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百萬噸級核彈"轟炸"小行星 電影場面竟成真
不幸的是,「轟炸」小行星可能是一個「圈套」。比如,如果我們發射的核武器當量不足以摧毀小行星的核心結構,小行星甚至可能毫髮無損,這樣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核武器的放射性物質還會沾染在小行星上,會將其變成具有放射性的、更加致命的小行星。第二種情況是假使我們將小行星完全摧毀了,這些太空碎片是否會在某種自身引力的作用下重新形成一個核心結構,這就屬於未能完全消除其危險等級。最後一種情況是我們使用核彈將小行星完全摧毀,但形成了數千個更小的碎片塊,我們面對這樣的小碎片該如何處理,即使是很小的碎片穿過大氣層後攜帶的能量也是驚人的。
因此採用這樣的方法需要在外層宇宙空間中使用,或者使用大型鉛彈。前者可使劇烈的撞擊發生與遠離地球的空間中,後者則是形成「集束覆蓋」摧毀小行星的半球剖面。儘管各種摧毀近地小行星的方案都存在缺陷,但是科學家認為如果有一天我們即將面對類似「阿波菲斯」這樣危險級別的小行星,使用核武器「轟炸」依然是最佳的選擇方案,而一組科學家們一直從事於模擬這項撞擊的研究。在位於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科學家使用了擁有3.2萬個處理器的「藍天」超級計算機(Cielo)模擬了一百萬噸當量的核武器在小行星表面500米出爆炸所產生的影響。
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一百萬噸TNT當量的核武器可以摧毀這顆小行星。根據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鮑勃·韋弗(Bob Weaver)介紹:如果這是一顆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完全可以削弱小行星本身所帶來的危險。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所模擬的核彈引爆高度源於日本「隼鳥」小行星探測器,「隼鳥」號飛臨小行星上並採樣返回,距離小行星表面的高度是科學家模擬核彈的爆炸位置,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會穿透「瓦礫堆」而徹底摧毀小行星,或者將小行星撕開並推出其所在軌道。
研究人員將小行星鬆散物質所組成通過微弱的引力場所形成的結構形象地稱成為「瓦礫堆」。這種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於面對許多小行星碎片時較為棘手,但是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還是可以利用核彈產生的衝擊波將其摧毀或者使之偏離軌道。
最近,科學家發現一個被命名為2012 DA14的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它是目前公認的最近一個對地球構成威脅的小行星,雖然它還不至於達到足以滅絕地球生命的級別,但如果撞擊地球將導致多數城市被摧毀,或者一個國家大小的受災面積。這顆小行星的直徑為150米,將在2013年抵近地球,它的軌道與地球軌道的交點甚至比同步衛星的高度還要低,事實上這樣的高度是太低。
現在距離2013年只有一年,如何降低這樣的風險呢,如果DA14的目標就是地球該如何應對?目前看來只有兩個選擇,第一,我們使用核武器主動「轟炸」這顆小行星,就像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所研究模擬的結果那樣,第二,則是等著這顆小行星與我們擦肩而過,甚至擊中地球的某個角落。
推薦閱讀:
※中國開始瞄準開採小行星啦
※NASA是如何判斷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是否是已經被發現的?
※一個包含5顆小行星的星系被發現,這次是非專業志願者的功勞
※小行星的破壞力來自哪裡?
※怎樣才能取得一顆小行星的命名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