣布啟動「愛因斯坦年」,並決定將愛因斯坦的政治主張刻在政府大樓上:「國家是為人而設立的,而人不是為國家而生存。」72年後,德國人終於明白了,納粹當政的國家剝奪了國民的自由,才使它失去了一個偉大的靈魂;國家應當是人民的勤務員;而人民不應當是國家的奴隸。當然,在這個世界上,並非所有國家的人民都明白這個道理。
推薦閱讀:

曾想以死挑起征韓之戰,他日本維新三傑之一,後背負叛國之名而死
另一個江青:紅色少年的「叛國投敵」之旅

TAG:國家 | 理解 | 認同 | 叛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