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長養智慧

長養智慧 2016-12-21 09:07閱讀: 觀察身體的「無常、苦、無我」就是修身念住,而能夠把這種觀察認知堅持很多年,就是長養智慧。觀身之智需要逐漸提高,因此有一個長養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事情要做出成就,都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修行方法的正確,還要有長遠心和耐心,並且能夠把觀察身體當成是一個認知身體真理的實踐過程。實踐能力很強的人修身念住,豐富的經驗會讓他只注重修行的方法和精進的努力,以及只在實修中認知身體的三法印;而修行的結果是不必多考慮的。禪修要成功,「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正確心態是必須要事先建立起來的——這很不容易。沒有這種心態的支持,就很難在數十年、一生或數生中一心專註在四念住上。禪修是一項實踐活動,因此要求修習者要有極強的實踐能力。成功的禪修者都具有正見、定力以及精進修行的能力;還有把這些因素圓融地組合起來,使禪修的認知活動成為一項真實的觀察實踐行為。雖然我們這樣分析,其實,在成熟的禪修者身上,這些能力都是他們的本能,他們不經思索就會這樣做的。沒有心理上的訓練和長期的積累功夫,多數凡人都會對結果太過嚮往,這會成為障礙。但有經驗的實踐者不會這麼做,他們的本能中,已經蘊含了對結果的不強求。「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是一種很高的世間智;獲得這一智慧的人,他們的心理在任何事情上都會有一個較為深層的平靜。這一心理特徵對觀身很有利,這裡的平靜不是定力,在一定的條件下,平靜是定力的環境條件。在平靜的心理環境下,定力容易得到充分發揮。在寂靜安寧的環境中觀身,容易產生良好的效果。因此,禪修一般要求遠離人群,遠離鬧市,在獨處中觀照身心。也有一些禪者養成了在寂靜的深夜獨自修行的習慣,那時萬籟俱寂,所有的人都睡了,日間混亂的磁場也都安靜了下來;更重要的是修行者知道這已是深夜,不會有任何的干擾,於是心就進入深層的安寧。單是這一點就能提高觀身的清晰度,而清晰度的提高就如同定力的增加。定力越高,觀身觀心的清晰度就越好,但利用寂靜安寧的環境,也能給自己有限的定力增加份量。安靜的環境和定力結合起來,觀察身心時就會比平常清晰。在這種寂靜中,你甚至於能聽到心臟的跳動。寂靜中若能感知到心臟的跳動,你可以一直這樣修;幾個月下來,你的定力就會增加,這如同觀呼吸一樣。然後你會對身體和心臟有一個了解,你知道心臟是啟動生物身體的動力源頭,身體的生物電以及血液流動的動能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都來自於那裡。這是你自己親身體會到的,而不是聽他人說的。這樣地再禪修一段時間,對心你也會有真實的理解。《阿毗達摩》或《清凈道論》中說,心在心臟的血里。如果在深度的寂靜中你能傾聽心臟的跳動,你的定力會增長,當定力增加時心會在更高層面上獲得寂靜,如此你會更專註、更細緻以及有更多的安寧。在這樣的定力基礎上再加歷練和打磨,讓觀察更為柔軟而精準,你就能感知到一系列的心理活動並非來自於大腦,而是來自於心臟那個部位。這並不是說由物質生成的心臟器官能夠產生心理意識,而是指心本身的物理位置就在那裡;這與經典中所講的是一致的。這就是實證。所有的真理你都要一個一個地如此實證,才能明白它的本來面目。其實,心在哪個位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心的「無常、苦、無我」,這是修習四念住的核心。所以,心本身產生的那一系列的現象來自哪裡,這不是重要的。禪修者不知道心理現象在身體的哪個位置,並不影響他的禪修;只要能觀察到心的無常、苦、無我,就算是正確地實踐了四念住。但其實,一位禪者如果能夠清晰地感知到心的無常,也許多數時候,他也有能力感知到心理現象產生的位置。只是那並不重要,不需要探討。佛法的實修實證就是這樣,你要明白身心的真理,實際觀察身心是必經之路。觀察的功夫積累到位了,對那些現象和本質你就能明明了了。身心的本質是「無常、苦、無我」,這是佛陀親自證知的真理,但禪修者還要在佛法的指引下,親身證知身心的這三個特徵。如果不能親身證知身心的無常,禪者就不能真正地知道三法印的真理。文字上知道的不是真明白,自己沒有真切地觀察到身心及其規律,煩惱和痛苦就無法解除。這也就是若要從佛法中獲得利益,你必須要實修實證的緣故。當然,禪修最終所要證悟的是終極真理——涅槃;佛陀在《大念住經》中說,四念住是止息痛苦、證悟涅槃的唯一道路。親證身心的規律是完全不同的,親證能直接生起智慧,而真智慧就能消除煩惱痛苦。佛法知識告訴你,純粹的身體是自然的元素,而現代科學和具有現代意識的人都在大部分的程度上認為身體是自然的一部分,但這個認識是未經你實證的外在知識。多數禪修者會認為他從文字上學來的佛法知識已經是他自己掌握了的真理,這是相當大的誤解。在人類的整個思維中,認為身體是自己,這是非常深入而穩固的意識,僅僅通過文字學來的表面知識,根本無法擺脫這樣的錯誤意識。但若能親身證知到身體的真理——「無常、苦、無我」,那就不同了。這時,禪修者的煩惱痛苦以及不安之心就開始被他親眼看到的身體的真理所消除。實相是最有力的,當禪修者第一次證知到實相,他就會逐漸地讓自己在時時處處都能接近實相——這就是皈依法,而對身體實相的反覆認知,可以消除對身心的誤解,並斷除一切煩惱痛苦——這就是苦的止息。佛法的禪修就是觀察認知五蘊身心,當這樣的認識到達某一個階段,整個的思維方式就會發生巨大轉變。那時對於身或心,對世界和空間,對這個物質及充滿場能的宇宙就有了全新的認知,這就是智慧。因此,禪者對身心的觀察越細緻,那些處於隱性的和處在角落裡的錯誤認知就會被一個一個地發現並糾正。實修就是看清身心,一旦看清了,你的意識就完全不一樣了。於人類而言,身體是基礎,對身體的認知決定了思想的一些層面。如果思想還未能有根本性的轉變,說明對身體的正確認知還未到達某個階段。多數人在修身念住時因為通過實修而建立的認知功夫還不夠,心理上深層的認知還未能得到轉化,於是遇到事情還會煩惱痛苦。因此實修中的觀察是重要的,慢慢地一層一層地觀察,把這種觀察逐漸地推進到一個深度,然後就是長養這種觀察和認知,直到完全透徹。如此禪觀和長養,身心的真理就會慢慢地深入到心的深處。真理到了深層,心的認識就開始轉化,相應的一些思維方式和內容也會轉化。這樣的轉化是根本性的,它會徹底地改變你。因為你認知到的是實相,是真理,而對實相和真理的認知會讓人擺脫幻覺——對身心的錯誤認知。如果內在還有煩惱痛苦,那就說明還未真正地認識到身心的真理。有人或說他相信身心是無常的,在思維的層面也許可以這樣認識,但這只是淺層的,還停留在理念和文字知識上,這與實際地看見身心的無常不是一回事。禪修者不能總是停留在理念或文字上,要提高智慧,斷除煩惱,必須要真實地修身念住,依照三法印對身體進行認知。這是一個極其漫長和浩大的工程,不會短期內完成。但為了止息痛苦煩惱,有的禪修者是為了追求終極真理,總之,要精進地觀照,反覆地了知身心的「無常、苦、無我。」佛法知識如果還處在文字層面就還算不上真智慧,因為生老病死等事情來了,你應對的方式和內容還是原來的。身念住的修行就是要改變心理基礎,慾望和痛苦產生的基礎必須得到糾正,如果沒有這一步,任何對慾望的限制和對痛苦的安撫都只是暫時的。對身體的無常、苦、無我的觀察愈是清晰,你站立的基礎就越正確和穩定,這就是長養智慧。佛陀指出,四念住是體證涅槃、止息痛苦的唯一正道。禪修者若要斷除煩惱和痛苦,就要修身念住和長養這一智慧。精進地禪修身念住,身心的真相就會越來越清晰,這就是逐步地積澱智慧。當這種智慧達到某個程度,就能摧毀對生老病死的錯覺,讓你看到一個嶄新的沒有生死的世界。如是2016-12-21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覺悟之道,智慧之門 |《三木解易》第二講
    《毛澤東自傳》之1 一顆紅星的幼年
    心經的人生智慧3
    你的家人或者朋友有哪些令你佩服的生活智慧?

    TAG: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