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楹聯格律體系構架之嘗試
中國的古典文學形式,可分為格律文學和非格律文學兩大類。格律文學包括詩、詞、曲、駢體文、賦等幾種。楹聯,即對聯,無疑屬於格律文學。因為它和詩詞曲一樣,是講究格律的。但奇怪的是,自楹聯這種文體問世1000餘年來,一直沒有一套公認的楹聯格律。2007年6月1日,中國楹聯學會發布了《聯律通則(試行)》,2008年10月1日又發布了《聯律通則》(修訂稿)。這一楹聯格律的重要成果,對楹聯創作和鑒賞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聯律通則》已經發布,但仍然需要繼續完善。對楹聯格律的爭論和探討,也仍然需要繼續深入和進行。筆者認為,關於楹聯格律,有兩個重要問題。一個是格律的內容,二是格律的表達形式。格律的內容自然是格律的核心。哪些是楹聯格律的必要條件,哪些又只是楹聯格律的充足條件,需要嚴格界定。楹聯格律的表達形式同樣重要。只有將格律的內容用一種邏輯嚴密、簡潔清晰、易記易懂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楹聯楹聯格律體系才能更多得到公認,更好地服務於楹聯創作和鑒賞。
筆者認為,既然楹聯是與詩詞曲一樣同屬古典格律文學,與詩詞曲堪稱姊妹藝術,那麼楹聯的格律,應該與詩詞曲同在一個大框架內。詩詞曲格律共同的大框架是什麼?只要認真讀一讀王力先生的《漢語詩律學》就清楚了。這個「大框架」可以總結為「四律」:
一是體律。一般稱體式、格式。即關於段落、句式和字數的規定。有「篇有(無)定節」,「節有(無)定句」,「句有(無)定字」等多種情況。
二是韻律。一般稱押韻。即關於押韻的規定。有「一韻到底」和「換韻」,「偶句押韻」、「奇偶混押」、「句句押韻」,以及「押平聲韻」、「押仄聲韻」和「平仄混押」等多種情況。
三是聲律。一般稱平仄。即關於平仄的規定。有「平仄相間」、「平仄相對」、「平仄相粘」等幾種情況。
四是對律。一般稱對仗。即關於對仗的規定。有「必須對仗」、「通常對仗」、「可對仗可不對仗」等多種情況。
有了這個「四律」,任何一種詩詞曲體裁的格律,就能比較明晰地說清楚了。例如五絕的格律:
其體律是:定節、定句、定字。即五言四句,二十個字。 其韻律是:一韻到底;用平聲韻;偶句押韻,起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 其聲律是:有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四種模式。 其對律是:沒有對仗要求,也可以對仗。形成全不對、全對、首對、尾對四種模式。
那麼,可不可用這個大框架,即「四律」來闡述楹聯的格律呢?筆者進行了一番研究,發現是完全可行的。於是嘗試構架了一種新的楹聯格律體系。從內容上講,有一些新的提法。在形式上,也與《楹聯通則》有很大的不同。我的這種嘗試究竟有幾分「含金量」,懇請楹聯界各位領導和專家批評指正。
顯而易見,由於楹聯沒有押韻的要求,其格律由體律、聲律、對律三部分組成。
一、楹聯的體律
可概括為三句話:篇有定節,節無定句,句無定字。
1.篇有定節一副楹聯一般由兩節,即上聯與下聯組成。有的楹聯由三部分組成,即上聯+下聯+橫批。橫批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可有可無的橫批,一種則是作為全聯有機組成部分的橫批。可有可無的橫批,如一些婚聯、春聯、壽聯和輓聯的橫批。還有的楹聯,其橫批是全聯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可缺少。如諷刺國民黨政府湖南省主席張治中聯:
治績奚存,兩大方案一把火; 中心何忍,三顆人頭萬古冤。 橫批:張皇失措
此聯將張治中三字嵌了進去,橫批嵌了「張」字,同時也有明確的諷刺內容,故不可缺少。
2.節無定句:楹聯句數不定,少至一句,多至數十句。一句的叫單句聯;兩句的叫雙句聯。兩句以上的統稱多句聯。
3.句無定字:每句字數不定,少至一字,多至上十字。亦不多述。
楹聯篇無定句,句無定字,全聯字數也就沒有限制。最短的聯是一字聯,最長的聯有上千字。
二、楹聯的聲律
可概括為三句話:聯間相對,聯內相諧,仄起平收。
1.聯間相對指上、下聯之間要求平仄相反,並遵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則。
2.聯內相諧楹聯的單聯之內(即上聯之內、下聯之內)的平仄,是個有爭議的問題。我認為,單聯之內,不應作平仄的硬性規定,但應盡量達到聲律和諧、抑揚頓挫的效果。怎樣做到呢?這就是著名的馬蹄韻規則。蹄韻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句中規則,指一個聯句中每個字的平仄安排規則。即要求一句之內平仄相間。如下一聯: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以兩個字為一個音節單元遵循平仄相間的原則。
二是句腳規則,指對聯一邊若干句每句最後一個字的平仄安排規則。要求遵循「仄頂仄,平頂平」規則。可以用如下一個公式來表示,上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則相反。或者表示為:
每邊一句:仄 每邊兩句:平仄 每邊三句:平平仄 每邊四句:仄平平仄 每邊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邊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邊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以散文格式(包括古文、白話、方言等)入對的楹聯和運用某種特殊修辭手法的楹聯,單聯之內可不考慮平仄要求。如清代阮元諷刺勢利眼和尚一聯: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此聯無論是一句之內還是各句句腳,都未遵循馬蹄韻。考慮到這樣的楹聯很多,因此,筆者認為,馬蹄韻不可作為楹聯格律的硬性規定,但又應大力提倡。
3.仄起平收指上聯最末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最末一個字必須是平聲。也存在極少數上平下仄格式的楹聯。如著名的嶽麓書院門聯:
唯楚有才; 於斯為盛。
還要說明一下,古四聲與今四聲平仄劃分不同,現實施「雙軌制」,但不能混用。
三、楹聯的對律
可概括為三句話:整體對仗,兼容自對,僅對字面。
先說整體對仗。楹聯的上下聯之間必須整體對仗,對仗的要求包括:
1、字句相等。上聯字數等於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
2、詞性相當。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片語應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詞性。詞性相當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它實際上包含四個範圍由寛到窄的規則。
一是「實對實,虛對虛」規則。
這是一個最為基本,含義也最寬泛的規則。在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名詞(含方位詞)、動詞、形容詞(含顏色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後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某些情況下只需遵循這一點即可。形容詞對動詞非常普遍,甚至有名詞對動詞的。如:
鬼狐有性格; 笑罵成文章。
此為老舍題蒲松齡故居聯。「鬼狐」對「笑罵」,名詞對動詞。
二是詞類對應規則。
要求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等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則。
三是小類對應規則。
小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古人很早就這麼做了。特別是將名詞部分分為許多小類,如天文類、地理類、時令類、宮室類、器物類、衣飾類、飲食類、文具類、文學類、植物類、動物類等等。此外,數目、體形、顏色、方位也是自成一格。試看福建福州小西湖一聯:
桑柘幾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邊城。
「桑柘」、「芙蓉」同屬植物類,「幾」與「十」同屬數詞類,「湖」與「水」同屬「地理類」,「上」與「邊」同屬方位類,「社」與「城」同屬宮室類。
四是鄰類對應規則。
即門類相臨近的字詞可以互相通對。如天文對時令、天文對地理、地理對宮室等等。筆者一副科學術語對聯:
拷貝; 克隆。
以電腦術語對生物學術語,可算鄰對。
應該指出,小類對應和鄰類對應不是楹聯格律中的硬性規定。只有在創作工對時才要求這麼做。
3、文字相異。這應當是楹聯整體對仗中必須規定的一條。包含兩個意思。一是忌同字對仗。不過,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杭州西湖葛嶺聯:
桃花流水之曲; 綠蔭芳草之間。
上下聯「之」字同位重複,但因為是虛字,是可以的。
二是上下聯忌不規則重字。而有規律的重字則被視為一種修辭手法,是可以的。如林森挽孫中山先生聯: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4、結構相同。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片語和句式之結構)應當儘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等。但在詞性對仗的情況下,其要求可以適當放寬。如董必武挽謝覺哉聯:
長征老戰士; 文革病詩人。
上聯中,「老戰士」為偏正結構,下聯「病詩人」則為動賓結構,但字面對仗還是很工整,並無失對之嫌。
5、節奏相應。指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基本一致。同樣,在詞性對仗的情況下,其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6、修辭相同。這應當是楹聯整體對仗中必須規定的一條。幾乎沒有人論及。所謂修辭相同,即上聯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下聯也必須運用同樣的修辭手法。抗日戰爭勝利後的一副對聯:
中國捷克日本; 南京重慶成都。
上聯列舉三個國家。「捷克」,即中歐小國捷克斯洛伐克(現已分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既是國名,又一語雙關,釋意為「戰勝、打敗」。下聯為國內三個城市名。「重慶成都」,也一語雙關,意思是「重新慶祝成為首都」。顯而易見,如果下聯胡亂拼湊幾個城市名,沒有一語雙關,也就無法和上聯構成整體對仗了。
有的因為無法滿足出聯的修辭要求,而成為絕對。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紀曉嵐夫人所出,難倒一代天才紀曉嵐的一比上聯:
明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
出聯巧嵌諸葛亮的名與字,且聯內三處自對。即「個個」對「諸」,「明」對「亮」,「孔」對「葛」。至今未有可與之匹配的下聯。
再談第二個問題,兼容自對。
楹聯的上聯和下聯可分別運用自對。自對就是上下聯內部一句之內字與字、詞與詞對仗,或者是句與句之間對仗。這是楹聯的一大特色。自對分為兩種:
1、既自對,又相對。即上、下聯內部構成對仗,同時上下聯之間也對仗。可稱A型自對。如馬蕭蕭歌頌毛澤東對聯:
橫空出世; 繼往開來。
此聯中,上聯、下聯內部分別構成對仗。即「橫空」對「出世」,「繼往」對「開來」。同時,「橫空出世」與「繼往開來」也相互對仗。
2、只自對,不相對。即上、下聯內部構成對仗,但不滿足上、下聯對仗,可稱B型自對。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中講到過這個問題,他說:「如果上聯句中自對,則下聯也只須句中自對,上聯與下聯之間不必求工。」又說:「甚至上聯和下聯之間完全不像對仗,只要句中自對是一種自對,全聯也可以認為是工對了。」如當代李曲江先生題毛主席母校湖南一師聯:
興學育才,此校非天閶帝闕; 風騷文采,有生超漢武秦皇。
其中「興學育才」與「風騷文采」是各自自對,但互相之間並不對仗。
自對是一種非常靈活的對仗,大大提升了對聯的表現力。關於自對,應了解如下幾種情況:
1、自對既可以是工對,也可以是寬對,允許重字、不拘平仄。自對很多時候實際上是排比句。如武漢古琴台聯: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聽琴。
2、自對可以是兩兩相對,還可以是三句對,甚至是三句以上的多句對。如筆者一副廉政建設聯:
休言暮夜無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 且喜陽光執政:廉政,勤政,德政,善政,方為執政焉。
上聯「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下聯「廉政,勤政,德政,善政」,就是四句對。
3、自對常存在字句不等的情況。如方誌敏一聯:
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 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
4、單句聯如全部運用自對,就只能運用A型自對,不能運用B型自對。如下一聯是不允許的:
豐功偉績; 繼往開來。
單句聯如部分運用自對,則可以運用B型自對。如明代任懷一聯:
充海闊天高之量; 養先憂後樂之心。
上聯「海闊天高」自對,下聯「先憂後樂」自對,而兩者並不對仗。屬B型自對。
最後一個問題,僅對字面。
對聯,顧名思義,上下聯之間既滿足形式上的對仗,同時也強調內容上的關聯。所謂關聯,指上下聯之間要相互照映、貫通和呼應,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義。如下一聯上下聯互不相干,因此不能算是一副對聯:
動物園中看動物; 圖書館裡借圖書。
但在楹聯的大觀園中,卻存在大量僅對字面而內容並不相關的情況,這類對聯古已有之,主要存在於如下幾類對聯中:
1、課對。課對又叫課聯,指的是舊式學堂塾館在對課中師生間所對的對子。以短聯、超短聯居多。它一般只求能字面對仗就行。
2、羊角對。羊角對是詩鐘的一種。它是是一類特殊的對聯,上下聯分別吟詠兩種事物,往往是絕不相關的兩種事物。如下一副:
難憑只手擎南宋; 能使雙眸復大明。
上聯詠文天祥,下聯詠眼鏡,可謂風馬牛不相及。而形式上字字可對。
3、無情對。無情對只要求字面對仗,至於內容,相去愈遠,便愈成佳作。如「張之洞;陶然亭」一聯,從內容上看毫不相干。前者是人名,後者是地名。但從字面上看,卻是字字銖兩悉稱。
4、部分集聯。集聯自然應當是以「對而且聯」為佳,但也有不少集聯,追求的是形式上的對仗工穩,至於內容上的關聯則沒有顧及。如下一聯:
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5、部分遊戲性對聯。遊戲性對聯主要是一種語言鬥智和文字遊戲,追求的是對得工、對得巧,至於內容上的聯繫,一般不在考慮之列。這類對聯例子甚多,無需枚舉。
綜上所述,我將對聯的格律概括為「三律」。體律上,其特點是:篇有定節,節無定句,句無定字。聲律上,其特點是:上下聯平仄相對,單聯內平仄相諧,上下聯仄起平收。對律上,一要整體對仗,二是兼容自對,三是存在僅對字面的情況。
作者:傅小松 原載:河東楹聯網 整理製作:惡人谷珠樓 轉貼請註明
推薦閱讀:
※嘗試攻速流百里守約,暴擊傷害
※想泡妞,你需要嘗試去轉變
※高俊熙的「露耳短髮」你敢嘗試嗎?
※男人一輩子都不要嘗試的五件事
※緊身上衣身材不好不要嘗試 不然整體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