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秋水:得了諾貝爾獎的青蒿,能吃嗎?屠呦呦~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本周一,現年84歲的屠呦呦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科學獎項的中國公民。她發現的青蒿素現在已經是標準的抗瘧治療方案的一部分。  哎,得了諾貝爾醫學獎的,是青蒿素好嘛;而且它,也不是從青蒿中提煉出來的啊!那麼讓伊秋水來給大家從吃貨的角度來解惑吧 。  

  此青蒿,非那黃花蒿(提煉出青蒿素)  青蒿與黃花蒿的區別  

  前者氣味淡,花稍大,花期夏季,常生水邊。  後者氣味濃,花小,花期秋季。  青蒿  

  中國傳統中醫入葯所用的青蒿,又名香蒿,菊科。《本草綱目》:青蒿二月生苗,莖粗如指而肥軟,莖葉色並深青,其葉微似茵陳,而面背俱青,其根白硬;七、八月間開細黃花,頗香;結實大如麻子,中有細子。  黃花蒿  提煉青蒿素的是黃花蒿,又名臭蒿,也是菊科。臭蒿在沒有被發現富含「青蒿素」之前幾乎一文不值,——也就是拿來熏熏蚊子使。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發現青蒿素以後,臭蒿先是被正了名:中藥書籍將「入葯青蒿」改為:「包括青蒿( Artemisia apiacea Hance)和黃花蒿( Artemisia annua L.),兩種均可入葯」。  

  瘦果卵形,微小,淡褐色,表面具隆起的縱條紋。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於荒野、山坡、路邊及河岸邊。分布幾遍及全國  近親「艾蒿」  艾蒿嫩芽及幼苗能當菜吃! 艾蒿,其實就是艾草,與青蒿和黃花蒿同為菊科蒿屬。全草可以入葯,大家比較熟悉的艾灸條,用的就是艾葉晒乾、搗碎得到的艾絨。  

  江南一帶以艾蒿為原料做的風味小吃還有清明果、清明糰子、艾米果等。清明果的製作過程是:「艾葉搗爛後擠壓出汁,與純糯米粉拌勻揉和製作而成的。一搡一翻之間,碧綠的艾草汁與米香混合成一體,揉搗成軟糯的青色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  

  此前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之《三餐》中,介紹了「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陪讀生的生活場景:陽春三月,母親遵循著古老的傳統習俗,在住地附近尋覓來路邊的野菜蒿子(俗名「粑蒿」),摘取鮮嫩枝葉、浸泡、去汁、剁碎、加入鹹肉、加入米粉、攪和捏團、放入電餅鐺,……不一會兒,一種有特殊清香的當地風味小吃蒿子粑粑即香噴噴地出爐了。「當季野菜,是女兒食譜中最好的調劑」,視頻解說道。  

  更好吃的是的蔞蒿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水中,嫩芽葉可食。蔞蒿滿地蘆芽短,中國人吃它吃了上千年。它也有很多個中文名字,比如說藜蒿炒臘肉里的「藜蒿」,還有蘆蒿、水蒿、泥蒿......,也許是菊科蒿屬裡面最好吃的一類了。  

  宋 蘇軾  《惠崇春江曉景》詩之一:「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元 喬吉  《滿庭芳·漁父詞》曲:「蔞蒿香脆蘆芽嫩,爛煮河豚。」  

  正月藜、二月蒿,三月當柴燒,蔞蒿的嫩莖是春上江南最早的清香,吃貨們再堅持一下,2015年只剩幾十天了。
推薦閱讀:

物理界的10大難題,解決任何一個都足以獲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頒獎禮10日舉行 莫言獎金110萬縮水20%(圖)
百年諾貝爾文學獎漫話(64)現代與傳統融合的至美境界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今日揭曉 莫言能否獲獎成最大懸念

TAG:諾貝爾獎 | 能吃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