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各單位發文量排名公布
隨著《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12期日前順利出版發行,學界關注的各單位發文量排名新鮮出爐。
2015年恰逢《中國社會科學》創刊35周年。在這一值得紀念的特殊年份里,與新時期中國學術道路並進同行而來的《中國社會科學》,繼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引領學術發展為己任,重視推動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大力推動對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問題的研究,注重學術研究前沿、學術影響和社會影響再攀高峰。
學科分布反映學界整體發展狀況
法學、文學等學科文章比重上升
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一如既往保持了對學術的高標準,12期共刊發128篇文章,用稿率1.72%。
從學科分布看,2015年共刊發馬克思主義文章14篇,法學文章24篇,文學文章18篇,經濟學文章17篇,社會學文章14篇,哲學文章14篇,歷史學文章12篇,公共管理學文章5篇,語言學文章4篇,國際關係文章3篇,政治學文章3篇。
與2014年相比,《中國社會科學》刊發文章的學科比重有小幅變化。比重升幅最大的是法學文章,由14.4%增至19%;其次是文學文章,比重由11.2%升至14%。對公共管理、語言學、國際關係等學科的持續扶持已見成效,本年度這些學科均有重要文章刊出。
學科分布反映出《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發稿情況與我國學術界的整體發展狀況相一致。學者認為,《中國社會科學》所刊文章的選題立意高遠,既反映了當代國內外學術研究的前沿視角與水平,又能夠回應對當代國內外重大問題的關切和思考,體現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標誌性研究成果與代表性研究水平。
作者單位分布廣泛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發文量居前
《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共有作者187人(包含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分布於76家單位。有13名作者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最多,約佔作者總數的6.95%。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並列第二位,作者均為11人,占作者總數的5.88%。清華大學和南京大學均以8名作者並列第三,占作者總數的4.28%。中山大學和復旦大學並列第四,作者數量均為7人,占作者總數的3.74%。中國政法大學位列第五,以6名作者佔總數的3.21%。
從各單位全年發文量情況看,排在前三名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與南京大學並列第四,清華大學與浙江大學並列第五,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依次排名第六、第七,南開大學與武漢大學並列第八,排名第九、第十的單位分別是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雖然《中國社會科學》在學界地位崇高,但對於初出茅廬的年輕學者來說她並非無法企及的高嶺之花。《中國社會科學》堅持在用稿上對所有作者一視同仁,不為作者的地位、名氣等因素所左右,杜絕關係稿、人情稿,不斷推出新人新作。以「職稱」為分析對象考察,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的作者中,具有副高職稱的作者佔總數的15%,在校生(包括博士後、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占作者總數的15%,均較2014年有所上升。
從作者所屬單位看,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多年來穩居發文量前幾位的一些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發文總量相對減少,部分實力上升較快、以前較少有機會在《中國社會科學》發文的普通高校已經嶄露頭角。這反映出《中國社會科學》自2012年改月刊後,作者分布範圍日趨廣泛和分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在全國範圍內的流動狀況。
嚴格制度化管理確保刊物質量
文章斬獲省部級以上獎項86項
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制定、發布了《〈中國社會科學〉發稿會會議制度》、《〈中國社會科學〉發稿會要約》等新的規章制度,對《中國社會科學》發稿會做出更具體、更細緻的要求。正是歷來對期刊質量管理的高度重視,奠定了《中國社會科學》不斷成長壯大的堅實基礎。在近年來的各種期刊排名中,《中國社會科學》持續名列第一,影響因子遠遠高於其他綜合性學術期刊,且與第二名的差距越拉越大。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社會科學》所刊發文章在2015編輯年度共斬獲省部級以上獎項86項。《中國社會科學》再度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選的「百強社科期刊」。在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的評定中,《中國社會科學》再創佳績——獲得論文獎的276篇文章中有64篇出自《中國社會科學》、1篇刊發於《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在僅有的6篇榮獲一等獎的論文中就有2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
沉甸甸的榮譽,見證了《中國社會科學》作為中國國家學術形象代表的權威學術地位,折射出她在學術界、理論界越來越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力。
打造引領學術發展的高端平台
舉辦各類重要學術會議近20場
開門辦刊是《中國社會科學》始終堅持的方針。除了刊發優秀學術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還通過組織品牌學術活動,引領中國當代學術的發展進程與走向。
對東北師範大學副校長韓東育來說,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前沿論壇」是一年中最不容錯過的學術會議之一。因為這個匯聚全國社科界精英的年度盛會,「提供了捕捉最新學術動態、了解學界基本動向的良機」。
事實上,2015年9月在成都成功舉辦的第九屆中國社會科學前沿論壇只是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精心打造的學術論壇之一。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舉辦各類重要學術會議近20場。1月在北京舉辦的首屆法學前沿論壇、6月在天津召開的第二屆青年史學家論壇、9月在太原舉行的第十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10月在京召開的首屆青年法學家論壇、11月在南昌舉辦的第九屆歷史學前沿論壇、12月中旬在廣州召開的第四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高層論壇、12月下旬在京召開的第二屆中青年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討會以及7月在京舉行的「當代中國文學批評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學術研討會等重要學術會議,在學界引起了熱烈反響。學者認為,這些學術活動倡導對中國問題的關注、推動中國特色學術話語體系建設、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範式創新,展現了「《中國社會科學》令人欽佩的責任擔當」。
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
推動中國學術闊步走向世界
從學術層面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是中國學術界責無旁貸的時代使命。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以更加奮發有為的姿態站在了中國學術走向世界的第一線。
繼「傳統」和「啟蒙」兩大議題後,圍繞「現代化」這一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重大議題,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與美國維思里安大學5月在廣西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第三屆中美學術高層論壇;7月,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舉辦的第四屆世界華文學術名刊高層論壇在新加坡舉行,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華文學術期刊代表共同探討當代世界的華文學術期刊與學術共同體建構;11月上旬,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與德國波恩應用政治研究院聯合主辦,上海交通大學承辦第三屆中德學術高層論壇,中德兩國的傑出學者圍繞「經濟發展、法治與社會變遷」這一主題,展開多學科的學術探討和思想交流;11月下旬,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與拉美多國學術機構聯合舉辦、上海財經大學承辦的第四屆中拉學術高層論壇在上海舉行,中拉學者圍繞主題「建構命運共同體:中拉整體合作的新進程」展開坦誠而富有建設性的對話和討論。
這些高端國際論壇與國外學術界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機制,以扎紮實實的工作不斷拓展中國學術走向世界的空間。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記者 毛莉
推薦閱讀:
※2015年婚紗趨勢——女人夢想中的完美嫁衣(十二)舞會禮服裙
※2015年你做過最正確的決定是什麼?
※2015年三煞方在何位,如何趨避?
※2015年01月16日 甲午年冬月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