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蘭州歷代建制的沿革

從皋蘭山下出現氏族部落到現在,蘭州的建制經歷了複雜的演變過程。

相傳大禹治水時,將天下劃分為冀、豫、雍、揚、兗、徐、梁、青,荊九州,據說蘭州一帶屬於雍州。

商、周時期,蘭州是羌族人民游牧的地方。羌族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少數民族,活動中心在今青海。

戰國時,秦昭王設立隴西郡,蘭州一帶歸隴西郡管轄。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為隴西郡的轄地,範圍大致包括現今的城關區和榆中縣。

漢武帝將全國劃分為十三部、一百零三郡,在今甘肅境內設有十個郡。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今西固區黃河南岸構築金城。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將天水、隴西、張掖三郡各划出兩個縣,增設了金城郡。隨後又將金城郡的轄區擴大到十三個縣,即允吾(讀鉛牙,即今青海省民和縣東下川口一帶)、浩亹《今紅古區窯街一帶)、令居(今永登西北部)、枝陽(今永登南部)、金城(今西固區一帶)、榆中(今榆中金崖鄉一帶)、枹罕(今臨夏西部)、白石(今夏河一帶)、河關(今臨夏東部)、破羌(今青海樂都西部)、安夷(今青海西寧東部)、允街(今永登南部)、臨羌(今青海西寧西部),郡治設在允吾,隸屬於涼州(今武威)刺史部。萁中令居、枝陽、允街、浩亹、金城、榆中六縣,都在現今蘭州市轄區以內。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曾一度將金城郡併入隴西郡,翌年,因防務需要又重新分開,但僅領金城、令居、枝陽、榆中、允街、浩亹六縣。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西羌入侵金城,郡治曾一度遷往襄武(今隴西)。

三國時期,金城郡屬於魏國的領土,下轄榆中、允街、金城、浩亹,白土、允吾六縣,隸屬於涼州,郡治仍在允吾。

到西晉時,撤銷允吾縣,金城郡郡治由允吾遷到榆中,領縣由魏國時的六個減少到五個,即:榆中、允街、金城、白土、浩亹。

西晉滅亡後,我國北方相繼出現了與南方東晉政權相對峙的十六個封建割據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在此期間,金州郡曾為前、後、西、南、北五涼和前、後、西三秦所轄,領縣錯雜,莫相統一。其中,前涼張0曾一度將金城郡郡治遷往金城(今西固區)『西秦乞伏國仁則在今榆中縣大營川一帶「築勇士城以都之」.及至南北朝時期,金城郡又相繼為北魏,西魏、北周所有,隸屬於河州,郡領子城、榆中、大夏三縣,郡治設在位於現今榆中縣境內的子城。那時,也就是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由於金城郡、縣的變動比較頻繁,郡治和縣治所在地也游移不定。特別是設置「郡」,「縣」的原則,與兩漢時期比較,更是大不相同。在兩漢(尤其是西漢)時,「戶」數不足若干的,「口」數不足若干的,不得隨便設置郡、縣。到十六國和南北朝時,則全然不同,不僅可以隨意設置郡、縣,而且常有不顧戶、口數目,一「郡」只直隸一「縣」的現象發生。其用意自然在於政治上的誇張,即炫耀自己轄有若干郡、若干縣而已。所以,當時的金城「郡」,實際上已經降低到「縣」的水平。據史料記載,西漢時,金城郡領縣十三,有戶三萬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萬九千六百四十八。在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金城郡無戶口資料可稽。但到隋朝時,金城郡僅領縣二,有戶六千八百一十八,口無統計。便是很好的說明。

隋朝建立後,先是廢郡置州,後又改州置郡。開皇元年(公元581午)文帝設立蘭州總管府,「以皋蘭山為名」.「蘭州」這個名稱,首次見諸史冊。煬帝大業元年,又廢除蘭州府,三年,重設金城郡。並將子城改名為金城。郡轄金城、狄道(今臨洮)二縣。以後又廢除金城縣,新置五泉縣,其轄地大致與今蘭州市城關區相當。

唐初改郡為州,金城郡仍名蘭州。高祖武德二年,首次將州治所在地由隋代的金城(即子城)縣遷至五泉縣,也就是現在的蘭州市城關區一帶。太宗貞觀元年,將全國劃為十道,以道統州。蘭州上屬隴右道,下領五泉和金城(今西固)二縣。高宗咸亨二年,又改五泉縣為金城縣。玄宗天寶元年,復改蘭州為金城郡、金城縣為五泉縣。肅宗乾元二年,再改金城郡為蘭州。安史之亂以後,蘭州失陷於吐蕃。到宣宗大中二年,才復歸唐朝。州領五泉、廣武(即今紅古區一帶)二縣。唐末至五代期間,蘭州又相繼為回鶻、党項諸族佔領,直至神宗元豐四年,方回到北宋的版圖。

北宋初期沿襲唐朝的行政建制。以後又改道為路,全國共設十五路,分領府,州、軍、監。在蘭州設立「蘭州金城軍事」.徽宗崇寧二年,將治所所在地五泉縣改名為蘭泉縣。到南宋時,金朝政權在它所佔據的北方設立十九路,分領府、州。高宗紹興元年,蘭州成為金朝屬地。金熙宗星統二年,撤銷蘭泉縣,蘭州轄定遠(今榆中西北部)、龕谷(今榆中)、阿干(今七里河區阿干鎮)三縣,隸屬於臨洮路。

元朝將全國劃分為十二省,下轄路、府、州,縣。蘭州領阿干縣,隸屬於甘肅行中書省臨洮路鞏昌(今隴)總帥府。

明改元制,變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全國共設兩個直隸地和十三個布政使司,分領府、州、縣。甘肅行政隸屬於臨洮府。洪武十一年後,朱元璋為「控要害,以分制海內」,相繼封諸子為藩王。惠帝建文元年,蘭縣成為肅王的王城。憲宗成化十三年,又將蘭縣升為蘭州,轄金縣(今榆中),歸陝西布政使司臨洮府統轄。

清初仍循明制,蘭州隸屬於臨洮府。後恢復元朝的行省建制,下設道、府、直隸州、廳、縣等。鑒於當時我國疆域重新得到統一,「以遙隸陝西,不免鞭長莫及」,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清政府決定設立甘肅行省(即甘肅布政使司),與陝西實行分治。並並「酌全隴適中之地,狀區夏控制之形」,在蘭州「建立會城,移設府治」,甘肅巡撫也隨之由鞏昌移駐蘭州,蘭州始成甘肅省會。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准巡撫奏請,五年(公元1740年)將甘肅的政治中心由臨洮府遷到蘭州,稱為蘭州府,並將蘭州改為皋蘭縣。蘭州府統領兩州:狄道州、河州、一廳:循化廳(今青海循化),四縣:皋蘭、金縣、渭源、靖遠,府治設在皋蘭縣,也就是現在的城關區。

辛亥革命後,該府、州、廳為道、縣,以省統道,以道統縣。公元1913年,將蘭州、鞏昌二府合併為蘭山道,統領十五個縣,即: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和漳縣。道尹駐在皋蘭。公元1927年,改道為區,皋蘭、榆中屬於蘭山區。公元1936年,又劃甘肅省為七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皋蘭、榆中屬於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署治駐岷縣。隨後又將皋蘭縣縣城划出一部分,於公元1941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蘭州市。任命蔡孟堅為首任市長。市政府與皋蘭縣政府同設在現今城關區武都路,市縣並列,市轄城區,縣轄鄉村。市區東起東稍門,西至七里河,南至皋蘭山,北至廟灘子,面積約十六平方公里。到公元1944年,市區面積才擴展到一百四十六平方公里。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三十餘年間,蘭州市的建制曾幾經變動。公元1985年底,全市共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五個區和榆中、皋蘭、永登三個縣,總面積達一萬三千八百六十九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一千六百三十一點六平方公里。甘肅省和蘭州市的黨政軍首腦機關全部設在城關區,也就是蘭州舊城所在地。

倘若從西漢設置金城郡算起,到公元1985年為止,蘭州已經經歷了將近兩千一百年的風雲變幻。因此,把蘭州稱為黃土高原上的歷史古城,絲毫也不誇張。


推薦閱讀:

蘭州瘋狂女粉絲終見劉德華 賣腎老父隔日跳海自殺(圖)
2017年8月31日蘭州晴
蘭州(甘肅省省會)—搜狗百科
甘肅是哪個省的?是甘肅人都轉!身為甘肅人超自豪!
不來虛的,蘭州這家十五年的日餐店真讓你一秒到日本!

TAG: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