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十二課講解

空法師講述: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科註:「見地藏之像,聞地藏之名,無不獲大利益。例同觀音,聞名、見身、心念者,皆能滅苦。見身致禮,即身業機。聞名故稱,即口業機。身口由心,即意業機。機感既成,冥顯自應。」見到菩薩形像,聽到菩薩名號,真能滅苦?真的,但不是現在,將來。什麼時候你的心行與菩薩相應,這個利益就現前。雖見像聞名,心行與菩薩不相應,利益不能現前。見到菩薩身你就會禮敬,是身業;聞名稱念「南無地藏王菩薩」是口業;身禮拜、口稱名皆起於心,是意業。功德利益不能現前是冥應,功德利益現前是顯應。禮敬稱名,心行與經典的理論、方法、境界相應,感應就很明顯,顯應。禮敬稱名讀經,心行與經典不相應,經上所講的我們沒做到,感應就不顯著,冥應, 也就是現前一樣要受苦遭難,一樣要墮落,依舊搞六道輪迴;不能說沒有感應,而是我們煩惱習氣的波度很強,顯示不出佛菩薩的加持。 真正依教奉行,感的力量很強,佛菩薩應的力量也強,現在就能轉業,那就非常明顯。 「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 世尊講依教修行的人得到堅牢地神、欲界天、色界天天王擁護,並且把他們擁護這個人的理由宣說出來,說完之後,釋迦佛從頂門放光。本經一開端佛放大光明雲,結束時又放大毫相光,佛在這一會上前後都放光。在許多大乘經典中,經上所說的放光通常只是一次,放光二、三次的較為希有。 科註:「自爾時至告諸大眾,皆經家所敘之文」,集結經藏之人記錄當時的狀況。「恰於地神護法品後放光者,為證前起後,令諸眾生睹相悟心,各各自知一段不思議本有之常光」,這是說明世尊放光的用意。大眾聽經接近圓滿,讓大眾見到瑞相能開悟,悟什麼?世尊自始至終都是講我們的自性,正所謂「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本經是講六道三途的狀況;六道三途是自性變現的,沒有離開自性。「頂門」是頭頂,從頭頂放光,不是常光,是放光現瑞。「由此地藏妙像嘉名,瞻禮稱念而進於極果者」,讓我們悟入自性。我們修學要從地藏法門學起,地藏代表心理建設,如果不是一個好心、善心,就無從修學。地是心地,藏是寶藏,寶藏比喻智慧德能,我們真心裏面含藏無量的智慧德能,那叫地藏。自性的智慧德能,用什麼方法開發?孝敬。孝敬如何落實?要把一切有情眾生當作是自己「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當作還是隔一層,不能當作,真的是自己的過去父母、未來 諸佛! 「所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綠毫相光。大綠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慶雲毫相光。大慶雲毫相光。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 三十二種毫光。毫是白毫,佛眉間有兩根白毫,是三十二相之一。 贊佛偈曰「白毫宛轉五須彌」,佛的報身很大,兩根白毫盤旋在一起,宛如一顆寶珠嵌在眉間,大如五座須彌山。佛的白毫常常放光。科註: 「毫相是一,即用之體;光色不同,即體之用。」多即是一,三十二就是一,毫相光;一即是多,毫光有種種顏色,各不相同。「一」是講體,「多」是用;體雖然是一,作用不同。《法華文句》用五色比 喻五道,「青譬地獄因果,黃譬餓鬼,赤譬畜生,白譬人天。」 「白毫相光」。眾生認為白色是本色,佛恆順眾生;唯有白色可以接受任何的色彩。《大智度論》云:「白毫眉間峙,白光踰琉璃。 在因行布施時,適可前人意,起自在業因緣。」佛的白毫在兩眉中間,它放光時,光色莊嚴超過琉璃。佛的白毫相,是布施得很自在,布施得適合人意(正是他的需要),才成就這個相好。佛教化一切眾生, 教什麼?教布施,布施就是舍、放下。一切能舍盡,這個人就成佛;雖然在舍,沒舍乾淨,這個人是菩薩;完全不懂得施捨是凡夫。舍,內要把貪瞋痴慢疑惡見舍盡,能舍盡就超越輪迴;外要把五欲六塵(財 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舍盡。佛教導我們要舍,依據什麼道理? 「萬法無所有,三心不可得」,這是把事實真相全部說出。外面所有的現象、五欲六塵無所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你怎麼可能得到!希求想得到它,錯了,這一念起來就搞六道輪迴。一切法幻有,它不是真有,假的。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但沒有能得的心,也 沒有所得的一切法。萬緣放下,身心世界都不可得,這是佛的境界,這是一個正常人的生活、境界。內有一個得的念頭,外面有一切所有,你是全迷了。行布施令別人覺悟,這才是適可人意。不是他想要錢財, 他就得到財富,那是滿貪瞋痴的意,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由此可知,所有現象是緣生的,我們今天得的身也是緣,一生中所遇一切人事物也是個緣,緣也不是真的,緣的現象是剎那生滅。了解事實真相, 那就自自然然跟佛菩薩一樣,在這個世間跟人結善緣,絕不結惡緣,所有一切惡緣要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結。遇到冤家來折磨我,我歡喜接受,沒有一絲毫怨恨心,而且還生歡喜心,為什麼?這筆帳還了。 他折磨我,他找我的麻煩,為什麼不找別人麻煩?自己立刻警覺到是緣。我過去難為他,這一生中遇到他難為我,因緣果報絲毫不爽,覺悟的人歡喜接受,報完了,下一次緣再遇到,那就歡喜了。 《涅槃經》有個故事。一天,歌利王出外打獵,遇到一位修行打坐的菩薩。國王帶去的許多宮女見到菩薩清凈莊嚴慈悲,向菩薩請教。 國王看到怒氣沖沖,將菩薩凌遲處死。菩薩無絲毫怨恨心,忍辱波羅蜜圓滿了。而且菩薩還發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當時被割截身體的菩薩是釋迦佛的前身,歌利王是憍(jiāo交)陳如尊者的前身。怨化解了,再次遇到,關係就處得很好。世間人遇到小小不如意事懷恨在心,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永無終止,非常可憐。忍辱仙人對歌利王布施慈悲、忍辱、禪定、智慧,這才是適可人意。「大白毫相光」,三十二句十六對,每一對意思都相同,後面加個「大」字,更為超勝之意。 「瑞毫相光」,瑞是祥瑞。古時以玉做為祥瑞之標誌,也用玉器做信物、憑據。瑞表地藏菩薩給六道眾生的憑信,依照地藏菩薩所教導的理論方法修行就能超越三途六道,這是祥瑞的憑信,稱為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瑞毫相光中最殊勝的。 「玉毫相光」,玉具溫潤之德,雕琢可做出許多器具。玉毫相光表六道凡夫要舍六道的習氣,培養性德,遠離六道,契入聖賢的境界。 「紫毫相光」,表雜類眾生獲益。一切眾生習氣、染污、造業、果報不相同,只要見到佛光都能得利益,得利益的大小厚薄也因眾生而不相同。 「青毫相光」,科註:「表地獄黑業,由之生氣滿盈,發菩提樹之枝。」佛放光是同一光,佛現相是同一相,各類眾生所見的不一樣,境隨心轉,眾生各個心念不相同,都轉變成自己受用的境界。無論見 到什麼樣的色相、什麼顏色的光,都能得利益。 「碧毫相光」,碧是深青色,碧綠。科註:「此表地獄中利根,如調達在獄,樂如三禪;闍王入地獄,暫入即出。」調達是提婆達多,他造作的惡業很重,墮在地獄。提婆達多是菩薩示現,不是凡夫,好像唱戲扮演反派的角色,他演得很像,造作惡因也感受惡報墮地獄。 他是真的墮地獄,在地獄裡沒有受罪,樂如三禪,四禪天裡面最快樂的是第三禪。這是從反面教化眾生,惡不能造,造惡必定受惡報。阿闍世王也是菩薩示現,臨終懺悔得快,地獄相現前,他沒有墮地獄。 唐朝的張善和,也是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有一位法師從門口經過,聽到他喊救命。張善和是殺牛的,看到許多牛頭人向他索命。法師趕緊點一把香遞到他手裡,教他大聲念阿彌陀佛。他念幾聲阿彌陀佛之 後,告訴大家,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來了,他就往生極樂世界。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造作地獄罪業,根性利的知道懺悔回頭,也能往生極樂世界。 「紅毫相光」,科註:「此表畜生,由聞名見像,即發心加行。」 畜生修行的很多,《物猶如此》記載的是畜生念佛。倓(tán談)虛老法師講過一個故事,在溫州頭陀寺,那時諦閑老法師是方丈,有人送了一隻公雞來放生,這公雞很有靈性,每天跟著大家做早晚課,課誦完 了它就出去。往生這一天,課誦完了它沒出去,大家都走了,它還在大殿繞佛,香燈師就請它出去。這隻公雞也沒理他,站在大殿當中抬頭看著佛像,叫了三聲就死了,站著往生。 「綠毫相光」,科註:「總表獄鬼同入法流。」 「金毫相光」,許多人見到佛光是金色的,這是根利,善根、福德、因緣成熟。科註:「表餓鬼,雖久埋惡趣而佛性不失」,佛常說一切眾生,不論是地獄、餓鬼、畜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無量劫來都曾經學佛聞法,都曾親近諸佛如來,只是不聽教誨,隨順自己的習氣,依舊六道輪迴,不幸而墮三途。無量劫來熏習的種子多,善根還相當深厚,縱墮三途,遇到佛緣,善根會現前。尤其是念佛法門,鬼畜往 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會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也見到金色光明。 「慶雲毫相光」,慶雲是五色雲、彩雲。科註:「此表離五住煩惱,顯五分法身之祥征。」通常我們把煩惱分成三類: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五住是從這三類擴展出來,三界見惑為一住,三界思惑為三住,根本無明為一住。見惑,「見一處住地」,它不是俱生的,是從分別生的。思惑是貪瞋痴慢疑惡見,「欲愛住地」是欲界思惑、「色愛住地」是色界思惑、「有愛住地」是無色界思惑,這是俱生煩惱,無始劫來的習氣。見思合起來為四住,是煩惱障,也稱為見思煩惱。「無明住地」,塵沙與無明合為一住,無明住地是根本,屬於所知障。五住煩惱破盡,就是如來果地。「千輪毫光」,科註:「此下輪光,較散光尤勝,表說圓法、被圓根、入圓門、獲圓益。」說圓法,利益圓頓根性的眾生。一切眾生 學佛的根性,最難能可貴的是圓頓根性,所謂一聞千悟,很容易契入佛的境界。圓頓根性,就是《壇經》講的上上根人。有沒有方法培養自己成為圓頓根性?有,熏習。所有一切眾生的根性都是熏習來的, 佛法亦不例外,佛法因緣生。如何熏習?常常讀誦大乘圓頓的經典,讀誦要理解,解後要依教修行,把經典所講的道理、方法、境界完全落實到自己生活中,你就不知不覺變成圓頓根性。佛家常說「圓人說 法,無法不圓;圓人聞法,無法不圓;圓人修法,無法不圓」。關鍵在善學,你會學才行;不會學,擺在面前你學不到。什麼法是圓法? 給諸位說,法法皆是圓法。不僅佛所說的一切法是圓法,世間所有一切法也是圓法,一圓一切圓;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就圓。法是平等的,法沒有偏圓、淺深、高下。《華嚴經》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初住菩薩所證的淺,等覺菩薩所證的深,淺深不二,初住菩薩所證的有等覺法,等覺菩薩所修的有初住法,那才叫圓。科註:「千輻之輪,表六道一念千如,至此顯著,圓轉無礙。」無礙是《華嚴經》的境界。 「寶輪毫光」,表五道具圓根者。可見得圓頓根性是寶,因為他接觸佛法在這一生中決定成就。一般大眾接觸佛法未必能成就,原因在於根性、緣分不一樣。自己具足圓頓根性,又遇到好的緣分,決定成就。此地的緣是地藏菩薩、《地藏經》,這個緣無比殊勝。依照本經的理論、方法修學,就能成佛作祖,超越十法界這就是大根性、利根性之人,接觸之後能信能解能行。不是這種根性,接觸之後不信,或者信了不能解,解了之後不肯做,即使做了,疑慮重重,做得不痛快,依舊墮在妄想執著里,所得的果報當然不一樣。圓頓根性的人,看事情清楚明白,做事痛快淋漓,利益眾生,自己清凈無為,絲毫不染。 「日輪毫光」,表菩薩智光無私照。科注,「菩薩從初發心,為度眾生,無有懈息。出於世間,住五神通,處於虛空,放智慧光明,滅邪見戲論。」心地愈清凈,智慧就愈圓滿,對於世出世間萬事萬法、 業因果報都看得清楚,雖看得清楚,菩薩應世依舊是隨緣,所謂「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月輪毫光」,「此表大士具智斷二德,故能除五道熱惱,益四眾清涼。然此日月二輪,正表大士權實二智,照理鑒機也。」實智照理,權智鑒機。機是眾生的根機,鑒是觀,觀機,能明了一切眾生的 機緣,你幫助眾生就契機。你有實智照理,對宇宙人生的真相絲毫不迷,這是照理。理機雙契,才能令一切眾生得真實利益。 「宮殿毫光」,光中現宮殿。看到宮殿二字,要想到都市的高樓大廈。「此表三途超出人天,顯五道同歸佛果,故現高顯之相。」三途層次最低,從三途出來生到人天兩道這是高處,但是這還不算高,五道同歸佛果。只有凈土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能令地獄眾生一生成佛。 「海雲毫光」,科註:「表生佛一如,依正不二,染凈同源,苦樂無異,如海莫測邊涯,如雲原無分別。故知情生分別,法法條然,智入一無,事事平等,終於海雲,良有以也。」佛放光這段經文,始從白毫歸結到海雲,意義非常深廣,顯示五道同歸凈土,入凈土就入平等法,就入一真法界,一真就不二,樣樣都不二。 我們回過頭來看整段經文。光色種種不同,其實是一個光。光從哪裡來?從實智,真實智慧。《大般若經》說「般若無知」,無知之智是實智,實智遍虛空法界,猶如海水一樣,光、音聲、電是波動的現象,波是作用,波浪依水而生。諸佛菩薩放光,是依實智而起的光波。我們自性本具實智,不是修來的,迷了就變成無明。六道凡夫起心動念都是波,那個波是依無明而起。無明就是自性,迷了自性,稱為無明;無明覺了,稱為自性;無明與自性是一體兩面,起作用變成兩種結果,悟時是一真法界,得大自在;迷時是六道輪迴,苦難無邊。 佛法之可貴是一念覺!放光這段的道理明白後,真的看到佛放光,你一句話都不要說,這裡面的意思圓圓滿滿,你都明白,哪裡還說這麼多廢話!盡虛空遍法界就是這個體用而已,實智是體,權智是用,體 遍虛空法界,用也遍虛空法界。體是靜的,清凈寂滅,用是動的;體無相,用有相,有波就有相。現今世界紛亂,眾生這麼苦,大家的心發出來是貪瞋痴的波,這個波起伏太大,我們念佛修定發出的波緩和 貪瞋痴的波,這樣才能把世間災難減緩延遲,道理在此地。我們念佛堂念佛的波,也跟電波一樣傳遍全世界。念佛有什麼好處?我們在這裡念佛,全世界人得利益,不僅是自度。所以,發真心、懇切心、清 凈心、平等心、慈悲心念佛,是自利利他。
推薦閱讀:

我利他真菩薩
妙法蓮華經 注音版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研習報告  (第二集)  1992/10  美國聖荷西  檔名:05-005-0002
57●●~ 309.十二生肖之人的本尊師父是什麼佛與什麼菩薩……310.各生肖之人的本尊師父、所念的真言是什麼……
修行菩薩道[大圓滿法論壇]

TAG:菩薩 | 地藏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