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未知死,焉知生?


文丨恩惠

  茫茫大地,大千世界。人類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對於「生」,人們想得多,體驗得多;而對於死,人們既不願想,也不敢想,又無法主動去體驗。也許正是基於此,古代的孔夫子便說「未知生,焉知死」?在老夫子看來,死亡是彼岸世界的事,生的事情還沒有弄清楚,哪有時間去研究死?

  這話聽來似乎有理,但他卻忽視了一點,一個不充分認識死亡的人,也不可能充分掌握生存的意義。一個從不思考死亡的人,也不可能好好思考生活。德國大哲學家海德格爾說得好:「人的生命和死亡不是位於時間的兩端,而是交織在一起的。死亡是人類結局,人的生存意義就在於把自己的生命向死亡拋擲出去再反彈回來而得到規定的。」所以,人是一種「向死而生」之生命,人每活一秒鐘,本質上就是死去一秒鐘。文多拉也說:「航海行船,要對正方向把好舵。人要善生,就得把死放在眼前。」聖經說:「活人也必將這事(死亡)放在心上。」人不但應當想到死,而且能正視死,在感受死亡的腳步不斷迫近的過程中,人可能追求有一種超越的眼光和人生操作的方式。

  為什麼現實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大多因為不去想到「死亡在等待著每一個人」(參傳7∶2)。為什麼「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其本身對人是一個警鐘和提醒。既然「人人都有一死」,死亡必與每個人交臂,那麼人一生何必追求與死亡同「死」的虛假事物呢?既然「死後且有審判」,並非「人死如燈滅」,那麼活著的人應當立於死後的基點來考慮和設計自己的人生,把今生和來世有機地結合起來。既然死亡是突發性的,有一天會像位不速之客蠻橫地破門而入,那麼我們就當珍惜生的每一刻光陰,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來活出精彩。

  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國王,為了驚醒一位大臣不要浪費人生,特意請他來王宮喝酒,但在他座位上方用一根極細的線懸掛著一把閃閃發光的利劍。喝酒中,這大臣忽然抬頭髮現似乎快要落下來的利劍,嚇出一身冷汗。什麼山珍海味、什麼倩女歌舞,對他毫無感覺,他唯一緊張的就是怕這利劍突然落下,這可真是「死難臨頭」啊!上帝不叫人知道死期,正是要叫人時刻準備著與死相遇。死亡在人身後跟著,人應當在它前等著。一個人如果能時常把死亡放在心上,他就不會醉心於花花綠綠的物質世界,就不會向肉慾滾沸的都市生活屈膝了,並且必會建構起一種超越的人生目標,不再醉生夢死,不再虛度年華。

  當死亡不可避免地降臨時,人往往會帶著「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憂傷和遺憾。但基督死而復活的大能沖開了墳墓的大石,解開了死亡的繩索,折斷了死亡的毒鉤,跨越了死亡的「高牆」,用他自己的身體,在今生和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穩固的橋樑,讓每一個信他的人生活在地上時,生命卻已經與基督一同藏在天上。從此,他們可以在有限中追求無限,在今生里追求永恆,並且時常與無限者相通,分享那榮耀豐富的屬天生命。當他們凝聚起那永恆的憧憬和屬天的價值所爆發出來的強大人生動源時,便會把追求死後不朽的榮耀當作從事今天工作和生活以及其他活動的終極目標,這無疑會產生積極的現實效果。

  生命短暫,世福易逝。死亡必然,永恆無限。「死」與「生」相連,「生」與「死」相關。論死為了面生,善生可以安死!人應當像面對生命一樣去面對死亡,在有生之年對死有所思考,有所預備。因為:「未知死,焉知生?」

  (本文載於《天風》2009年第4期,總第352期)


推薦閱讀:

充滿未知才是真正的冒險!
脊柱椎體再生
因為不懂,所以害怕;因為不懂,而又不怕。

TAG: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