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公正是人民能有尊嚴的前提 未來十年應全面改革

趙曉:公正是人民能有尊嚴的前提 未來十年應全面改革2010年03月09日 04:16上海證券報

趙 曉

追求幸福與尊嚴,就必然要求更多的公正與和諧。也只有建立公正與和諧的社會秩序,中國才有可能打破「治亂循環」的「歷史周期律」,真正實現執政黨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千秋萬代中國人的幸福與尊嚴的美好理想。而如果只是追求經濟增長或物質富足,忽略公正與和諧的文明建構,則一切的繁榮不過是建立在沙灘上。

歷史將記下這個日子。 2010年3月5日 ,溫家寶總理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提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此語一出,即被國人推崇為「2010年最振奮人心的一句話」。而在筆者看來,這是中國將從優秀走向卓越(from good to great)的一聲號角。30年增長的奇蹟,讓中國實現了「好」的奮鬥目標,而今邁步從頭越,是要讓中國走向「偉大」。

當「幸福」、「尊嚴」、「公正」、「和諧」四個關鍵詞齊齊嶄新地從政府領導人口中道出,其產生的巨大能量,足以振奮每一個深愛這個國家並天天都在為國家辛苦勞作的今日建設者們的心,並讓普天下的人們重新審視未來中國發展新道,並對中國的未來抱以無限希望。

經濟學實際上要面對的真正問題,其實是社會福利,也就是全體民眾幸福的最大化,而經濟增長不過是通向幸福的手段而已。但長久以來,不少人已忘記了這點,而誤將手段當成了追求的目標,以致過去30餘年間,民眾並沒有能普遍地分享中國經濟的繁榮成果。2009年,中國經濟在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再度取得了傲人成就,但民生卻未得到同等顯著的改善。增長從來不是為增長而增長,更不能因為增長而損害生態、損害社會、損害人倫、損害人民的幸福。如今,中國人是到了徹底清醒並拋棄落後的生產方式的時候了,不是GDP增長,而是人的幸福,才應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要追求的目標。

尊嚴,是人民的幸福的重要基礎,也是人民幸福的重要表現。對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在《以自由看待發展》中,曾有杜鵑泣血般的呼籲以及深邃冷靜的闡述,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閱。在四個未來發展的關鍵詞中,「尊嚴」無疑最引人關注。這是這個詞第一次以這種方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早在今年的春節團拜會上,溫總理便首提「尊嚴」,引起海內外熱議。他說,「尊嚴」主要指三個方面:第一,每個公民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範圍內,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自由和權利。第二,國家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第三,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必須以每個人的發展為前提。如今,「尊嚴」一詞再次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維護人民尊嚴,正是「執政為民、以人為本」理念的深化。

公正與和諧,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人,不是光吃飽或者光以物質打發就行的。人追求幸福與尊嚴,就必然要求更多的公正與和諧。同時,也只有建立公正與和諧的社會秩序,中國才有可能打破「治亂循環」的「歷史周期律」,真正實現執政黨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千秋萬代中國人的幸福與尊嚴的美好理想。而如果只是追求經濟增長或物質富足,忽略公正與和諧的文明建構,則一切的繁榮不過是建立在沙灘上,中國人的幸福與尊嚴,也就沒有了堅實的根基。

中國發展道路上

一座嶄新里程碑

古語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並不完全,因為物質的繁榮並不等同於精神的繁榮。但物質文明的確可能成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建的一個基礎。尊嚴與幸福如果沒有物質作為基礎,就可能成為空中樓閣。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人民物質的匱乏使得小康、溫飽等物質化目標成為現代化的實實在在的目標,當時政府也曾經提出過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讓人民得更多的實惠之類。隨著時代進步、生活水平提高,特別是本屆政府提出構建和諧社會以來,推動更全面的改革、提升精神層面上的目標顯得愈發重要。由物質到非物質目標與基礎的跨越和構建,不僅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也是黨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

如溫家寶總理所語,首先,公正是讓人民能有尊嚴的前提。判定一個人是否有尊嚴,首先要看其是否有公民權,即是否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自由和權利,沒有自由就毫無尊嚴可言。而自由和權利的保證來自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的社會,因此,要保證尊嚴,先要保證公正。

其次,幸福與尊嚴也是緊密相關。沒有尊嚴,何來幸福?沒有尊嚴的保障,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提升。其實,老百姓所謂的幸福很簡單,居有所屋、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子有所教,如是而已,而這些無不是要建立在尊嚴之上的。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尊嚴」的提法上以個人為單位,即尊嚴須以每個人的發展為前提,要尊重每一個人的幸福感。只有每一個人的尊嚴都得到了保證,整個國家的尊嚴才能保證,整體國民的幸福感才會提升。

最後,「和諧」的理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的價值取向。可以說,和諧社會是建立在人人都有尊嚴基礎上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幸福與尊嚴、公正與和諧,絲絲入扣、息息相關。到2020年,我們要完成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醫療將覆蓋城鄉等艱巨的任務。「尊嚴」一詞在此時此刻,恰到好處地為我們指出了過去發展的不足,理清了未來發展的思路。

民生問題依然嚴峻

這些年來我們在經濟發展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並不意味著幸福尊嚴之路已成現實,也不意味著未來之路將是坦途。

例如,去年民營企業遭遇的困境將本已嚴重的民生問題再次放大,高房價不僅壓彎了老百姓的腰,也將他們脆弱的尊嚴踩在腳下。大量社會問題伴隨房價催生,「蝸居」、「蟻族」、「剩男剩女」、「啃老」……就業難則讓無數大學生失意。教育資源失衡、受教育權利的不公,讓農民工子弟從進入城市開始就被打上與父輩一樣被歧視的烙印。看病貴看病難,社會保障不完善。「有什麼別有病」這樣一句老話應驗在了百姓身上。當無數人從考研、公務員的獨木橋上跌落水中時,當打工者連生存都受到威脅時,還有多少人認為尊嚴比生存還重要呢?

當前,政府已開始矯正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也開始在社會保障上提速。但民營企業的困境同樣甚至更值得重視,因為它涉及中國的發展道路問題:避免陷入「國家資本主義」。

2020:更幸福更尊嚴的期待

讓中國人民活得更有幸福和尊嚴,是政府對民眾尊嚴的莊重承諾,相信將會帶給中國未來發展的新趨勢,即更加註重滿足人民的物質需求,同時將重心逐漸轉移到更加註重人民精神層面上的需求上來。筆者以為,也許政府可以借鑒「人類發展指數」,設計「中國國民幸福指數」和「中國國民尊嚴指數」,而且讓它們與「GDP」指數平起平坐。如此,將會對政府工作、對官員的執政理念和執政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些新的指數也將成為評判人民生活滿意度、衡量政府政績的最好指標。

到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還有十年的時間。本屆兩會已為這個十年開了一個好頭,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許多信息令人振奮,值得品味。

第一,「預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主要是強調好字當頭,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上來。」政府主動放慢經濟增速,把質量放在首位,這很好!將來會不會提出追求「更有尊嚴」的8%的增長呢?值得期待。

第二,民生政策亮點頻出,從中體現出政府「安民生」的決心,同時,這也是對「尊嚴」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最好回應。就業方面,「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和退伍轉業軍人就業安置工作。2009年到期的『五緩四減三補貼』就業扶持政策延長一年。」;社會保障方面,「紮實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試點範圍擴大到23%的縣。加快解決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障等遺留問題」; 針對殘疾人,「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落實好扶殘助殘的各項政策,為他們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創造更好的環境。」……各項政策切實體現了政府為解決民生問題所付出的努力。還是那句話,緩病用不得急葯,在「尊嚴」論的指引下,民生問題仍將任重而道遠。

第三,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督政府,同時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創造」一詞尤其令人欣喜,這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又一次體現。

第四,堅持改革路線,以改革求未來長期活力。溫總理在報告中強調,「我們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領域的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就不可能成功。」政策上小的修修補補只傷及皮毛,只有體制的改革才會脫胎換骨。由此可以說,到2020年,中國的這個十年,將會是全面改革的十年。放棄過去「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式,果斷地拿起手術刀,雖經陣痛,但相信「幸福與尊嚴、公正與和諧」的社會就在不遠的前方。

從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國人看到執政黨「以人為本」理念的落實。這裡的「人」,將會細化到個人,而不是群體,這將是政府在發展中又一個與時俱進的體現。

本屆政府在2010年提出的這個目標究竟什麼時候能夠實現呢?也許十年,也許要經歷更長的路程,但這些註定將深入人心的承諾,必定會成為激勵中國人民繼續奮鬥下去的偉大力量,而中國終將成為一個社會公正、和諧,人民幸福、尊嚴的偉大國家。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合作者:岳安時。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推薦閱讀:

看懂了,你和他的未來也懂了。
未來十年的六大投資機遇
未來7天,喜從天降,偏財旺盛,有望大發橫財的3生肖
完美丈夫和賢妻良母的未來
未來十年宿命:是革命,還是平穩轉型?

TAG:未來 | 改革 | 尊嚴 | 公正 | 人民 | 十年 | 未來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