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從鄉俠到皇帝,做一個坦坦蕩蕩的真小人!|讀史原創
點擊上面藍字
免費訂閱
| 讀史 |ID:dushi818
博聞通識,知古鑒今。有品、有趣、有態度。已開通認證號(ID:dushi918 和 dushi828),歡迎訂閱。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 作者:張遠方 轉自:讀史
一個地痞流氓竟然成為大漢天子!
對於劉邦的「逆襲」,很多人感到不忿,認為是劉邦走了狗屎運。
告訴你,這絕對是一個錯誤認識!
劉邦是很痞很流氓。
但是,這不是他的本質。
劉邦真正能登上天子之位最關鍵的品質實際是:
做人坦坦蕩蕩,做事當機立斷,毫不拖泥帶水,並能知錯就改,毫不藏著掖著。
對於一個政治家,糾錯絕對比面子更重要!
項羽則不然,他極要面子。
如果換做你,是喜歡喜怒形於色,口無遮攔,心地寬鬆不貪酷的劉邦,還是喜歡動輒瘟怒,殺眼不眨眼的霸王項羽?
無疑,劉邦不喜勞作,確有遊手好閒無賴之嫌,但是,別忘了,他極與人友善,喜歡施捨,善交遊,為人大度,心胸豁達,且能仗義行事,勇於承擔責任。這是極難得的領導才能,屬於優秀政治家必備的良好素質。
更要命的是,恰恰是劉邦的「痞」,導致了項羽的「盲」。
毫無諱言,一向殘暴好殺的項羽只要願意,曾經有無數機會可以幹掉劉邦。但為何獨獨對劉邦網開一面?
不要說天命論,這種借口也太上不了檯面。
項羽之所以一再姑且劉邦,最大的原因就是劉邦身上「流氓」的標籤。在高貴傲慢者項羽眼裡,劉邦這種人是絕對成不了事的,幹掉他反而會污了名聲。
對於劉邦,毛澤東的評價算是公允,稱其是「皇帝裡面最厲害的一個」,是一個「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最後劉邦勝,項羽敗,不是偶然的。劉邦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毋庸諱言,與「鞭撻天下,威震四海」的秦始皇相比,劉邦的出身以及打江山的資本實在太微不足道了,他既沒有潼關、崤山之險,也沒有關中、巴蜀之富,更沒有秦國那樣一支「鐵血軍團」。但就是這樣一個帶有濃重「流氓」習氣的劉邦,笑到最後,與其為人做事是分不開的。
簡單來說,就是劉邦會做人。
相比同期,可與劉邦一較高下的項羽、韓信、英布,包括更低檔次的蕭何、張良、彭越,在做人做事方面都有不小的缺點。
一句話,劉邦能最終勝出,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把自己修鍊成一個做人坦坦蕩蕩、做事果決無比的真小人!
當然,劉邦一開始是不想做一個小人的。
他的目標是君子,是俠客。
劉邦的人生第一個偶像是:魏國的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中真正的大丈夫。
戰國四公子: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齊國孟嘗君。之所以說只有信陵君是大丈夫,一則在於他品格完備,能力超強,但惜為國君猜忌,不得重用;二則在於其他人都有大傷疤。平原君:眼光狹小,曾為了片甲之地,得罪強秦,引發滅國之戰;春申君:利令智昏,居然把自己搞懷孕的美人送給無後的楚考烈王,以長控楚國;孟嘗君:小肚雞腸,居然因別人笑他矮小而大加屠戮。
劉邦本不叫劉邦,而叫劉季,也就是劉三的意思,兩個哥哥分別是劉伯、劉仲,弟弟叫劉交。
這不能怪劉邦,因為他爹是個本分的農民,沒啥文化,所以生的兒子就叫:劉大、劉二、劉三、劉四了。
劉邦出生時正是戰國晚期,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時秦始皇3歲,正在邯鄲做人質,關注讀史,回復「秦始皇」,即可查看關於秦始皇的文章)冬月二十四(12月28日)。出生地是楚國沛豐邑中陽里(今徐州豐縣),屬於楚、魏交界的地方。
這劉三出身農家,但不愛勞動,屬於愛幻想的孩子,喜歡聽一些諸侯爭霸的故事,天天想著仗劍天下行走江湖。
因為家鄉處在楚魏交界之處,離齊國趙國也不是很遠,多是各國移民,所以經常聽「四公子」的英雄事迹,或許是離魏國都城最近,或許劉家本來就是魏國人的緣故(劉邦的爺爺是大梁人),也或許是其他原因,小劉三自小迷上了魏信陵君,十分仰慕信陵君的為人,很想投入他的門下——可以吃白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總之,不事勞動,天天被父親訓斥好好向二哥學習的劉三不想再在家裡呆了——我怎麼生在這個沒啥理想沒啥抱負的土包子家庭!
公元前240年,也就是秦王政七年——哎,生在君王之家就不一樣啊,前幾年還是邯鄲棄兒,現在當王都7年了,我劉三也要奮鬥奮鬥奮鬥!
剛滿17歲的劉三背上行囊,跨越邊境,直奔魏都大梁而去。
可以說,信陵君對於劉邦的影響,是從少年時開始,貫穿終生的,信陵君的好賢養士直接成就了劉邦後來的好賢養士。
但是,年少的劉三不知道的是,在他出發的這一年,信陵君已經去世三年了。
不過,信陵君的衣缽猶在。劉三成了信陵君原先門客張耳的門客,並被引為知己——張耳後來成為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王之一,並且最後助劉滅了項,不僅被封為趙王,而且和劉邦結成兒女親家:其子張敖娶了劉邦和呂雉的長女魯元公主。張耳得以善終,後來劉邦剪除異姓王,亦僅將張家貶為侯爵。
好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十多年一晃而過,而立之年的秦王政開始了剪滅六國的大行動,魏國滅亡後,張耳成為秦廷通緝犯。
31歲的劉三回到家鄉豐邑。現在,他見過大世面了,更不可能再去種田,很快就聚集了一幫浪蕩少年,開始了鄉俠的生涯——就是天天沒事,四處閒蕩,動輒帶領一幫小兄弟到兄嫂家混吃混喝。
後來輔佐劉邦的那一幫生死兄弟,樊噲、周勃、夏侯嬰、盧綰,大概就是這個時候結交的。
轉眼到了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一統天下,廢封建制,施行郡縣制。
劉邦工作的機會來了。
郡縣制的級別大概是這樣的:郡下設縣,萬戶以上者設令(縣令),萬戶以下者設長(縣長)。縣以下設鄉,鄉下設里,是最基層的行政單位。此外還有掌管治安、盜賊的專門機構,叫做亭,亭設亭長。亭除了主要管理治安,還負責接待往來的官吏,掌管為政府輸送、採購、傳遞(文書)等事。
亭長的職位,彷彿就是為劉邦量身定做的。試問在鄉里,劉邦不當亭長,哪個敢當?
就這樣,35歲的劉邦成了大秦帝國最末端的公務員之一。
據記載,在一次送民工去咸陽的路上,劉邦碰到秦始皇出巡,遠遠看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羨慕得劉邦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
這後來成為文人佐證劉邦心胸很大的最佳例證。但是,如果沒有後來的秦始皇卒崩,秦二世的篡位,劉邦一輩子也只能是個小亭長。
史書上說,劉邦好酒色,可這得燒錢。秦朝的亭長可不比現在的村長,劉邦這個基層公務員仍是個窮光蛋,流氓沒錢咋辦?吃白食!
《史記》有記載:「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卧,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什麼意思?也就是劉邦常常去酒家喝酒,沒錢只能打白條。到了年底結算的時候,店家往往將劉邦賒的賬一筆劃掉。
還有,都三十好幾了,沒有老婆又好色咋辦?在給張耳當門客時,相信他一定是有女人的。因為他的手段很好,在家鄉沒有老婆,卻和不少寡婦有一腿,一位曹姓寡婦還給他生了個兒子,也就是後來被劉邦封為齊王的劉肥。
好事還在後面。
對於面相之說,我們一般認為是封建迷信,但有時候,又覺得世上確實有那些看相的世外高人。
劉邦的老丈人呂公大概真的就是這樣一位高人。
呂公是豐邑臨縣單父(今山東單縣南)人,因與人結仇而舉家遷到豐邑。呂是大富之家,和當時豐邑縣長是好朋友,舉家來此,自然不少人前來拉關係套近乎。話說這一天呂公為了大夥方便,索性大宴賓客,將交情一次拉個夠。
據記載,當日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豐邑擔任主簿,也即是縣辦公室主任的蕭何,他宣布了一條規定: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
這不是明擺著欺侮沒錢人嘛!正好工資連酒錢都不夠的劉邦也前來湊熱鬧——想想也不會落下他,但是沒錢怎麼辦?沒錢還沒嘴啊。面對負責記錄的人,劉邦故意扯開嗓門,大叫一聲:「劉季賀錢一萬!」
乖乖隆的東,豐邑居然還有如此大方的客人?一定是貴客!呂公聽到聲音,趕忙出來相迎。這個時候,蕭何看不慣了,對呂公說,劉季這傢伙我知道,他哪有什麼錢,吹牛而已,不用理他。
所以不怪很多後人看不上劉邦,認為他當上皇帝是走了狗屎運,就連當時的小夥伴也認為劉邦沒啥大能耐的。
可呂公不是一般的人,一見劉邦器宇軒昂,與眾不同,就非常喜歡,還請他到上席就坐。劉邦也不客氣,大咧咧坐在首席,談笑風生的同時,還不忘挖苦一下別人。
不過,就當時而言,有過「海外當門客」背景的劉邦的見識卻非席上那些人能比,包括縣辦公室主任蕭何。
這還不算完,不知道呂公是真會看相,還是一時糊塗,被劉邦的氣勢鎮住了,酒席完畢,竟然單獨留下劉邦:「我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給人看相,經我看相的人多了,沒有誰能比得上你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愛。我有一女願意許給你做洒掃的妻妾,怎樣?」
啥意思,呂公一開始都沒想到劉邦和自己年齡相仿還沒成親,所以讓大女兒呂雉給劉邦當妾都願意。
劉邦也不含糊,不問年齡俊丑,立馬答應。
這可氣壞了呂公老婆,破口大罵呂公說:「你總說女兒要嫁個貴人。豐邑縣長跟你要好,想娶這個女兒你不同意,今天你居然隨口許給那潑皮劉三!」
呂公說:「你女人家懂什麼!」
那個時候嫁女可是爹說了算,不過據記載,呂雉本人也是樂意的。總之,二十來歲的的黃花大姑娘呂雉很快成了業已三十五六歲劉邦的婆姨。更關鍵是的,劉邦也沒把這當回事,成親後,把呂雉扔家裡伺候爹娘,自己依舊和兄弟們花天酒地。
劉邦的起兵,完全出於一次偶然事件。
這一年,劉邦又以亭長身份押送民工到驪山服役,不少人在半路逃跑了——都是家鄉父老,劉邦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著逃跑的人數增多,劉邦感覺事情不妙了,這樣下去,到了驪山,人沒跑光,也差不多了。按照秦律,劉邦是要被殺頭的。
怎麼辦?也是俠義慣了,劉邦乾脆解開綁民工的繩子,讓大夥全部逃跑,自己也亡命天涯算了。民工們為劉邦的義舉所感動,也可能不知道逃哪裡去好的緣故,表示願跟著劉邦混。
注意,到了劉邦斬白蟒的時間了。
話說劉邦心情不爽,喝了酒和大夥一起往前走——他真不知道該幹什麼好。
正鬱悶間,走在前面的人不走了。劉邦醉眼朦朧地罵道,怎麼他娘的不往前走了?有人答道,前面有條大白蛇擋在了路上。
「什麼?娘的,一條破蛇也敢當老子的路!正好乾了它當下酒肴!」劉邦醉醺醺地抽出腰間佩劍,將大蛇斬做兩段。
見了人居然不跑,而且一下子給劉邦幹掉,想必這白蛇是受了傷的。
不過,這成了劉邦及手下吹噓的資本,而且越說越玄乎,到了劉邦登上帝位後,史官更將之上升到大事件,謂之「斬蟒起義」,還附會說白蛇是白帝之子——後邊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有人問她為什麼哭,老婦人說:「有人殺了我兒,我在哭他。」有人問:「你的孩子為什麼被殺呢?」老婦說:「我兒是白帝之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之子殺了,故哭。」眾人以為老婦人是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卻忽然不見了。
唉,這馬屁拍的噹噹響啊,這會兒劉邦哪有什麼造反的概念?在他骨子裡,只有俠義,但這早已不是戰國時代,俠義還有個屁用?
所以,十幾個人只能躲在芒碭山裡瞎逛游。
不過,劉邦這一義舉,確實收穫一干好部下,其中包括後來比諸葛亮早四百年使用空城計、甘願替劉邦而死的紀信。
那是後開楚漢爭霸的時候,劉邦被項羽死死困住,城內早已無糧,城破指日可待,怎麼辦?這個時候,沒立過啥大戰功的紀信站出來了:由他化妝成劉邦,向項羽投降,劉邦則換上女裝悄悄溜之大吉。
露餡後,紀信被項羽活活燒死。
不得不感嘆,劉邦總是很「幸運」,危急關頭,總有敢於赴湯蹈火的人挺身而出。但話又說回來,劉邦的這份「幸運」,不是劉邦自己早就積累下來的嗎?
「幸運」絕不是偶然的,帝王亦不例外。萬事有果必有因,劉邦的是次「幸運」是在義放民工時就造下了。
紀信後來被劉邦封為鄭州的「城隍爺」。
中國大部分城市都有城隍廟。城指挖土築的高牆,隍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城隍主管當地水旱疾疫及陰司,多由去世的英雄或名臣來擔任。例如北京的城隍爺是文天祥、楊椒山;鄭州城隍廟供奉的是劉邦麾下大將紀信。
劉邦沒想到造反,但有人想到了。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始皇剛死還沒一年的時間,同樣是押送民工的陳勝因雨天被阻隔在大澤鄉——按照秦律,不按時到達指定地點者,一律處斬——索性是一個死,乾脆死的轟轟烈烈一點。
老子反了!
這造反的頭一開,天下頓時亂了,各國舊諸侯早等著這一天呢。
劉邦腦子也開竅了,奶奶的,對啊,做什麼狗屁俠,做個王多舒服。咱也反了!
就這樣,劉邦在芒碭山糾結了幾十號人,也造起了反。
時年,劉邦48歲。
楚國貴族後代項梁和項羽也幾乎同時在吳中(今江蘇蘇州)造反,不過人家家業大,一起事隊伍就超過萬人。
時年,項羽23歲。
家業不大,敢幹也行,因為無業小青年多啊。劉邦一咋呼,呼啦啦就由幾十人變成幾百人,開始了打家劫舍的造反生涯。
那時候,造反成為流行病。這不,豐邑的縣令也見風使舵起了義——當然,他的目的很卑鄙,無非是能夠繼續掌握豐邑。這時,劉邦的好兄弟蕭何、曹參站出來了——這哥倆太想劉邦了?——對縣令說,咱得增加兵力保衛縣城啊,同時也得防著比咱造反早的劉三殺回來啊,不如把他招安過來,共同享受「革命勝利果實」。
縣令覺得有道理,就派劉邦的小兄弟兼連襟樊噲去找劉邦。劉邦也沒啥大志向,不知道談條件,覺得終於可以回家了,就拉著隊伍回來了——想呂雉了?
可縣令又不幹了,他怕控制不了劉三反而害了自己。會看相的呂太公可是說過劉邦是人中龍鳳的哦。
奶奶的!劉邦這下來氣了,不給老子回家,老子就霸王硬上弓,打下縣城!
當然,劉邦的兵力太有限了。不過,硬打硬拼從來不是劉邦的首選,「能動嘴的絕不動手」,他又是喊話,又是往城裡射書信的,鼓動大夥造反。這縣令平素肯定不得人心,又加上城裡有不少劉邦的鐵杆兄弟,很快乾掉了縣令。
劉邦進的城來,不知道真謙虛還是假謙虛,認為自己不如蕭何曹參有文化,執意讓他們做頭。這兩個人是小有文化,而且地位比劉邦高,蕭何是縣主薄,也就是縣辦公室主任,曹參是典獄長,也就是縣看守所所長,都算是曾經的小亭長劉邦的上級。
但是他們慫啊,造反不但要管理一大幫子人,當頭的可還是要被朝廷通緝,滿門抄斬的啊。蕭何曹參打死不幹。
你們不幹,那就聽我的,我不怕滿門抄斬!——劉太公此時肯定恨死了劉邦。
劉邦願意當頭,蕭何來精神了。他就是干後勤參謀的料。蕭何說,人家土包子陳勝起義都稱王了,這樣才有號召力,咱目前實力弱,稱王容易被朝廷圍剿,就自降一級,稱公吧。咱在沛豐邑,所以就稱沛公吧!
另外,您還得的起個響亮的名字,「沛公劉三」,太土氣了。
劉邦說對,都聽你的,你有文化你起!
蕭何得意地說:當年在洛水邊諸侯朝拜周天子,有人寫了首詩,其中有一句叫「天子萬年,安家定邦」,我覺得很是大氣,你就叫「劉邦」吧。
好,老子活了四十幾年,終於有了名字,還加入王公貴族的行列,奶奶的,大丈夫就當如此!
趁天下大亂,趕緊攻城略地,搜刮油水!不過,很快就給兄弟擺了一刀,這成為劉邦一生最大的痛——由此,俠客劉邦成為小人劉邦。
這個人就是雍齒。
劉邦帶人四處攻伐,將大本營豐邑留給最信任的兄弟雍齒把守,這等於把自己一半的家底交給了雍齒——包括自己及眾兄弟的老爹老媽老婆孩子。
劉邦把雍齒當兄弟,可雍齒沒把劉邦當兄弟啊,他只想,奶奶的,憑什麼劉三當老大做沛公?!論打仗論膽識論家庭出身,我都不必劉三差啊。
心裡一不平衡,就容易壞事。前面說了,豐邑臨近魏國。這時,魏國的王公貴族也造反覆了國,於是派人帶重金拉攏雍齒並帶了句話:「豐,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數十城。齒今下魏,魏以齒侯守豐。不下,且屠豐。」
啥意思,豐邑本就是魏國的地盤,我們魏國復國了,你投誠過來吧,封你為侯,繼續守豐邑;不降就滅了你個土包子!
不知雍齒是害怕打仗還是貪圖許諾的侯爵,或是本身就看不起家庭出身不如自己的劉邦,反正沒有做啥抵抗就投降了。
畢竟是最信任的兄弟啊,這刀子插得夠狠!
劉邦的第一反應就是大怒,立即下令停止攻擊即將到手的縣城,領兵打回去!但雍齒確實有點本事,劉邦根本奪不下豐邑,一時急火攻心,病了。
病了也要打!兵力不夠,老子借兵也要打死這狼心狗肺的傢伙!他先後向楚假王景駒、項梁借兵,終於攻下豐邑。「項梁益沛公軍五千、五大夫將十人,三攻豐邑。雍齒不敵,逃奔魏國。」
天下大亂,魏王也自顧不暇,對叛徒雍齒根本不重用。所以雍齒只得逃亡,看誰強就去親近一番,後來,在項羽手下做了個小隊長,終於可以顯示才能了:在雎水打得劉邦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而且還幫項羽抓了劉邦家小。
正是雍齒的背叛及所為,直接導致了劉邦性格的突變,《史記·漢高祖本紀》中的「常有大度」、「意豁如也」的劉邦開始對手下將領「且信且疑之」,防備手下如同防賊一般。
不過,就是這樣的叛徒,劉邦最後居然沒幹掉他,還封了侯,得以善終,劉邦的心胸由此可見一斑,亦證明他不嗜殺的本性。
話說到了最後,雍齒終於發現劉邦確實牛,項羽也干不過,於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來贖罪了。雍齒一服軟,劉邦心就化了,沒說啥就收留了雍齒。雍齒也很老實,賣命地打仗。但劉邦至死也再沒給他做主將的機會。
後來論功行賞,劉邦曾向張良吐露心聲,說還是比較恨雍齒的,「說實話,我真想殺了他,但想想是老兄弟了,又立下赫赫戰功,下不了手啊!」最終封雍齒為什邡侯,得以善終。
還是回到公元前209年。在不斷借兵奪回豐邑的過程中,劉邦第一次結識張良,並因借兵成為項梁手下之將,和項羽結成異性兄弟。
張良成為劉邦最佩服的軍師,也是劉邦由俠到小人轉變的助推劑。
與此同時,第一個稱王的陳勝給秦幹掉了。實力最強的項梁採納居巢人范增的建議,立戰國楚懷王的後裔心為楚王,仍號楚懷王,建都江蘇盱眙。
項梁官封武信君,實掌大權,可惜好景不長,就給秦國大將章邯幹掉了。
項梁一死,章邯就不再把楚國放在眼裡,調轉部隊,北掃趙國,包圍趙王歇和趙相張耳(是的,就是那個收留劉邦做門客多年的張耳)於巨鹿——千萬別說楚國還有劉邦項羽,那個時候,劉邦還是土包子,項羽還是小娃娃,都是被看輕的份。
項梁死了,楚懷王倒是鬆了口氣,不用做傀儡了嘛。於是自己做主把都城由盱眙遷至彭城(徐州),並大封一番,項羽博得長安侯、魯公的封號;劉邦成為真正的沛公,並被封為武安侯。
唇亡齒寒,各路諸侯要抱團取暖啊,否則早晚給章邯一一消滅。因此,楚懷王也要為天下考慮,決定派兵援趙。此時項梁死了,軍政大權落在楚懷王信得過的人宋義手裡,因此自然而然成為「北伐」主帥。
宋義看不上土包子劉邦,認為他的兵都是烏合之眾,所以不帶他玩。但總不能讓他閑著,就派他往西打,騷擾秦軍,製造出直搗咸陽的假象吧,說不定還真上演「圍魏救趙」,吸引秦軍主動撤除對趙王的包圍呢。
但不能明說是讓這土包子去送死吧?給他點甜美的盼頭,誰先打到關中幹掉秦國誰就是關中王——奶奶的,關中在西邊,你往北打,進關中個屁啊。但沒辦法,沒人家硬氣,劉邦只能硬著頭皮聽從安排——等老子出來就獨立,想往哪打就往哪打,所以到最後他也掉頭往北去了,不過正好誤打誤撞,從韓國舊地,也就是張良的地盤,再往西打,竟先進了關中。這是後話。
再說項羽,此時可是小杆子,好多事根本輪不到他說話,所以,「約定誰先進關中誰為關中王」賭約,根本和他沒關係。而且,此時的項羽還不想跟宋義干,積極要求隨劉邦西征。
但楚懷王可能認為項羽畢竟是貴族,和劉邦土包子走了有點虧,且還算是能打的,堅決讓他給宋義當先鋒,在前面當炮灰。
不想項羽夠狠。宋義北進,拖拖拉拉,後來乾脆駐軍不前。這是諸路諸侯的通病,都怕當炮灰啊。但項羽不管,他年輕,不怕,三下五除二幹掉了宋義,掌握了楚軍軍權,破釜沉舟,以必死之心奮勇向前,居然大敗章邯大軍!
秦國最後一支軍隊就這樣垮了。
項羽一戰成名,成為諸路諸侯的總瓢把子,一把手,誰敢不聽話,宋義就是下場!
劉邦的名聲幾乎與此同時鵲起。
項羽北伐,一個「狠」字通吃天下。
劉邦西征,也很有特點,基本可以概括為一個「柔」字,一路以吸納名士,招降為主——當然也會象徵性的打幾仗,但絕不戀戰,打得下來皆大歡喜,打不下來又不投降就繞著走。
但是,往西可不好打,畢竟是險關重重。這時,張良再次出現了。
之前,張良勸項梁立韓成為韓王后,就隨韓王成回老家收復失地了。但韓國緊靠秦國,哪有那麼容易復國的,所以搞了一年多,沒搞到個毛。劉邦來了,張良又想讓劉邦幫忙復國。
往西打打不動了,劉邦正好樂得做個好人,掉頭往北進了韓國地界。
就在這個時候,章邯被項羽大敗,率兵投降了。秦國上下,頓時人心惶惶。劉邦趁機奪了幾個城市,並從韓國舊道進至武關東,直接威脅咸陽。
隨後,劉邦採納張良的計策,派人聯繫上趙高,對他說,你幹掉秦二世,咱倆平分關中。這趙高真的就幹掉了秦二世。
胡亥二十歲即位,從始皇三十七年八月到二世三年八月自殺,剛好三年。胡亥死後,以庶人禮儀埋葬在杜縣南部的宜春苑中,至今墳丘尚在,也就是現在西安市雁塔區曲江鄉江池村。
趙高逼胡亥自殺後,立即與武關外的劉邦交涉。但劉邦怎會和他平分關中?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趁亂強行攻破武關,駐軍霸上,趙高被秦國舊族幹掉。
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開城投降,向劉邦獻上了傳國玉璽。秦朝至此滅亡,共15年零47天。
劉邦沒有難為子嬰,同時宣布廢除秦朝苛法,並「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大秦居然是我的了,劉邦屁顛屁顛進了咸陽城,進了咸陽宮,哇塞,這麼大,美女這麼多,來來,先來讓老子爽一把。
從這一刻起,劉邦就認為自己是關中王了,在咸陽宮裡醉死夢生,不見任何人,這可急壞了張良,趕緊說服樊噲,直接闖入宮中,對正在爽歪歪的劉邦當頭棒喝:「項羽正星夜趕來,你是想做第二個秦二世么?!」
劉邦立馬清醒過來,提上褲子就走,同時下令即刻查封所有的府庫財物,全軍退出咸陽,還軍灞上。
終於到鴻門宴了。
話說項羽降服章邯後就率領40萬諸侯聯軍直奔關中而來,剛到鴻門就聽說劉邦已入關中,並自稱關中王了,勃然大怒,下令第二天就滅了劉邦。項羽的叔叔項伯慌了,他的救命恩人兼好基友張良還在劉邦軍中啊。於是連夜趕到霸上,勸張良快走。
張良哪會獨行,趕快告訴劉邦讓他裝孫子,請「心軟」的項伯做個引薦,向項羽臣服。
對付項伯這種老實人,劉邦綽綽有餘,三下五除二就博得項伯同情,表示一定幫忙,讓劉邦第二天去見項羽「說明誤會」,自己則連夜趕迴向侄子說明情況:「羽兒啊,劉邦是個忠厚老實人啊,他幫我們拿下關中,卻秋毫沒犯,一直等你來接受勝利果實,實在是誠心可嘉,大大的忠臣啊。我們可不能再猜忌人家,惹得天下諸侯背後罵我們。」
項伯泄露軍事秘密,完全可以殺頭了。但不怕,誰讓項羽是他侄子呢?而且,項羽聽叔叔這般一解釋,也早放棄了幹掉劉邦的念頭。因此,所謂鴻門宴,劉邦實際兇險有限。
項羽不殺他,自有考量,一則是骨子裡的驕傲,認為小癟三劉邦成不了啥氣候,給他個小王噹噹就夠了;二則是要做給各路諸侯看的,劉邦已經服軟,再幹掉他,其他諸侯豈不離心離德?
當然,范增不這樣看。他說,劉邦本是一個貪財好色的小人,現在攻佔咸陽卻秋毫不犯,有這麼大的剋制力,說明他的志向很大。所以要趁早幹掉他。
項羽輕蔑一笑,劉三隻所以這樣做,是怕我滅了他!
但是劉邦不知道啊,所以第二天硬著頭皮到鴻門赴宴,心裡還是慌得緊,加之范增自行決定讓項莊「舞劍誤殺」之,更是讓劉邦小心臟跳得厲害,早早裝醉逃回霸上——項羽真想滅他的話,逃回去又能怎樣?
劉邦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後來統一天下後,為感念項伯的解救之恩,賜劉姓,並封為射陽侯。
就這樣,26歲的項羽成了天下霸主,一時也不知道咋辦好。既然秦始皇那套不行,就恢復之前的封建制,於是論功行賞,分封了十八路諸侯:
項羽(西楚霸王)、英布(九江王)、吳芮(衡山王)、共敖(臨江王)、劉邦(漢王)、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田都 (齊王)、田安(濟北王)、田市(膠東王)、臧荼 (燕王)、韓廣(遼東王)、張耳(常山王)、趙歇(代王)、魏豹(西魏王)、司馬卬(殷王)、韓王成(韓王)、申陽(河南王)。
項羽自稱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帥權。楚懷王熊心被尊為義帝,後來項羽嫌他礙事就派人把他幹掉了。
劉邦很是鬱悶,自己明明先佔了肥沃的關中,現在卻被「發配到」偏遠的巴蜀(劉邦的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其中漢中地塊還是托項伯說情討到的)。
更氣人是,並非項羽自己要關中,而是分封給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遏制劉邦的態勢明顯。
令人嘆息的則是,項羽不但殺死了早已歸降的秦王子嬰,還一把火燒了咸陽,「火三月不滅」。
項羽的殘暴可見一斑。殺殺殺!就是項羽的人生格言。據記載,曾有人向項羽進言,說關中進可攻退可守,建議項羽都關中。但項羽卻說:「老子富貴了不回家,和在漆黑的夜裡走路有啥區別?」那人只好退出,嘟囔了一句:「楚人沐猴而冠耳。」意思就是:「人們常說楚國人是猴子戴人帽,辦不成事,果真如此。」
結果項羽大怒,把人給烹了——居然連個姓名都沒留下,史書記載只有兩個字,叫「說者」。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項羽這人非常自尊,容不得別人說一個「不」字。這樣一來,很難想像不成為「孤家寡人」。
性格決定命運。同樣是一個小謀士,則因同一策而成為劉邦的座上賓。人和人的差別就是這麼大。
話說劉邦平定天下後,原本定都於洛陽,一個叫婁敬的士卒同樣建議劉邦定都於「退可守,攻可出」的關中。劉邦認為有道理,於是很快將都城遷到了長安。婁敬則因獻策官升數級,並被賜姓劉。
暫時回到公元前206年。劉邦被「發配」到鳥不拉屎的漢中,很是鬱悶,天天大醉,但又沒辦法,只好耷拉著腦袋奔赴封地。
不開心的不僅僅劉邦,許多將領步卒也很沮喪,不少人開小差逃跑。包括韓信。
對,大將軍韓信終於出場了。在這之前,他在項羽那乾的不開心,來到劉邦這裡,劉邦也沒重視它,只給了他一個運糧的小官職。現在天下已定,韓信自覺無趣,也決定離隊回歸故里。
韓信跑了,劉邦一點不在乎。可是當劉邦聽說蕭何也跑了的時候,還是大聲罵娘了一番,更加沮喪。
不過幾日後,蕭何回來了。沒有好心情的劉邦決定狠狠諷刺挖苦一下這個曾經的縣辦公室主任:「你不是跑了嗎?咋又回來了?餓回來了,還是想我了?」
蕭何正色地說:「我不是逃跑,是幫你追一個人回來!」
劉邦問是誰?蕭何說:「韓信!」
劉邦輕蔑一笑,差點一腳踢過去,「奶奶的,你撒謊也找個高級點的,有勇有謀的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韓信是什麼東西,值得你追回來?」
蕭何正色說道:「那些軍官不值得追,只要還打仗,他們自然會回來。但是像韓信這樣的人才不一樣。當然,你只想安安穩穩地做漢中王,自然用不上韓信;但想奪天下,想好好和項羽掰掰手腕,就必須重用韓信。就看你怎麼想了。」
劉邦一看不像開玩笑,連忙堆笑臉說:「奶奶的,老子的關中王被人家弄成漢中王,這口氣實在是咽不下去!能打回去當然要打回去!韓信那小子有好辦法?看你面子上,給他個將軍乾乾!」
蕭何依舊正色道:「必須是大將軍,而且您要隆重拜將!」
「奶奶的,閑著也是閑著,看在你這麼信誓旦旦的樣子上,就搞個封將儀式!」
說實話,到這個時候,劉邦也沒看出韓信有啥牛的。但拜將儀式結束,韓信的「漢中對策」一出,劉邦馬上笑尿了,並自此點燃了王天下的決心!
「漢中對策」的核心思想很簡單,主要分析了項羽和劉邦兩人的性格,一個是孤家寡人,一個善於吸納各路人才,長遠來看,霸天下的項羽必為天下所共唾棄,劉邦只需要抗好反項羽這桿大旗。具體策略則是先取關中三秦之地,後而徐徐向東蠶食,直至與項羽翻臉,逐鹿天下!
400多年後,諸葛亮的「隆中對策」基本抄襲了韓信的「漢中對策」核心內容,並死板地模仿韓信,一再從西向北伐魏——諸葛亮恰恰忽略了「人本」這一個重要的因素,一邊是項羽,一邊是曹操司馬懿,前後兩者的雄才大略豈可相提並論?而且,韓信是只一次出奇兵就定了三秦,根本沒有給對手明白戰略意圖的時間。諸葛亮想幹什麼,曹操司馬懿還看不明白?諸葛亮的「北伐」無功而返幾乎是天註定的。
劉邦的雄心鬥志燃燒起來了,開開心心的下令燒掉棧道,明面上告訴項羽及關中諸王:老子要老死漢中了,你們不用防著我了!暗地裡卻也堵死了兵將的繼續外逃,沒有兵將,怎麼打仗?
終於到了我韓信大顯神威的時候了!憋屈的太久了,要知道,我韓信與劉邦幾乎是同時投靠項梁的。
出關的道路我早看好了,繞一下,照樣可以出來!
就這樣,4月到漢中,11月,韓信就悄悄從陳倉出關,大敗章邯,迫降司馬欣、董翳,重返關中。
隨後,劉邦派出使者向項羽「解釋」一番,兄弟,你別介意,漢中那地方實在是太苦了,所以不得己才到關中來。能有關中我就心滿意足了。再說反正這兒是秦國舊地,這裡的王也都是秦國人,給他們總不如給我們楚國人好吧。
項羽果然沒介意。他依舊看不上劉邦。
接下來,劉邦先撿了個大便宜,隨後吃了大苦頭。
按照韓信的計劃,是要先積累資本,徐徐圖之的。但這個時候齊國田榮亂了,項羽出兵去打,給黏在山東。
劉邦一看好機會,立即舉起為楚義帝報仇的幌子,聯合天下早已對項羽不滿的諸侯,集結成30萬大軍,直奔彭城,佔了項羽的老窩。
勝利來得太突然了,一時之間,劉邦和助路諸侯在彭城花天酒地起來。然後,項羽殺回來了,而且只率3萬大軍就將劉邦的30萬聯軍打的落花流水,劉邦自己也是抱頭鼠竄,甚至嫌太重跑不快,多次從車上將兒子女兒踹下車。
剛積累起來的家業一下就敗光了,甚至連父親老婆孩子都「送」給了項羽。
以漢為首的反楚聯盟宣布瓦解,不少人還掉頭投靠項羽干劉邦。
好在有齊國的田榮吸引著,項羽才沒有一下子將劉邦趕盡殺絕——在這個時候,項羽都還認為劉邦不入流,完全不及田榮棘手。事實彷彿也是這樣,田榮的齊軍彷彿個個不怕死,令人頭疼;劉邦30萬聯軍卻不過如此。
劉邦再次沉下心來執行戰略部署。接下來的四年,基本情況是這樣的:
1)說服英布等南方諸侯王與項羽離心離德,作壁上觀;
2)說服彭越(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游擊戰開山鼻祖,卻因不認識項羽,未被封王)在背後打游擊騷擾項羽的後方,加上田榮的牽制,劉邦依託關中基地,勉強和項羽形成對峙局面——可以說,如果沒有田榮、彭越造成的分心,項羽一定能滅了劉邦;當然,如果項羽認為劉邦才最可怕,一鼓作氣幹掉他,也應不在話下。
這一段時期,雖然劉邦經常被項羽打得抱頭鼠竄或守城固守,但他夠頑強,始終堅持未退回漢中。
3)韓信開始大展神威,一路向北,再向東,降服各路諸侯,包括連項羽都沒啃下的齊國硬骨頭,集聚了足夠雄厚的決鬥資本。
就是在這個時候,韓信有了稱王的心思,但「左顧右思」的君子心態,註定了他政治的不成熟。
他先選擇要王位,而且要的很不是時候。這邊劉邦被項羽蹂躪了多年,眼看項羽的積蓄越來越少,自己的實力越來越雄厚,決定大反擊,但是命令下去了,才發現韓信不聽話了。而且派人來要職位,說什麼齊國初定,需要一個人掌舵,我韓信想暫時代理,「假齊王」。
劉邦一聽,差點氣炸肺,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臉都嚇綠了,心裡說,這個時候罵韓信,不是逼著他自己稱王嗎?他有稱王資本了,沒自己稱王,說明還是念舊的,雖然此時要王爵有趁機敲詐嫌疑,但總比撕破臉自己稱王的好,暗中趕緊踩劉邦的腳。
破口大罵,本是劉邦的率性本能,但此時他早已鍛煉成有心計的政治家,立馬改口,他奶奶的,男子漢大丈夫,不就是要建功立業,拜將封王嘛!做什麼代理齊王,要做就做真齊王,快回去告訴韓信,他已經是齊王了,趕緊派兵給老子滅了項羽那蠻夫,老子都他奶奶的受了四年氣了!
明白過事的劉邦又派人封彭越為梁王,劃睢陽(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山東東阿南),為其封地。
再說韓信,得到齊王之封,想到當年的胯下之辱及在項羽兵營的不得意,感慨萬千,對劉邦真是又是佩服又是感念。恰在這時,項羽也派人給韓信封王來了,自然給韓信奚落一番。
韓信心滿意足,準備出兵了,卻急壞了謀士蒯通,說你這王爵是逼要來的,即便沒有逼封王位,也已功高蓋主,不會有好下場的。相反,多相比較,你韓信的力量反而最強,可以先做壁上觀,然後問鼎中原!
說實話,韓信是有動搖的,但「君子」作風使他不忍背叛劉邦,而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他的齊國,就沒有聽蒯通的計謀,出兵伐楚。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30歲的項羽被逼烏江自刎,劉邦下令按照公爵規格厚葬之。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下一個目標就是韓信了。
戰爭剛一結束,劉邦即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韓信的兵權。項羽已死,沒你小子的事了,你也別做齊王了,去項羽的地盤做楚王吧。
做王是有自己地盤的,我都54歲了,沒幾年活頭了,而韓信、彭越、英布這些異姓王都還年輕,我死後,我兒子怎鎮得住他們?他們造反,天下就是他們的了。
幹掉異姓王!第一個當然是韓信。於是,稱帝後不久,劉邦就找個理由把韓信誑到身邊,剝奪了王爵,降為淮陰侯,在都城建府居住。
對於韓信,劉邦是動過殺機的,但等把韓信的王爵收回後,終不忍殺之。殺人不是劉邦的本性。
但呂后就不同了,他趁劉邦外出平叛的時候,讓蕭何將韓信誑到宮中,讓宮女用綢緞活活將他絞殺。
劉邦回來後,還是有些惋惜的,便問韓信臨死可有遺言。
呂后說:「韓信說悔恨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
劉邦就派人將蒯通抓來,要煮了他。
蒯通說:「憑什麼煮了我?」
劉邦說:「你教唆韓信造反,還冤枉你了?」
蒯通說:「秦朝法度敗壞,天下諸侯紛紛反之,誰本事最大,誰替代之。有一個故事是,大盜賊跖的狗對著堯狂叫,並不是說堯並不仁德,只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我鼓動韓信逐鹿中原的時候,我只知道我是韓信的謀臣,應該為他出謀劃策,並不認識您。況且原本天下磨快武器、手執利刃想奪天下的人太多了,您怎麼能夠把他們都煮了呢?」
劉邦說:「小子,你說的有道理。那個時候,韓信要真造反,也是理所當然。各為其主,我不難為你。」於是放了蒯通。
接下來劉邦又找理由將彭越貶為庶民,流放到蜀地青衣縣。不巧的是,在彭越趕往流遷地的路上,正好碰上外出歸來的呂后。兩人是老鄉,彭越就上前哭訴,希望從輕發落。呂后說,好,你受苦了,我們一起回長安吧。
等回到長安,呂后埋怨劉邦太仁慈,說把彭越這樣豪壯而勇敢的人流放蜀地,等於是給自己留下禍患,不如殺掉他。所以,我帶著他一起回來了。
結果彭越沒等來榮華,反被呂后派人將其剁成肉醬。
至公元前195年,英布見越來越多的諸侯王被剪滅,終於造反,業已62歲的劉邦親自去平叛,雖滅了英布,卻也不幸被流矢射中。
平叛回來的路上,劉邦最後一次經過沛豐邑,邀集故人飲酒。酒酣時,劉邦擊築,同時唱了這首著名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全詩充滿一種王霸之氣,卻也表現出劉邦內心之惆悵。他一定想起了當年那個豪氣衝天的鄉俠劉三。
回到長安後,劉邦自知來日不多,為了防範朝廷重臣及後黨亂政,殺掉一匹白馬,定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據記載,劉邦臨死前還曾打算殺了忠直的樊噲,因他同是呂氏之婿,擔心他助呂作亂。但終沒忍下手。
這一年,他最後一次想廢掉太子劉盈而立趙王劉如意。主因不僅僅因為太子太軟弱,劉如意更像自己,還有對兩個孩子母親的考慮:呂后太強悍,後黨太強大,足以掌控劉氏江山;而戚姬則沒什麼根基,即便有不軌之態,大臣足以抗衡之。
張良最後一次給呂后出了一策。在劉邦本欲討論定奪廢立太子的宴會上,找來四位有名望的隱士,也就是商山四皓(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里季吳實、甪里先生周術。他們是秦始皇時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後來隱居於商山)一直站立在太子身後。
劉邦意識到,大家都已經站在太子一邊。他們都同情軟弱的太子,但不知道劉邦真正的擔心,是怕呂雉干政。
大勢已定,不要強難。所以劉邦終於沒有開口,將之變成一個普通的飯局。
劉邦召來戚姬,讓她跳楚舞,自己則借著酒意擊築高歌,是為《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一生大老粗的劉邦最後居然只能採用暗喻手法,表明自己對換立太子一事的無能為力。
終於到了最後的彌留時刻。劉邦最後一次展示了他少年時代毫無畏懼的本性。
劉邦問太醫病情,太醫說能治,劉邦一聽口氣,就知道不會好了,一把掀翻醫盒,大罵道:「老子以平民百姓的身份,提三尺寶劍,居然就得到天下,這就是天命!死亡也是這樣,都是上天註定,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到了老子該死的時候了,就算扁鵲來了也沒啥用!」讓人賞賜太醫五十金,打發他走了。
於是呂后問劉邦死後的人事安排:「蕭何死後,由誰來接替他呢?」劉邦說曹參。
呂后問曹參之後是誰,劉邦說:「王陵可以在曹參之後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以由陳平輔佐。陳平雖然有智謀,但不能決斷大事。周勃雖然不擅言談,但為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的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
呂后又追問以後怎麼辦,劉邦斜了她一眼說:「不用操那麼多心了,你也活不到那時候。」
公元前195年,即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6月1日),劉邦崩於長樂宮,享年62歲,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正式的全稱為「漢太祖高皇帝」。
他和秦始皇生在同一個年代,比秦始皇小3歲,但多活了12年,踏著大秦的遺體,開創了400年的漢家江山。
按劉邦的最後的話,這就是天命!
是的,人造就人,遠不如天造就人!
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即便當上皇帝,劉邦依舊是那個坦坦蕩蕩、瀟洒無忌的劉邦。
最後就讓我們在劉邦調侃他父親的畫面中結束本文:「當年你老說我是流氓無賴,沒有混飯吃的本事,不如二哥能理家治業。現在你再來看看是我的財富多,還是二哥的財富多?」
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
但很可愛。
長按識別二維碼,您隨意鼓勵
作者寫作不易,轉載請一起帶走哦
熱誠歡迎廣大微友投稿,我們將在最顯著的位置註明作者姓名、來源及作者打賞二維碼。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回復「投稿」,可查看投稿事宜)
| 如醒堂 |微信號:ruxingtang
酒文化第一新媒體。壺中乾坤大,長醉如醒堂。
○溫馨提示:可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女人妝 | ID:nvren915
幸福女人的貼心小閨蜜。
○溫馨提示:可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大眾投資寶典| ID:baodian818
每天學點投資理財知識。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溫馨提示:可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 園藝|ID:yuanyi009
養花養草的好助手,忙碌生活的休閑地,每天免費推送花草人文百科知識。
○溫馨提示:可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推薦閱讀:
※漢高祖劉邦是個雜種,這話是司馬遷說的
※陳平為劉邦六齣奇計:六計六中功勛顯赫
※漢高祖劉邦的10次改過,知錯能改終成一代帝皇
※藩王要謀反,大臣無法應對,皇帝:我給他寫信!留下7字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