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想到:中國巨額對外投資竟這般尷尬

近日,經濟學家陳志武在其微博上接連發表多篇評論,讓我國扭曲的對外資產負債結構再次引發市場的關注。根據外匯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14年對外金融凈資產1.78萬億美元,對外投資收益約1881億美元,對外負債成本近2480億美元,對外凈投資收益為-599億美元。

實際上,中國對外凈投資收益為負並非去年獨有,這是我國多年來的常態。作為全球第二大債權國的中國,為何多年來的凈投資收益一直未負?是什麼深層次原因造成如今扭曲的對外資產負債結構?應當如何改變扭曲的現狀?

這一連串的問題都與外匯儲備過於集中在官方有關。

低資產收益與高負債成本

李克強總理曾在去年多次提及「巨額外匯儲備已成為中國的負擔」,根據外匯局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四季度,我國的儲備資產在海外總資產的佔比已高達60.8%。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就表示,外匯儲備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現金資產,官方外匯儲備從流動性、安全性角度考慮,主要投資於美國等國的國債,其收益率低也是自然的。

一方面是資產端的低收益,另一方面,負債端卻一直支付著高昂的成本。民生證券宏觀研究院朱振鑫表示,截至2014年,外商直接投資(FDI)在對外負債中佔比高達57.8%,這部分投資由於享受國內招商引資大量優惠政策,收益遠遠高於中國外匯儲備的收益。根據此前世界銀行的調查,FDI在中國的平均收益率可能超過20%,這個剪刀差造成了巨額凈資產和負收益的怪圈。

傳統對外開放模式已過時

巨額的外匯儲備與高比例的外商直接投資,或許只是扭曲的對外資產負債結構的表層原因。丁志傑認為,若探究其深層次原因,扭曲的對外資產負債結構實際上是反映出,中國過去的對外開放模式(以出口和利用外資為主)早已不再適應經濟的發展。朱振鑫也表示,我國應從原有的「賣商品買資本」向「賣資本買商品」轉型,讓更多的私人部門進行海外投資。

「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債權國,但凈投資收益卻為負,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在以倒貼的方式對外輸出儲蓄,這說明中國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債權國。」丁志傑說,「這一方面是反映了中國對外開放模式的落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在國際分工和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不高。這並非否定對外開放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而是要在新的形勢下,清醒地認識到傳統對外開放模式的低效問題。」

顯而易見,當舊有的開放體制已逐漸成為中國對外資產配置的「攔路虎」,順勢革新開放體製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過去輸出的是儲蓄,未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穩步推進,將逐步實現藏匯於民,私人部門成為海外資產的主要持有者,將會有效改變現在扭曲的局面。」丁志傑說。

因此,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是實現藏匯於民、獲得對外投資高收益的基礎。

丁志傑解釋稱,我國近60%的對外資產都是政府持有,且絕大部分以外匯儲備的形式,這恰恰說明了我國資本項目過嚴的管制。資本項目過嚴的管制主要是體現在對資本流出的控制,而不是對資本流入的控制,即對本國居民資本的管制要遠遠比對外國投資者資本的管制嚴格。所以說,資本項目可兌換未來的重點應該是在資產端,即允許國內的企業和個人能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海外進行投資、持有資產等。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3月份在公開場合也表示,今年年內有望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並提出政府將從便利境內外個人投資、資本市場開放和修訂《外匯管理條例》三個方面具體入手。

而在負債端方面,雖然有聲音認為外商直接投資享受到的收益過高,但丁志傑則認為,過去中國外匯短缺時期,為了吸引外資,對外商實行超國民待遇,近幾年政府也在不斷地修正,逐步取消對外資的超國民待遇。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由高速轉入中高速,中國經濟發展本身能給予外資的投資收益也會相應下降。因此,外商投資政策的大方向不應有大的改動。

推薦閱讀:

項棟羽:你做投資真的有研究過嗎,為什麼你總在虧損!
越南歷史篇(3)---第二次北屬時期
只知投資有風險 殊不知不投資風險更大
2017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榜單公布,哪些巨頭上榜了?
加盟店注意事項

TAG:中國 | 投資 | 尷尬 | 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