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十四分 離相寂滅分(下) 講師: 林老師 記錄: 競予
第十四分接著講:
佛陀告訴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佛陀曾經在過去世當過忍辱仙人。這是在上一次課里講到的忍辱仙人故事。在那五百世以前,一修行人在山中修行忍辱,遇到歌利王的妃子們禮敬;歌利王大發嫉妒嗔心,將修行人節節砍割,修行人(死後才成就為忍辱仙人)遭受痛苦辱沒,「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卻不生怨恨,因為知道歌利王是由於無明才會這樣;後來還來度歌利王。由於這樣的忍辱波羅蜜,因此死後成就了做忍辱仙人。 如果沒有歌利王割截他的身體,這個修行人會不會成為仙人?——他不會。正因為有這樣的因緣,這個修行人才成就了仙人,所以這個修行人要感謝誰?——要感謝歌利王。所以我們在遇到給我們障礙挫折磨難的人,其實要感謝他,是他給我們成長的機會。 佛陀做過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前面講過「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換而言之,若一個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這個人就是佛菩薩。 下圖的四張圖片,分別描述了四相;你能看懂分別是對應哪一相嗎?
我相:如上圖的小孩,傲慢,目空一切,我最大眾生相:眾生的心,即有貪心貪念。有貪心貪念,則不可能成佛,只能做眾生人相:兩個人互相指責「都是你的錯」壽者相:祈求長壽長生之心,求財求壽求安順。去廟裡燒三支香,就能發財、平 安健康、兒女考大學...有這樣的好事嗎?不可能有!去廟裡燒香拜拜,表達敬仰天地鬼神,誠意誠心祈求上天讓自己逢凶化吉可矣。但,是不是真的能逢凶化吉,還要看自己有無行功立德。
論語子罕篇里: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佛經講四相,重點在我相;孔夫子絕四,強調的也是無我,對照起來就會發現,論語也在講金剛經講的,古今中外的聖人,都在講一樣的道理。
菩薩應離一切相,菩薩應該離開一切有形相的東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無;耨多羅:上;三:正;藐:等;菩提: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 什麼是無上正等正覺心?上圖左邊,是地藏菩薩像,「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眾所周知的地藏菩薩大願,這個心愿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心,就是佛的心。上圖右側,畫的是孔子教學講課。孔老夫子教學「有教無類,誨人不倦」,孔子一生周遊列國,不斷的教導,推行「仁」,哪怕是被追殺,差點餓死,陳蔡絕糧,削跡伐壇,他也在所不辭。這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心,就是佛心。 同樣,,孟子曰: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反,反觀自視。縮,這裡讀su,第四聲,意思是「理直」。這個道理是對的,即使有千萬人笑我傻,反對我,我還是勇往直前去做。這句話跟地藏菩薩講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就是一樣啊! 大家想想,地獄有多少眾生?太多了!當地藏菩薩發願:我要度盡地獄所有眾生,地獄所有的眾生不度盡,我誓不成佛,你認為可不可能?!有人講:這怎麼可能呀,地獄裡的眾生這麼多,都是在人世間不修行,造惡,才去到地獄;而且人世間還有很多人在造業,還會不斷的有眾生墮入地獄裡去。所以,你認為這度得盡嗎?——有同學回答說:度得盡。只要菩薩努力一直一直度。 地獄還沒空,地藏菩薩卻已經成佛了,(佛經是幾千年前寫的,所以未記載其後來的事情,地藏菩薩早就成就了地藏古佛,觀音菩薩也早就成佛了)。怎麼會這樣,地獄還沒空,地藏菩薩卻已成佛了,你認為是為什麼?——有人回答說可能地獄曾經度空過吧。
眾生分內外,有內眾生和外眾生。一個人為什麼會成為鬼?成為畜生?因為他在世的時候內心像鬼一樣,他內心像畜生一樣勾心鬥角,比如牛、鹿,都是以角來斗。因此在世當人的時候,內心不斷的勾心鬥角,死後自然墮入畜生道。在人世的時候若為人鬼頭鬼腦,內心陰暗不夠光明磊落,死後自然做鬼。之所以會當這樣的眾生,是因為內心存了這樣的眾生心。
地藏菩薩內心要度盡的眾生,不是指外在的眾生而已,他的內心眾生已經度盡了。當他看外在的時候,沒有看到外在的眾生。比如,我戴著有色眼鏡去看,鏡片是紅色的,我看到的世界就是紅色的。鏡片是黑色的,我看到的世界就是黑色的。所以我們常常說「這個人怎樣怎樣」,就是在用我們自己的心看。當我們用什麼眼光去看人家,人家就是什麼樣子。
佛菩薩以佛心看,看到的是眾生內在的佛性本性,看到地獄裡的是迷昧的佛,所以地藏菩薩內心看到的都是佛,還在迷失當中的佛,所以要去救度。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佛的心,東西方講的,都是一樣的道理。各位,你發過什麼心?我們應當發什麼心?——有人說:發過感恩的心,有人說,發心想要幫助需要的人。任何事情的起點,無論是事業工作,都是從一個發心開始。無論地藏菩薩還是孔老夫子,成聖成佛,都是從很早就開始有發心了。聖人從小就立志,孔子「吾十有五志於學」,發心立志越早越好。志向早定下來,從此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就不會走偏。 如果立志發心是發財有錢,朝著目標努力,也可能會有錢,一切都圍繞著這個目標去做,但是結果卻大不同。昨天看新聞講一對夫妻,先生月薪四萬,這個薪水在06年是很高的,於是在北京買房,還想生活更好,接著移民加拿大,找不到同等高薪的工作,只好勉強遷就,後來太太的收入高過了自己,開始抑鬱,無法排遣挫折感,鬧離婚,再回來國內,時過境遷,依然無法像過去那樣高薪,於是賤價賣掉房子,再返回加拿大,偏又遇到加拿大不景氣。從這個人的故事看,他一直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可是,有沒有更好的生活在等著他?他的結果是妻離子散,事業無成。各位也都追求更好的生活吧,你認為呢?——有同學回答:這個人只追求錢和好生活,太貪,不知道滿足。 人世間沒有一件事情,你去做,就一定會有滿意的結果。可是有一件事情,只要你去做,你一定能夠會有滿意的結果!是什麼事情?大家請記住:行遍天下路,唯有修道不誤人!譬如感情婚姻,你很努力去經營,也有可能因為緣分的原因而不能滿意。乃至人世間種種感情婚姻家庭、事業工作等等,你很用心努力經營,結果也都未必如你所願。都還要看個人福報與緣分;當緣分沒了,那些東西自然都沒有了。唯有修道,你只要有修,就一定有得。上一次課曾經講:成佛比成為首富還要容易!你再用心去做,沒有成首富的福報,一樣還是不能成。這世上一定有人比馬雲更努力更辛苦吧?卻都未必能像馬雲一樣富有。唯有修道,即使你修道當中遇到挫折,不一定成。但上天論的是心,心到了,上天一樣記載功德分明,離開人世間依然能成佛成菩薩,就這麼簡單。
只要這件事情上有利天下的,就應該去做。自反而縮,雖千萬吾往矣。下面是六根和六塵:六根是六個器官,六塵就是這六個器官所對應到的感受。 圖片里有一碗小龍蝦,試問小龍蝦有多好吃?你吃的時候,舌頭有味覺,吃下去,你的胃和腸道對它並沒有感覺。同樣的,當你看東西,看到這個哎呀好美,眼睛一閉起來,就沒有了。那為什麼還說這個好吃呀,那個美呀?因為意念心念。好比餘音繞梁。都過去了,可是還在心上。已經吃過了,那個味道還留藏下來,這個就是你的心念,這是舌根,染味塵。這是六根的眼根,染色塵; 講色聲香味觸法,佛陀是要告訴我們: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該要生無所住的心。上圖有一位坐在油鍋里的和尚,看起來好厲害,也有人想變這麼厲害。但是佛為什麼告訴我們不要執著這些東西,因為這些東西都不長久。大家都愛看帥哥美女,也都想成為帥哥美女,你看圖裡這些帥哥美女,他們大概是20歲,再過50年,還帥不帥,美不美?再過50年呢?他們變成骷髏,再也不帥也不美。所以佛為什麼教我們不要執著、不要住在六塵上面,因為佛看到這些東西都是很短暫的。而人往往追求這些短暫的東西,付出一生的精力投入,到結果發現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楚什麼才是真正要追尋的,人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佛告訴我們不要追尋這些不太可能追尋得到的,這些東西叫「空」,這些東西雖然我們看得到,摸得到,可是有一天它會壞掉,會消失一無所有。所以這些東西就是空的,我們千萬那不要為這些空的東西,苦苦追求,浪費一生,你這一生就很可惜。
再看圖中那位和尚,那麼神通厲害,那他能不能成佛?——不能!一個修行人追尋神通,著在相上,則絕對不能成佛。
若是有人跟你說:某某大師多麼多麼厲害,要多少多少錢才能請他動用神通。那你千萬不要去了。一個人如果有神通特異功能,其餘的就不用再看了。因為佛不會在乎這些外在的空的東西,也不會展現這些東西。真正的佛,就是千萬人吾往矣,佛所思所想,都是如何救度天下眾生,如何利益更多人,他不會想:我要展示我的神通厲害,讓大家追捧推崇,這種人絕不會成佛。所以再有人跟你說介紹一個特別厲害的師父,你不用去看了。因為這都是外在空的東西。若心有住,則為非住。剛才佛說:我們應該發一個無上正等正覺的佛心,不要住在色聲香味觸法裡面生起這個心,應該生起無所住的心。一個人如果心裡有所住,那就是非住。
下面這圖我們都看得出來,是父親、母親在抱孩子。在座各位大約有20、30、40、50多歲,當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對我們也是這樣。誰能說出來父母對子女的愛?誰來形容一下父母的愛有多深有多大?——有人說:用語言形容不出來。有誰能把父母的恩德講出來?形容出來?沒有人能,因為那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不是說得完全的。
父母親的愛,不是只在金錢上,而是無盡的付出,同樣的,當心有所住,有固定,有執著,這就不是真正的住。當你說我能把父母的愛完全說出來,那說出來的,並不是真正的愛。因為愛,是無法完全形容出來的。所以,當一個人的心還有所住,有所執著,那就不是佛說的「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這個住,不是叫你的心真的住在哪裡,而是心不要有所執著。一個人如果心還是有所執著,就還是沒有悟。
當一個人說「我開悟了」,你千萬不要相信!為什麼?——因為他還執著在開悟這件事上,所以並沒有開悟。真正開悟的人,不會執著在開悟這件事上。如果心裡還有所住,那就不是真的「住」在那上面。
菩薩不應該住在前面講的色聲香味觸法當中布施。譬如醫生,他會因為這個病人是自己討厭的人,是一個不善的人,就不去救了嗎?不會,因為醫護人員的本份,就是要救死扶傷;是本質的,就應該去做。也比如老師,會因為學生資質好就教,不好的就不教了嗎?身為老師,就是有教無類。同樣,我們布施,也自自然然去做,沒有存著人我比較的心,這就是「如是布施」。佛經里常有「如是」,自自然然符合我們本性良心的去做,就是如是。一個醫護人員不會管病人是誰,都一樣去救;一個老師也不會管學生是誰,都一樣去教導。一個人要成佛,就自自然然的去做傳道,不管哪個國家種族,只要需要他,他就去哪裡傳道,這就是佛,這就是如是布施。 那麼,什麼叫做「不如是布施」呢?下面的圖片,一個人買了鱷龜去放生,鱷龜很兇,牙齒很尖利。臨放生前,他想跟鱷龜「吻別」一下,結果大家看圖片就知道了,嘴巴被咬得腫起來像香腸。還有的人去買蛇,說蛇是「龍族」,以為放生蛇的功德大。但又隨便把蛇丟到農田山林。放生好不好?——無疑是好的。但是,鱷龜是國外的品種,兇猛到能咬斷成人的手指;蛇也同樣不能隨隨便便放生。布施很好,放生很好,一定要智慧的放生,一定要如是布施。為了布施有功德而做,但不考慮前因後果。你放生這鱷龜,它跟你結了善緣,是善因,但是同時造成生態破壞,甚至傷害到眾生,造成惡因果,你也依然要承擔果報。所以,如是布施不是因為功德而去做,而是自自然然去做。
上圖的那隻羊,講的是一個故事:有一天,有人牽了一頭羊,要殺掉。不料這羊卻笑起來了,嚇人一跳,一隻羊竟然在笑!羊開口說話了:哈哈,我也曾經是一個人,只因為殺了一頭羊,落得五百世投胎做羊;現在已經過去499世,你殺了我,我從此就不用再做羊了!說完,羊又開始哭,殺羊人問:那你又哭什麼呢?羊說:我哭的是你們這些不懂因果的人啊,殺了我,你們同樣也會五百世做羊,被人殺。殺羊人一聽:這麼可怕,我不殺你了。羊說:我因為造下的惡因,必然遭受果報,你是改變不了因果業力的。殺羊人不相信:我偏偏就要把你看護起來,你死不了,這個果報不就沒有了嗎?於是把羊栓在樹下。羊說:我命中注定今天下午三點必須死,你再怎樣做都沒有用。人們都不相信;沒想到,那個時間就忽然狂風暴雨,一道閃電打中石頭,擊起一塊石片飛起來正好打到樹下的羊,羊死了。——我們要講的是因果業報,危急時救它,放生是好事,但不要住法布施,不要因為布施有功德就去布施,不考慮善惡因果的關係。若是它因果業報中必須承受這個業報,即使你放了它,它還是一樣必須承受業報。
那是否意味著就不去做?——不是。那應該如何放生?比如放生蛇,所救的是它的身;它因何而來?它過去造業才落入畜生道,你救它一次免死,這個心念是好的。但是,不光要救它的身,還要救它的心,它的靈性。如果你只是救它畜生的身,它若不明白畜生道之因由,它來世還是會墮入畜生道,輪迴不已,如何救得完?真正要救的是心,是靈性,這才是根本救人的方法。所以要不斷的勸化世人,勸化的過程,就是救他靈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救它一命,等於勝造七級浮屠;比這更殊勝的,就是金剛經前面的一句話:若人以四句偈,廣為人說,此福德勝彼福德。你廣為人說開悟的道理,你救的不只是它的生命,還救它的性,它以後不再落入輪迴。
所以各位,為什麼要來聽課?你來聽到真理道理,也能去廣為人說,讓更多的人脫離身的苦。靈性得救度,以後也能成佛,這才是根本方法。所以我在這裡一直講,這樣苦口婆心,是要各位把真理變成自己的思考,再去影響別人,同時影響別的物種,這是真正的放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世尊共有六處提及四句偈,此六處如下:
1. 依法出生分第八中云:「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三千大千世界七寶)。」2.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中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七寶)。」3.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中云:「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4.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中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5. 福智無比分第廿四中云:「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諭所不能及。」6. 應化非真分第卅二中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布施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金剛經》全經文中,並無出現此四句偈之文字內涵,也就是說,金剛經沒有解釋四句偈是哪四句。這一點,林老師在之前的課上,特別有告訴大家:「我因此問過我的老師,四句偈是哪四句?老師告訴我:阿難在記錄的時候,還沒有開悟,他不知道佛陀所講的這四句偈的意思,所以用四句偈代替開悟的道理而已。」若菩薩不住法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住法布施,沒有智慧去做,就好比人進入暗室,眼睛看到什麼?有人說什麼都沒看到! 其實有看到,只是他看到的是黑暗。人如果執著在法而布施,有沒有在做? 有! 但就好比是看到黑暗,看到的法不是正法,是暗法,是旁門左道。住在法布施,即執著在暗法里。而一個人不住法布施,就好比是人有眼睛,看到日光明照,看到萬事萬物原本的樣子。所以不要為了有功德去做,要自自然然的,這是我應該做的,就去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善男子善女人,例如各位,有發心、願意學道。受持,就是接受,去做出來,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佛陀用自己的智慧,就看到這樣的人,未來可以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這是佛陀講的重點,要來受持。有人卻把讀誦當成重點。經典是要我們做出來,這才是佛陀的用意。
最後,回到上課開始的問題:為什麼說三伏天來聽課是最好的?
——今天是最好的日子,修行哪一天最好?哪一天都好,哪一天都是最好的日子。前面講「如是布施」,所以「如是聽課」。這事我應該做,就如是去做。這課我應該聽,就如是來聽,自自然然的。為什麼說今天三伏天是來聽課的最好日子?因為你身體還在,身體還在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就是最適合修行的日子。所以,今天無論是不是三伏天,還是普通日子,都是最好的日子。有人說:我要戒煙,我要戒酒,哪天是最好的戒煙戒酒的日子呢?——每一天!你下定決心的那天,就是最好的日子。當你下定決心的那天,就是你開悟的日子。很多人都說我下不了決心,因為你一直不能放下那個心念,人無法開悟見性,就是因為放不下。放不下什麼,放不下你內心對那個東西的執著;你放不下什麼?只有你自己知道。每一個人執著什麼,別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當你放下內心的執著,放到一無所放的時候,就是見到自己的本性時。
今天有人在群里問: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我回答說:誰在問這個問題?這個誰並不是說我要知道是哪個人? 而是問會問問題的那個是什麼? 剛才有個小朋友的杯子掉到地上,聽到聲音,也許會嚇你一跳,請問,是誰聽到那個聲音?是誰嚇了一跳?會問問題的那個人是誰?就是我們的佛性。沒有這個自性、佛性,你不會問問題,不會想問題,不會聽到那聲音,不會嚇那一跳。歷代諸佛菩薩,都是在講這個,一切的一切,無非都是我們的本性良心,金剛經就是在講這個。你如果用心去體會,剛才小朋友就是在講道,萬事萬物皆有道,山河大地無不是道,無不是自性的顯露。今天的學習禮物,依然眾望所歸,頒發給學習積極,並且以朗誦來結善緣的王黎燁同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