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國產手機品牌——小米
如今的手機市場,已經不像幾年前一樣處於被國際大牌壟斷的局面了,國產手機品牌已經成為做工優秀、高性價比的代表。但是,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國產手機品牌之間的廝殺也是相當慘烈,在性價比的硝煙仍舊瀰漫的同時,大家的目光已經開始轉向了做工、顏值、體驗和品牌上來了,現在的國產手機銷量四大天王是「華米OV」,那麼現在各大品牌的現狀如何呢?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智能手機市場的攪局者——小米。(第一期主題為「漫談國產手機品牌-華為」,想要閱讀的朋友,請從本頭條號「我為手機狂」的歷史文章中尋找)
這幾年手機行業的競爭可謂是愈演愈烈,那麼,想想這場競爭是誰引起的呢?沒錯,是小米。2011年,當時的安卓高端手機大都為國際品牌如HTC、三星、摩托羅拉,而且售價動不動就高達四五千,一般的消費者真的很難接受的了。如果說歷史註定要有人改變,那麼小米恰好就是這個改變者,小米就是雷軍口中的「站在風口的豬」,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了合適的位置。2011年末,小米發布了第一部小米手機,採用的是和國際大牌手機一樣最頂級的配置,但是售價只有1999,這在國內一下子就引起了轟動,銷售情況也是供不應求。如今,五年時間過去了,在國內手機行業的大環境下,雖然小米的神話已經不復存在,但是仍舊佔據著國內市場前五的手機銷量。那麼,小米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呢?
首先,小米是靠ROM起家的。早在小米手機誕生的前一年,MIUI已經是安卓手機玩家們的折騰對象了,這個口號「為發燒而生」的系統給當時的安卓帶來了不同風格的體驗,當時MIUI論壇里有著大量安卓刷機愛好者共同討論如何制定修改MIUI。現在MIUI幾乎成為了好用的代名詞,已經當之無愧的成為國內最成功的一款第三方UI,小米的用戶粘性,很大一部分是MIUI的好用實用,而不少國內的優秀UI,現在或多或少,都有些MIUI的影子。
其次,極致性價比。2011年,小米手機正式對外發布,在當時高配手機普遍三四千的高價當中打出了1999的低價,吸引了觀眾的眼球。2011年12月18日,小米手機1正式網路售賣,5分鐘內30萬台手機被一搶而空。1999也成為了小米的一個烙印,小米也憑藉著這價格優勢成功開通了一片開闊的手機市場。接下來的小米手機、紅米手機也都主打高性價比,並引發了搶購熱潮,尤其是小米模式已經成為眾多手機廠商模仿的對象。現在的小米手機,性價比基本上已經沒那麼突出了,原因是因為其他品牌的競爭,但是在硬體配置方面,還是很厚道的,不會偷工減料(請忽略小米5萬年不變的3G運存起步),而且做工也相當紮實!
第三,線上發售模式。小米首創的線上發售模式,早已經成為了各大手機品牌的爭相模仿對象。當時,各品牌手機還主要依靠線下渠道銷售,靠運營商補貼獲取利潤的時候,小米憑藉這一模式,節省了門店成本,並且還能更好的控制物料成本,紅極一時。雖然現在小米也在和其他品牌一樣開始主攻線下市場,但是,其創新性的線上發售在手機行業無疑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第四,工藝設計。其實這一點可能也是小米的一大槽點。小米1發布的時候,雷軍稱,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這個想法在主要追求性價比的年代還是吃得開的,但是慢慢的,性價比不在了之後,終歸還是要靠設計來贏得消費者的芳心。於是,從小米2開始,小米開始逐漸注重自己的設計語言,小米2的造型仍然奉為經典,小米4不鏽鋼邊框複雜工藝的突破讓人大吃一驚,而小米note更是代表了小米設計的最高水準(雖然這是一款失敗的產品)。試問,誰不想擁有一款內外兼修的好手機呢!另外,小米也在積極充實專利儲備,畢竟是吃過海外市場的虧。
而接下來我們要談論的是小米的槽點。
槽點一:小米的搶購模式——飢餓營銷,也被大家稱為耍猴模式。由於小米開始發布時超高的性價比,每次發布完之後的預約量都很大,但是產品的儲備卻沒有那麼充足,於是不可避免的要不停地搶搶搶。有人說這是因為小米為了降低成本,前期成本高,少量放貨,時間退役,元器件成本下降,再大批量生產;也有人說是因為小米將大部分需要搶購的貨源供給了黃牛,然後由黃牛加價出售,從中賺取一筆。這些都是傳聞,真假與否小編不知道,但是小米手機剛發布的時候搶不到貨的確是事實。而現在,基本上大部分手機品牌都是這個狀態,高性價比的爆品剛發布往往都是處於缺貨狀態,消費者只能嘆息。
槽點二:創新不足。指紋識別剛開始在國產手機上興起的時候,小米明顯慢了一拍,小米旗下第一款用上指紋識別的手機竟然是紅米note3,而小米系列裡直到小米5才用上指紋識別,落後了其它品牌一大截。另外,小米5發布會上雷軍總結的「十大黑科技」都把820的處理器算上了,明顯是過於牽強了。
總結
現在的小米手機,已經顯露疲態。2015年,小米將1億台的出貨量調整至八千萬,到最後也就是勉強達標;2016年上半年,小米手機銷量在國內只排第五,前四名分別是華為OPPO、APPLE和VIVO。而小米的競爭對手方面,高顏值高性價比的手機層出不窮,小米模式也被大家學的差不多了,小米相比它們來講優勢已經所剩無幾,就連唯一被推崇的MIUI系統還因為植入廣告而被大家廣為吐槽。
雖然在手機領域,小米已經不佔太大優勢,但是在手機周邊產品方面,小米仍然很槍手:小米移動電源,小米手環等都是炙手可熱的產品。現在的小米,更像是一個雜貨店,什麼都可以賣,不過這也是雷軍的初衷——雷軍曾經說過,希望小米像曾經六十年代的索尼那樣,帶動一批國貨的崛起,雷軍更願意讓人把小米理解為某家類似於亞馬遜甚至蘋果、優衣庫那樣的公司(說白了就是啥都要賣)。
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感謝小米,是它率先站出來,將智能手機的價格拉低到我們都可以買得起的程度,也希望小米手機能夠擺脫飢餓營銷的帽子,讓消費者能享受到更多優秀的電子產品!
(歡迎訂閱「我為手機狂」頭條號,訂閱後可從頭條號中查閱第一期熱門文章——「漫談國產手機品牌-華為」)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Tory Burch 、Michael Kors 以及 COACH 的品牌位置排序是怎樣的?在美國消費者心中的實際情況如何?
※測評招募 | 以家居美學的名義,召集懂生活的品牌!
※雪花秀品牌檔次價格?
※品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