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軍隊制式大刀之迷:精良武器為何從此消失?
長刀大量裝備軍隊並成建制的成為制式武器,也許只有在唐代. 當時的刀叫做陌刀. 。《中國古代兵器論叢》解釋說:「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唐以後又不再出現記載. 作為武功鼎盛的大唐帝國的一種常見武器, 而現在有存有不少疑點, 是討論的意義.
陌刀究竟始自何人, 今不可考.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陌刀見於《唐六典》之中: 「武庫令刀之制有四,儀刀,障刀,橫刀,陌刀.」 其中橫刀和陌刀為軍隊所採用.
唐史中多次提到陌刀.
舊唐書中提到猛將李嗣業, 有:」 李嗣業,京兆高陵人也。身長七尺,壯勇絕倫。天寶初,隨募至安西,頻經戰鬥,於時諸軍初用陌刀,咸推嗣業為能。每為隊頭,所向必陷。」 好象他是最早的陌刀高手.
另外還有:「酋李歸仁擁精騎薄戰,王師注矢逐之,走未及營……掩追騎,還蹂王師,於是亂不能陣。嗣業謂子儀曰:「今日不蹈萬死取一生,則軍無類矣。」即袒持刀,大呼出陣前,殺數十人,陣復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長柯斧堵進,所向無前。」的記載.
新唐書里還有:」 闞棱,伏威邑人也。貌魁雄,善用兩刃刀,其長丈,名曰「陌刀」,一揮殺數人,前無堅對。」也是善於使用陌刀的勇猛武將.
另外在舊唐書哥舒翰的列傳里有:」翰與良丘登北阜,以軍三萬夾河鳴鼓,思禮等以精卒居前,余軍十萬次之。乾祐為陣,十十五五,或卻或進,而陌刀五千列陣後。王師視其陣無法,指觀嗤笑,曰:「禽賊乃會食。」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類似出現的記錄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
按照唐史和其他記載,陌刀是當時唐軍的一種制式裝備,在很多戰鬥中有成隊列的陌刀兵出現. 而當時還有一些武藝高超的武將使用的個人兵器也是陌刀.
但是,陌刀卻給人帶來了很多疑問和不解之處.
《中華古今兵器圖考》里有陌刀的圖樣,並註明重約50斤,很多地方根據他引用。但所有別的資料稱」兩刃,重15斤,長一丈」. 那麼,這個自相矛盾的結論是哪裡出來的呢. 根據唐代度量標準, 一丈大約合現在公制3米, 唐代的斤比現代的市斤還略大寫,合600多克. 那麼,這種刀會不會是五十斤呢? 根據武術界兵器和對古代人體能的研究, 不能排除有人能夠使用五十斤的大刀,但是作為軍隊的制式兵器又是另外一回事情,個別武將可以神力驚人(其實也有持續作戰能力的問題), 大量裝備部隊的武器必須是重量適中, 而且容易大量製造, 耐用的武器.(按照圖應該是一種比較樸素實用的武器), 所以50斤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15斤,實用起來也很吃力.如果一定要解釋,那麼只有從嚴格挑選和訓練士卒上去解釋了.
可見, 圖考里的重量可能是誤炒15斤之誤.否則,在邏輯上是不通的.有懷疑的朋友,不妨去試試現在十幾斤重的傳統兵器.看看能不能揮灑自如.五十斤是個什麼概念,可以親身體驗一下.
關於陌刀的圖樣是出現在宋代的兵器圖裡面的,我當時回答凝雪幻朋友後說陌刀還有實物是根據這個記載: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日本考古學家小野勝年先生曾說,著名的日本正倉院里,至今還保存著不少古代中國的劍刀;「獻物帳」上還記有「唐式大刀」、「唐刀」等名目。(11)所謂「唐式大刀」應指唐代軍中盛行一時的陌刀,這種刀的樣式在中國已無實物可證,只有日本正倉院還保存有幾柄唐代實物。
但是, 一是實物我本人沒有見過,也沒有見過有關照片,另外,」唐樣大刀」是否一定就是指陌刀,我認為馬明達先生是有點武斷的.
根據唐代軍隊的作戰特點和現存的記錄來看, 陌刀隊是步兵方隊, 作為進攻手段. 但有的人為陌刀遠戰威力無窮,近戰也好的說法. 如果是按照3米長的大刀來計算,是勉強的,近戰肯定不行.遠不如類似佩刀的橫刀.
從陌刀的外形(雙刃刀)推斷其搏擊特點,是除了刀的砍削動作以外,揮掃也是其特點,另外,從其頭部尖的特點來說,還可以利用來當作矛和槍實用進行刺殺動作.應該說是戰場多面手, 這個在:」陌刀的勇猛武將.:」 闞棱,伏威邑人也。貌魁雄,善用兩刃刀,其長丈,名曰「陌刀」,一揮殺數人,前無堅對」那麼這個一揮,說明陌刀的技法橫掃是一個很重要的殺傷辦法.,但是再戰場上作為突擊兵力就有問題了.如果刀都要輪開了,就要互相干擾甚至誤傷,每個士兵都必須保持適當安全距離, 根據史書上所說的列陣出擊,那麼士兵之間的間隔將很大.,很難保證團隊的衝擊力和作戰能力. 但如果距離小了,那麼陌刀橫劈,掃的動作就使用不出來.
可見, 陌刀隊如果真是成建制的使用用來衝鋒, 「步卒二千以陌刀、長柯斧堵進,所向無前。」 還有」如牆而進」(舊唐書李嗣業傳)的說法.那麼, 肯定是密集隊形. 在這種情況下,陌刀的揮掃功能肯定無法發揮出來. 那麼只有留下可以刺(類似長矛),劈(直上而下,類似斧)的兵器的作用了,(斧也可以刺,頭上是銳利的,但由於過於沉重,刺的效果遠不如矛靈活)
用來這樣解釋的話,實際上陌刀隊的這種建制,沒有完全發揮陌刀的真正作用.只是皆用了長柄斧和長矛的作用,是步兵以隊形長兵器對付騎兵的一種武器. 但是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有的時候,兩種功能兼顧不一定是好事情. 有一點必須強調,在真正的戰場上, 由於軍人都穿有沉重的鎧甲負重,加上有箭矢的威脅,雙方的戰鬥不太會出現單挑一對一的情況. 所以實際上士兵(包括武將)的作戰武藝動作是很簡單實用的動作,膂力和勇猛是佔據很主要地位的. 那麼, 從刺殺這個動作來說,陌刀應該不如頭上遠為更加銳利的矛. 而作為砍殺工具來說,殺傷力和作用又不如斧, 注意斧在攻城作戰和其他方面還有作用.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而且從生產上說,生產長矛的方便程度,應該超過兩面有刃的陌刀.軍事上需要大量裝備的器械,生產方便程度和成本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軍隊里的器械比民間流傳的器械花樣少而且樸實的原因.
另外也有人認為,陌刀的兩刃實際上沒什麼用,所以後來被取代了. 這個觀點如果用在密集步兵隊的實用上,是正確的.
由此看來,陌刀隊的嘗試,並非完全成功,之所以在唐以後不再實用長刀作為建制兵器,是軍隊發現了問題以後,取消了這個建制,是比較合理的解釋.
但是陌刀並非象有些人說的那樣消失,陌刀也並非象有些人說的那樣不如單刃刀.在有些場合, 尤其是以少對多的時候,陌刀的揮掃作用運用好了,是非常利害的武器.所以象李嗣業,闞棱這樣的猛將,在領先衝殺敵陣的時候,左右揮舞,敵人所向披靡,」一揮殺數人,所向無前」可見陌刀的威力. 兩面有刃使得刀在橫掃的時候對付不同方向的敵人不用轉腕,少去了戰術動作,符合戰場上簡單實用的殺人武術.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在戰場上拼殺,武器經常會砍到缺刃卷刃, 雙刃武器在一面刃口卷了以後,緊急還可以再用另一刃殺敵.
陌刀在唐以後,宋代的{武經總要}刀八色里的掉刀里,可以看到影子,也是雙刃,頭尖.掉刀一直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武器. 注意看圖形可以發現, 掉刀的製作比陌刀精美.可見,陌刀已經走出平民,成為個別衝鋒隊長,勇猛武將的個人武器而不是制式武器了,所以可以做的花巧一點.
另外一個陌刀建制隊伍的消失可能原因,軍隊戰爭開始出現火器,殺傷力很大, 方陣隊伍沒有盾牌掩護光使用陌刀可能傷亡很大.不如手持長矛和盾牌的軍隊陣型實用. 長斧兵好象成隊形的也不再使用了.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那麼, 橫行一時的陌刀,在軍隊中流行的時代,也就過去了.
第二種猜測
另外的一個疑問是,就是這樣一種唐代軍隊中流行的兵器, 居然在中國」無實物可證」. 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嗎? 我國考古工作歷年來有很多重大發現. 唐代的文物發掘出來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另外, 作為兵器,年代遠為久遠的武器都保存的完好出土了.而作為唐代的一種曾經大量裝備過的武器, 居然沒有一頂點考古發現其實物來證明其形狀重量, 豈非咄咄怪事? 有人解釋說也許大量兵器回爐了,難道竟然一把都沒有留下或者在戰場遺失? 那麼, 陌刀到底為什麼會在唐以後不見蹤跡而且無物可證呢?
那麼, 難道是唐史和其他記載開了大家一個歷史玩笑嗎? 顯然也不合邏輯. 寫帝王的壞事情可能從太宗開始還不得不曲筆甚至歪曲. 但這一把武器,又不犯名違,有必要篡改嗎? 如果是勘誤,那麼軍事器械一類的東西應該是參照有關軍隊的記錄的,也不會出太大的偏差,那麼,這些陌刀都哪裡去了呢? 為何只留下圖形呢? 可惜的是沒有到日本的寺院里去考證」唐樣大刀」的情況.
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宋代的斬馬刀是由陌刀轉變過來的.這是很奇怪的,按照陌刀圖案,和後代流行的斬馬刀風馬牛不相及.一個長刀,一個是短刀,一個是雙刃刀,一個是單刃刀. 另外還有人考證說苗刀實際上是受了陌刀的啟發產生的.苗刀刃及其長,是現代日本刀的祖先,似乎和陌刀的外形差別也很大.
這裡有一種比較大膽的推測, 就是唐代軍隊中制式的兵器陌刀,根本不是宋代圖譜里畫的那樣的陌刀! 也許猛將闞棱和李嗣業用的的確是雙刃的陌刀,如圖譜所示.而軍隊里制式使用,和個別猛將是不一樣的.真實由於上面所論述的在密集隊形中長柄雙刃大刀的一些弱點,可能唐軍使用的陌刀,並非雙刃的陌刀圖. 那麼,這裡就需要從考古發現里去論證了.可惜的是目前沒有任何出土的唐代兵器可以證實這個推測.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下面摘錄一段武術家對苗刀的考證:
苗刀,古兵器,又名倭刀,它刀身修長,共五尺,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且可單、雙手變換使用,臨陣殺敵,威力極大,非一般兵器可比。苗刀在我國漢代就有其雛形,在我國歷史上古稱長刀,從河南劉家渠東漢墓出土的環柄長刀,和山東蒼山發現的漢安帝永初六年發現的長刀,均和苗刀相似,從尺寸上看,全長111.5 厘米,刀脊厚度與刀身的寬度的比,大約是一比三,到唐代,天寶年間,大將軍嗣業使用的部隊,被對方的騎馬沖亂,在這種情況下,嗣業「手持長刀,大呼出陣前,殺數十人,陣復整。」另外,在唐代的標準裝備中,能看到大量的佩刀和陌刀。《中國古代兵器論叢》解釋說:「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並附有長刀的圖樣。早在三國時期,在回贈日本國的物品中就有五尺長刀,後隨中日文化交流,苗刀傳入日本,明朝後期,倭寇多使此刀,所以後人也常把此刀,稱之為倭刀。
那麼,苗刀和陌刀產生了關係. 倒是和斬馬刀一說吻合了.
那麼,我的推測是, 陌刀實際上作為唐代流行的刀,並非只有一種形勢. 唐六典里,可能就是陌刀在軍隊里最流行,象儀刀只是儀仗隊用的裝飾刀. 所以在軍隊里有可能把很多種刀都叫做陌刀. 雙刃刀是陌刀,單刃雙手持卧,用來砍馬腳的長刀也叫陌刀.而且軍隊里的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是史官那麼咬文嚼字. 可能在唐代,」陌刀」是一類刀的總稱而已. 宋人編寫圖譜, 可能只是根據幾個武將個人武器的打造圖譜,實際上出現了勘誤. 另外一個比較合乎邏輯的理由是, 唐代軍中各種民族的人混雜,其實唐代的語言也是很混雜的,(這是語言學的另一個問題了),那麼對於很多漢語水平不高的外族士兵和將領來說,把很多長刀都叫成」陌刀」也就不奇怪了. 語言這東西永遠是習慣跟著標準走的.大家叫慣了就成了標準. 咬文嚼字本來就是文人做的事情, 大多數衝鋒陷陣的武將沒有那麼講究.也許, 現在出土的唐代環首鐵刀, 加長一點手柄成雙手持握,就成了陌刀, 倒是和日本刀異曲同工.
用這個解釋為什麼陌刀沒有出土文物也比較解釋得通,因為雙刃長柄沉重的陌刀只是唐代少數猛將的個人兵器, 那麼數量有限,考古上不能發現,也就不奇怪了.
雖然唐六典中有四刀. 而實際上軍中可能都稱呼為陌刀.所以出現了唐史里一會兒」陌刀」,一會兒」長刀」的說法. 實際上史官寫書基本根據軍隊的記錄, 軍隊的記錄里,陌刀的稱呼本就混亂. 所以陌刀隊未必就是長柄到3米長雙刃刀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到了後來,唐代各種民族融合度越來越高,語言也開始流通廣泛了,刀名的區分才細緻起來.
按照這個推測,那麼作為歷史上唯一的一次使用制式長柄大刀的唐代軍隊的說法,也就被推翻了.但是我這個想法缺乏同樣缺乏文物出土證據和歷史記載的證明.所以只能是個猜測.
關於陌刀的使用和消亡,第一種猜測比較正統些,第二種比較新.作此文只為拋磚引玉.歡迎各位精研唐史的朋友指出其漏洞和缺點. 由於急著答覆蕭讓,成文比較倉促,沒有仔細查考各種資料,尤其沒有仔細參考唐代出土文物的資料. 本人對唐史又只是一知半解,所以本文一定存在很多疏漏.在諸位方家面前班門弄斧,十分恐慌.
推薦閱讀:
※中國在明朝就已經有紅衣大炮為什麼後來沒有發展出更厲害的火器也沒有廣泛使用火器?
※現在好用的槍有哪些?
※西方神話中的惡魔為什麼長羊角?
※爲何武士決鬥前要在刀柄上澆水?
※德國戰列艦造價有多貴?與其他國家的戰列艦相比價格貴還是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