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世界就轉化為清凈世界了!
慈誠羅珠堪布開示《觀心的竅訣》
殊途同歸的證悟之路
從小乘到大乘,從顯宗到密宗,佛陀度化眾生,不是死板教條、千篇一律的,而是應機而化、因材施教的。
當他體察到有些眾生只能接受世界是物質的觀點時,不會馬上去推翻、破斥它,而是提供一些觀察方法,讓眾生逐漸地知道:外面的物質現象實際並不存在。
另外一種眾生,又更能接受一切現象是心而不是物質的觀點。對待這種人,佛也沒有強調外面是物質,而是給他們講唯識,並在此基礎上教授空性修法,令其進入空性境界。
針對不同的根機,佛陀傳授的證悟方法也有三種:第一是中觀推理,從而抉擇心的本性為空;第二是密宗的氣脈明點修法;第三就是藏傳佛教的大圓滿、大手印以及漢傳佛教的禪宗。雖然方法不同,但最後卻殊途同歸。
密宗提供的修法之一,是讓修行人首先不觀察外面的任何事物,只需自己去思維:既然內心是萬事萬物的創造者、感知者與毀滅者,我們的內心在主宰這個世界,外在的山河大地,內在的個人感受,都是心創造的,一切都是心的幻象。那這個萬事萬物的創造者,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這個主宰萬事萬物的心的本質、本體又是什麼呢?此時不需要往外去追求和觀察,只需往裡進一步觀察心的本性,並直接安住即可。此處有很多方法,有依循上師訣竅的大圓滿,也有建立於中觀推理之上的實修法。
在無垢光尊者的《七寶藏》等「龍欽心髓」當中,多次提到了外面的世界不是心、不是精神。
智悲光尊者在大圓滿修法裡面提到:我現在才知道「龍欽心髓」為什麼不承認外在是精神。這與中觀應成派一樣,既不強調外面是精神,也不強調外面是物質。它自己不成立任何觀點,只是跟隨眼耳鼻舌身的結論——一種當下感受到的、膚淺的表面現象。當確定世界是幻象以後,顯宗很多的觀察、辯論等等就不需要了。
修大圓滿的時候,首先上師會告訴大家,世界是心創造的。然後讓弟子自己去思考:世界上最重要的是物質還是精神?然後回來彙報。
訣竅派實際修行的時候,不會把世界的本質分成十二處、十八界、物質、精神等這麼複雜,而會將所有的所執都歸納為一種內心創造的幻象。這樣證悟心是空性的時候,萬事萬物的本性也就證悟了,所以不需要觀察更多的東西,這就是他們的訣竅。
因為心的本性不可思、不可言,所以不需要邏輯推理,此時唯一需要的,就是上師瑜伽。當最後上師融入我們的心,自己的心與上師的智慧融入一體時,就在這個境界中安住。如果對上師三寶有信心,並修好了加行,就有希望在安住的時候證悟。
此處說的上師,是指法王如意寶或你們自己有信心的其它上師,而不是我。
相對於大圓滿直指心性的訣竅來說,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前行都不是究竟的見解。雖然在前行里會講到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無常,但如果已經確立世界的幻象本質,就沒有必要觀察器情世界的無常了。根器特別好的人可以通過上師的訣竅去修,而不用走觀修無常的彎路。但因為現在幾乎所有人都沒有能力直接進入大圓滿的境界,所以有些彎路也不能不走。
如果已經確信上述觀點,外面的一切就不需要再觀察。但對實執濃厚的大多數人而言,卻不能不觀察。因為我們認為外面的世界是物質的,所以對其有真實、實有的執著。相對於這些執著,佛法也有對應的對治方式。其方法,就是一一分析所有的外在世界,最後確定一切都是空性。
修行的前提,是聞思。聞思一段時間以後,就要在聞思的同時,加強修行的力度,並逐步超越聞思,因為佛經內容太深廣,我們一輩子都學不完。如果不修行,理論到了最關鍵的時候,就不管用了。僅僅理論上知道一切都是心的幻象,心的本性是空性,在斷除煩惱方面還是不會有太大的作用。從善根的角度來說,哪怕在聽聞之後,對空性稍微有一點合理的懷疑,將來也可以逐漸斷除輪迴,所以還是有很大功德。但從斷除煩惱的角度來說,卻收效極微。
修加行和其他修法,都是為了證悟空性;證悟空性,是為了斷除所有煩惱而成佛;成佛則是為了度化一切眾生。
修行的結果
證悟,就像金字塔的頂端;內外加行,則位於金字塔的底部;唯識宗、自空中觀、他空中觀,則處於金字塔的中下部;大幻化網等密宗修法,則位於金字塔的中上部;大圓滿的修法,則在金字塔的上端。
在沒有觀察前,我們認為心是一個載體,通過觀察,作為世界載體的心也不可得了。就像盛滿食物的碗被打碎,裡面的食物也不復存在了一樣。當證悟大圓滿的時候,就會真正感受到這一切,那時也許會笑起來:原來世界是這樣的;也許會激動得熱淚盈眶,這叫做證悟。
證悟的境界,言語也無法切實地描述。但在還沒有證悟的時候,我們只能這樣講。證悟以後就能對這裡的每個字、每句話產生非常大的感觸與交融,就會知道這當中所包含的豐富內容,但因為證悟本來就是語言無法描述的境界,所以對沒有證悟的我們來說,就只有自己從字面上去體會了。
小乘佛經中常講:假如給一位阿羅漢的右邊用檀香水沐浴,左邊用利刀去砍剁,對阿羅漢來說,左右二者都是一樣的——對檀香水的沐浴沒有貪心,對刀砍也沒有嗔恨心,因為他內心中貪嗔煩惱已經從根本上斷除了。既然連阿羅漢都是如此,那佛菩薩就更不用說了。
對菩薩來說,若有人對他拳腳相加、惡口相罵,他不會把對方看做異己;若有人對他推崇備至、恭敬有加,他不會把對方視為知己。雖然外境不同,但因為內心如如不動,所以不會有感覺的差異。
對證悟者而言,諸如地球有四十五億年歷史等所有的過去,就像夢中的歷史,因為實際上地球根本沒有來處與去處,萬事萬物皆隨因緣而顯現,因緣和合的時候,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都會在空中顯現。但這些都是並不存在的幻覺,沒有實有的過去,未來也不例外。
眾生不明白世界的本質,更不知道心的本性是光明如來藏,所以對世界充滿了執著。在無明的驅使下,如來藏也對我們不起任何作用,我們這些凡夫仍然會在輪迴中流轉,繼續做著輪迴的惡夢。
有些人常問:既然證悟了一切都是空性,眾生、佛都不存在了,那對誰發菩提心,對誰修慈悲心呢?
其實,龍樹菩薩講過,證悟空性以後,菩提心和慈悲心不但不會減弱,反而會自然而然地生起、增長。因為萬事萬物的本性雖然是空性,但眾生卻不知道這個道理,以為世界是真實的。故而會在這個自認真實的世界中,為了追求「真實的幸福」和遠離「真實的痛苦」,而造作了如山的業,從而使自己反覆流轉輪迴,飽受痛苦的折磨。
佛菩薩證悟空性以後,發現其實並沒有眾生、痛苦與輪迴,但對眾生來說,輪迴卻是真實存在,看到這樣的狀況,佛菩薩會對如夢如幻的眾生產生不可遏制的慈悲心,並反覆思考:救度眾生的最佳方法是什麼呢?
菩薩就是在如夢如幻的境界當中,示現如夢如幻的身體,來度化如夢如幻的眾生。大乘佛法的涅槃,叫做不墮兩邊的涅槃。普通眾生因為煩惱和無明,會不由自主地流轉輪迴,這叫墮入輪迴的邊;小乘阿羅漢超越了輪迴,但他們卻不願意返回輪迴度化眾生,所以又墮入了涅槃的邊。菩薩因為有了出離心與菩提心,就可以不墮輪迴與涅槃二邊。
大乘佛教告訴我們,通過慈善,可以暫時斷除眾生的某些痛苦,給他們帶來短暫的幸福、快樂,所以慈善也應該做。但最關鍵的,是給眾生宣講無我、空性、四諦法門,讓眾生明白世界是假的,是自己創造的。這樣才能讓眾生徹底斷除痛苦,從輪迴的漫長惡夢中醒來。
一旦證悟空性,就能推翻我執,隨之而來的所有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佛菩薩度化眾生的主要方法不是顯神通,不是捐錢布施,而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所以佛會在四十多年當中轉了三次法*輪。
修空性重於一切
無明的力量很強大,它不僅在這輩子欺騙了我們,而是生生世世都欺騙了我們。讓我們流轉輪迴、不得安生。
從出生到現在的幾十年中,我們所經歷的喜怒哀樂,都像昨晚的夢境。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依處、沒有支柱。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自己承擔,親戚不能分享,朋友無法分擔。將來走的時候,也是孤苦伶仃地一人前行。所以,我們要自強、自立,不要依靠他人,要通過修行來提升自己的心力。
金錢只能解決一些生存問題,但絕對不能成為我們的精神支柱。只有內心,才是這個世界真正的主宰者。只要內心堅強,就沒有無法戰勝的困境。證悟空性,就是徹底的堅強。當心堅強到巔峰的時候,就成佛了,不再受任何貪嗔痴的影響。
貪嗔痴的來源,不是外在,而是心的觀念與執著。如果心不執著,則任何外面的東西都不會讓我們產生貪嗔痴。如果內心執著了,貪嗔痴也會隨之而來。
就像光線不好的時候,有人會把繩子當成蛇,本來繩子不是蛇,但我們的第六意識卻把它當成蛇了,因為將繩子執著為蛇,對蛇的恐懼也接踵而至,恐懼的程度,也與見到真實的蛇完全一樣。
流轉輪迴的時候,為了不受苦,或是為了能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一些幸福快樂,我們會起早貪黑、沒日沒夜,不要說世間法上的操持,單單在善法方面,我們也放棄了很多世間享樂,連更熬夜地念咒、打坐、供養、布施……修了無數苦行。但麥彭仁波切卻在論典中給我們當頭潑下一瓢涼水:在沒有解決我執的根本性問題之前,做再多的事情,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應該放棄毫無內心覺知的表面善法,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於為斷除我執而聞思修行。
這就像在夢中夢見洪水來了,無論怎樣在夢中修築堤壩、抗洪救災,累得氣喘吁吁,都不如設法從夢中醒來一樣。佛就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才廣轉*法*輪,把世界的空性真相告訴大家,讓大家從夢中蘇醒。而積累世間福德,則猶如在夢裡修堤壩,無論做再多的慈善,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所以麥彭仁波切告訴我們,沒有比修空性更重要的事情了。無明和智慧,就如同黑暗和光明,是對立和矛盾的。以前我們心裡只有無明,沒有智慧,所以形成了這樣的世界。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力爭培養智慧,讓智慧佔上風,把無明徹底趕出歷史舞台。這樣一來,世界就轉化為清凈世界了。
學佛的方向不能錯。所謂學佛,就是學習、追求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哪怕生起一瞬間的空性智慧,也是真正的學佛。如果只是為了人天福報而做一些世間善法,這都不是學佛,更不是佛教的核心。
出離心、菩提心與證悟空性,才是我們的核心。其中最關鍵的核心,是現證心的本性般若波羅密多。
我們不能認為,《心經》、《金剛經》、《般若十萬頌》就是般若波羅密多,這些都叫文字般若波羅密多。真正的般若波羅密多本體,是心的本性。在顯宗第二轉*法*輪的經典中,心的本性叫做空性;在第三轉*法*輪的經典中,心的本性叫光明、如來藏;到了密宗的時候,則將第二轉*法*輪的空性和第三*法*輪的光明結合、雙運,並稱之為「基」。基、道、果當中的基,也叫做基續。「基」意即基本,是無始以來存在的,所有清凈與不清凈現象的基礎。因為所有清凈與不清凈現象,都是從我們的內心當中顯現出來的。空性和光明的結合體,是所有佛法中最殊勝的道。雖然用語言可以分為光明和空性兩個反體,但實際上光明即是空性,空性即是光明,二者是無法分開的。我們的世界,就安住在光明空性的虛幻當中。
從光明的角度來說,心的本性沒有任何所知障與煩惱障。所有的障礙與念頭,都是突然間產生的,而不是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永遠都是光明、清凈、透明,不可思、不可言,就像虛空一樣。我們的語言只能這樣說,我們的意識也只能這樣思考。凡夫的言思,永遠擺脫不了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的四邊局限,所有的概念、煩惱以及稀奇古怪的見解,都是從這四個邊上延伸出來的,所以龍樹菩薩在所有的中觀論著中,什麼也不承認,因為在四邊的範圍內,不存在心的本性,其中的任何一個邊,都是錯誤、戲論,都不符合事實。當真正證悟的時候,就會將四邊徹底推翻。這種推翻,不是建立一個新的觀點,而是打破所有觀點。
宇宙世界、現實生活、恐怖的地獄以及大家都很羨慕的極樂世界,都是從不可言不可思的光明境界當中顯現的,就像電影裡面的圖像、人物、風景,都是在銀幕上出現的。除了銀幕上面的圖像以外,沒有別的東西一樣。
在根本沒有證悟的人聽來,這些話是有點不好理解,證悟以後,才可以體會到其中的真正含義。證悟空性以後,自然而然就會得到證悟的功德,也即佛的功德。從他空中觀的角度來說,佛的法身所有的功德,現在就已經存在於我們心的本性當中,不需要去尋找,是常住不滅的。只是因為我們有煩惱,所以看不見。依靠證悟空性的智慧,就能顯現法身功德,它的最終結果,就是成佛。
推薦閱讀:
※『8招讓另一半越來越愛你』,教妳如何保鮮你的愛情,就這樣一起走下去吧!
※希亞:《我就是這樣》《心醉》
※男孩子這樣養 ,長大肯定了不起
※原來手繪可以這樣....
※男神們,您的鞋子別這樣穿,應該跟著我這樣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