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世山水名畫全集(十六)

中國傳世山水名畫全集(十六)

501 《嵩洛訪碑圖》 清 黃易 紙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黃易(1744—1802)字大易,號小松,浙江杭州人。他精於篆刻,與丁敬齊名,並稱「丁黃」,為西冷八家之一。黃易是位著名的金石學家,潛心於金石碑版,他曾系統地整理秦漢碑石,並四處尋訪,足跡半天下。《嵩洛訪碑圖》就是黃易用畫筆記錄他搜尋碑刻的場面和所到的地方,畫家以淡墨干筆,寥寥數筆,唯突出碑石直立,三人皆立碑前,指指點點,似在很認真的看著碑文。此圖簡淡融有金石味,具有冷逸之致,蕭寥純樸,疏淡之中又覺古氣盎然。

502 《紫琅仙館圖》

清 錢杜 紙本設色 縱123厘米 橫27.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錢杜(1764—1844)字叔美,號松壺,浙江杭州人。性閑曠,好遊山玩水。山水以元人筆墨運宋人邱壑,畫風深秀清潤。此畫以平遠章法構圖,近景有一老翁正在過橋,有高峻層疊的峰巒,崖壁間飛瀑如練,白雲繚繞,嵐光浮動。高處的平台簡潔,整個畫面給人清麗謹嚴,妍雅生動而富於變化,並用繁簡的對比手法,工謹明麗又帶有冷峭幽秀之致,以虛托實,增加了畫面的靈動,具有比較濃郁的裝飾風韻。

503 《春流出峽圖》

清 張崟 紙本設色 縱145.8厘米 橫64.1厘米

張崟(1761—1892),字寶崖,號夕庵,晚號且翁,丹徒(今江蘇鎮江)人,貢生。善花卉、山水、佛像,尤擅長畫松,世稱「丹徒派」,著有《逃禪閣集》。從題識可知,此圖取唐人詩句入畫。題識云:「春流出峽圖,仿李希古,丁丑冬戊寅春,江南瑞雪普遍,豐年之兆可征,巴蜀之雪可知矣。因擬唐人『巴國雪消春水來』句,作春流出峽圖。」畫面以俯瞰角度繪巴山蜀水的青綠風景,中間雜生紅、黃等色調的花木,色調比較濃重,襯得山間溪流更加清澈。

504 《京口三山圖》(部分) 清 張崟 紙本設色 縱29.3厘米 橫19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崟有自己獨特面貌,始創京江派,他與同時代的顧鶴慶,世稱顧柳張松之譽。張山水有二類:一種沈鬱濃厚,多從北宋大家習之;另一種則幽澹蕭寥,雅韻清絕,近似文徵明。此幅《京口三山圖》,山石有石田之沈鬱厚重,而樹木布景房舍則有文徵明的幽淡疏寥。此卷所畫鎮江的北固山、金山、焦山,三山為鎮江之名山。張祜泳金山詩云:「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此圖蒼秀渾噩,清疏之氣兼而有之。

505 《翠岩紅樹圖》

清 董邦達 紙本設色

董邦達(1699—1769),字孚存,號東山,浙江富陽人,官禮部尚書。畫山水、筆墨古拙,神韻悠然,筆鋒謹嚴,但有乏奇趣之缺。其風格在婁東、虔山派之間。所畫屋舍工整嚴謹,筆法有些拘束,少了一些洒脫閑逸之氣,丘壑虛實亦嫌鬆懈,但其筆墨神逸尚有一些氣韻,迥異於在野文人的清風傲骨,筆法拘束細碎,也乏開闊自由之胸意,給人沉悶拘縮之感,正所謂作畫如同做人,「畫如其人」是極有道理的。

506 《青溪落雁圖》

清 董邦達 紙本設色 瀋陽博物館藏

清代的宮廷畫家以摩古為創作原則,瀰漫在宮廷的仿古氣息,由於康熙、乾隆等皇帝的倡導,風靡了整個畫壇。官運亨通的董邦達,在這種氛圍下,自然也難逃其桎,然而他善用元人之法,善用枯筆,勾勒皴擦較一般宮廷畫家則多了幾分逸致,《青溪落雁圖》一畫在經營位置和用筆用墨頗有幾分講究,也難得有逸致瀟遠之感。

507 《雲嵐煙翠圖》

清 戴熙 紙本墨筆 縱138.5厘米 橫64.5厘米

戴熙(1801-1860),字醇士,號榆庵,又號蒓溪,自稱井東居士,謚號文節,杭州人。官至兵部侍郎。作者深得「墨分五色」之神,僅以墨筆勾勒點染,便描繪出一幅青翠曼妙的山水畫,氣勢磅礴。畫面近處是山石、叢林,遠處亦是一片山峰,在遠近之間的空地處有幾所小小房屋,完全是「天人合一」的境界。畫上端題「雲嵐煙翠。擬大痴蔥鬱之象,不以家數求也。伯黍大兄屬,時咸豐五年乙卯清明節醇士戴熙。」

508 《憶松圖》 清 戴熙 紙本墨色 縱37.7厘米 橫123.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憶松圖》是戴熙「師造化」的最好例證。畫家跋云:「地近方山,山有龍池雲洞諸勝,多松,漫溪彌谷,曠望無際,常月夜行萬松中,遇要氏兄弟,結苑讀書其下,賦詩贈答,慨然有卜鄰之志。後來京師,每值風和月霽,輒追憶之,囑寫《憶松圖》,落落五年末有以報,丁未早春,僑居都下頗憶故山松徑……」《憶松圖》頗有「北宋」山水的氣勢,在意境上突破了「四王派」末流的蕭淡枯寂,一定程度上表現了雄渾沉厚,山石形態及皴法。  

 

509 《山水圖》 清 戴熙 紙本水墨 縱17.2厘米 橫23.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戴熙雖然也是從王翚一路入手,卻能別出心裁。加上清末考據與金石學的興盛,戴熙也融入了倡導碑學的潮流,在繪畫中吸取了書法篆刻的長處,以金石入畫,形成了一種極其微妙的、富有創造性的繪畫風格。此畫用筆紮實,筆筆有入木三分之感,山嵐河川也由於厚重的墨筆而罩上了老成的色調,形成了畫面空曠的意境。

510 《蓼灘泊舟圖》

清 黃慎 紙本設色 縱203厘米 橫59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黃慎(1687—1762),字恭懋,又字恭壽,號癭瓢子,又號東海布衣等。詩文書畫皆精,尤擅畫神仙佛道和歷史人物。人物造型生動傳神,意態靈妙,用筆潑辣,縱橫馳聘,境相奇幻,是位頗有建樹的畫家。此畫筆觸輕靈,構圖空曠深幽,岸邊柳樹飄逸垂拂,小舟橫停,人物用筆寥寥卻形神具備。意境很是幽雅空靈。

511 《清波釣徙圖》 清 黃慎 紙本設色 縱62.6厘米 橫33.4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黃慎的山水畫,用筆簡潔奔逸,瀟洒有致,別具情韻。草書雄勁飛揚,令人觀之爽暢。鄭燮說他「愛看古廟破苔痕,慣寫荒崖亂樹根,畫到情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對黃慎的繪畫藝術作了精闢的概括。黃慎的繪畫,著重於寫意,描寫對象不拘泥於形式。此畫人物衣紋作鐵線描,連勾帶染,洒脫隨意,更加以草書之筆入畫,極為自由流暢,屬水墨大寫意,僅於漁翁面部、手部略施淡赭。

512 《山水冊圖》

清 高鳳翰 紙本設色

為作者未病臂之前右手作品,共四幅,作四季風光。第一幅「柳園圖意」,繪春日園林風貌,在松、竹等樹的襯托下將初綻新綠的柳色表現得淋漓盡致。第二幅「弘濟江天」,是夏天的江河之景,岸邊樹叢生得十分茂盛,形成實虛疏密的對比。第三幅「西亭詩思」,表現秋風芭蕉林。第四幅「綠雲蒼雪」,描畫冬時山景,山石被雪層層遮蓋,而石縫中所生之松樹卻依然挺立,保持綠雲本色。

513 《溪山遊艇圖》

清 高翔 紙本設色 縱44.5厘米 橫27.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高翔(1688—1753),字夙岡,號西唐,又作犀堂、西堂等。別號山林外臣,擅畫山水花卉,間作佛像人物。篆刻與汪士慎、丁敬齊名。又與高鳳翰、潘西鳳、沈鳳並稱「四鳳」。 高翔少年時期崇尚石濤,後與石濤結識為友,常相往來,情誼深長,受益頗深。畫面構圖簡潔明晰,院落和房舍散布,古樹參天,江中一渡船,船上人物以最簡潔的筆調勾成,不能再減少一筆,而人的動態已被表現得十分清晰,作者功力由此可見。

514 《劍閣圖》

清 羅聘 紙本墨筆 縱101厘米 橫27.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羅聘因友人張道渥(字水屋、號竹畦,自號張風子。)之請,根據李白《蜀道難》詩意所作。羅聘以雄健的筆調、豐富的想像,表現了他從未到過的蜀道的艱難,喻示了人生的艱難。為了供托效果,羅聘用峭硬的短筆條作雨點,豆瓣皴,積染深厚表現出山石風化的質感。筆簡意深,表現了山勢的雄渾。

515 《清汐舊院圖》 清 羅聘 紙本設色 縱19.6厘米 橫109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羅聘, 中國清代畫家, 揚州八怪之一, 號兩峰, 別號花之寺僧等, 原籍安徽, 後遷居揚州。他幼年喪父, 家貧, 跟隨金農學畫, 聰明穎悟, 曾為師代筆應酬, 遍游名山大川。羅聘有多方面繪畫才能, 人物, 肖像、山水、花卉均有很高造詣。其繪畫題材廣泛, 筆法凝重。他的肖像畫, 繼承了金農的寫意手法, 注重人物的精神氣質。此畫是他山水畫代表作。

516 《富春山》 清 任熊 紙本設色 縱133厘米 橫30.7厘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任熊(1823-1857),字謂長,號湘浦,浙江蕭山人,曾至上海賣畫,工書善畫,長於人物,山水和花鳥。人物繼承陳洪綬的傳統,造形古硬,敷彩鮮艷。富有裝飾意趣,且筆力雄厚,氣韻靜穆,任熊有詩、書、畫、印等多方面的文化修養,但不像一般的文人畫家那樣拘束,他將大紅大綠的民間美術的色調注入畫面,反而有一種大俗即大雅的審美效果。任熊此作是根據富春山的實景創作的。畫面懸崖石壁,山石層疊。在章法上取其一角,皴染自然,有厚重的真實效果。

517 《春山行旅圖》

清 任熊 絹本設色 縱17.8厘米 橫54.4厘米

任熊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家,少年喪父,寡母帶著子女艱難度日。年稍長,為糊口,任熊曾追隨一私塾師學畫肖像,後因不堪忍受刻板的學習方法,憤而出走,飄泊江湖,以賣畫為生。任熊善用如屈鐵盤絲般有稜角的線條,設色也厚重濃郁,鮮爆活跳。此畫從題跋上來看,是任熊為周閑畫的。畫得極為工整,仔細。可以看出任熊對其主人的一片苦心。

518 《仙山樓閣圖》 清 任薰 絹本設色 縱27.6厘米 橫30.3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任薰(1835─1893),近代著名畫家,字阜長,舜琴。少喪父,從兄學畫,長期在上海以賣畫為生。工書善畫,用筆勁健,取境布局,不落前人規範,能獨創一格。《仙山樓閣圖》畫家自題「趙千里法」。此圖誠為用趙千里法,建築亭台樓閣,極為工整,樹木多作雙勾,樹葉用石綠、石青敷重色,並用金線勾勒。色彩艷麗,畫法嚴謹而有變化,頗見畫家的功力深厚。

519 《竹窩一角》 清 任薰 絹本設色 縱27.6厘米 橫30.3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畫家題云:「臨顧愷之竹窩一角」,可見並非是任薰自己的創作。此畫構圖較為單純簡練,前景畫一片竹林,林後有建築物、朱紅欄杆,十分醒目,竹林上都被白雲覆蓋。竹干竹葉石綠重色,墨線勾出。建築物下,有泉水汩汩流出,流經竹園間,曲曲彎彎,水淺露出石塊。此畫富有裝飾性,顏色對比強烈,嚴謹而不板,簡練而有意境,用筆工細而整體效果好。

520 《赤壁夜遊圖》 清代 任頤 紙本設色 縱35.5厘米 橫78.5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任頤(1804—1895)。初名潤,字小樓,後改字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幼得父教,少年時,參加太平軍,其後在一扇庄學徒,後隨任熊、任熏學畫,中年起在上海賣畫,漸成名。擅畫人物、山水、花鳥,尤工肖像。取法陳老蓮,且重視寫生,但可貴的是他能創新,而且有自己的畫風。此畫參蘇軾的《赤壁賦》意而創作,表現了夜遊赤壁的意氣風發。此畫以勾勒、點綴、潑墨等筆法交替互用,賦色鮮活明麗,畫面整體而無瑣碎之感。

521 《赤壁泛舟圖》 清 任頤 絹本設色 紈扇 縱25.5厘米 橫26.3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此畫畫蘇軾《赤壁賦》。圖中畫一小舟,三人坐在船中,各人神態自在,一搖櫓船工傾斜著身子,動作既誇張有真實。他們在欣賞古戰場的景緻。畫家以概括的筆墨表現前景的水草,對岸隱隱約約。淡色渲染,石岸上長滿水草。任頤此畫法,顯然受到文人畫的影響,寥寥數筆,韻味無窮。

522 《山雨欲來風滿樓》

清 任頤 紙本設色 縱132厘米 橫48.6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海派」就是指清末集中在上海出售自己藝術品,其畫作符合新興城市階層欣賞口味的一批畫家。他們雖然生平經歷各不相同,為了適應藝術品市場,高雅的文人趣味逐漸減少,在表現手法上盡量採用更適於被民眾接受的方式。此畫似乎有些模糊不清,前景山石淡墨為之,唯山石後的樹葉一片黑色,屋舍被右傾的樹叢掩蓋。整個畫面給人氣勢漸大,大雨將臨之感。畫上題跋:「伯年此禎寫山雨欲來風滿樓詩意,深得石濤三昧……」

523 《秋山策杖圖》

清 任頤 紙本設色 紙本設色 縱132.5厘米 橫31.5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據說任頤的繪畫「雖極細之筆,必懸腕中鋒。」其自稱「作畫如頤,差足當一寫字」,並以書法用於畫中,參用於畫意,給人以驚奇不凡之感。任頤為「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秋山策杖圖》的背景只以幾筆渲染點破,簡約明晰,是比較放鬆的,人物的神態,自由自在,正沿著山坡而行,山石高聳,皴法遒勁,奇峰怪石,淡墨出之。遠山則以淡墨水平塗之,前景濃墨點。畫面峰巒清深,意趣高古。

524 《前程期遠圖》

清 任預 紙本水墨設色 縱146.3厘米 橫78.2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任預(1854—1901),字立凡,浙江蕭山人,任熊之子,在上海、蘇州一帶賣畫,畫藝得任熊、任薰的指點,善長畫人物,山水和花鳥。構圖別緻,設色淡雅,花卉學宋人勾勒法。山石用斧劈皴,著色清麗,別有韻致,淡雅而不失神采,構圖滿實,有實有虛。此畫題跋「指點前程遠,相期著一鞭」,是任預30歲時所作,有可能是以「霸橋送別」為內容,表現的是送別的場面。

525 《仿趙大年山水頁》 清 任預 紙本水墨 縱23.3厘米 橫27厘米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趙大年是善於描寫汀渚間的景色著稱。任預對趙大年的繪法接觸面很廣。圖為趙大年的畫格,在宋代諸大家中,沒有和他彷彿之處。任預此圖,前景畫樹枝,隨手點墨葉,岸邊有小草,一隻小舟,船工正用篙竹撐船,人物的形態頗生動。船前有一群鴨子。河岸對面,淡墨平抹,畫家用筆曲曲直直,簡括而草率的形象,樸拙而疏容的情意,反映了淡盪清空的詩情墨意。

推薦閱讀:

以此山水一程,換一種懂得,換一段相憶
【靜逸詩畫】千年的對話.唱和杜甫秋興八首(含原創彩墨山水八幅)
客廳掛什麼畫風水好 山水畫裝飾風水小家居
山水之道說陰陽
楊遇泰山水畫

TAG:中國 | 名畫 | 山水 | 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