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少波真氣運行法

李少波真氣運行法(2011-04-02 08:24:15)

轉載文前部分真氣運行學凝聚了父親一輩子的心血(1)

真氣運行學凝聚了父親一輩子的心血

——兼談對真氣運行學的粗淺認識

(代序)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父親在臨床運用真氣運行法治病。經臨床驗證、科學研究和普及推廣,相繼編纂出版了《真氣運行法》、《增訂真氣運行法》、《李少波真氣運行法》(1993年版)、《真氣運行論》和《真氣運行學》等專著,形成了完整的真氣運行學術體系。

一個人一生中如果做出一件有益於國家、民族和人民的事,而且讓人們永遠記住他的名字,應該說就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我認為父親李少波就是這樣一個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依稀記得還是在孩提時,父親在甘南的卓尼縣醫院工作,每天除門診上班外,早晚總是在閉目靜坐,一坐就很長時間。夜晚人們都入睡了,他還在燈下翻閱厚厚的古書,時不時還寫些什麼。那時我不明白父親在做些什麼,只知道他是個醫生,經常有人找他看病。以後他調往蘭州,先後在甘肅省中醫院和甘肅中醫學院工作、任教。這時我們也都參加了工作,各自忙自己的事,除節假日看望一下外,對他的工作都不太注意。直到1979年,他的第一部專著《真氣運行法》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我才明白父親這些年來在忙些什麼。就在這部書出版前的1978年,甘肅省衛生廳選擇了父親多年在臨床運用的真氣運行醫療保健方法作為科研項目,進行了長達五年之久的臨床科學研究,證明對多種慢性疑難病症都有顯著療效,該項目於1983年獲甘肅省衛生廳臨床驗證科技二等獎。之後他的專著又獲得了全國新長征優秀科普作品三等獎、甘肅省新長征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由於讀者歡迎,社會反響熱烈,他的著作多次重印、再版,印量達一百多萬冊。經修訂、補充成書的《增訂真氣運行法》、《李少波真氣運行法》(1993年版),又相繼出版發行,同樣大受社會和廣大讀者的歡迎。《李少波真氣運行法》(1993年版)獲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優秀圖書獎,國家優秀圖書獎。父親也作為對社會有貢獻的專家,被遴選為甘肅省第四屆和第五屆政協委員而參政議政。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50年代,父親除自己實踐外,就已在臨床運用真氣運行法施治病人,逐步積累資料,並根據《黃帝內經》理論,研究其治病防病的機理。因為他年輕時身患多種頑疾,醫藥無效,是曾祖父用家傳的「吐納導引」術,挽救了生命。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父親立下了學醫向道的宏願,從故鄉河北,西去川陝秦隴,尋訪賢達名流,以使自己功夫精進,並探索「吐納導引」的理論淵源及具體內蘊,力圖用醫學科學的概念把所學方法規範化,讓現代人容易理解且方便操作。經過多年的研究,他將這一方法正式定名為「真氣運行法」,並制定了五個步驟,亦稱「真氣運行五步功法」,今稱「真氣運行養生實踐」。以《黃帝內經》真氣與真氣運行概念命名,以區別所謂「氣功」的概念,避免混亂。1964年真氣運行五步功法公佈於世,《甘肅日報》以「意守丹田及其他」的標題發表了他的署名文章,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關注,諮詢者絡繹不絕,學練者不計其數。當時,甘肅省和蘭州軍區的不少領導同志也都學練,取得了可喜效果。

《》 文前部分 真氣運行學凝聚了父親一輩子的心血(2)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後,真氣運行養生方法又得以大力推廣。在父親工作的甘肅中醫學院,成立了真氣運行研究所,開展基礎研究和臨床驗證,積累資料。同時在全國十多個省、市舉辦真氣運行講習班,所到之處,人們都對這一方法讚不絕口。1995年,父親的專著《真氣運行論》出版發行。全書以中醫理論為基礎,闡述了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達到人體生理有序化的手段,以翔實可靠的實踐資料,旁徵博引,從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高度,揭示了人體生命奧秘。從「法」而上升到「論」,昭示著他的學術研究又進入一個新的更深的層次。1999年,在父親90歲的時候,又一部力作《真氣運行學》問世,在國內外相繼出版發行。從「法」而「論」,從「論」而「學」,不但是學術思想的升華,而且標誌著真氣運行已成為一個完整的學術體系。

真氣運行學術的創立,為弘揚祖國醫學,豐富祖國醫學寶庫作出了重大貢獻。在「上工治未病」預防醫學、中醫經絡學說的研究,以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社會問題方面都有積極意義。

真氣運行學術的創立,是父親矢志不移、鍥而不捨實踐和研究的結果,凝聚著他一輩子的心血。竊以為這不僅是他繼承父祖的遺志,把祖傳的養生修真秘旨以醫學的思想和語言表述了出來,更重要的是為弘揚中醫學,豐富祖國醫學寶庫作出了重大貢獻。

首先,父親在「上工治未病」預防醫學方面作出了貢獻。華夏民族是最先懂得預防疾病的民族,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治病求本,標本緩急。長沙馬王堆3號墓內發掘的《導引圖》,真實地反映了2200多年前,我國人民鍛煉身體、防病治病的生動情景,體現了古之醫道「防重於治」的思想。中醫學經典《黃帝內經》更是強調預防醫學,《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素問?八正神明論》:「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這些論述強調的就是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這種具體的預防醫學思想是世界醫學文獻上的最早記載。父親通過研究探討認為,《黃帝內經》長期以來指導著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理論和實踐,故而被後世醫家譽為「真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更是「釋縛脫艱」的不易經典。然而,究其根本,無論是防病於未然,或順應自然、延年益壽,關鍵的一點還是在於人體的真氣。他所創編的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培養真氣,扶正祛邪,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抗衰延年。父親經常講到,我們的祖先非常重視攝生,首先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預防思想。如能遵照這種修養方法,即可樂享天年。可是,自隋唐以來,養生保健由盛漸衰,清代以後便無聲無息地消失了。究其原因,一是社會形勢變得複雜了,人們忙於生產、社交、建設和戰爭等,無暇從事靜養生息。尤其道教、佛教形成後,修真養性的事,便成為僧道的專業。二是生齒日繁,物質日漸豐富,生活日漸多彩,特別是城市的發展,吸引人們離開了大自然的懷抱,衣食住行的安逸舒適使人們自身抗病的能力下降,眾多的人便乞靈藥物,於是醫生增多,藥房增多,醫藥事業興盛了起來。如今,醫藥事業在全世界已非常發達。醫者只追求治療的工巧,卻忽略了未病先防的預防思想。醫藥治病儘管有一定的效應,但對健康長壽則顯得不足。隨著藥品的日趨增多,雜葯亂投,多服久服而引起了醫源病和葯源病。鑒於此,在文明先進的地方,正興起慎醫慎葯,提倡健身自療思潮。如何發揮人體的潛能,採用自控、自調、自我修復、自我建設,勿葯而愈的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父親所創編的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方法,充分體現了「上工治未病」這一預防醫學思想。人們如能依此去鍛煉,假以時日,真氣便在人體中循經運行,剋期通督,由後天返先天,恢復再生力,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大凡實踐者,都能感到體內各種生理變化,從而中醫理論中的陰陽學說、臟象學說、經絡學說、氣化學說都能得到驗證,是實實在在的中醫預防醫學。為此,父親呼籲醫學界應認真研究、發掘和總結《黃帝內經》的養生學理論和方法,使之發揚光大。他明確提出,無病先防是《黃帝內經》的重要精神,也是中醫學的核心。只有抓住這個根本問題,才不致捨本逐末。這對振興中醫學、提高國民素質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 文前部分 真氣運行學凝聚了父親一輩子的心血(3)

其次,父親在經絡實質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一種理論學說,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同陰陽五行學說、臟象學說等共同構成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關於經絡實質的研究,自1958年以來,在全國廣泛推廣和研究針刺麻醉工作中,各地都做了大量臨床和科學實驗工作,積累了不少寶貴資料,對經絡現象的客觀存在已基本肯定,但經絡實質的探索一直沒有重大進展。從1984年起,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安徽中醫學院針灸經絡研究所合作,用核技術研究經絡實質,證實了確有物質和信息沿經絡路線傳播,經絡傳播有確定的方向和速度,與中醫經典經絡理論是一致的;人體的氣血運行呈波動狀態,並且為氣血運行提供了流量、流速、周期等5項參考數據。實驗結果不但顯示出了經絡的位置,而且在手厥陰心包、足太陽膀胱、手少陽三焦等3條經脈上,觀察到了經絡走行的方向和大分子沿經線傳播的速度。從部分實驗數據中,還可以明顯看出,大分子沿經線運行時,有波動的現象。實驗還證實經絡系統既區別於神經,又不同於肌肉,是一個基本的物質、能量交換系統。這項階段性成果,為經絡研究提供了一些初步的,但很重要的定量數據,對統一經絡理論、提示經絡實質和中醫理論研究有促進性作用。儘管這樣,對於經絡的實質問題,還是沒有一個定論。

在國內尚未開始經絡實質探討研究的時候,早在1962年,父親通過真氣運行的臨床觀察和實際療效,就開始重視經絡實質這一重大的中醫課題研究。他認為,在機體中起重要作用的生命動力當數真氣,經絡是人體真氣運行的通路,真氣運行的路線方向和動態,對經絡問題的研究啟發是很大的。明?李時珍《奇經八脈考》云:「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這一著名論斷亦說明通過養生實踐鍛煉,達到「返觀內照」境界後,所能體驗經絡活動的情況。同時父親還指出:經絡,《黃帝內經》稱為經隧。它是由各個組織間大小不同的隧道所構成的。如肌肉、筋骨、神經、血管、腺體等,既有嚴密的分工,又有互相協調的作用。這些組織必須依賴於經隧中源源不斷的真氣運行來賦予其能量,才能有節律地運動,以達到生理要求。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方法,就是以培養真氣、貫通經絡作為增強和恢復生理功能的主要手段。在真氣運行實踐中,任脈、督脈一通,全身各條經絡相繼都通。真氣沿著經絡路線,內通五臟六腑,外達四肢百骸,給機體的每個組織系統提供充分的能量,從而使新陳代謝旺盛,增強機體的生理功能,生命力日益強盛,自然就會增進健康,預防疾病。古今醫家、養生家,無論是全真導氣、藥物歸經、循經取穴、導引按摩,還是診斷治療、預防疾病等,都是在經絡學說的指導下制定的。據此,父親直截了當地提出,經絡學說是中醫指導臨床的一個重要內容,而真氣運行才是經絡活動的實質。進一步解釋為,真氣是生命的能量,經絡則是真氣的通路,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如果忽略了真氣運行,經絡活動就失去了物質基礎,對經絡的實質也就無法認識清楚了。父親對經絡實質的認識,是基於親身實踐和臨床觀察的,在中醫界尚屬首倡。其獨到見解儘管在今天還沒有被更多的人所認同,但相信終有一天會成為中醫理論中的鮮活內容。

《》 文前部分 真氣運行學凝聚了父親一輩子的心血(4)

再次,父親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實際問題和構建和諧社會方面作出了貢獻。醫學科學的發展,使得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和環境相結合轉變,醫學觀念亦已由治癒疾病向預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方面作出方向性調整。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人們開始關注沉寂已久的中醫「治未病」這一古老的醫學哲學思想。這是21世紀醫學變革的主流,是時代的要求,歷史的必然。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從已病防變,爭取及早治療,防止疾病的發展與轉變出發,積極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衛生方針,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就整體來看,「預防為主」的思想並沒有被廣大群眾所認同,人們普遍沿襲著有病找醫生、有病吃藥的習慣。我們不能否認醫藥對治療疾病的效用,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隨著藥品的日益增多而引起的醫源病和葯源病。時至今日,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都是空前的,但眾多的醫療機構並沒有控制住疾病的產生與發展,病種越來越多。不少人長期受著疾病的折磨,痛苦地掙扎著殘生,家人為之苦惱,社會為之而增加了負擔。「看病難」、「看病貴」更是當今突出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這些民生的大問題,黨的十七大高屋建瓴,提出「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病者有其醫」,國務院前副總理吳儀在2007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也鄭重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重要理念,並講自己退休後要學習中醫,其良苦用心,更是說明了弘揚中醫學,發揚中醫學在構建和諧社會,為全民健康服務的重要作用。

無論是「上工治未病」、「預防為主」理念的落實,還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問題,都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如過江河需要舟楫,否則難以到達彼岸。古往今來,國內外的研究都證明,人們要擺脫疾病的困擾,達到健康長壽的境界,主要還是靠每個人的修養和鍛煉。除有一套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生理規律的生活養生習慣外,還得有一個積極主動的養生鍛煉方法,特別是為了有效地避免「葯源病」、「醫源病」,更得有一套科學實用的養生治病法則。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父親所創的真氣運行學說和該學說的基礎——真氣運行養生實踐,無疑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金鑰匙。該實踐方法以符合人體生理的調息方法入手,有效地培養人體賴以生存的真氣,使之旺盛運行而貫通經絡。通經絡的過程就是治病的過程,而經絡通暢,則人體健康並減少生病的可能。正如《內經》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只有培育人體自身真氣,真氣充足,才可以貫通經絡,使人體陰陽和合,五行順理,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自上世紀50年代至今,真氣運行養生實踐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推廣歷程,驗之以臨床,證之以生理,充分證明該實踐方法對治療各種慢性疑難病症均有顯著療效,對於提高人體免疫水平、降低內分泌皮質醇含量亦有明顯作用,同時能誘發人體干擾素的生成。人們只要堅持鍛煉,就可以遠疾而謝醫,享受健康無病的愉悅。通過鍛煉,還能陶冶人的情操,改善人的心態,對維護和睦的夫妻關係、家庭關係和社會關係等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

《》 文前部分 真氣運行學凝聚了父親一輩子的心血(5)

在普及推廣真氣運行實踐方法的過程中,我們親眼目睹了不少人通過鍛煉,治癒多年病痛的情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每期培訓班結業,好消息不斷傳來:多年的慢性肝病患者經過鍛煉,各項指標趨於正常;多次中風、不能站立的患者能站立行走了;醫學上的難題硬皮病患者的硬皮一點點地消失了;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都有明顯改善,等等。我們在分享患者治癒疾病快樂的同時,深感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方法的神奇。正如我國已故中醫泰斗、原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呂炳奎先生所講:「真氣運行是人體生命運動的主要功能,如果能掌握其全部運動規律,則人類的生命可以由自己來掌握,可以達到健康無病長壽的境界。」

真氣運行學術的形成經歷了漫漫歲月,凝聚了父親的心血。要繼承父輩所創的事業,繼續加強學歷及實踐方面的研究與開發,使之為人類的健康服務,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父親生活儉樸,從不追求物質享受;處世隨和,隨遇而安,順乎自然。但對自己的學術追求,始終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達到近乎痴迷的境界。為了研究真氣運行學術,他在退休後積極創造條件,申請成立了蘭州李少波真氣運行研究所,親任所長,還擔任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真氣運行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他不顧年齡高邁,在國內外親自講學,甚至在百歲高齡,還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他所做的一切像一個無言的師長,在不斷教誨著我們;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深深地影響著我們。如今,他把學術研究與事業發展的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裡。我在深感榮幸的同時,也知道責任重大。這也是自己應盡的義務,是作為子女的本分,唯有以父親為榜樣,勤懇工作,潛心鑽研,不輟實踐,維護學術形象,保證真氣運行事業健康有序發展,造福更多的民眾,才是父親所期望的。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探索、發掘總結和臨床檢驗,真氣運行以其簡明實用、效果顯著,贏得了醫學界的認同和社會各方面的肯定。這些都為我們今後開展工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撫今追昔,真氣運行學術從父親研究探索的艱辛到形成體系惠及民眾的快慰,經歷了漫漫歲月。展望未來,真氣運行學術定會以它在醫學領域的獨特地位和作用,而產生更加積極的社會影響。我們要繼續加強臨床科研和基礎研究,使之逐步進入中醫院校和醫院;要繼續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使之為更多人的健康服務;要繼續堅持真氣運行學術的純潔性、嚴肅性和醫學科學性,堅持科學發展觀,反對歪曲學術、另搞一套的做法;要繼續保護好真氣運行學術知識產權,利用法律手段,打擊一切剽竊學術成果和以此謀取私利的不法行為。

大道圓融,真氣運行將沿著自己的軌跡「周行而不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真氣運行學說作為中醫學的重要內容,其源於華夏文化的深厚底蘊及實用效果,必然會得到全世界的認同。近些年來,真氣運行養生實踐的普及推廣在國內外都呈現越來越興旺的勢頭,而且要求辦培訓點的地方也日趨增多,我們要大力扶持。凡是有利於真氣運行事業健康發展的,我們都要支持,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福祉就是硬道理。

曾幾何時,人們談「氣」色變,一談「氣」,就和「氣功」聯繫了起來。我們要從這個認識的誤區走出來,不能陷入形而上學的泥淖。中醫講究氣血,不談氣,何以談醫?不談氣,又何以談人?我們談氣,所談的是人體真氣和真氣運行;我們談人,談的是人體生命科學。我們要從人體生命科學的高度出發,繼續加強真氣運行學術及真氣運行實踐方法的研究與開發,使之為人類的健康服務,使之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積極作用。只有如此,才能對得起父親幾十年來的心血;只有如此,才能對得起我們的祖先所留下的寶貴財富。

李天曉

2010年1月

《》 文前部分 自序

關於研究人體生命的科學,古謂性命學說,今稱人體科學。它既是一門古典的實用科學,又是一門現代的邊緣科學。健康長壽是人類永恆的追求,生命科學自然成為人們的熱衷課題。

筆者自幼體弱多病,骨瘦如柴,各種頑症不時襲來,痛苦萬分。無奈祖父遂教以吐納導引之法,並授予《勿葯元詮》一卷,令從中探索祛病求生之路。自此便數十年如一日,不斷實踐探索,反覆發掘總結,除自療治癒各種頑症、獲得健康的體質外,還探索出一套增強生命活力、旺盛真氣運行的五步功法,功程短而功效顯著;在從事岐黃醫學的實踐中,經過反覆應用於臨床,對各種久治不愈的頑症,都能獲得滿意的療效,且有定期通督的特點;通過科學研究,也證實了這一方法的科學性,帶來了人體生命科學的新信息。這是深感欣慰的。

根據《黃帝內經》積精全神、全真導氣理論命名的強身治病、吐納導引功法——真氣運行法已於上世紀50年代形成初稿,當時油印再三,均即被索一空,受到各界的重視和支持。1979年拙作在甘肅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更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極大興趣。1980年以來,真氣運行法得到較大規模的推廣,國內二十多個省市建立了各級真法研究組織,真法祛病延年、激發潛能的功效,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實踐驗證。國外同仁對真法的實踐研究熱情同樣異常高漲,新加坡還率先成立了真氣運行學會,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地也不乏真氣運行法的實踐者。《真氣運行法》一書「樸實無華,簡明易學」,多次重印,暢銷不衰,因而榮獲全國新長征優秀科普作品三等獎,甘肅省新長征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政府優秀圖書獎;真法臨床應用和科學實驗的切實成效,作為省級科研成果還獲得了甘肅省衛生廳臨床驗證科技二等獎。在真法大規模群眾實踐、臨床觀察和醫學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學術研討逐步深入,先後多次在蘭州、杭州召開了全國真氣運行學術研討會。在各級政府和專家學者的關懷支持下,1992年在蘭州成立了李少波真氣運行研究所,繼而1994年,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真氣運行研究專業委員會在杭州隆重成立,標誌著真氣運行的學術研究和推廣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1995年,在《真氣運行法》一書的基礎上,筆者搜集平日所撰論文,整理成《真氣運行論》出版發行,也得到了海內外廣大讀者的好評。

經過長期的發掘、研究和總結,拙著《真氣運行學》於90壽辰脫稿,分別於2000年和2002年在新加坡和國內出版發行。該書分上、下篇及附篇。上篇以增強生命活力、完整有序的動靜功法系列和系統的真氣運行法理論,構建了真氣運行學說的基本體系;下篇窮究「三聖道」理論、天人一際的哲學底蘊,將真氣運行學說根植於燦爛的五千年華夏文化之中,理論體系淵源有自。附篇再以數據翔實的臨床總結、實驗研究和病例實踐、體會為驗證,上下呼應,前後印證。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力求簡明系統、通達透徹地為真法實踐者、養生愛好者獻上一份窮理盡性、人生實踐的實用教材,也是對自己畢生從事的中醫學事業的一份真情回報。近日,喜聞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在《真氣運行學》的基礎上,重新整理編印出版,深感欣慰。在表示謝忱的同時,乞希真氣運行法惠及更多的人,在「上工治未病」,構造和諧社會等方面盡綿薄之力。

六十餘年的精勤求索和群眾性防病治病、養生保健實踐的檢驗,真氣運行理法不啻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強身祛病鍛煉方法,它既是溝通人與自然、窮理盡性、修性固命的根本大法,又是驗證中醫理論、探索人體生命奧秘的一門學問,是「三聖道」理論指導下的生命科學的結晶。對振興中醫、豐富傳統性命學說也有現實價值和深遠意義。雖說「道可道,非常道」,然而以人生實踐為基礎、東方哲學為準繩的真氣運行學說實踐和理論的總結提高,遵循自然法則,體現生命活動規律,既有利於健康幸福的人生,又能始終不離自然大道,顯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探索天人大道,古有「言語道斷,心行路絕」之弊。儘管作了多方面的努力,但對廣大讀者來說難免還有不盡辭意之感受。切身的修鍊才會有真切的體悟,還希望讀者諸君在實踐中感悟。限於水平,不足之處,尚乞讀者指出。

李少波

2010年1月

《》 文前部分窮理盡性以至於命(1)

真氣運行學術體系的形成,歷經七十寒暑。

筆者生於1910年。幼年時期體弱多病,瀕臨醫藥無效之境地。為了徹底改變體質,遂師承祖父所傳吐納導引之術,行氣攝生,動靜行修而自醫。每日勤修苦練,並攻讀中醫學經典,悉志於岐黃、易、老之學,以印證自己實踐所獲得的知識。相互比照,無一不符。漸悟醫源於道,道本於一,一者宇宙精神之本義。隨著功夫的精進,自身的疾病日漸轉愈,精力復常。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邊實踐、邊探索,逐步體悟到宇宙萬物,無不從先天生後天、後天養先天這一混元真氣(生命能量)的規律,而保全自身,形神長存。為了保持人與自然的順適和諧,必須以醫理糾其偏,以道理保其正。

十年的自練自養,健壯了體魄,開悟了智慧,由病而醫,由醫而悟道。暗暗下定決心,沿著自己所尋求的道路勇往直前,進一步探索人體生命之真諦。1936年,筆者毅然離開故鄉河北,西去川陝秦隴,游訪名山大川,尋訪賢哲名流,以期精益求精。

西嶽華山挺拔峻峭,隱士陳摶以五龍蟄法睡功出名,而被譽為東方睡仙。身臨其境,學練其法,實得摶聚內丹之真義。終南山老子講經台參考道德經文,獲太上修真秘要組字聯語,闡釋「玉爐燒煉延年葯,正道行修益壽丹」之妙義。至紫柏山留侯廟,為張良師從赤松子修鍊之處,得黃石公《素書》。悉心拜讀,可與《道德經》媲美。並意外獲得成都二仙庵王元惠號王半仙所著之書,以遂久慕夙願。龍門洞為龍門派邱處機修真之所。龍門仙境,名不虛傳,有緣游訪,盡得全真心法。隴東崆峒山為道教第一山,黃帝曾在此問道於廣成子,得其指點至道之精,至道之極,陰陽之原,合而為一之宇宙精神。天水伏羲廟等名勝遺迹遺風,無一不開闊自己的視野,仰慕上古人文始祖的無量功德。

筆者先後五年多時間,既尋訪了名人高士,得到了修真秘旨,又潛心鑽研醫、道、儒、釋及各家養生學理論。不輟苦練,實踐出真知,古聖先賢所留訓示、格言、修為結果,不斷在自己身上體現,堅定著自己的意志。鍥而不捨地矢志追求,進一步認識到醫道同源、人天一體、相互為用的醫療預防模式。《黃帝內經》中「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人天一體的整體觀;《易經》無極生有極,是生太極,變易不易的宇宙觀;《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自然觀,成為自己修性固命、濟世活人的指導思想。

1943年,筆者在甘肅蘭州報名參加全國中醫師選錄考試,榜上有名。國民政府考試院頒發了中醫考試及格證書,衛生部頒發了中醫師證書。置身醫林後,筆者由醫己變為醫人,在醫學養生學實踐過程中實現了轉折。拓寬了深入研究人體生命科學的途徑,提供了臨床觀察,驗證自己多年實踐的養生保健方法的條件。在行醫過程中,除鑽研岐黃、易、老,追求自然與醫學的最高哲理外,還積極學習西醫,力圖掌握相關的現代醫學生理知識,以期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醫不分中西,活人而已矣。是故關於真氣運行法的研究,便取法於中西醫結合的科學手段,專用真法治療各種病症,用現代醫學手段進行科學檢查,證明真法治病均合乎生理、病理機制要求。

《》 文前部分窮理盡性以至於命(2)

筆者在多年的行醫實踐中,面對眾多患者,尤其是一些慢病、疑難病患者,用中西醫手段施治,深感療效不佳,便配合使用自己多年修鍊的方法,教以姿勢和調息要領,輔導患者實踐,效果明顯。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在甘肅甘南藏族地區工作期間,除門診治病外,還深入基層推廣針灸,並多次組織患者集體練功治病,都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經筆者長期觀察,純用此法,確有藥物所不及的效能,更加堅定了以此法在醫學界發揮作用的志向,而成為有病可治、無病可防的預防醫學。

1962年在甘肅省中醫院工作期間,筆者根據多年實踐、研究、臨床使用所得,結合這一功法特點,遂將此法定名為真氣運行法(以下簡稱真法),以有別於氣功的概念。為此,院內特設真法治療室,供筆者臨床觀察,總結病例,進一步研究。1964年,第一篇有關真氣運行法的論文「意守丹田及其他」見諸《甘肅日報》,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隨後,真氣運行五步功法的文字資料也在社會上廣為散發,人們爭相實踐,受益者無不交口稱讚。

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後,真氣運行法被列為甘肅省衛生廳的科研課題。由筆者牽頭,組織力量,召集各種慢病、疑難病患者,由甘肅省中醫院同武山療養院派出工作人員協助,在該院純用真氣運行法治療觀察。1979年筆者調往甘肅中醫學院工作,學院成立了真氣運行研究所,繼續這項科研。筆者組織患者,以三個月為一期,連續臨床觀察,進行科研。用精密的科學儀器檢查,針對不同疾病所取得的各種數據均表明療效明顯。在防病治病、健身延年方面的獨特作用都得到了驗證。如,通過練功,可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提高機體免疫水平,激發自身潛能,進而防病治病。再如,練功可使皮質醇含量顯著降低,生命節律減慢,從而延年益壽。1983年,該課題獲甘肅省衛生廳臨床驗證科技二等獎。同時,江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進行「真氣運行法誘生干擾素」的課題研究,經五年多的臨床觀察,所得結論表明,真氣運行法對腫瘤確有治療作用。

1979年,筆者所著《真氣運行法》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歡迎和好評。數次重印、再版,均銷售一空。該書曾榮獲全國新長征優秀科普作品三等獎、甘肅省新長征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政府授予優秀圖書獎。

1980年以來,真氣運行法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推廣,影響日趨擴大。1992年,經甘肅省科委批准,成立了蘭州李少波真氣運行研究所,使真氣運行學術研究步入正軌。1994年,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真氣運行研究專業委員會在杭州成立,標誌著真氣運行學術研究已走向了全國,並向東南亞及歐美延伸。1995年,拙著《真氣運行論》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真氣運行理論研究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撫今追昔,真氣運行學的形成與發展歷經滄桑。初期自練自養,尚不得其名,後經十多年的科學研究、專題治療,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形成今天這樣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深感欣慰。尚希將這種自練自養、勿葯而愈、健身延年的方法惠及天下。

1999年90壽辰時,筆者之《真氣運行學》脫稿,將天然真一之學奉獻人民,了卻平生夙願,真乃一大幸事。該書在謀篇布局上,首先從實踐入手,介紹靜功、動功功法,力圖使讀者易懂易練。真氣摶聚法實踐則旨在使潛心實踐者練通任督後,以此法繼續修鍊,直指上乘。靜極生動、動極復靜、動靜相育、陰陽五行之理盡在其中。為方便入門,在功理功法介紹中,努力剔除歷代各家的眾多隱語,留精取正,規範過程,將隱語術語統一簡化,以自己實踐研究符合人體生理者為依據,用現代醫學和傳統中醫學的觀點作明白解釋,提高透明度和條理性。其中自然呼吸、注意呼氣,是真氣運行法所獨有的調息方法,更是功理功法的關鍵所在。全書對真氣運行理法從不同角度進行了闡述,不免有些重複的引文,但每引用一次又賦予一次新意,加深一層理解。

筆者數十年如一日,窮理盡性,深入探索,實踐總結,聊以自慰的是獲得了生命科學的新信息。所謂「道一而已」,這個「道」就是性命至理,「一」就是真氣,人體生命能量。這樣一個簡易的道理,在古人的經典里卻是葉里藏花,若明若暗,使人難窺門徑。而古往今來,凡言性命學說者,未有不歸結為真一之氣的修養功夫。《真氣運行學》試圖揭開古人藏而不露的隱秘,使真相大白於天下。「了得一,萬事畢」,望讀者諸君體悟個中道理。

畢生由病而醫,由醫悟道,醫道同參,相互為用。醫曰祛疾,道曰養生,都是根據自然法則和生命活動規律而發揮各自的作用。祛疾以利保生,養生實為防病,名二實一,皆為保持真氣的旺盛運行,求得形與神俱。執醫五十餘年,深感醫生等待病人就醫,所起的作用有限。眾多醫療機構和大批醫務人員,始終控制不了疾病的發展。不少人長期受著疾病的折磨,痛苦地掙扎著殘生。家人為之苦惱,社會為之增加負擔。古人提倡的治未病,即預防為主的思想,正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需要。有鑒於此,故將數十年來自救的方法用以救治眾人,秉承祖父之遺志,希望人們自力更生,而遠疾謝醫,且對中醫理論的一點發揮,作為對人類健康事業的貢獻。自修數語,以抒醫人天職之情懷。

無中生有耄耋年,自名真一號天然。

生性孤僻遠世俗,窮理盡性六十年。

世路崎嶇坦然過,人情冷暖一笑間。

四時氣候慎調攝,急風驟雨避自安。

養生貴在中和意,情志偏激損天年。

恬淡虛無培真氣,神不外馳邪不幹。

真氣真法真傳授,真功真練真通天。

真氣運行百脈暢,摶氣致柔方結丹。

醫己醫人數十載,奉獻世人保天年。

古聖經傳皆一義,大道無為法自然。

陰陽沖和為一體,物競萌發闢地天。

乾坤交泰生萬物,數理變化統真詮。

無有有無無生有,來去一貫三生緣。

老莊緣督以為經,直將後天返先天。

箇中消息誰識得,牽轉牛魔過陽關。

三關路上多險阻,腰腎酸楚似湯煎。

夾脊負重心煩悶,攻克須憑意志堅。

玉真上關號鐵壁,頭昏腦漲緊相連。

忽然一聲風雷吼,風清月明換新天。

五氣朝元三花現,皎皎冰輪映泥丸。

前三後三成一貫,一息上下任督環。

心情愉悅皆歡喜,形體飄飄似逸仙。

真法賜我再生力,頓悟我使不由天。

時刻不離無字經,返還相會在混元。

編者

2010年1月

《》 第一部分第一章:真氣與真氣運行(1)

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改造大自然的實踐中,為戰勝疾病、保健強身,積累了極為寶貴的經驗,形成了獨特的醫療、養生體系。古代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在論述攝生、陰陽、臟象、經脈等篇中提出的防病治病養生理論,是符合在大自然中人體生命活動辯證規律的。它一方面肯定了人體對物質世界的依賴關係,「吸天陽以養氣,飲地陰以養血」。同時,又強調主觀因素的決定性作用。如《四時調神論》中的「節飲食,適勞逸」,「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古天真論》中的「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保健方法。在診斷治療方面,則注意從身體各組織系統之間、精神與器質之間的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整體性中去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把大自然和人體看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講求「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知「七損八益」,以及四時調攝等方式方法。了解自然,進一步利用自然,以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保健、預防目的。

人體活動需要能量,中醫學叫真氣,它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旺盛的真氣運行既是生命活力的體現,又是抗病免疫、健身延年的功能保證。培養真氣,促進真氣運行能充分調動人體內的本能力量,有效地和疾病衰老作鬥爭,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所以身體和真氣的關係也可簡單描述為:真氣充足身體健康,真氣不足身體衰弱,真氣消失生命結束。根據現代生理解剖學觀察,人體內蘊藏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及早進行合理的調整和鍛煉,人以健康的身體、旺盛的精力,本來是可以維持到一百五十歲到二百歲左右的。尤其是我們生活的文明社會提供了發揮這種本能的非常優越的客觀條件,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保健養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據現代醫學科學研究記載,人的大腦神經細胞有100億~150億個,而這些神經細胞中處於積極活動的不過十幾億個。就是說,有80%~90%的神經細胞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不參加活動。如果其中有一部分發生故障的話,整個神經系統仍能照常工作,不受什麼影響。人體一平方毫米的肌肉橫切面上,約有兩千條毛細血管,在平常安靜狀態下,其中只有5條左右毛細血管有血液通過;當參加運動時,則有200多條打開來使用,也就是說人體內經常有90%的毛細血管在儲備著。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全身毛細血管連接起來,長約15萬公里,這樣一個密布的血網,恰如身體上千百萬個微小的心臟一樣(外圍心臟)。如果按照一定的周期,使它們有節奏地啟閉運行,和中央心臟交替作用,這對生命的作用將是非常巨大的。又如一個人的肺泡約有億個,接觸呼吸的總面積約有130平方米。但是一般的人,並不是將這麼多的肺泡都利用了的,特別是不運動的人,好多肺泡因長期不用而萎縮。鍛煉真氣運行法稍有成就的人,每分鐘只要呼吸4~5次,反而頭腦清醒,生機旺盛,這就是調息有節律地調動肺泡積极參加運動,促進真氣運行的緣故。但是,人體內在的這種巨大潛力,通常人們並不認識它,很少有人利用它。結果,許多人對這些潛力不知發揮,而處於神經萎縮、肌肉飢餓、肺泡廢棄等不正常狀態,形成早衰。在一般情況下,通常人到二十五歲以後,人體代謝過程的活動逐年衰減,特別是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的變化,限制了很多人的工作能力和生命。人類對此無能為力的狀況應該改變,也是可以改變的。問題就在於掌握生命本源的規律,增強和發揮人體內在的功能活動,由適應內外環境而駕馭內外環境,達到身體健康,以更多的精力來為人民服務。我們知道,人的身體是由幾百萬億細胞所構成。身體的生長、發育、衰老、死亡,這些現象都是在細胞新陳代謝基礎上形成的。那麼促使細胞新陳代謝的動力又是什麼呢?就是從循環系統不斷地供應養料和氧氣,通過細胞的代謝變化而產生的能量(即氣化作用)。這個能量就是我們所說的真氣。根據中醫理論,真氣在人體內的集中和運行,是有一定的規律和路線的。它沿著特有的路線有節律地充養全身,賦予各組織細胞生命活力,這就是十二經、十五絡、奇經八脈的活動實質。胎兒在母體內不能直接攝取氧氣和養料,必須由母體通過臍帶輸送給胎兒。胎兒受到先天真氣的推動、營養而生長發育,由胚胎形成一個完整的人體。先天真氣集中運行於任督二脈,為生命動力之大源。人在出生以後,開始了外呼吸,用後天的生活形式代替了先天的生活形式。嗣後由於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失節、勞傷等,先天真氣運行的道路便逐漸滯塞,甚至不通。這就使人體正常的真氣運行受到影響,身體逐漸衰弱,疾病乘虛而入,未老先衰。所以,根據生命的形成、生長的規律,注意後天調攝和鍛煉,培養本元,恢復先天真氣運行,就可以充分發揮機體的內在活力,增強自我修復、自我建設的本能,這才是抗病免疫、保健延年的最根本的辦法。真氣運行法就是根據陰陽互根、動靜相育、體用並存、保持動態平衡生理的需要,用特定的方法,凝神調息,培養真氣,貫通經絡,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加強大腦皮層的自調能力,以恢復先天的生理機制,旺盛真氣運行,所以具有良好的保健養生功效。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故可概稱為生命活動的能量。古人把精、氣、神稱為人身三寶,對精、氣、神三者的調攝極為重視。如《素問?上古天真論》就有「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積精全神」,用以祛病延年的論述。精,秉受於先天,與生俱來,為生命起源的物質。所以《靈樞?本神》說:「故生之來謂之精」,「萬物化生必從精始」。精在人的生理活動過程中不斷地被消耗,需後天飲食所化生的精微,下歸於丹田,不斷予以補充和滋生,從而維持生命。神即神態、知覺、活動等生命活動的主宰,是內臟功能的綜合反應,是氣化活動的體現。職司是調節管制機體內環境的生理、生活機能,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自我建設,並適應外界環境而生存。真氣是生命的動力,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所以能正常地工作,各盡職能,就是依靠真氣溫養賦予能量。否則,就沒有精的再生,也就神去身亡了。在後天的生活中,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為了積精全神,首先應以培養真氣為主。

《》 第一部分第一章:真氣與真氣運行(2)

真氣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之氣是隨著生命而來的,是由元精化生出來的,所以也叫元氣。人在生活過程中,元氣不斷消耗,因此必須得到後天之氣不斷地補充,才能夠化源不絕。後天之氣是由口鼻攝取的氧氣和養料(古稱陽精陰精),隨著血液循環到達組織間隙被細胞攝取後,在氧化過程中產生的熱和能,為人體生命的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故《靈樞?刺節真邪論》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

《內經》認為,真氣(元氣)是先天元精化生,發源於腎,藏於丹田,借三焦之道通達周身,推動五臟六腑等一切器官、組織的活動。真氣所在部位不同,表現出來的功用也不一樣。為了便於言說,古人就給它定了一些不同的名稱。「氣在陽即陽氣,氣在陰即陰氣,在胃曰胃氣,在脾曰充氣,在里曰營氣,在表曰衛氣,在上焦曰宗氣,在中焦曰中氣,在下焦曰元陰元陽之氣」。在經隧的叫經氣。《素問?離合真邪論》說:「真氣者,經氣也」。說明真氣的功用是多方面的。營氣是行於脈中(血管)的精氣,流溢於中,營養五臟六腑;散佈於外,潤澤筋骨皮毛。《靈樞?邪客》說:「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衛氣為陽氣,熏於肓膜,散於胸腹,五臟六腑得到溫養;外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溫養皮膚肌肉。《靈樞?本臟》說:「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又說:「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矣。」因此,我們知道,衛氣不但能溫養內外一切臟器組織,而且具有保衛肌表、抗拒外邪的功能。宗氣是飲食水谷和吸入的大自然之氣相合化生而積於胸中之真氣。宗氣走息道司呼吸,凡語言聲音、呼吸強弱,均與宗氣有關。其次,是貫通心脈以行氣血,凡氣血運行以及肢體的寒溫活動能力也與宗氣有關。真氣是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產生的,從胚胎時期以至發育成長,壽活百歲,真氣都是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若能經常保持真氣充足,那麼身體永遠是健康的,精神是充沛的。真氣消耗而不能補充,身體也就漸漸衰弱了。《靈樞?天年》說:「人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真氣消失,生命也就結束了。

真氣在人體內就和空氣充滿空間一樣,無處不有。因為它是機體各組織細胞生命的物質基礎和動力,各組織細胞如果得不到真氣的充養,便要衰退、死亡。《靈樞?營衛生會》說:「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真氣在人體內循經運行,隨著呼吸運動按照一定的方向構成小循環和大循環。呼氣時真氣沿任脈下行至丹田,吸氣時沿沖脈上行至胸,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待真氣貫通督脈後,吸氣時真氣則由督脈上行至頭,古時把這個小循環稱為小周天。《靈樞?逆順肥瘦》說:「脈行之逆順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手三陰經在呼氣時真氣由胸走手,手三陽經在吸氣時真氣由手走頭;足三陽經在呼氣時真氣由頭走足,足三陰經在吸氣時真氣由足走腹。古時把這個大循環稱為大周天。

真氣在機體內運行不息,內自五臟六腑,外達四肢百骸。流轉輸布循經運行:寅時,自手太陰肺經開始;卯時,注於手陽明大腸經;辰時,注於足陽明胃經;巳時,注於足太陰脾經;午時,注於手少陰心經;未時,注於手太陽小腸經;申時,注於足太陽膀胱經;酉時,注於足少陰腎經;戌時,注於手厥陰心包經;亥時,注於手少陽三焦經;子時,注於足少陽膽經;丑時,注於足厥陰肝經。寅時,又由肺經開始,周而復始地進行生理性的功能活動。真氣運行的規律和大自然的運動規律是分不開的。人在氣交中生活,呼吸之間都受著大自然的左右,因此要了解自然、利用自然,不違背自然,才是於身體有益的。同時,也提供了和自然作鬥爭的有利條件和手段。真氣運行與晝夜變化、寤寐也有關係。《靈樞?衛氣行》說:「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臟。」白晝氣行於陽則寤,入夜氣行於陰則寐。當然,這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習慣也是有關係的。常見有人違背了這個自然規律時,身體便感覺很不舒服。如果是真氣運行法鍛煉有素的人,遇到這種情況,利用少時的靜息,便可消除疲勞,對工作、身體都是很有幫助的。在臨床也遇到一些病人,自訴經常在某時發病,我們便根據這個時間,計算真氣注於某個臟腑,再結合四診八綱作出診斷,往往是符合真氣運行規律的。五更瀉又名雞鳴瀉,每日都在黎明時一定的時間排便,就是一個例證。一般認為本病是屬於腎氣不足、命門火衰,不能熏蒸五穀所致的一種證候。那麼為什麼要在黎明時排便呢?由於肺為腎的母臟,腎病日久,子病及母,肺亦受累。按真氣傳注時間,上午3~5時為寅時,傳注於肺;5~7時為卯時,傳注於大腸,肺與大腸相表裡。在病理情況下,肺氣虛弱致大腸的排便功能不全,在五六時之交,真氣由肺經傳注大腸經時,大腸經在生理上發生了衝動,因而產生了排便作用。根據這個徵象,可以說明真氣運行與時間是有關係的。又肺病日久,消耗陰液,多在下午5~7時呈現顴紅、手足心發熱等現象。原因是腎屬水,肺為水之上源。經長期消耗,腎陰虧損,真氣於酉時(下午5~7時)傳注於腎經時,便出現了陰不戀陽、水虧火越的現象。再如針灸的子午流注按時開穴治病,《傷寒論》之某經病欲愈時在某至某時,以及近年來某些學者對自然科學研究所發表的「生物體內有時鐘」等理論,都說明真氣運行與時間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

《》 第一部分第二章:真氣運行的通路——經絡

經絡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人體生理活動、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故《靈樞?經別》說:「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經絡是人體真氣運行的通路。明?皇甫中《明醫指掌》說:「直行者,謂之經;旁行者,謂之絡也。」「經」有經過及路徑的含義,是縱行的幹線;「絡」是聯絡的意思,是經的分支,聯繫著陰陽各經。微小的分支叫孫絡,密佈於機體各部,起到通達真氣的作用。

經絡是溝通表裡上下、聯繫臟腑器官的獨特系統。關於經絡活動實質的研究,早已成為醫學上的課題。半個世紀以來,雖經過各種手段進行研究探索,都沒有得出定論。因此有人說,是神經,是血管,是生物電,是比神經低級的傳導系統,等等。但卻忽略了機體中起重要作用的生命動力真氣的作用。只要把真氣運行法實踐一下,了解了真氣運行的路線方向和動態,便會對研究經絡問題有所啟發。明?李時珍《奇經八脈考》中關於「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的著名論斷,即是親自實踐「返觀內照」養生功夫的結晶。

經絡,《內經》稱為經隧,它是由各個組織間隙大小不同的隧道所構成。如肌肉、筋骨、神經、血管、腺體等,既有嚴密的分工,又有互相協調的作用。這些組織之所以能夠有節律地運動,必須依賴於經隧中源源不斷的真氣運行賦予能量,以達到生理上的要求。真氣運行法就是以培養真氣、貫通經絡,作為增強和恢復生理功能的主要手段。由於經穴的周圍存在著不同的組織器官,當針刺入經穴時,觸動某一組織,那個組織就發出自己的訊號,因此就有酸、麻、沉、緊、脹、痛等感覺。根據臨床實踐,酸脹感是針體靠近或刺中筋腱的反應。如足三里穴在兩筋之間,所以刺入時酸脹感特別明顯,這和直刺經筋時所發生的酸脹感是一致的;麻及觸電感是針體壓迫或觸動神經乾的反應;深部刺痛是刺中血管,因交感、副交感神經密佈於血管壁;刺之硬不能進針,是刺中骨骼;感到沉緊和充氣感,才是真氣活動旺盛的表現。這就說明,經絡與各組織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所謂經是指直行而較大的十二條經隧,這十二經絡和臟腑有密切的聯繫。如: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這三條經分布在手臂的內側,叫手三陰,屬里,由胸走手(真氣的動向)。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分布在手臂的外側,叫手三陽,屬表,由手走頭。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分布在腿的外側和後側,叫足三陽,屬表,由頭走足。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分布在腿的內側,叫足三陰,屬里,由足走腹。這十二條經稱為正經,首尾相接,真氣運行其間,如環無端。另外還有八條叫奇經八脈,是十二經傳注的紐帶。它們的名稱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陽維、陰蹺、陽蹺。如果把十二經比作大河的話,那麼奇經八脈就可以比作湖澤。故明?張介賓《類經》說:「經即大地之江河,絡猶原野之百川也。」十二經中真氣的盛衰,要靠奇經八脈來平衡,其中尤以任督二脈最為重要。任脈在身前正中屬陰,總領一身之陰經;督脈在身後正中屬陽,總統一身之陽經。因此滑伯仁《十四經發揮》把任督二脈和十二經合稱為十四經。在真氣運行法實踐中,任督脈一通,全身各條經絡就先後都通了。在每條經絡上,還分布著許多真氣較為活躍的部位,即腧穴。這就是經穴的由來。

所謂絡有十五,橫行於陰經、陽經之間,為十二經表裡配合聯繫傳注的紐帶。絡之細微者叫孫絡、浮絡,就像網那樣遍布全身。

真氣運行法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使真氣沿著經絡路線,內通五臟六腑,外達四肢百骸,給機體的每個組織系統供應充足的能量,從而使新陳代謝旺盛,增強機體的生理功能。生命力日益旺盛,自然就會增進健康,預防疾病。《靈樞?經脈》說:「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李梴在《醫學入門》中也說:「醫者不明經絡,猶人夜行無燭。」古今的醫家對於全真導氣、藥物歸經、循經取穴、導引按摩、診斷治療、預防疾病等,都是在經絡學說指導下制定的。經絡學說,是中醫指導臨床的一個重要學說,然而真氣運行才是經絡活動的實質。真氣是生命的能量,經絡則是真氣的通路,二者是互相依存的。所以說經絡的活動實質是真氣運行。如果忽略了真氣運行,經絡活動就失去了物質基礎,對經絡的全面認識也就無法研究清楚了。經絡在人體內是客觀存在的,通過真氣運行法的鍛煉,可以證實其真實不虛。用針灸療法能祛除疾病,也可以作出科學的說明。

《》 第一部分第三章:真氣運行五步功成(1)

「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即只要清靜無為,真氣便可從之而生,旺盛地運行,神不外馳則「正氣存內而邪不可干」,邪不能侵,病無由來。「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學說,應是《黃帝內經》的主旨。這一理論,即三聖之道的「全真導氣」法。但是,現存《素問》八卷中沒有「全真導氣」方法方面的具體內容,這當然是個謎。

真氣運行法是筆者經六十餘年的實踐探索,集各家經典之至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揭示人體生命活動的生理機制,以先天生後天、後天返先天的科學理論,創編了真氣運行靜功五步功法。經多年的普及推廣,其反饋信息,確有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效果。

千古之謎今方曉,羸劣獲安仁壽高。

一、五步功成

常有人問多長時間才能功成?我們的回答是,按著要求自己鍛煉,一百天左右可以達到溝通任督脈,就算初步成功了。在老師指導下,集中時間練功,一般百時左右就可以通督。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各異,進步的速度也不一致。一般規律是,青年人比老年人快,健康人比病人快,女性比男性快。只要持之以恆,必有效驗,水到渠成。只要真氣充實了,自然可以逐步貫通任督二脈。茲將具體的操作方法分五個步驟說明如下。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

1.方法練功條件準備好,即縮小視野,心不外馳。注意鼻尖少時,即可閉目內視(也就是注意)心窩部,用耳朵細聽自己的呼氣,不要發出粗糙的聲音,在呼氣的同時,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吸氣時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識行為。再呼時仍如前法,久久行之,真氣即在心窩部集中起來。這個方法,就是排除雜念的好方法,如果還是雜念紛擾,也可用數息法,即呼氣默數一,再呼氣默數二,這樣一直數到十,再從一到十反覆操作,直到雜念不再興起,即可放棄數息法。

為了達到氣沉丹田的目的,必須要注意呼氣,不要在吸氣上打擾。思想不能集中,是初步者的必然現象。雜念一起,即便打斷,屢起屢斷,不要畏難而退。堅持一至兩周,自然就克服了。

2.時間如果想要如期完成這一段的練習,在時間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若是條件許可的話,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練習,養成習慣,對穩定思想有幫助。沒有定時的條件也不要緊,只要抓緊練習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鐘。如果認真操作,十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反應練功三至五天,即感到心窩部沉重。五至十天,每一呼氣時即感到有一股熱流注入心窩部,這是真氣集中的表現。有了真氣的集中,就給第二步打好了基礎。如果開始就想氣沉丹田,初學不易掌握,一時見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終止。

4.效果開始幾天由於不習慣,姿勢也不夠準確,會感到頭暈,腰背酸困,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齶等,這都是必然的現象。不要有顧慮,只要堅持鍛煉慢慢就會自然。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這一步功即「氣沉丹田」,「沉」的方法為「意息相隨」。「相隨」一詞力圖說明中丹田的氣聚集到一定程度,應該以完全自然的呼吸為好。有了注意丹田的意念,真氣自然隨之而下。

1.方法當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氣即覺心窩部發熱時,就可意息相隨,自心窩部開始,呼氣注意丹田,不可操之過急。用力太大產生高熱也不舒服。

《》 第一部分第三章:真氣運行五步功成(2)

2.時間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分鐘或半小時,十天左右就可以氣沉丹田。

3.反應每次呼氣都感到一般熱流送入丹田。往往小腹汩汩作響,腸蠕動增強,矢氣現象增多。這是真氣到小腹,腸功能發生改變,驅逐邪氣的一種表現。

4.效果由於真氣已通過胃區,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氣沉入丹田後,周圍臟器如大小腸、膀胱、腎等都逐步發生生理上的改變,一般都感到食慾增加,大小便異常現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

明代張三丰解凝神曰:「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乃曰凝神。」並說:「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意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凝神調息,只要心平氣和。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謂之平,心執其中謂之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經之玄關一竅也。」

1.方法當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顯感覺,就可以把呼氣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不要過分注意呼氣往下送,以免發熱太過,耗傷陰液,犯「壯火食氣」之弊。呼吸自然,只將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溫養。「少火生氣」正是此義。

2.時間每日三次,每次增至半小時以上。這一階段是在丹田培養實力,需要時間較長,四十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實有力。

3.反應基於第二步氣沉丹田,小腹發熱明顯,十數日後小腹內形成氣丘。隨著功夫的增長,氣丘也越來越大,小腹的力量感到充實。待有足夠的力量,即向下遊動,有時陰部作癢,會陰跳動,四肢有時活動發熱,腰部發熱等,以上感覺出現的遲早也是因人而異。

4.效果由於任脈通暢,心腎相交,中氣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靜。凡心火上炎,失眠多夢,以及心臟不健康的疾患都應有所好轉。通過練功不斷地給胃腸增加熱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強,體重增加。有的患者練到一定時間(多在第三步後期)每周體重增加5至8斤不等。但已經增足本人原來體重,則不再激增。精力充沛,元氣充足,腎功能增強,患有陽痿病症的即大有好轉,女子月經不調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腎水旺盛,肝得滋榮。因此在這階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顯好轉。

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助

1.方法意守丹田四十天左右,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夠的力量時,即沿脊柱上行打通督脈。在上行的時候,意識隨著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處停下來,也不以意識向上導引(勿助)。上行的快慢是基於丹田的力量如何。若實力尚不足,它就停下來不動。待丹田力量再充實,自然繼續上行。若急於通關,努力導引,會和丹田力量脫節,這是非常有害的。過去把這種情況喻為「揠苗助長」,因此必須順其自然,這時的真氣活動情況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上行到「玉枕關」通不過,內視頭頂就可以通過了。

2.時間每天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數,每次時間也應延長到40分鐘或1小時左右。因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有的人一剎那就通過了。這樣通過的力量都很猛,震動也很大。有的須經數小時或數天才能通過,大多數是在一周左右。通關是後天返先天的生理現象,人人可通。

《》 第一部分第三章:真氣運行五步功成(3)

3.反應在第三步的基礎上丹田充實,小腹飽滿,會陰跳動,後腰發熱,命門處感覺真氣活躍,即「腎間動氣」,自覺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這種活動現象是因人而異。有人真氣培養充足,一股熱力直衝而上,勢力很猛,一次通過督脈。有的行行駐駐,數日方可通過。有的像水銀柱一樣,隨呼吸上下活動,漸次上行。在督脈未通之前,背部常有往上拔的樣子。如向後傾可以及時將身體調整一下。頭部周圍拘緊,有時沉悶不適,這是通督前必有的現象。有些人遇到此種情況,常產生懼怕心理,不敢再練,前功盡棄,殊為可惜!在這一階段中,必須堅持加功,不可疑慮放鬆,一旦督脈通過後自然輕鬆愉快。在真氣運行法的整個過程中,通督脈是一個飛躍,是個關鍵性的進步,為攀登更高峰奠定了基礎。過去把這一步叫「積氣沖關」(即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也稱為「後天返先天」。由外呼吸返還出生之前「胎息」,鼻息微微,若存若無,體內真氣自動循環。張三丰說:「不出不入,無來無去,是謂胎息,是謂神息,是為真橐龠,真爐鼎,是為歸根復命,是為玄牝之門,天地之根。氣到此時,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所熏蒸營衛,由尾閭穿夾脊,升上泥丸,下鵲橋,過重樓,至絳宮而落於中丹田,是為河車初動。」

4.效果督脈通暢後,一呼真氣入丹田,一吸真氣入腦海,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環,古稱「小周天」。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具體地體會到「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的實際情況。精氣不斷地補益腦髓,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凡由於腎精虧損和內分泌紊亂所引起的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腰酸腿軟、月經不調、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氣短、性慾減退等癥狀,都可以得到改善。長期堅持,可望康復。有的人因經絡不通而多年不愈的頑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一般人的表現是精力充沛,身體輕捷,判若兩人。

小周天歌

微撮穀道暗中提,尾閭一轉皺夾脊。

玉枕難過目視頂,行到天庭稍停息。

眼前便是鵲橋路,十二重樓降下遲。

華池神水頻頻咽,直入丹田海底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

所謂元神,即大腦調節管制的本能力量。《脈望》云:「內念不萌,外想不入,獨我自主。」與識神一詞對立。識神為有意識的精神狀態。元神與識神亦為體和用的關係。元神為體,識神為用。

《黃帝內經》說:「腦為元神之府。」元君居於最高位置,統御著全身各個系統組織,發揮其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生理作用,並適應外界環境而生存。元神為元精所化生。《靈樞?經脈》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腎精充實,人聰明多智,腎氣虛衰,則昏聵善忘,腦轉耳鳴。腎氣充足與否,關係著人體強弱壽夭,故《黃帝內經》強調積精全神以養生。

督脈既通,腎氣不斷灌溉腦髓,元神的力量就不斷得到補充。又心主神明,心氣上照於腦,才能發揮其全面的調節管製作用。元神實以腎陰為體,以心陽為用。根據實踐,實為心腎交合於中丹田,陰陽再合之混元一氣(真氣)。在上丹田表現出光色體,靈動活潑的「性」,這是一般人見不到的。俗話說:性格、秉性、性命、性理。儒家說:「天命之謂性」。都說明是先天稟賦,人皆有之。只因後天迷失,越走越遠。所謂「性相近,習相遠」。經過「真法」的鍛煉,恢複本來面目。

《》 第一部分第三章:真氣運行五步功成(4)

1.方法原則上還是守丹田。丹田是長期意守的部位。通督以後,各個經脈都相繼開通。如頭頂百會穴處出現活動力量,也可意守頭頂。可以靈活掌握,所謂「有欲觀竅,無欲觀妙」,就是在練功不同階段的思想處理方法。

2.時間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時或更長一些,總的來說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尚需練習一個月左右時間,各種觸動現象才能逐漸消失,只餘下丹田與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

3.反應在通督脈的前後數十天內渾身常似有電流竄動,皮膚髮麻發癢似蟲蟻爬行。眉心鼻骨緊張,環唇麻緊,身體有時溫熱,有時涼爽。皮膚隨呼吸而動,吸時向里收合向上浮起,呼時向外擴散向下沉降,有時輕浮縹緲,有時重如泰山,有時無限高大,有時極度縮小,有時身軀自發運動等,這都是經絡通暢、內呼吸旺盛、真氣活動的表現。但是,這些表現也是因人而異。遇到這些觸動情況,不要追求,也不要驚恐,安心坐下去自然平復。坐到極靜的時候,以上各種現象都消失了,鼻息微微,若存若無,而內行的真氣更加集中旺盛,靈動活潑,明朗愉悅。在丹田則如水涵珠,在百會則如月華湧現。這種境界為真氣充足、生物電集中的表現。

4.效果根據身體的表現,尤其丹田與頭頂百會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說明,實為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內分泌協調而旺盛。這種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現得越明顯,對全身的生理機能的調節就更好,真氣也就更加充實,不斷地補償和增強身體的代謝機能,可充分發揮機體的潛在力量。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強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大大減少或避免,原有的沉痾痼疾也可得到改善或痊癒。堅持鍛煉,就可以達到身心健康長壽。人到學識經驗比較成熟之後,又具有這樣活力旺盛的身體,就可以更愉快地為人民服務了。

結語有無相生通真路

以上五步功法是循序漸進的。由於實現真氣運行的五個步驟所要解決的具體矛盾不同,採取的方式方法也就不一樣。它們之間又有共同的基本點,就是集中真氣,貫通經絡,實現真氣運行改善體質,所以它們又是互相聯繫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前一步是後一步的基礎,後一步又是前一步發展的必然趨勢。概括來看,真氣運行的整個過程中,身體將發生三種不同的變化。第一、二兩步主要是通過一定的形式,調整呼吸推動真氣,使體內真氣集中於丹田。這個階段古時稱為「煉精化氣」,這是第一階段,也是初級階段。第三、四兩步是以丹田積足的真氣,沖通督脈逆運而上,直達腦海,恢復和增強大腦的功能,提高大腦皮層的保護性抑制力量。這一階段叫做「鍊氣化神」,是中級階段,身體的變化比較明顯。第五步以後,功夫更加純熟,由於經絡暢通無阻,功中產生的各種觸動現象也都逐漸平靜,真氣運行的規律性逐漸提高。機體功能增強,活力旺盛,大腦皮層的保護性抑制力量發揮得更好。因此靜境更加明顯,表現為清清靜靜、心如止水的樣子。這一階段叫做「煉神還虛」,屬於真氣運行的高級階段。

以上五個步序、三個階段,是真氣運行法靜功鍛煉過程中的基本概況。在實踐中,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具體條件又不一樣,所以效果與表現也不同。鑒於此,練功時既要順乎自然,靈活運用,不能刻意拘執,又要本著一定的要求,耐心求進,持之以恆,不可自由放任,實為成功之要訣。

《》 第一部分第三章:真氣運行五步功成(5)

關於動與靜的關係將在第三章中闡明。只有在身心安靜的條件下,才能做到真氣的集中與運行。所以在真氣運行法的練功過程中始終強調一個靜字,甚至一個人的功夫進度快慢深淺,也取決於靜的程度如何。一些美好的內景,總是在高度的入靜情況下才能出現。為了保持這種靜境,在練功時要求大腦皮層高度地抑制由客觀世界所引起的刺激。

真氣運行法之所以要抑制外界刺激因素的影響,是為了致力於內部正邪兩方面的鬥爭,以達到調節內氣、培養本元、祛除疾病的目的。坐功時,外形雖靜而內部鬥爭是非常激烈的。只有通過內在的矛盾鬥爭,才能為真氣運行掃除障礙。練功的人都會體會到,特別是身體有疾病的人,當功夫到了一定程度,患病部位總是格外不舒服。一旦這種不舒服的感覺解除,病患也就消失了。正當不舒服的時候,也就是鬥爭激烈的時候。這就說明了內部正邪鬥爭的過程和效應。

二、真氣運行法姿勢

初學真氣運行法要有正確的姿勢,這個姿勢自然是有利於真氣運行的。雖然在思想方法上破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清規戒律,但是仍須有一定的姿勢和方法,作為初學者的規範。

練習真氣運行有行、立、坐、卧四種形式,其中以坐式為主,其他姿勢為輔。為有效地促使真氣運行不斷進步,除坐式以外,還可隨時隨地採取多法進行。

1.坐式坐式有盤腿和垂腿兩種姿勢,主要按照個人習慣和環境條件自行選擇。一般認為盤腿坐過於形式化,且易麻腿。因此,一般採用垂腿(坐椅凳)坐式較為便利。

(1)盤腿坐式。「雙盤式」是把左腳放在右大腿上面,再把右腳搬到左大腿上,兩手相合置於小腹前面。這個坐法只是為了坐得穩固不易動搖,但沒有相當功夫不易做到(圖3-1)。

圖3-1雙盤式

「單盤式」是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手勢如前法。這比雙盤式易於做到(圖3-2)。

圖3-2單盤式

「自由盤腿」是將兩腿互相交叉而盤坐,是一般人習慣用的坐式(圖3-3)。

圖3-3自由盤腿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適宜的椅凳上,以坐下來大腿面保持水平為度,小腿垂直,兩腳平行著地,兩膝間的距離以能放下兩拳(拳眼相對)為準。兩手心向下,自然放在大腿面上。兩肩下垂,腰須直,勿用力,不要駝背、仰面、低頭。下頜略內收,頭頂如懸。體態以端正自然為標準。此式為現代習慣採用之姿勢(圖3-4)。

圖3-4垂腿坐式

2.卧式右側著床,伸下腿屈上腿,右手曲肱將手置於頭之前下側枕上,左手放在左胯上,此式為坐功之輔助,亦適用於體弱不能坐者(3-5)。

圖3-5卧式

3.站式站式有各種姿勢,在這裡介紹方便易行的一個姿勢,作為坐功之輔助。兩腳並立,兩手覆于丹田(左掌心覆于丹田,右掌心覆於左手背上)。松肩垂肘,含胸拔背,虛心實腹,眼半垂簾。一切要求同坐式(圖3-6)。

圖3-6站式

4.行式行路和散步時,目視前方三五步處,意守鼻尖,神不外馳,依行路的速度,一般為三步一呼,一步一吸,四步一個呼吸。如能長期鍛煉此法,對走遠路很有幫助,可以久行不倦。

三、對五官的要求

1.口腔口唇自然閉合,上下齒相對,將舌上卷約成90°,用舌尖輕輕地抵住上齶。唾液分泌得多了,將舌放下慢慢地咽下去。咽津是很有益的,可以幫助消化,滋潤臟腑。古人說:「氣是添年葯,津為續命芝。」又千口水可成「活」,由此可見咽津的重要性了。

2.眼睛閉目內視,練哪一步功就內視哪一部位。如第一步注意心窩部,就內視心窩部。若坐功時思想很亂,不能控制的時候,就把眼睛睜開,或注意鼻端片刻,把思路打斷,閉目再坐。過去把這個方法叫做「慧劍斬亂絲」。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使呼吸不要發出粗糙的聲音。保持從容自然,不可閉氣使呼吸不暢,這是集中思想的好方法。

4.呼吸怎樣呼吸是真氣運行法的關鍵問題。在練習真氣運行法的過程中,一直是注意呼氣,吸氣任其自然,不加註意,自無流弊。

丹田真氣充實後,自然地貫通督脈。此時即感到一呼真氣入丹田,一吸真氣沿督脈入腦。這是真氣的自然活動狀態,無須追求。外呼吸則綿綿密密,若存若無,呼吸表現得更加自然。這時外呼吸就無須注意了。

四、練功須知

練真氣運行法,必須樹立堅定不移的信心,持之以恆,勿求速成,也不要畏難而退。在鍛煉期間,要順乎自然,不要執意妄想,勉強追求。否則,欲速則不達,越是一意追求,有急躁情緒,就越是不進步;意態越是融和自然,真氣發動就越活潑,進步就越明顯。執意妄想就成了擾亂真氣運行的雜念。「恬憺虛無,真氣從之」正是這個意思。

在練功過程中,身體上會發生很多生理上的變化,出現各種觸動現象,要泰然處之,不必驚慌失措,稍時便會消失的,也不要執意追求。

1.初習真氣運行法,思想要集中,有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為好。但是,不要過分強調這個問題在練功時,要避免他人干擾。調息時,鼻吸鼻呼,注意呼氣,吸氣任其自然,不可用口呼吸。

2.注意不要在大飢、大飽、大怒、大驚等情況下勉強做功當風、雨、雷響時暫勿坐,以免給精神以猛烈刺激,發生不適。

3.意守丹田是真氣運行法始終堅持的一個準則因為丹田是真氣彙集之處,是生命的本源之地。因此,始終不能離開它。注意心窩部是集中真氣貫通任脈,使真氣更有效地集中於丹田。當丹田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會自然地順著經絡運行。這種運行的力量,是由丹田力量的大小而決定的。勿用意識導引,順其自然,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主觀導引是會出偏差的。

《》 第二部分第四章:《黃帝內經》與真氣運行(1)

一千兩百多年前,中醫學養生史上,有一位叫王冰的著名醫家,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醫學養生學研究實踐,並對中醫學的經典《黃帝內經》作了系統整理次注後,在他的《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序中開宗明義不無感慨地說:「夫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於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聖道則不能致之矣。」意思是說人類要解除身心的束縛,擺脫疾病的困擾,獲得安康,漸臻壽域,必須用全真導氣之法,把自身的精氣神固攝起來。然而要積精全神離開三聖經典思想的指導是不可能達到的。所謂「三聖」,即伏羲、神農、黃帝。《尚書》孔安國作序說:「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說他們的書都是闡述自然法則,揭示保健養生之真諦的。

在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伏羲、神農、黃帝被華夏民族尊為上古時代的「三皇」。三皇之首的伏羲,「象日月之明,通陰陽之理」;「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始畫八卦」,以陰陽流通演變,占卜天時地理人事,遠近幽明,叫人趨吉避凶,以保身全生;以爻象暗示天機,冀異能者自悟發明;「制砭治民疾,以拯夭枉」。他既是遠古華夏文明的肇端,又被尊奉為原始時代醫學養生學的人文始祖。神農氏,古帝三皇之炎帝,為原始農業的發明者,開創了遠古社會由漁獵畜牧向農業進化的先河;他曾「嘗百草之性味,水泉之甘苦,使民知所避就」,種五穀定食譜,奠定了保全性命的物質基礎;發明藥材以治民病,而立醫道。而軒轅黃帝,既是中醫學理論的創始人,又承傳人天一體、性命學說之至真。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古典醫經——《黃帝內經》便是黃帝與天師岐伯等討論醫學、養生學的問答之作。

譽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中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其修真竅要、奉生絕技被「師氏藏之」而始終沒能大白於天下。唐代醫學家王冰預言「至道流行,徽音累屬,千載之後方顯大聖之茲惠無窮」。

我們所在的星球,自從有了人類,就一直不斷地在為防病治病、保全自身的健康長壽、順應自然而進行著不懈的探索。如果說伏羲、神農、黃帝是集上古哲學、養生學之大成者,那麼廣成子、赤松子等便是當時養生實踐的傑出成就者,而老子、莊子便是中國道學養生的鼻祖。從中醫養生學角度,《黃帝內經》一書被譽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可見中醫養生學理論和實踐,概源於此。據漢代史學家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記載,成書於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原本有十八卷,其中《素問》九卷、《靈樞》九卷。然而千餘年後,至唐?寶應年間,所見到的《內經素問》「僅八卷爾」;「雖復年移代革,授學猶存,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而致湮沒。儘管其學理猶存,而養生方法卻為前人所秘。

王冰,號啟玄子,據考生於唐?景雲元年(公元710年),卒於唐?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享年94歲。王氏弱齡慕道,夙好養生,精岐黃之學,尤篤好醫方,為唐代著名的醫學養生家。因其在醫學養生學上的傑出貢獻,官拜太僕令(主管醫療衛生的最高行政長官),致力於《黃帝內經》的研究整理,有鑒於「世本紕繆,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乃精勤博訪,「受得先師張公秘本,文字昭晰,義理環周,一以參詳,群疑冰釋」,歷一十二載,於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撰成《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卷,及至今日對中醫學的繼承和發展仍有著深遠的影響。正因為他幼年體弱,故特別重視養生,從醫、道之中汲取養生學理,勤而行之,使他健康長壽。因此他視《黃帝內經》為「真經」,奉為「至道之宗」,是深受其益的肺腑之言。因先賢有戒,而精到實用訣竅,卻為其所秘。《素問?金匱真言論》云:「非其人勿教,非其人勿傳,是謂得道。」據傳王冰當時確是得到真傳,並躬親實踐有得,且將先師口授秘訣撰成《玄珠密語》十卷,藏於五嶽之洞中,冀以傳於異人,而不敢私自示人傳世。只是對此絕妙養生法寶的盛行寄厚望於後世,並睿智預言:「至道流行,徽音累屬,千載之後,方顯大聖之慈惠無窮!」

《》 第二部分第四章:《黃帝內經》與真氣運行(2)

近千年里,隨著中醫學的發展,中醫藥保健卻病對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醫學養生理論和實踐雖在歷代醫學大家的防病治病及養生實踐中也不時有所展露,特別是在道門、儒學和佛教高士之中,以玄學、儒學、佛學為理論基礎的行修也有其成就者,然而醫學養生修真之真諦,《黃帝內經》的奉生絕技始終未能大白於天下。

《黃帝內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靜以養生理論,高度概括了順應自然、攝生保健的方法和效果。真氣運行法充分體現了《黃帝內經》的養生保健理法,和各家各派的養生思想相印證也基本一致,是祛病強身、益壽延年的根本大法。

眾所周知,《黃帝內經》作為記述軒轅黃帝與岐伯天師內庭設問、探討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防治的醫學典著,搜集上古真知,內容極為廣泛,諸如宇宙自然法則、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體生理病理及診斷治療、攝生預防等,無不悉備。據《史記》記載,為求長生之術,黃帝還曾向崆峒山得道隱士廣成子頂禮求教,得到「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的指點,領悟靜以養生,即端正身心,清靜無為,自身陰陽媾和,能產生新的生命能量;慎守自身真一之氣,生命能量自然壯大旺盛之妙道,受益匪淺。時經兩千年後,老子以身證天、以天驗人,在虛極靜篤之中反覆體悟人與自然的同一性,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的概念,指出道本虛無、靜極生動、無中生有的自然規律,揭示宇宙萬物皆由陰陽二氣結合而成的自然衍生奧秘,故稱「黃老之道」。此後諸子蜂起,百家爭鳴,都來研究實踐這一至高無上的哲學道理,莊子實踐黃老之道,悟出了修鍊中動靜相兼,達到最佳的生理狀態及人與自然的生息妙用。經過眾多賢哲的實踐研究和總結,古人對人體生命活動有了非常清楚的認識,對人與自然的關係獲得了更多的例證,如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活動,氣血陰陽、五行術數、經絡氣化、藥物歸經、養生長壽,以及生命活動的核心全真導氣和積精全神等學理,都對《黃帝內經》作了多方面的補充和完善,先後數個世紀才得以完成的《素問》九卷、《靈樞》九卷巨著,博大精深,其一百六十二篇天人大義,主要就是研究人體生命活動的精、氣、神,如何使之合乎自然而生生不息,減少物慾對自身能量的消耗,以達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這就是《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及攝生保健、養生長壽的真諦,也是《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真正含義,誠可謂「至道之宗」。

《黃帝內經》總結了古代聖人的實踐真知,掌握了人與自然的規律性,即可制定不違自然的攝生方法。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聖人之教下也,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是聖人教人養生,應當順應人天消息,宇宙之間、六合之內,凡於人有益者則近之受之,於人有害者則遠之避之。安靜下來什麼也不想,真氣能量便從之而生,旺盛運行;內守自身神不外馳,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疾病也就無從產生。高度概括了順應自然、攝生保健的功理、功法和功效,指出積精全神和預防疾病的深遠意義,這便是全真導氣的實質內涵。

《》 第二部分第四章:《黃帝內經》與真氣運行(3)

由於《素問》七卷的失傳,《黃帝內經》博大精深的真理缺乏實踐方法的證實,使人難以領會,故常被視為玄學而不予重視。其實《黃帝內經》諸多篇章引用的詞條,多屬古人實踐所得之結晶,是打開人體生命活動奧秘的鑰匙。如《靈樞?刺節真邪論》「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說的是真氣是天陽、地陰和合化生的人體生命能量。《素問?離合真邪論》「真氣者,經氣也」,指出真氣即循環無端、周行不殆的經絡之氣,真氣運行方能體現經絡活動的實質。《素問?生氣通天論》「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靈樞?上膈》「恬淡無為,乃能行氣」等,都說明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靜極生動的自然法則是保健免疫的根本大法。《素問?上古天真論》更有「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的明訓。說明攝生要宗法陰陽和合之理,培養真氣,貫通任督,自然生機旺盛,欣欣向榮;要合於數理變化之機,五行生剋之宜,行三五歸一、五氣朝元、三花聚頂之法,培養積聚,減少消耗,方能形與神俱。「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人能法天則地,修真養性,鍥而不捨,積精全神,則能健康長壽。《易經》說:「天地之大德曰生。」自然界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交泰而萬物生生不息;人體呼氣心火下降,吸則腎水上潮,心腎相交,水火互濟為生命活動的根本。任督環流,陰陽交媾,腎氣灌溉腦海,元神本能力量旺盛,則表現為無物無我,唯元神獨存,與大自然同體,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又如久隱復現的《內經圖》、戰國時期文物《行氣玉銘》,都是全真導氣實踐的真實描述,與《黃帝內經》行氣攝生修鍊一般無二,處處相同,故都可視為《素問》七卷實際修鍊的具體內容。

「三聖道」的全真導氣,亦即《黃帝內經》中的行氣攝生。至於如何全真,如何行氣,各家經典都無詳細記述,只教在動靜中求索,呼吸上用功。醫、道、儒、釋各家各派,雖提出了各自的指導思想,如醫曰靜、道曰虛、儒曰誠、釋曰空,都只是為了排除貪妄虛偽等雜念的干擾,以待靜極生動的時機,自然生理作用的發揮。古人把認識自然規律、溝通宇宙自然的實踐方法,視為天機秘旨,不得其人常秘而不宣。這是因為根器鈍劣之人,接受不了至道之理,反而會無知嗤笑。正如老子所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則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傳不擇人,不但沒有效果,反將高尚的道義貶低、庸俗了。因而《素問》七卷至道的實踐方法為師所秘,也就不難理解了。

抱神以靜,虛無生氣,積精全神,行氣攝生;恬憺虛無,真氣從之,恬憺無為,乃能行氣。靜定中全真導氣、真氣運行,才是保健攝生的至真手段。據此我們提出真氣運行學說,實踐真氣運行五步功法,獲得理想之中的獨特效果。該法從凝神調息入手,培養真氣,貫通任督,燮理陰陽,強壯臟腑,逐步實現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功夫階段,促進生命活動的有序化。功法設置以靜功為主,動功為輔,動靜結合以提高,達到靜極生動,動極復靜,動靜相育、生生不息的目的。經過六十餘年的臨床應用,對多種久治不愈的慢性病、頑固病、疑難病都有顯著的療效,科學實驗也證實了這一功法的科學性,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功法實踐帶來了人體生命的新信息,人們清楚地感到體內的各種生理變化,從而對中醫臟腑學說、經絡學說、氣化學說乃至陰陽五行學說,尤其是真氣運行學說,都可得到驗證,說明真法確是完成性命學問的根本大法。

真氣運行學說的真實性、可行性還得到傳統各家學說的支持,各家各派學說理論中最精闢、最具代表性的論述,與真法作一比較,都能得以印證。以人與自然聯繫、中醫學理論為基礎,參同現代生理學說而成的真氣運行理法,與老子《道德經》第十五章、儒家「十六字心法」及「定、靜、安、慮、得」的實踐方法,佛家天台宗「六妙法門」,以及內丹術、易卦、《西遊記》等的描述,其主要精神模式是一致的,實質上都是積精全神、全真導氣、修性固命的學問。歷代賢哲都認為,人從自然中來,回到自然中去,這是一個「無中生有有化無,無再生有見真如」的過程,符合無中生有的自然法則。真法修鍊可以完成其始終,這是在「三聖道」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得到證明的。

真氣運行法簡明實用,效果明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普及推廣,受益者遍布全國各地和東南亞諸國。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研究、發掘總結和臨床檢驗,真氣運行理法簡明實用,效果顯著,贏得了醫學界的認同和社會各方面的肯定。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提出了全民健身活動,真氣運行理法得到了大力普及與推廣,受益者遍布全國各地,國外特別是東南亞諸國,亦有眾多真法實踐者和受益者。諸多醫藥少效、久治不愈甚至坐以待斃的虛衰、頑疾患者,以真氣運行法治之,無一不取得滿意的效果,在醫學界和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闡述《黃帝內經》養生要旨,再現古聖先賢修真竅妙,探索人體生命科學,揭示傳統養生學真諦,是醫者的天職。弘揚「三聖道」,體現「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於仁壽,濟羸劣以獲安」的精神真蘊,是筆者的初衷。

《》 第二部分第五章:動與靜(1)

一、動與靜的關係

動與靜,是宇宙間事物運動中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真氣運行法有效地利用了靜與動的關係,促進真氣運行,使機體更好地發揮生命活力,以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有動必然有靜,有靜必然有動。靜極生動,動極復靜。靜是動的基礎,動是靜的力量表現。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的。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也不能脫離這個規律。形體屬陰主靜,真氣屬陽主動。氣離形則無所依附,形無氣則成塊然死物。必須陰陽互根,動靜相育,形氣並存,才是活潑潑的一派生機。

真氣運行法有靜功有動功。靜功就是使身體安靜下來,用調息的辦法,推動真氣運行,大腦皮層高度發揮它的調節管制機能,使內環境生機旺盛,從而防病治病;動功則是利用運動形式,配合呼吸,導引真氣運行,用姿勢來調整自己的精神排除雜念,慢慢地使大腦皮層由動而靜,發揮它保護性的抑制力量,旺盛機體的生理機能。前者是靜中求動,後者是動中求靜,所達到的目的是一樣的。不過動功因為姿勢複雜,配合呼吸也得練習很長的時間。專用動功者多收不到預期效果,因此練動功必須有靜功的基礎,動靜結合,效果才理想。

怎樣才算靜?靜的境界又是怎樣?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回答。

過去養生家每談到靜,首先要求有安靜的環境和無思無慮,什麼也不去想,叫做入靜。有很多人按此方法去做,不但靜不下來,反而千頭萬緒,思慮紛紜。因而只有望洋興嘆,恨己無緣,做了靜的俘虜。但也有人一味追求什麼不知不覺,無想無念的定和靜,以至於不承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存在,不承認事物的運動,把一切都當做是空幻、虛無的,這就不知不覺地墜入了宗教唯心主義的泥坑。實際世界上並不存在什麼絕對靜止的事物,只有相對的靜,而沒有絕對的靜。

二、靜極生動

我們所說的靜,就是使身體安靜下來,全神貫注地調整呼吸,推動真氣運行,沖通任督,貫通經絡。在這個過程中,體內的觸動現象是多種多樣的。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說:「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練功一有成就,真氣在經隧中一刻不停地運動著,這種內景真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身體各部機能處於積極主動、生機盎然的狀態,哪裡有什麼靜止呢?這隻能說是對外界反應或思維活動暫時的相對的靜。

為了使高級神經活動不受干擾,最大限度地摒除外界刺激的影響,集中精力於真氣運行,可以對內環境進行誘導,這個功夫叫做內視,也叫精神內守。古代醫學養生家們,還總結創造了許多方法:有的用觀想法,就是假設一個美好的景象來維繫思路;有的用數息法,默數呼吸,摒除雜念;有的用止觀法。總之,方法雖多,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摒除大腦皮層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集中於誘導真氣運行,給機體各組織增加生命活力。這樣,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便會增強,而真氣運行也就愈加旺盛,兩者互為因果、互相為用。

這種富有旺盛活力的抑制,可以使身體更加安靜鎮定,也就是靜極生動之意。曾有人用「雷擊山而不懼」來形容,這時叫做入靜或入定。其實這時千變萬化瞬息不止,氣流運行不息,渾身溫暖如春,心情愉悅。對這種內環境的感受,過去有人喻為「無邊風月自在」。這哪裡是什麼靜和定,這不過是一種非常旺盛、非常自然、非常有規律的真氣運行罷了。在這種情況下應是動靜相兼的。在習練五步靜功的過程中,隨功夫的深入,深度入靜,會有千姿百態的生理變化,八觸即是其部分現象。

《》 第二部分第五章:動與靜(2)

三、八觸

練功過程中,體內的能動現象是多種多樣的,古人總結歸納了八種,稱之為「八觸」。

1.大在練真氣運行法的過程中,有時覺得身體很高大,這是因為大腦皮層的保護性抑制力量增強(俗稱入靜),真氣運行通暢,毛細血管擴張,身體各部出現充實、膨脹的一種感覺。

2.小有時覺得身體很小,這主要是真氣由外入里,集中於丹田出現的一種幻覺。

3.輕有時感覺身體輕飄飄的,好像要飛起來似的。這多半是在吸氣時出現的一種現象。因為吸氣時真氣是向上的,所以在坐功入靜時覺得一起一落的,常有人說和坐飛機一樣。過去形容為「納如起飛,吐如落雁」,即便在走路時也有身體很輕的感覺,都是真氣充足、隨呼吸活動的表現。

4.重坐功時出現身體重如巨石、堅不能拔的現象,此時真氣趨下。如過去武術中有千斤墜的功夫,都是呼氣時真氣下沉的一種表現。

5.涼多在後一階段出現,任督循環,心腎交泰,很自然的時候,在心腎之間出現涼徹心髓、舒適的感受,乃腎陰充足、腎水上潮的表現。

6.熱熱的感覺出現得最快也最多,在第一步就有心窩部發熱,以後丹田發熱,腰部熱、四肢熱、全身熱,都是真氣旺盛、熱能集中的表現。在集體練功中,用體溫計測量皮膚溫度的變化,一般坐功後都比功前升高1℃~2℃。在五步功的訓練過程中,真氣集中在心窩部,集中在丹田,到命門,到百會,這些部位的皮膚溫度都明顯升高,通督後有人百會穴的溫度上升至℃,其本人精力旺盛,沒有因高熱而不適的感覺。人體活動需要能量,抗病免疫、健身延年,也需要能量。真氣運行法就是集中自身熱能,發揮其抗病免疫的一種手段。

7.癢皮膚瘙癢,頭皮奇癢,是必有的一個過程。由於平時經絡、孫絡欠通,一旦真氣運行旺盛通過時,就會出現癢的刺激。遇到頭皮奇癢時,切勿抓打拍擊,阻礙氣機。只需輕輕撫摩幫助其通過即可緩解。這種現象持續十餘天即可消失,切勿疑慮。

8.麻有時覺得身體某部有蟻走感、觸電感,局部跳動,都是真氣通過經絡的表現。

以上八種現象,過去稱為「八觸」。實際功中的動態比這些還要多,如有人在坐功時產生自發運動,是真氣活躍、神經興奮的表現。開始某一部位肌肉跳動,如果注意力集中在那裡,就會誘導真氣向那個部位集中,因此就會發生更強烈的運動,甚至手舞足蹈,轉身搖頭,大跑大跳而自己不能控制。看起來運動非常激烈,但自動停止後,本人非但不疲乏,反而很舒適。看來這種自發運動對身體是一種有益的鍛煉,但是主觀想這樣去做,又不能發動,必須到功夫精純時才能運用自如。一般初學時遇到這種情況,產生懼怕心理是沒有必要的。要想避免這個自發運動並不困難,即在開始活動時不要過分注意活動部位或暗示叫它靜下來,或將眼睜開,一會兒就停止了。此外,還有光感。坐功到一定程度,眼前發亮,像閃電一樣,有時像霓虹燈晃來晃去,有的在脊柱內亮晶晶地貫入腦海,有時出現光團,沿任督脈高速輪轉,多數是轉三圈。如果功夫深了,百會穴處會有一光團或光柱經常存在。隨著功夫的大小,它表現的力量、光色也有差異。以上現象都會很快消失。

《》 第二部分第五章:動與靜(3)

以上種種表現,是由於經絡暢通,機體活動旺盛,生物電集中活躍的緣故。在集體訓練中,用經絡測定儀多次測驗,觀察到練功者經穴導電量在坐功後普遍升高。尤其督脈貫通以後,測百會穴,功前為20~30微安,坐功一小時後測量可達200微安以上。由於微安表最大值僅為200刻度,所以無法求得精確的數值。

總之,上述現象都是真氣在體內不同形式活動的表現,都是積極有益的。有些人遇到這些現象,延醫診治,醫者不知,亂投藥石,這是有害的。有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成為精神負擔。有人好奇,追求這些現象,以致不能控制。懂得了真氣運行的規律,就可以避免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遇到以上觸動現象,不要好奇追求,更不要驚慌失措,只需安靜地坐功,意守丹田,過些時候就平復了。

四、動極復靜

生命體的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的。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靜下來休整生息,以利再動。這是日常的自然現象。

練習動功「五禽導引」、「漫步周天」、「鶴飛唳天」等,以合理的姿勢帶動呼吸,導引真氣旺盛地運行,練習到身氣合一、形神俱妙的時候,只覺得通體輕鬆,心情愉悅,鼻息微微,一念不起,處於無我的狀態,站到那裡一動也不動了,充分表現出動極復靜的自然規律。

練靜功者,雖然沒有姿勢活動,也是由有為而至無為的。練功過程中,培養真氣貫通經絡,前三田、後三關都有非常劇烈的活動。尤其在攻後三關時,真氣活動的力量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是被一種強大的衝擊力量控制。這種力量則是由靜極生動和動極復靜而形成的。人們對靜極生動是熟知的、歡迎的,知道必須依靠這個動力去攻關,但對動極復靜的現象則茫然無知,產生疑慮而不知所措。

如第一步功呼氣注意心窩部,心窩部產生溫熱感並沿任脈下行,結合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腸鳴矢氣,汩汩作響,一旦進入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則沒有明顯的感覺,就認為是練錯了,返回第一步再練,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必須知道,真氣經第一、二步功打通任脈入下丹田,必須安定靜止地休整以培養出更大的力量,方可進一步攻下後三關,即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這一段「動復靜」的意義,也叫積氣沖關。丹田力量充足後,動向為會陰跳動,尾閭氣動,上行至命門(第二腰椎),又須靜止休整一段時間,表現出兩腎區溫熱,古說「兩腎湯煎」。命門氣流活躍,又開始了上行的活動,至背部夾脊關又須靜止休整,積蓄力量,待力量充足繼續上行。經大椎至玉枕關,這是最難過的一關。經過靜止休整,艱苦緊張的鍛煉,最後攻克第三關進入上丹田,即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助。

第三關是不平凡的一關,每個人通關現象也不同,最強烈的是轟隆一聲而通關,古稱「雷震把竅通」。這就叫得道。

督脈已通,即為第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機。由於腎氣源源不斷地灌溉腦髓,使元神的調節管制機能不斷增強,機體的生理有序化,從而得到大定大靜。真氣運行法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等層次,是順應了靜極生動、動極復靜的自然規律完成的。

《》 第二部分第六章:真氣運行對五臟和疾病的影響(1)

在真氣運行法的鍛煉過程中,由於調整呼吸,培養真氣,貫通經絡,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給機體各組織增加了活力,使各組織器官發揮了它們的本能力量,這是共同現象。由於特定的呼吸形式,影響各個臟腑器官的有機聯繫,從而改善了它們之間因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失常而產生的病理現象,因而有助於恢復健康。

一、肺臟

肺位於胸中,其位最高,故《靈樞?九針論》說:「肺者五臟六腑之華蓋也。」它的經脈下絡大腸,與大腸互為表裡。在體主皮毛,溫潤肌膚,開竅於鼻而知香臭。主司呼吸,為人體內外氣體交換的通道。肺朝百脈以充全身,輔助心臟運行氣血,並能調整人體臟器組織之間的功能聯繫,保持正常的活動。

《黃帝內經》說「呼吸精氣」,即肺主呼吸的功能。人自出生後,即不停頓地有節律地進行著吸入清氣、呼出濁氣的運動。真氣運行法注意呼氣,加強了肺泡的收縮力,對排出濁氣起到促進作用。肺內存留的氣體越少,肺內壓就越低,因此也就可以獲得更多的新鮮空氣。這樣,才是吐故納新的正確方法。

《素問?五臟生成論》說:「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肺主皮毛,肺呼吸時,皮膚毛竅也在開闔活動,平時感覺不到。真氣運行法練到一定程度,全身皮膚毛竅都在隨呼吸而動,感到遍體通調,氣機流暢,這對人體內外氣體的交換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我們把這個呼吸形式叫做體呼吸。

由於內呼吸旺盛了,而外呼吸表現為鼻息微微,若存若無,自然呈現為深、勻、細、長的呼吸形式。每分鐘有4~5次(或更少)的呼吸就夠用了,這比每分鐘18~20次的呼吸次數減少三分之二多。肺活動的次數減少了,就有了充分的休息時間,減少摩擦,可使病灶早日恢復(初始練習切不可勉強追求次數多少)。

由於注意呼氣,加強了肺的收縮,可以幫助肺泡排出痰涎。加強吐故納新,不斷地獲得新生力量,對防治肺氣腫也是有效的。

肺主氣的含義,不僅指肺的呼吸作用,而整個人體的吸收、排泄、分解、化合,神經的緊張、緩和,血管的舒縮,臟腑功能的制約、依存,真氣的循經運行,動和靜的互生、陰平陽秘等,都和呼吸運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所以《素問?五臟生成論》說:「諸氣者,皆屬於肺。」

二、心臟

心位居胸中,心包膜護於外,在體合脈,開竅於舌,主神明,為十二官的主宰;主運血,為人體生命活動的關鍵。

心主運血,以每分鐘舒縮72次左右的頻率把血液壓送到周身供應營養,故《素問?痿論》說:「心主身之血脈。」它的活動是受心傳導系統支配的自主活動,但也受神經系統的調節,以適應身體的需要。血管是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支配的。經上海第一醫學院生理教研組動物實驗證明,當呼氣時副交感神經興奮,吸氣時交感神經興奮,兩者相互制約。調息時注意呼氣,可加強血管的舒張活動,因此血液通過順利,就給心臟減輕了負擔,這對心臟的保養是很有益的。

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可用真氣運行法使血壓降低改善癥狀,經常鍛煉者可保持穩定。對冠心病患者也可以改善其供血狀況而獲愈。肺源性心臟病,由於改善了呼吸功能,減輕了心臟的負荷,也有一定的效果。由於練功時熱能的增加,以及內分泌協調旺盛,對風濕性心臟病確有療效;即便有瓣膜損害的情況,由於真氣運行旺盛,心肌功能增強,周圍阻力降低,心臟負擔減輕,自然對改善癥狀也有很大幫助。

《》 第二部分第六章:真氣運行對五臟和疾病的影響(2)

中醫學認為,心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在臟腑中居於首要地位。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竅、筋骨皮毛血脈等,必須在心的主宰下進行活動。因為心主運血,血液為載送營養的工具,血液把氧氣和養料送到全身,化生真氣賦予各組織系統能量,才能產生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有機生理活動。

神明,是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反映出來的聰明智慧。故《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古人知道「腦為元神之府」,但在理論敘述中,把大腦的功能歸屬於心。

真氣運行法的調息凝神和神制妄動,實際就是自我訓練、自我控制大腦神經功能的作用,以改善神經功能的失調,消除疾病。五步功成後,任督溝通,周天運轉。心氣下降,腎氣相應,尻脈周流,神明自獻。腎水澆得心花放,神光照澈性理天。

三、肝臟

肝居右脅下,其經脈絡膽,與膽互為表裡,在體合筋,開竅於目。功能主全身血液的貯藏與調節,並主筋骨關節的運動和精神情志的調節、禦侮抗邪的應激作用。

肝為人體禦侮抗邪的功能系統。《靈樞?師傳》說:「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故知肝與中樞神經、植物神經的功能密切相關。肝又是人體內的化工廠,對各種物質進行分解、合成、解毒和排泄。

真氣運行法鍛煉有素的人,由於浩氣常存,多表現為堅定鎮靜,正直不阿,遇事不懼。

肝性喜舒利條達,與春生之氣相應。在生理狀態下,肝雖不宜抑鬱,但也不宜過亢。若肝陽上亢,則性情急躁善怒;肝氣不足,常表現為膽怯恐懼。

常見患肝氣鬱滯的慢性病人,右肋疼痛;但因肝氣也循經運行於左,故有左肋下(期門穴)刺痛的。肝陽上亢則頭暈目眩,口苦,食欲不振,腹脹,四肢懈怠,性情煩躁等。

真氣運行法閉目調息,是很好的治療方法。「五勞七傷」中有眼見雜色傷肝之說,因此閉目就是養肝的一種方法。注意呼氣,使心火下降。「心為肝子」,「實則瀉其子」就可以達到平肝的目的。肝氣得平,頭暈脅痛即可減輕;脾不受克,則食欲不振、小腹脹滿的癥狀也隨之而改善。心腎相交,腎氣旺盛,肝得腎陰以滋養,煩躁得寧,心情愉悅,身體輕捷。

臨床觀察多例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病人,練功在短時內(真氣注入丹田)就可收到食慾好轉、腹脹減輕的效果;進一步丹田真氣飽滿,一般癥狀大部分消失或減輕;通督後待全身經絡通暢,精神煥發,癥狀消失。經常堅持鍛煉,可獲痊癒。

四、脾胃

脾與胃互為表裡,胃主納谷,脾主運化,開竅於口,輸布營養精微,升清降濁,為營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以營養,故稱脾胃為「後天之本」。

脾胃有消化飲食、吸收營養、輸布津液的功能。《素問?經脈別論》說:「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土生金)。

真氣運行法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即胃區),導心火下行給脾胃增加熱能。因此,初練三五天就可感到心窩部有溫熱的感覺(火生土)。這對改善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的癥狀,效果是顯著的。有很多人患胃病久治不愈,經真氣運行法的鍛煉,很快就能見效,久久行之便可恢復健康。胃下垂是頑固的病症,用其他治療方法覺得效果不太理想,經用真氣運行法治療,效果明顯。由於通過練功,胃區熱能增加,就使胃本身的功能逐漸恢復。丹田真氣充足時,小腹飽滿有力,給下垂的胃體增加了上浮力,所以很多胃下垂的患者,通過本法的治療,十天左右,食慾好轉;三十天後,體重增加;五十天後,每呼氣即感下垂的胃向上扯拉;最後經X線拍片檢查,完全或不同程度的恢復,效果是很滿意的。

《》 第二部分第六章:真氣運行對五臟和疾病的影響(3)

五、腎與命門

腎左右各一,位於腹後壁,在脊柱兩側,與膀胱互為表裡,開竅於耳。腎主藏精,為發育生殖之源,主骨、生髓、通於腦,主五液以維持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腎的生理功能極為重要,為人生命的根本,故稱「腎為先天之本」。

腎氣旺盛則精盈髓足,聰明機智,動作輕捷有力。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命門附於腎,是人體重要的器官。根據《難經》記載,命門是「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氣與腎通」。而「腎間動氣」即生氣之源,乃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源。如果命門衰竭,生命也就結束了。

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精是發育、生長、生化之源,是生育繁殖之根本,為先天之精。在胚胎時期發育、生長的生理活動中,以及出生後的生活過程中,不斷地消耗腎精,故需飲食、呼吸攝取陰精(養料)、陽精(氧氣)不斷地予以補充,以維持生命。

真氣運行法的煉精化氣階段,就是把攝取的陰精、陽精,合併而化生為真氣(能量),充養全身。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也就是古代養生家所說的「五氣朝元」。

在鍊氣化神階段,丹田真氣充足,腎氣旺盛,兩腎有如湯煎之熱,即「命門相火」的表現。第二、三腰椎處,即命門穴,「腎間動氣」活躍非常,逐漸緣督脈上行,沖通夾脊,透過玉枕,直達腦海。腎氣入腦,灌溉腦髓。髓海充足,精神飽滿,動作輕捷,身心舒適愉悅,好像換了一個人。這個後天返先天的現象,也就是《老子》「蔽而新成」的說法。

鍊氣化神階段,體現了「元精化元氣」的過程,也就是練功者追求的目的。由於人們在習慣上只知有個腎精,因此一開始就在鍊氣化神階段入手,不但效果不好,而且會出現很多毛病。由於過早使用了腹式呼吸,努力吸氣,犯了化源不足、「揠苗助長」的錯誤!

真氣運行法之所以進步快,成功率高,能夠定期取效,就是因為遵循了「靜極生動,動極復靜」的自然規律和合乎生理的調息方法,以培養腎精、命火為法,不以抽調導引腎氣為用。

通關之後,感到呼氣與腎氣相通,一呼真氣緣任脈入丹田,一吸真氣緣督脈入腦海,呼吸深長自然,體現了陰陽互根、一氣混元的自然規律。

真氣運行法第三步,丹田真氣充實,腎臟功能增強,如命門火衰的尿頻、陽痿、腰腿酸軟無力、女子月經不調等現象即可改善。到第四步功沖通督脈使腎氣入腦,補益腦髓,更增強了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因此,對失眠、健忘、多夢等一些神經衰弱癥狀,都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從生理學觀點看,督脈貫通後的效果,概為腎上腺與腦垂體這兩大腺體之間的互相激惹、互相補益的生理關係更加協調旺盛。在生理上表現為生機旺盛,再生力增強,由衰返壯。古人所說「要得不老,還精補腦」就是這個意思。


推薦閱讀:

讓你的電腦運行速度提升5倍以上的八個軟體
真氣運行法功法及應用
真氣運行學真氣摶聚法實踐
羅思義:中國經濟仍需高資本運行
宇宙是如何運行的

TAG: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