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我播你看」 民生新聞的現狀與大趨勢
突破「我播你看」 民生新聞的現狀與大趨勢 | |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武興芳 江耀進 10月11~13日,首屆全國都市頻道協作暨民生新聞發展論壇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天津舉辦,主辦方全國26個省(直轄市)都市頻道的負責人及民生類新聞欄目製片人參加了論壇。此次論壇由天津電視台都市頻道承辦。 近年來,隨著民生新聞受到廣大受眾的青睞,一些負面評論也隨之而來,有人認為民生新聞為了吸引公眾的眼球,不惜夾雜色情、瑣碎、暴力、犯罪等負面話題,極個別學者甚至將民生新聞概括為六個字:「新、奇、特、星、腥、性」。 不過,新聞界人士普遍的共識是,民生新聞之所以廣受歡迎,是因為它符合新聞的基本定義和標準,它對真實性、時效性、接近性、重要性的新聞價值的判斷,以及趣味性、知識性、服務性等新聞價值的輔助性因素的運用,是民生新聞興起的最重要因素。
什麼是民生新聞? 民生新聞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符合新聞的基本定義和標準 突破「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 民生新聞到底「起源」於何時?學界一般把2002年江蘇台《南京零距離》的開播作為國內電視民生新聞時代的自覺階段。當然,這種觀點不論準確與否,但可以肯定的是,民生新聞欄目是地方台參與新聞競爭的必然趨勢。四五年間,民生新聞遍地開花,風生水起,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沒有人統計過,全國到底有多少個民生新聞類欄目,民生新聞究竟為電視產業帶來多大的利潤空間,民生新聞影響了多少受眾,甚至電視節目的發展。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是,民生新聞以良好的收視表現和豐厚的廣告回報,成為各地方台的強勢新聞欄目,並使其所在的頻道成為最熱播的地面頻道。 有關人士認為,電視民生新聞的崛起絕非偶然。民生新聞把新聞價值定位於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讓新聞本質回歸到「廣大群眾欲知、未知、應知的事實報道」上,在形式上貼近生活,貼近百姓,大膽地突破「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注重觀眾的參與性和雙向交流性,主持人的形象、語言和風格趨於平民化設計。 這股迅速形成的民生新聞流能否成為一種主流輿論,進而健康發展,引起了業內的思考和關注。 是不是主流新聞? 此次研討會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是:民生新聞是不是主流新聞? 對這個問題持肯定態度的人佔到絕大多數。天津電視台都市頻道總監沈國華從五個方面闡述了民生新聞作為主流新聞的理由。他說:「民生新聞就是我們社會的主流新聞,而不單純是一個新聞產品的附屬品,發展到今天,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民生新聞能夠貼近群眾,能夠成為新聞輿論的主流。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作為以民生為內容、媒介為橋樑、和諧為基調、發展為目的的民生新聞理當成為主流新聞的一部分。」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根本就是一個不需要討論的問題。「民生新聞的定位和認識,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出來本身就是一個問題了。」江西電視台台長助理、都市頻道總監許運交這樣說道。
安徽電視台經濟中心副主任龔正認為:「一定要放棄主流和非主流的單純理論討論,實際上是新聞之外無新聞,新聞就是新聞。區別於傳統新聞或者聯播式的新聞以民生新聞命名,是因為我們本身新聞節目的發展,題材發展了,這兩種不同的節目承擔著不同的功能和責任。」 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是民生新聞? 曾有學者提出,民生包括生存、生命、生活、生息等等內容;也有人認為,民生新聞應該叫國民新聞、大眾新聞或者公共新聞。有人說,民生新聞之所以受歡迎,不是因為叫民生新聞,而是因為它回歸了新聞的本質,對新聞真實性、時效性、接近性、重要性的新聞價值的判斷以及趣味性、知識性、服務性等新聞價值的輔助性因素的運用,實際上就是新聞本質的一種回歸。 許運交說:「我認為不管它叫什麼,它就是老百姓自己的新聞,貼近性、本土化是它最明顯的特徵。用老百姓的語言解讀老百姓身邊發生的事情,原生態應該是一個褒義詞,民生新聞就應該從改變電視新聞上的語態上做起。」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全國電視台實行頻道專業化改革之後,以民生類新聞作為品牌的都市頻道的發展引人注目。面對新的形勢,如何突破收視的『天花板』和民生類新聞發展的瓶頸是各都市頻道思考的問題。」天津電視台都市頻道總監沈國華說。 民生新聞的現狀 媒體的職責泛化是一種理性競爭的必然,還是一種無序競爭的惡果? 瓶頸現象?高原反應? 民生新聞的發展目前遭遇了一些問題,比如節目內容淺、散,市場份額收縮等等。究其原因,江蘇電視台城市頻道總監李響認為,民生新聞發展太快,這個快有一哄而上的因素在裡面,有競爭中跟風的成分在裡面。同時,節目發展太快,隊伍建設跟不上。 的確,從民生新聞目前尚短的發展歷史來看,其速度和規模的增長可謂驚人,節目從原來時長的8分鐘、10分鐘,一躍成為現在的30分鐘、40分鐘、60分鐘,甚至90分鐘、100分鐘。運作這些「大塊頭」新聞,無疑需要一支精良成熟、訓練有素的隊伍。而現實卻是,各電視台做民生新聞的絕大多數編輯和記者,新聞從業經歷大都在五年以下,他們的新聞業務素質、專業技能,包括人生閱歷,以及對新聞的價值判斷等方方面面都存在著一些欠缺。
除了人員素質跟不上,還有機制的問題。有人把它歸為「高原反應」——收視率提升非常乏力。原因是策劃節目之初沒有想到它會發展得這樣快,因此沒有做機制上的準備,一旦節目做到一定水平和規模以後,就提出了機制和體制的要求,以及系統的支持。 因為覺得蛋糕香而大,大家都來搶,各頻道各台之間相互克隆,惡性競爭,使民生新聞陷入無序競爭的狀態之中。各省台做了民生新聞,各市縣台也做,甚至同一個台的幾個頻道都在搶新聞。導致的直接後果是,題材雷同、節目形式雷同,同質化競爭日益明顯。同樣一個現場,同樣一條新聞,加上記者編輯把握有差異,有時會出現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解讀,甚至完全相反的報道。這樣一來,媒體的公信力就大打折扣。而且這樣的市場份額不可能是一個相加的關係,有可能是重疊的關係,甚至有可能是相減的關係。 以廣東的民生新聞節目為例,廣東南方電視台《今日一線》跑的是街頭巷尾的生活瑣事,廣州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日日睇》裡面也有一個類似的節目,由於內容和形式大同小異,技術操作也沒有太大的差異,因此難以形成真正的競爭,只能是此消彼長。 「大家都在搶民生新聞,幾乎連狗打架都有幾台車在現場拍攝。」 廣東南方電視台衛星頻道副總監劉大衛幽默地評論道。 吉林電視台都市頻道總監趙景春介紹說,吉林電視台都市頻道有一個民生新聞欄目《守望都市》,競爭對手就是市台,長春地區同類的新聞節目有六個,基本上都是在同一時間播出。 四川電視台文化旅遊頻道副總監張力也深有感觸:「我們民生新聞起步特別晚,剛剛出生三個月,在成都也有七八個同類欄目進行高度的同質化競爭,而且都在同一時段。」 不過,在頻道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電視欄目均呈現出分眾化趨勢,不言而喻,這個餅將被攤薄,單個民生新聞欄目的收視率呈現下降趨勢也是合理的,關鍵是要進行冷靜合理的分析,想出應對的辦法。 正面?負面? 是不是負面的東西一定會吸引受眾,而正面報道就容易被忽略? 隨著民生新聞的迅速竄紅,一些負面評論也隨之而來,有人甚至認為,民生新聞為了吸引公眾的眼球,不惜夾雜了色情、瑣碎、暴力、犯罪等負面話題,極個別學者將民生新聞概括為六個字:「新、奇、特、星、腥、性」。
民生新聞與社會新聞的顯著區別之一,正體現在它的民生的視野、民生的態度、民生的情懷。然而,反觀我們的民生新聞,不得不承認,確實存在著為追求轟動效應隨意誇張的現象。廣東南方電視台衛星頻道副總監劉大衛說:「不罵不過癮,似乎批評不犀利,不讓百姓聽得夠勁,就不足以顯示民生新聞的力量。」這樣的新聞雖然聽著解氣,卻無形中背離了貼近百姓的初衷和客觀報道的原則。報道的雖是百姓生活和百姓心聲,給人的感覺卻是高高在上,視野是俯視的,情懷是媒體的。 撇開那些瑣碎的、帶負面效應的東西之後,還能不能達到理想的收視效果。以《南京零距離》為例,2004年「十運會」期間,為了不影響南京市形象,該欄目摒棄了負面報道,結果證明,收視率並未受太大影響。 重慶廣電集團電視新聞中心副主任李揚介紹,重慶電視台的新聞欄目《天天630》自開播以來,堅持只做正面報道,欄目的收視一直保持高位穩定。為了加大正面新聞的力度,他們還開創了《重慶好心人》、《請讓我來幫助你》等欄目。他透露,《天天630》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平均收視率為14.9%,據悉,重慶市約有500萬電視用戶,按每戶3.5人,15%就是200多萬人在看。重慶每天出版的報紙加在一起不過100萬份左右,《天天630》的關注程度是重慶所有報紙關注程度的兩倍以上。 維權?監督? 民生新聞是新聞本土化發展的產物,在受眾本位思想越來越佔主導的時代,民生新聞以其平民化、娛樂化與服務性倍受觀眾青睞。 應當承認,民生新聞關注老百姓的生活瑣事,如房屋滲水、看病就醫、買菜購衣、就業上學、物價上漲、好人好事、服務態度、消費意識等,的確為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參照標準和行動坐標。 這是好事,然而過猶不及。老百姓在看了輿論監督的節目後,悟出一個竅門:有事就找記者。「想打官司的找媒體造勢,業主要告開發商必定拉上媒體,打不贏官司所謂求救無門最後還要找媒體。以至於媒體的爆料熱線幾乎成了百姓的投訴熱線。」廣東南方電視台衛星頻道副總監劉大衛說。 湖北《經視直播》總製片人陳劍也有同感:「現在我們好像不是在做新聞,像是在大包大攬,我們要做新聞報道,還要做社區工作,甚至有時還要做『保姆』,現在出現尋人、尋物這樣的幫忙都不算什麼的,連婚介、團購、求職以及各種各樣所謂的幫忙都做起來了,甚至像企業一樣給觀眾發VIP卡。」 這當然是不正常的。媒體的職責被極大地拓展和延伸,這種職責泛化是一種理性競爭的必然,還是一種無序競爭的惡果呢? 在維權還是監督的平衡關係上,湖北電視台經濟頻道的做法值得借鑒。《經視直播》總製片人陳劍介紹說,因為每天接到的爆料很多,但可以公開報道的卻很少,「我們每天固定有兩個編輯值班,把信息進行分類,以公函的形式反饋給問題涉及的各部門,然後把職能部門的反饋處理在我們的屏幕上進行滾動播出。當然也遇到過很多職能部門置之不理,我們堅持一次、兩次、三次……有些已經堅持了三個月,現在所有涉及的職能部門,尤其是教育系統、衛生系統,都積極主動配合解決問題。」
民生新聞大趨勢 提升新聞的品格,體現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又能找到與百姓需求契合之點 民生新聞有了一個輝煌的開始,可是,現時的強勢是否可以延續到未來? 也許內容為王永遠不會過時。社會在進步,民生新聞節目的內容如何創新,是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民生新聞在很長時間是關注電視觀眾的心態,從最初的一些獵奇、好奇的心態轉向了審視,觀眾和民生新聞在一起成長,早期一起車禍還能吸引大家的話,七年以後觀眾可能對這種新聞產生厭煩。」《南京零距離》製片人周炎這樣分析。 因此,提升新聞的品格,體現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又能找到與百姓需求契合的點,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老百姓最關心的,也是政府最關心的」。 其次是對於節目形式的探索,各台都做了諸多嘗試。 以活動帶節目已成為趨勢。天津電視台《都市報道60分》提出了「以活動帶節目,以節目帶隊伍;以活動樹品牌,以品牌促效應」的基本思路。他們用一年的時間關注青藏高原的藏羚羊,發了100多條新聞、十幾個新聞專題,拍了一部紀錄片《可可西里守護神》,其中,新聞短消息《長江源頭楚瑪爾河出現斷流》獲得了中國新聞一等獎,實現了效果最大化;在中法文化年期間,他們主辦了「塞納河的婚禮」將影響擴大到境外。 在剛剛結束的國慶長假,江蘇台《南京零距離》舉辦了軟體博覽會等四大盛會,期間,承接了「菊花仙子」的評選直播報道等等。事實證明,把時政類的新聞用民生化的形式報道出來,得到了政府的首肯,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節目收視率依然穩定。 「在社區建立工作站」,周炎介紹,江蘇台城市頻道在兩年間在50多個社區建立了社區工作站,開通熱線,把節目對於群眾的求助,包括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社區裡面,讓民生新聞欄目與群眾距離更近。 現在的民生新聞節目做得越來越大,動輒60分鐘,甚至90分鐘,節目是不是一定要做得很長,或許可以有一個延伸和衍生品來釋放節目積累的能量?北京電視台對節目實行捆綁播出,互相借勢。北京電視台生活節目中心副主任李曉雁介紹,《七日七頻道》是一個日播節目,主要講述百姓家長里短,之後又開辦了一檔探究柴米油鹽價格的生活資訊欄目《生活面對面》,捆綁播出後,成為生活頻道收視最高的兩個節目。據統計,全部節目的平均收視率從2002年0.5% 提升到2006年一至三季度的1.91%,每年遞增大概在40%以上。《七日七頻道》在2002年的平均收視是1.8%,到今年第三季度平均收視為4.9%,廣告創收從2002年的3300萬元到今年的1.38億元。
再次是隊伍的鍛造。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天津、上海、雲南、安徽、江蘇、江西等電視台頻道總監紛紛強調了民生新聞欄目編播隊伍的重要性。 最後是探索引進電視媒體新技術,因為技術的創新會給節目的創新提供載體和工具。比如直播車的運用,使新聞更加真實、快捷,更加新穎。天津台《都市頻道60分》將在2007年實現100場戶外直播,並在市內遍布記者站點,即時回傳新聞。此外,利用新技術還可以實現媒體之間的聯合。江蘇台計劃在2007年構建城市全面微波網和攜帶型的SNG,一旦發生重大事件即在第一時間發回直播室。同時,江蘇電視頻道和廣播頻率正在構建一個多終端的新聞媒體,以多終端運營新聞節目的方式,實現新聞欄目運營最大化。 山東齊魯台也非常重視技術創新,2004年年初,他們和美國合資成立公司,把即時接入調查系統引進到節目中,方便了和觀眾的雙向交流。 據《中國廣播影視》記者了解,此次論壇除了探討民生類新聞現狀和走向,參會的各省(直轄市)都市頻道還將構建一個協作平台,進行節目合作,使各都市頻道加強聯合、共享資源、優勢互補,來迎接新一輪競爭的挑戰。 重慶廣電集團李揚稱:「我覺得這個協作目前來看是建立在資源共享和運作互助的層面上的,這肯定很重要,但是我覺得相對來說真正更高層面的是應該由信息共享進入智慧的共享、創意的共享。舉個例子,我們的節目怎麼做?你們的機制和高招我們能否共享?民生新聞總的來說觀眾覆蓋面還是比較低的,天津的點子給重慶肯定有益無害。智慧、創新的共享比一般的新聞交換更有價值。由一個人辦節目變成幾十個台一起來辦,共同面對問題,超過節目本身的共享。」 廣西電視台《新聞在線》主編黃欣表示,「我非常讚賞創意共享的合作,希望我們把這種互動延伸到節目外面。」 經過幾天的會議,與會全國省級台都市頻道和新聞欄目負責人經過認真討論,達成了這樣的共識:第一,民生新聞具有主流媒體的屬性。因此,無論地位和特色有什麼不同,其作為黨報、黨刊的屬性是相同的,作為黨的喉舌的作用和功能是一樣的,都要做到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第二,民生新聞是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政治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本質是以人為本,民生新聞把事件對準了與群眾利益最直接、最密切的視角上,突破了傳統宣傳方式,贏得了觀眾的認可,其優異的收視表現為民生新聞做了最好的註解。第三,民生新聞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從民生新聞關注人的生存環境、生存狀態、生活需求的內容來看,也包括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倡導的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內容。因此,從創建良好的輿論氛圍功能方面來說,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民生新聞是地方台參與新聞競爭和新聞改革的必然趨勢。新聞資源的日益壟斷,使得接近性、地方化成為各省級台的優勢,也成為探索新聞改革的方向。 為期三天的論壇取得了豐碩成果:與會各台代表經過認真協商,原則通過了《全國省級台都市頻道暨民生新聞協作章程》,《全國省級台都市頻道暨民生新聞協作成員台協議》,簽署了《全國省級台都市頻道暨民生新聞合作意向》。大家今後將就節目交流、欄目合作、大型活動互動以及重大新聞事件的聯動直播等方面進行合作。 論壇精華輯要(按發言順序排列 未經本人審閱) 天津電視台都市頻道總監沈國華
《都市報道60分》歷經七年,由30分鐘擴大到60分鐘,三次改版躍上三個台階,收視率最高時達到10.2%,位居天津電視台欄目第一。在天津社科院組織的問卷調查中,《都市報道60分》成為天津媒體中最受觀眾喜愛的欄目,都市頻道成為天津台最受觀眾歡迎的品牌頻道。 《都市報道60分》的欄目宗旨是關注都市民生,關心都市民生。發展是最大的民生,但是我們所關注的發展一定是指與老百姓關係最直接、利益最密切的內容。我們不為採訪範圍和報道內容所限,不管是政治活動和會議,還是重大工程,我們報道的內容一定是就業保障、利益分配、公共事業方面的角度,我們把觀眾概括性地分為市長、市民、市井階層。市民、市井就是我們的基本觀眾群,我們節目就是為他們服務的。在導向正確的主線上,觀眾要看什麼,常常是我們新聞選擇的核心與標準,就是配合性報道我們也努力做到爭先出巧,有特色,反應快,體現時效性和適宜性。 江蘇廣播電視總台《南京零距離》製片人周炎 今年是城市頻道《南京零距離》開播的第五個年頭,從最初的一些獵奇、好奇的心態轉向了審視,觀眾和民生新聞在一起成長,早期一起車禍還能吸引大家的話,7年以後觀眾可能對這種新聞產生煩躁。如果民生新聞拋卻了以往一些瑣碎的,帶負面效應的東西以後,能不能吸引觀眾,還能不能達到我們理想的收視率效果?我們「十運會」期間的節目證明了我們可以做到這點。 江西電視台台長助理、都市頻道總監許運交 《都市現場》作為民生新聞主打欄目,從2002年2月1日創辦15分鐘到2004年8月1日擴版60分鐘直播,到今年1月1日100分鐘,去年全年的平均收視率是12個點,今年100分鐘平均收視率是8點多。另外,我們在民生新聞《都市現場》的基礎上開辦了早間一小時的《早間晨報》和午間一小時的《互動60分》兩檔新聞資訊類欄目,而且節目內容和《都市現場》基本上沒有太多的衝突。 湖南經濟電視台副總編輯、直播都市頻道總負責人梅宏 《都市一時間》在湖南這樣一個娛樂大行其道的地方有生存之地嗎?我們的經驗一是現場零距離,和《南京零距離》是一樣的,現場零距離能讓觀眾看到你的現場,他和你同時看到的是一個地方;二是時間零距離;三是思考零距離,觀眾想到的和記者想到的是一樣的;四是互動零距離,觀眾看到你的節目之後,他要有所反映,這個反應是零距離的。 安徽電視台經濟中心副主任龔正 要告別民生新聞,真正的回歸到新聞的本質上來。之所以有民生新聞,也是電視新聞人在多年的思考之後的一種自覺的選擇。要按新聞規律去採訪和製作新聞,要按照新聞規律去製作節目,要按照新聞的本質屬性去判斷新聞的價值。這是新聞的價值和新聞規律本身和目前社會實踐結合的產物。
北京電視台生活節目中心副主任李曉雁 生活頻道辦節目的思路就是不求大、不走遠,靠近生活,圍繞服務,從小處著手,講時效,從生活頻道的定位來看,內容就是圍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來製作節目。如果五年前我們要是展望一下生活頻道的發展,肯定不會想到我們當年2002年播齣節目的時候最高收視率有0.7%,今年最高收視率已經達到了7.6%。 重慶廣電集團電視新聞中心副主任李揚 《天天630》究竟是靠什麼起來的?我們認為,最直接的一點就是民主政治的推進。只有民主政治的推進才有民生新聞的發展。我覺得業界和學界對這個問題沒有充分認識和肯定。輿論監督實際上就是民主政治通過媒體的表達形式,中國沒有民主政治的興起不會有民生新聞的興起,我們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廣東南方電視台衛星頻道副總監劉大衛 近年來,廣東境內頻道新聞節目全天收視份額已開始超過了境外及香港頻道。2005年民生新聞欄目《新聞日日睇》一炮打響異軍突起,在數十個頻道中迅速躍升為黃金時段第四名,起到了一個節目激活一個頻道的作用。珠江頻道的《今日關注》去年改版後,收視率也突飛猛進,最高收視率在廣州地區達到了8%。 廣西電視台《新聞在線》主編黃欣 如果沒有《新聞在線》,可能現在的廣西電視台都市頻道沒有這麼火。今年3月份,《新聞在線》欄目廣告投放量比去年增加了145%。到目前為止,頻道今年的廣告播出量比去年增長了110%。《新聞在線》2004年1月1日開播以後,下半年收視率躍居到全廣西所有電視新聞欄目第一名,一直保持到現在,去年這個節目的平均收視率是11.99%。 河北電視台都市頻道《都市生活》製片人馬德軍 這個節目啟動非常晚,節目改到60分鐘的時間只有兩個月。河北台本來有五檔民生新聞,經過了五年淘汰還剩兩檔。在調整過程中我們稍微做得遠了一點,我們更多的是想由表現形式進行變化,對民生新聞進行多側面、多切面的報道。
湖北電視台經濟頻道《經視直播》總製片人陳劍 湖北經視成立於1988年12月,是全國成立最早的經濟電視台,是獨立法人,獨立建制。去年創收1.4億元,今年是1.5億元,明年目標是1.7億元。 現在民生新聞運用其受眾面廣、影響力強的優勢,正發揮著它對社會生活的主動性介入和引導作用,成為更多階層的人群可以信賴的信息庫,以及可以演說的輿論場和提供決策的參考地。這是民生新聞的主流化努力。主流化的目的並不是要有一個好名聲,或爭取一個名分,而是要使我們的新聞節目在更好的舞台和空間中,在社會發展中起到積極作用,這是我們努力的前提。 吉林電視台都市頻道總監趙景春 我們的主打欄目《守望都市》,今年擴版到90分鐘以後的平均收視最低是17%,最高是29%,這個欄目一年只有400萬元的資金,而8分鐘的廣告時間收益是6000萬元。《守望都市》在2001年9月3日開播時只有10分鐘,擴到一個小時以後,就已經達到了巔峰,擴到一個半小時(90分鐘)已經達到了我們當地新聞節目的極限,因為我必須要往裡面「注水」,這值得我們思考。 內蒙古電視台經濟生活頻道副總監張虹鄰 《都市全接觸》這個欄目已成為內蒙古地區新聞的一個亮點。觀眾對這個欄目是這樣評價的:活潑而不淺薄,深沉而不呆板,說真話、訴真情,講真理,值得一看。民生新聞的曝光力度和監督力度的把握,這是一個比較難的難點。民生新聞給老百姓做主,不過,誰來給民生新聞做主? 山東齊魯台副台長林修功 我台現在有一個欄目《拉呱》,去年11月31日開播,改變了山東人下午不看電視新聞的習慣。原來下午17:30的收視率只有一兩點,《拉呱》開辦以後很快升到5%以上,現在穩定在5%~7%,濟南地區在8%~10%,市場佔有率在濟南地區達到80%。 山西廣播電視總台都市頻道總監楊銳 《新都市110》欄目9月1日剛剛擴版到60分鐘,在省內民生新聞中收視率最高,說起來我們發展非常難,當時有人認為都市頻道是生活、服務、時尚,說我們不應該做新聞。但我們做了,現在看來,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陝西電視台都市青春頻道總監胡勁濤 在確立產業或者把它當成一個產品看的時候,民生新聞的壽命是巨大的,中國城市的膨脹為中國的都市頻道提供了最佳的發展機會。中高收入階層已成為我們頻道的第一類收視人群。我們在增加的娛樂節目中加強了「電視的按摩功能」,為這些最忙的人群進行心靈按摩。 上海電視台新聞中心《新聞坊》監製池馳 我們在19個區縣建立了記者站,每天有一個電話會議,有電網平台,19家區縣台可以打進來,記者可以報選題,這樣解決了我們版面選擇確定的問題。《新聞坊》的收視率在上海電視台的綜合新聞當中排名一直是第三,在成本核算上面,是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成本最低的一檔節目。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編委、都市頻道總監李也平 《第一現場》每天直播60分鐘,目前的收視是深圳當地最好的。儘管如此,我們知道,目前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是提升節目的內在品質,提升這檔新聞節目的境界。我們的訴求是要驚醒社會,並推進社會進步。 四川電視台文化旅遊頻道副總監張力 我們不做簡訊息,而是做強勢欄目,把《天天315》做長,做得有深度,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還改名叫《非常新聞》,我們提出的口號就是「非常新聞就是維權新聞」,我們專心只做維權而不做其他類型的新聞。 雲南電視台都市頻道總監馬建宇 《都市條形碼》是2004年2月開播的,時長50分鐘,創下了昆明地區欄目的收視率的最高點。去年,尼爾森的數據年平均在58%,今年的數據在53%左右。它培養了一批固定的收視觀眾,帶動了雲南電視台收視率的高速增長。 浙江電視台錢江都市頻道副總監錢群 在浙江杭州這塊地方,新聞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杭州當地收視率最好的是方言新聞。因此我們搞差異化,也就是建立幫忙機制,擴大傳媒的服務功能。比如我們的名牌欄目《范大姐幫忙》堅持主持人去現場,切入到觀眾反映的事件中去。「范大姐」也從一個鄰家大姐慢慢成為了平民明星。 來源:中國廣播影視 2006年11月15日 |
推薦閱讀:
※4月9日新聞匯總
※我為喜劇狂新聞資料?
※如何評價柴靜?
※2018荷賽獎揭曉!東方IC獨家代理資源的5位攝影師榮獲大獎!
※4· 時事新聞|防洪救災是大事,人民安全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