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解剖辭官動機 稱當官被人求是一種侮辱
核心提示:民政部慈善司前司長王振耀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司長到公益研究院,自己確實有一點落差,但是很容易調整,因為自己做司長期間一直「為窮人而求人而說服人」,同時,他認為當官被人求「有一點侮辱」。
對話人物:王振耀,北京師範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法學博士。歷任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司長、民政部慈善司司長。
主要觀點:社會組織的強大,公民社會和公益社會的發達,是一個國家真正需要注重的。中國這三十年來的改革,需要有一系列的社會政治建設來配套,這種配套同時需要很多細小的程序性的東西來落實。政府應該與公眾進行良性的互動,這是現代政府的必然趨勢,政策調整立足於大眾健康的聲音,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良好模式。
推動公民社會是致力方向
主持人:作為民政部慈善司的司長,應該說掌握著很多的權力和資源。在這個位置上做這件事,是不是相對更容易一些?
王振耀:我特別想講清楚一個道理,慈善的本質是社會的、是平民的,正像很多專家學者呼籲的,一定是沒有一個比較發達的公益社會,一般通常說叫公民社會,如果沒有很多社會的自組織能力比較強、自治各方面比較強,這個慈善是不好做的。你當司長,我當司長推動的是公益、平民慈善,以善促善。你們可能很少找到說什麼要我批准的,主要是推動了,政府很多領導人都比較明確,慈善的事情一定要民間來做。
在我當司長這幾年的時候,我的定位就是說一定逐步推動民間社會的發達,推動包括個人捐款,捐給誰?盡量捐給民間組織。我非常建議讓大家不要讓政府去接受,除非大災的時候,不要提倡政府接受捐款。我覺得我當司長的時候,運用的資源確實是運用各種資源推進慈善、推進公民社會的、或者推進慈善事業、特別是民間組織的成長,和現在自己投身直接來做,某一種意義來說,資源可能更多了。
主持人:這個怎麼講呢?
王振耀:從政府的角度推動,最終的目標是讓民間組織更為強大,最終讓慈善事業更為發展,慈善事業一定是民間的,現在你等於直接到了民間了,我覺得可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你的推動更直接了。你可以和民間組織來直接進行對話。
當官被人求其實是一種侮辱
主持人:您什麼時候最終決定到公益研究院的呢?
王振耀:正式打報告是今年4月份。
主持人:會不會有一些落差感?
王振耀:說沒有一點落差是不可能的,你要說離開了沒有那種依戀,那麼多同事,過去不管怎麼著也在一起二十多年了,這種感情是很強烈的。同時也應該說,從政府到民間,確實有一點落差,不太習慣。
但是我和別的官員可能不太一樣,我很快就調整過來了。因為我自己這麼多年來,主要是為窮人做事,這些事全部是為窮人而求人而說服人。所以他們說,你當官的時候是別人都求你,我說我怎麼沒有享受到被別人求的那種感覺呢?我怎麼都覺得,如果有別人求我,特別是有損於他們的尊嚴,或者我手中的權力被別人瞅著,讓他們對我特別尊重,對我是一種非常不好的,有一點侮辱。我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尊重。人家來求你辦事,怎麼還覺得很得意,說你求我了,擺個架子,我覺得這和我的理念是相違背的。因為我和大家一樣的,我是求著這個社會,最開始一些年是說服大家做農村選舉,把村民委員會的選舉做起來,我求著大家。
我始終有一個理念,我覺得中國這三十年來的改革,需要有一系列的社會政治建設這種制度性的建設來配套,但是這種配套不是簡單的,需要很多細小的程序性的東西。要把憲法、很多好的政策落實下來。我自己的定位也是這樣,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那個法怎麼落實好。我負責城市低保、農村低保的時候我就說能不能儘快把制度趕快,用非常快的速度普及到老百姓中間。我實際上是到處求人,我從來都是求人的。
主持人:讓相關的部門?
王振耀:也找地方政府。我天天都是拿著放大鏡找地方領導人的創新,找別的部門的創新。
比如說低保,城市低保我說一個月就要普及,2001年9月,我們開始部署的時候大家得覺得不可能,最後到10月份苦幹了一個月就普及了。當時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整個下崗再就業的低保制度,馬上把一千多萬人一個月安排進了制度。接著我們又苦幹半年把全國兩千三百萬人納入低保制度。(這些事都是)要求很多人,要天天說服、天天發現。
救災體系的演變也是這樣,一點一點說服一點一點發現,你不能靠書本上、靠你的官位,你必須服從、必須這樣,不是這樣的。
我們現在有一個規則是24小時必須對老百姓救助到位。那是到一些地方救災的時候老百姓拉著你來看,當時他們家裡確實是沒吃的,那時候24小時過了。湖南的一個副廳長跟我建議應該定一個規則,24小時無論如何給老百姓最起碼的東西。我說24小時能做到嗎?他說從目前的交通條件和整個物資條件來講已經能。我覺得他的主意很好,最後就成了規定。
你說像這個過程是我求人的還是人家聽我命令?我沒有命令。像這樣我會失落嗎?我覺得到民間來之後,當教授以後,其實更多研究更方便了,所以這種失落可能有一點,我覺得無非是有一些待遇可能跟原來不太一樣了。我和窮人打交道太多了,我可能在待遇面前覺得容易滿足一些。這種失落與別人相比,可能不像別人。我就覺得沒有什麼很大的失落。
另類只因強調體制具體化
主持人:這應該是您和其他很多官員不同的地方。他們說您是一個學者型的官員。
王振耀:我和同事們一塊研究、一塊商量。程序建設和一些技術性的建設,然後把現在的很多口號落到實處。沒有這些程序、沒有這些技術、沒有這些標準我們很多好的理念都停留在了空中樓閣,都停留在那兒。老百姓也不滿,就會產生規則理念,產生規則理念就覺得上面口號那麼好,是不是基層幹部壞啊。我的認為不是這樣,上面的口號也好、基層的官員也可以,關鍵是缺了體制、技術、程序,沒有辦法具體化。一旦有了,低保現在大家可以看看、救災大家可以看看、基層選舉大家可以看看,老百姓都做得很好。
主持人:有報道說您在官場上是比較孤獨的人。
王振耀:說孤獨我覺得不夠準確,大家開玩笑說我有點另類。因為我常常說,因為我愛讀書、愛研究、愛思考問題,研究一些程序問題,研究一些很細小的技術問題。大家覺得你研究這些問題都很另類。我有很多是些細節性的東西,可能不太一樣。這叫另類,大家都不關心,你怎麼關心這個。
主持人:有人提到您曾為一個五百塊錢的捐款,親自去嘗試怎樣才能領到減稅款。
王振耀:他們說另類就是這個。2005年開慈善大會的時候,我說大家都說捐款免稅困難,我說不信。錢包里當時有五百塊錢,捐,幾時幾分開始,盯著記錄下來,到最後多長時間我能拿到免稅的條文。過了兩個月才給我拿到了,要十步。
那天新聞發布會本來是介紹別的,發布完了後都走下發布台了,主持人問我現在的捐款問題怎麼樣,我說確實難,我試了一把,拿到免稅要兩個月,確實得改進了。媒體披露後對整個北京影響很大,北京市稅務局很快做了很大的調整。現在在北京、在中央機關、很多地方都會發現,現在捐款免稅都比較容易。
主持人:全國現在也是?
王振耀:不是,好多地方落實不是太好,全國普遍不是太好。中國現在很多問題,到國家經濟逐步現代化以後,實施現代管理,包括社會領域、各個領域,如果沒有程序化、沒有標準化,這個國家隨意性太大。每個地方,很多管理制度會落空,特別是為民服務這塊。你一定要把它具體化,這樣會使政府和民間都會受到益處。
<<上一頁 1 2 下一頁>>推薦閱讀:
※德國賓士發動機製造過程全剖析
※逐步推進 盤點各車企1.2T發動機戰略
※什麼是旅遊動機?
※雪天安全行車常識 保持車距多用發動機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