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記憶的原理和過程出發,闡述如何提高記憶力

從心理學記憶的原理和過程出發,闡述如何提高記憶力

人類記憶是大腦對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一般來說可以在結構上分為三種,即瞬時記憶,又稱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其中短時記憶所保持的是某些經過篩選的信息。口譯記憶包括識記,保持,回憶或再認三個過程。其中,識記過程在口譯工作中與譯員的聽辨、理解相對應;保持過程與譯員對原語信息的貯存相對應;而回憶或再認則與譯語輸出的準備工作相對應。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記憶並不是對於儲存信息的機械恢復,如果是的話,計算機豈不是可以比人類做得好得多。

1.根據認知心理學原理,利用信息視覺化、邏輯化提高短時記憶能力研究表明,短時記憶保持時間為±1分鐘,容量為7±2。7表示7個不相關的數字或語音等信息。顯而易見,人的短時記憶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由於信息量7±2的局限性,訓練的重點就落在了「 7」上,即怎樣更加有效地開發利用「7」?怎樣擴大「7」的負載量,使之承載更多的信息?這項任務就是把組塊的信息量最大化,即把短時記憶的基本單元最大化。與此同時,把凌亂的信息進行有序調整,形成提綱,在解碼輸出的工作階段,以點帶面,輸出原語的信息內容。譯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利用想像力歸納技巧,把所獲得的信息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思維導圖。我們知道,人們對於意義清晰、條理清楚、時間或空間有關聯的信息更容易記憶長久,而不是那些點點滴滴的字、詞、句子。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記住一個7位數的電話號碼並不是十分困難,但是對一個8位數的或者1O位數的號碼記憶起來就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實踐證明,把不相關的信息進行有條理、有規律地組織,上述任務就會容易很多。不妨打個比方:抽屜里放了許多女孩子喜歡的小飾品、髮夾、耳環、手鐲、項鏈等等。對於一個不善做家務、做事沒條理的女孩子來說,打開抽屜,裡面亂七八糟堆滿了這些飾品,想要找一個出來確實需要花點時間。如果我們幫她在抽屜里用上一個蜂巢狀的小盒子,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各種飾品分類地擺放在裡面,挑選起來省時又省力。因此,短時記憶的信息的輸入,如果被放進了蜂巢狀的小盒子,即被組塊、編碼,譯員就可以從容不迫地面對口譯工作,即使再大的信息量也不怕。這也是記憶訓練中,信息視覺化、邏輯化生動的例子。信息經過分析、加工處理,容易在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視覺化及邏輯分析的技巧,譯員可以分清楚邏輯層次,哪些是主幹信息,哪些是輔助信息,再把主幹信息進行串聯,或是因果關係的,或是並列類比關係的,或是推理論證關係的。例如,口譯教程上有篇文章是關於人的睡覺的姿勢與人的性格的關係的。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聽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學生們都把內容視覺化成了一個個睡著的人,把信息生動起來息的視覺化幫助他們縮小了信息所佔用的記憶空間,把對零散的文字的記憶變成為對一個整體圖像的記憶。

2.通過激活長時記憶來提高短時記憶認知心理學認為,長時記憶是指學習材料經過複習或精細複述後在頭腦中長久保持信息的記憶。它的特點是容量大,長期保持。相對於短時記憶,人的長時記憶能力,空間和容量是無限的。我們的長時記憶包括平時積累的辭彙,語法,專業知識,雙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等等。口譯過程中,短時記憶記錄聽取到的信息,進行貯存處理,最後輸出。其實在這個過程中,譯員也不時地從長時記憶中提取相關的辭彙、語言知識、背景知識。那麼,成功地完成口譯工作不僅需要過人的短時記憶能力,同樣不可缺少日積月累的長時記憶的儲備及時激活長時記憶這個巨大的信息庫,使之成為主動記憶,參與當前的加活動,使之處於工作記憶中,接受更精細的加上,才是對知識最有效的利用。口譯過程中,譯員需要不時從長日記憶中提取相關的語言和專題知識對信息進行輔助理解、編碼,長時記憶中信息的貯存量及其狀態活躍與否關係到提取過程的速度,關係到輔助短時記憶進行理解、加工的速度。可見,長時記憶是口譯理解的基礎。沒有長時記憶這個堅定有力的後援團的支持,恐怕短時記憶的能力再強的譯員也不能勝任口譯工作。我們都有過相似的經歷,那就是,要記住你早已經熟悉的東比要記住全新的東西容易得多。因此,增加知識積累,才是改善記憶的根本途徑。長時記憶的改善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其目標是增加長時記憶中儲存的信息量,並優化信息的儲存狀態。

3.通過筆記輔助長時記憶.延長短時記憶認知心理學強調記憶訓練中的策略,諸如複述策略、注意策略、聯想策略、分類策略、想像策略、自我提問策略等等。在訓練過程中,複述策略可以通過筆記技巧的訓練得以實施。根據心理學的原理,複雜的合成性質的、冗長複雜的語法結構信息有時會超出人腦的短時記憶句法負荷,使人腦語言中樞很難綜合處理聽辨到的辭彙信息。譯員需要藉助於筆記形式對原語的內容信息進行整理,迅速地保留原語信息、要點和關鍵詞語,尤其對人腦不易保持住的數字、專業名詞等做出筆記。譯員的大腦的負荷量總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公眾場合,情緒緊張,干擾來自很多方面,精力不易集中,如果單純依靠記憶是無法將信息完整、準確地記住並翻譯出來的。因此,口譯筆記是譯員記憶的延伸和補充,也是對原語思維線路的清晰整理。記錄得當的、個性化的筆記,可以幫助譯員減輕工作時的記憶壓力,保汪口譯工作的速度及質量。口譯筆記應簡明,盡量用最少的符號、文字、字母,盡量迅速地記錄完整的意義,來彌補記憶的局限性,使手記與腦記形成互補,相互協調,使筆記成為記憶的指路標。認知心理學為我們提供了口譯教學中記憶訓練的理論基礎,揭示了記憶的本質和特徵。通過對信息的視覺化、邏輯化的處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記憶能力。教師同時配合以大量的、適當的訓練材料,以及科學的教學方法,將會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記憶原理最詳細的分析

一、提高記憶的意義:記憶是事物在頭腦中的一種反應,涉及到神經、心理兩個學

科,它與人的智力及學習能力密切相關。智力是人類識別、 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征服

自然的核心力量。智力主要由5種「力」構成: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

由於記憶力中包含有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等要素,它是智力的第一要素,因此,提高記

憶力對於提高智力、學習成績及工作能力等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記憶流程:記憶流程包括四方面: 記憶力

1.感覺攝入信息:通過眼(80%)、耳(15%)及其他感覺器官(5%)以及大腦感覺中樞感受信息

並瞬時儲存;

2.加工、編碼信息:通過想像轉形,聯想掛鉤等加工編碼,延長信息儲存時間並使其容易

被檢索回憶及再認;

3.儲存信息:將信息瞬時、短時、長時、甚至永久性儲存在大腦特定部位而不遺忘;

4.提取信息:按編碼線索等檢索、獲得回憶(再現、再識)。

三、增記憶主要途徑:以記憶素質為主,兼顧記憶術記憶力

增記憶方法有數百種,但可歸納為兩大類:記憶素質訓練及記憶術訓練;

1.記憶素質,即感覺器官(眼、耳等)及其大腦中樞對信息的敏感性。高敏感者可將要記

的信息從常人瞬時儲存形式敏感成短時,甚至是長時儲存形式,使人看一眼印象深刻,長久不

忘,或聽一句,回蕩在耳邊,永遠記住。

2.記憶術,即加工編碼信息的技術,其核心是聯想編碼。好的記憶術可以幫助延長短時記

憶,並將短時記憶轉變成長時、甚至永久性記憶,並可在回憶時提供很好的線索提示。 然而記

憶術的作用很有限,記憶術掌握得好的學生,並不表示對所有的事物的記憶都好,只有提高記

憶素質才能全面提高記憶力。

由此可見,記憶素質是提高記憶的基礎,而記憶術是對提高某些事物記憶效率的手段。記

憶素質好比電腦CPU,記憶術則是軟體。眾所周知,CPU為286的電腦,無論安裝多先進的軟體,

都不可能運轉得比586電腦快。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記憶素質(CPU)是學不會,也用不好記憶

術(軟體)的,如果有很好的記憶素質,即使沒有記憶術,照樣可以學好、用好各種知識及

技能。但是,好的記憶術(軟體)可以加速記憶(運轉)效率,讓記憶力如虎添翼,更加傑

出,成為與眾不同。因此,要提高記憶力首先要升級或提高記憶素質(CPU),同時也要重視

記憶術的學習。

3、正確認識記憶培訓班的作用

社會上有多種記憶書,光碟,或短期記憶培訓班。它們主要作用幾乎都局限於提供各種

"記憶術"或記憶方法訓練,而對記憶素質的提高極少涉及。如上所述,記憶素質好比電腦CPU,

屬硬體,而記憶術如同軟體,如果硬體CPU不先進,無論安裝多先進的軟體,都不可能運轉

得快。因此單純參加培訓班或用光碟、書培訓記憶的作用很有限,不可能顯著提高普通中

小學生記憶力。從根本或長遠看,提高記憶力,首先必須提高記憶素質。

四.提高記憶素質的必要性 、潛力及主要途徑記憶力

1.提高記憶素質的必要性:90%以上的學生屬於記憶素質一般的普通學生,要想成為

優秀學生,必須提高記憶素質。

2.提高記憶素質的潛力:大量科學研究表明,普通中小學生記憶素質提高具有巨大的

潛力。因為學生大腦的利用率還不到其潛力的萬分之一。已知絕大部分中小學生均習慣使用左

腦記憶,而右腦處於休眠或萎縮狀態。然而,右腦的記憶容量約為左腦100萬倍。因此,在中

小學時期用特殊儀器喚醒或鍛煉睡覺、萎縮的右腦記憶,使其重新發育「壯大」,可使普通學生

變成記憶超常的學生。

3.提高記憶素質的主要途徑: 記憶素質屬記憶力中的硬體,與大腦內部記憶神經網路的改善或新建有關,需要較長時間(1~3月以上)有效剌激才能明顯見效。因此,必須藉助類似於

健美器功效的記憶訓練器(硬體)才能獲得明顯的效果。記憶訓練器可以提供各種特殊的(書

本,光碟無法提供的)聲、光、電、影像等剌激裝置,喚醒或鍛煉右腦沉睡、萎縮的記憶細胞

(網路),開發右腦巨大的圖象記憶潛能,促進左右腦協調記憶,從根本上提高記憶力。

4.提高記憶素質主要涉及到三個重要環節:(1)開發右腦圖象記憶潛能;(2)促進

左右腦協調記憶;(3)促進海馬或腦幹記憶。

眾所周知,人類左右腦記憶功能大不相同。左腦主要承擔有意識的語言、邏輯推理性記

憶,右腦則承擔無意識的圖象、顏色、音樂節奏等的記憶。右腦記憶容量約為左腦的100萬

倍。中小學生,隨著語言功能發育,其左腦語言性記憶功能漸佔優勢,而右腦圖象記憶功能受

抑制而漸處於「睡覺、萎縮或潛伏」狀態。 右腦雖然具有巨大的記憶儲存容量,但其記憶信息

需要通過左腦調用、分析、思考、推理等,才能成為有用的知識。由此可見,開發右腦圖象記

憶潛能,促進左右腦協調記憶,是提高記憶素質的兩個主要途徑。此外,海馬或腦幹是長時記

憶的儲存部位,促進記憶信息進入這些部位也是提高記憶素質的另一重要途徑。

五.記憶素質訓練方法

開發右腦圖像記憶潛能,協調左右腦功能,促進海馬及腦桿或小腦記憶。

(一)右腦圖像記憶視知覺細胞敏感性訓練:

1、周邊視野 (桿細胞)敏感性訓練:黃卡後象 (紙) ,反後像(中心視野光阻訓練)

視野擴大(眼肌運動靈敏度)訓練;

2、中心色覺敏感性訓練:閃光幾何圖形及色塊訓練、曼陀羅複合色塊訓練

(二)右腦圖像記憶視中樞細胞敏感性訓練: 左手描光柵圖(CAM儀圖)。

(三)右腦圖象記憶圖像敏感性訓練:

1、平面圖形;2、色塊圖形;3、直覺圖像;4、立體圖像(色差、散點、三D立體圖像)。

(四)右腦圖象記憶a腦電波誘導訓練:聽a波同諧樂曲,誘發右腦記憶狀態的a腦電波

(五)左右腦協調記憶敏感性訓練:即眼肌運動訓練:擴大視野,促進左右腦的協調記憶;

(六)開發右腦圖像記憶潛能的其它訓練方法:

1、注意力訓練:提問產生注意並自述形狀、結構;紅閃隨機數字或隨機圖標尋視等;

2、想像力訓練:

(1)圖象想像力: 三角形:角鐵,三角眼,美、俄、中三角關係、三角戀愛、三角

債務,三角州、三棱品牌、三角輪墊、三角房頂、三角橋架......;

(2)聲音想像力訓練:如99:舅舅、糾察、救人、艷陽天、太舊、急救室;

(3)語意想像力:手錶:會計時的工具,富貴高檔的象徵物,人隨身所戴的精密儀器,

20年前送人的高檔禮品;

(4)色光想像力訓練:如紅色:火星、救火車、口唇、女上衣血、油柒、鐵鏽、紅花等;

3、自聲復讀剌激(興奮記憶中樞-海馬):自聲朗讀,或採用自身復讀機等。

4、左側腦電波電磁抑制:使右腦功能處於相對優勢。

5、記憶穴位剌激:按摩、電針等穴位剌激可促進記憶細胞神經遞質(兒茶酚胺類)合成、

釋放及突觸增生,有利長時記憶形成。

六、記憶術訓練方法記憶力

(一)記憶術訓練的意義:可幫助學生提高短時記憶的效率,促進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過度,記憶力

提高記憶大量事物的技巧及記憶數字、圖象、單詞、短語、文章的效率,提高思維樹

編寫能力、演講能力及寫作能力,並使再現、再識時有明顯的線索。

(二)記憶術訓練內容及方法記憶力

1.加工:是為了記憶更深刻,儲存時間更久而對記憶內容進行的強化、改形等。常用

的加工方法有:注意(提問,自述形狀結構),複述(單純複述、合述、分述),想像、

分類等。

(1)注意力訓練:對觀察物提問,自我敘述觀察到的形狀結構等:如此人是高或低,眼大

小,皮膚黑或白,觀察後自述:高個子小眼皮膚黑黑的。

(2)想像力訓練:如對「公雞」想像加工記憶:鬥牛士(好鬥),剌刀嘴,收谷機, 報警器,嘴唇(紅雞冠),黎明號角(報曉)......。

(3)複述訓練(單純複述、合述、分述):

複述是 一種深化加工方法,是促進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轉化最有效的記憶術。復

述次數越多,記得越牢。可將每天學習,工作中最重要的內容(一般不超過七個),聯想

壓縮編碼後,錄入音控複述機,並用10分鐘反覆放10~20次,可產生長久記憶。單純復

述:對要記的內容反覆默述或朗讀。

合述:將分散的內容,按一定邏輯關係串成一體敘述。如將椅子、水果糖、電話機、菠

蘿、小狗、花盆、夜來香等合述為:小狗坐椅子吃菠蘿水果糖,聞到花盆裡有夜來香。

分述 : 將整體信息(要記的內容)分成多段記憶,如將整篇文章、單詞等先分成多段,隨

後 「聯想、壓縮」並編碼記憶,又如將information拆分成 in for ma tion (引

虎媽線-信息)4段, 更容易記憶。

(4)分類(提取)(海馬中有分類細胞):如果要記的內容較多,需要分類(加工)後再聯想

編碼記憶。如將上述椅子,水果糖,電話,菠蘿,小狗,花盆,夜來香,鍾,香腸,蘿蔔等.先分類

為:A.家用品(椅子、電話、鍾),B.食品(菠蘿、香腸、蘿蔔),C.裝飾品(花盆、夜來香)。

2、編碼訓練:記憶力

編碼是為了給「要記憶的內容」標上清晰、形象深動、有聲有色、習慣、有秩序、

順口押韻等標誌,作為回憶、再識的線索。

聯想是最常用、最重要、最核心的編碼記憶術,是將要記的信息(內容)連接到熟悉

的事物上。聯想編碼常用以下7種高效記憶聯想記憶術:(形、諧、轉、結、情、壓、釘)

—(可編成情節記憶為:行(走時)鞋轉連輕壓(鞋)釘。)

(1)單一聯想:最常用的有:形象聯想、諧音聯想、轉(語)意聯想等.如01~100數字圖像編碼

中的1~9為形像聯想,13~17為諧音聯想。18、20為轉意聯想。

(2)連結聯想:將幾個要記的信息連成一體編碼記憶,如將鑰匙、公雞、煤氣,聯結後記為:

鑰匙插到公雞屁股里,公雞吐出煤(霉)氣來。

(3)情景聯想:將大量信息按一定邏輯關係整理、聯想,並編成故事情節後記憶:如記雜

事:椅子,水果糖,電話,菠蘿,小狗,花盆,夜來香,鍾,香腸,蘿蔔等.可按用途整理分類記:A.家用品(椅子 、電話、鍾);B.食品(菠蘿、香腸、蘿蔔);C.裝飾品(花盆、夜來香),也

可直接編輯成故事情節記:如12點鐘,我坐在椅子上打電話訂午餐菜,要蘿蔔炒香腸,飯

後要菠蘿做小食,放下電話時 不慎打翻了花盆裡的「夜來香」。

(4 )壓縮後聯想(壓縮聯想):先將要記的內容壓縮(提取關鍵詞)成1~2字,然後編成一個情景、邏記憶力

輯關係或押韻詞句進行完整記憶:如世界上最快的記憶術為 7種聯想編碼的綜合應用

:形象、諧音、轉意、連結、情景、壓縮、訂樁(聯想),可壓縮後編輯成以下情景:行鞋

轉連請壓釘(行走時雙鞋轉動連在一起,輕輕壓住了鞋釘)。又如記憶組

成智力的5種力:「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

可壓縮後編輯成:智力是「主」(上帝)「觀」(看到)「雞」「象」「死」。

(5)釘樁聯想:即聯想+釘樁編碼訓練:用於記憶大量事物,記文章、撲克牌等 。

如用「數字定樁」聯想記憶上述雜物(椅子,水果糖,電話,菠蘿,小狗,花盆,夜來香,鍾,香

腸,蘿蔔等):先熟悉數字圖象定樁:1-樹 2-鴨 3-耳 4-旗 5-鉤 6-勺 7-杖 8-葫

蘆 9-羽毛球拍。然後,將要記的內容與上述「數圖定樁」聯想: 1樹-椅子(樹做的);

2鴨-水果糖(在水塘里); 3耳-電話(耳聽);4旗-菠蘿(紅旗包菠蘿) 5鉤-小狗(鉤住小狗

防咬人); 6勺-花盆(勺子舀水進花盆); 7杖-夜來香(其樹榦做成拐杖);8葫蘆-鍾(葫蘆

形鍾走到8點);9羽毛球拍-香腸(球拍桿像香腸);10棒球-蘿蔔(像蘿蔔) 。

3、思維樹(加工編碼)訓練:將大量相關信息(記憶內容)分類加工後壓縮聯想,以樹枝圖的記憶力

方式表示出來,可用於記憶文章要點,製作作文或演講提綱、複雜計劃,工作流

程等。

例如:利用思維樹記憶《增記憶重點知識》

增記憶:流賊熟(流程、素質、記憶術) -流 感嫁馬豬回- 賊 色野中途3息抑想啊-熟加碼

流程:牛- 感嫁碼豬回(感覺、加工編碼、儲存、回憶信息)

素質:賊 色野中途3息抑想啊(色覺、視野覺、視中樞、圖形、手眼腦協調、左右腦

協調、記憶穴、抑右腦、想像力、a波)

記憶術:熟加碼(記憶術-加工、編碼)-熟悉加工編碼術

加:家住湖芬香(加工:注意、複述、分類、想像),家住(在)湖芬香 碼-奇馬(7種

聯想編碼:「形、諧、轉、連、輕、壓、釘」-形象、諧音、轉意、連結、情景、壓縮、釘樁)

4.索引提取 (再現、再識)技巧:關鍵在於將線索設計成最明顯的特徵,比如將考題或問題

本身編碼成答案,如記憶「近視的定義?」,從字面獲得記憶線索:近視-近清遠朦即近視」

清,反之遠「視」朦。

5.工作記憶訓練:工作記憶即利用當前短時記憶內容,經過實時語言自述式的思考、推理

以完成當前的任務(也可理解為高度注意眼前要記的信息,對其自述(語音)思考、推理,以此完

成當前的工作或學習任務)。

工作記憶力的好壞,可以反映一個人現場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進行工作記憶時,除了

注意力集中外還要在自述(語音)思考時或邏輯推理時,帶上質量、效率、成本及安全意識才能

處理好當前的事情。

反覆注意某些相關資料並進行自述性的思考是工作記憶關鍵。在看圖命題、即時演講、做

數學題、與同學玩撲克牌或完成某一具體工作、學習任務等時,進行現場信息思考、推理並作

出決策均屬於工作記憶訓練。

工作記憶=短時記憶(注意資料)+完成當前任務(問題)的自述(語音)思考、推理等。

提高工作記憶力的關鍵,是高度注意信息並進行自述式思考(怎樣處理它才能更好的完成

當前工作或學習任務),不論做任何工作都要有「質量、效率、成本、安全」意識。

例如:打掃自己室內衛生,首先要注意哪些內容需要清潔整理。自述要清掃的每個項目(如桌

子,天窗)的同時,回想以往的經驗思考怎樣安排次序,以怎樣方法去清掃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又安全、省錢等。

記憶的儲存位置

1.1 記憶信息貯存在神經網路突觸結構中嗎?

  2001 年科學家破譯了遺傳密碼,解開了人類生命的天書,但是記憶信息貯存的部位始終還是未解之迷。由於在學習記憶的過程中伴隨著神經突觸功能和結構的變化,所以 當前主流的觀點,認為記憶信息貯存於神經迴路和突觸結構中。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在學習記憶的過程中,伴隨著相應神經元形態和突觸聯繫的可塑性變化,並在相關的神經通路上形成突觸傳遞的長時程增強(LTP)現象。研究證明,突觸結構的可塑性變化和LTP現象不是學習記憶過程的伴隨現象,而是學習記憶的神經生物學基礎,任何影響突觸結構可塑性變化和LTP形成的因素(如旦白質形成抑製劑、受體阻滯劑、遞質抑製劑、相關基因的突變等),都能影響學習記憶的形成。人們根據神經衝動產生的「全或無定律」,以及神經系統串列和並行處理外界信息的原理,在40年代初提出了人工神經網路模型。如Kohonen (1984《人工神經網路的自組織聯想記憶》)用3000個閾器件組成的人工神經網路,存在著短程側抑制功能和長程返回式興奮性聯繫,從而實現了二維網路的聯想式學習功能。利用這個人工神經網路,可以在500張人臉照片中認出指定的個別人照片。甚至僅僅給出此人面部的部分模式特徵,人工神經網路就能很快識別出來。87年,在美國西部城市SanDiego召開了第一屆世界神經網路會議,會集論文集共4卷計2690頁,在理論模型、系統與網路結構及應用等領域 進行了深入的研究。90年代以來人工神經網路研究更是滲透到人工智慧、認知心理學、心理語言學、神經心理學、計算神經科學等許多相關領域,神經科學與相關學科的研究蓬勃發展。但是人腦智能畢竟不同於機器智能。人工神經網路一旦某個元器件損壞了,神經網路的功能模塊就會出現故障。大腦的某些神經元壞死後,功能可以得到補償,很少會影響大腦整體的功能。尤其大腦在學習記憶過程中,相關腦區神經元結構和功能會隨著外界信息的整合而發生變化,細胞內蛋白質和RNA 分子的含量也發生較大的變化。所以大腦貯存信息的部位,不會是人工神經網路那樣簡單,大腦記憶的建模,也不應該只局限於神經迴路和突觸結構這樣的範圍。我們似乎更應該想到,控制神經元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基因DNA分子,有沒有可能與記憶信息的貯存有關。

1.2 腦內信息分為要素信息和普通信息

   要素信息由基因DNA分子感知,普通信息由「超柱」結構和整個神經迴路整合,對於當前認知神經科學來說,先預設大腦認知的理論模型,對於指導實際工作很有意義。作為理論當然希望能被以後的科學實驗所證實,但是提出理論應該能夠合理地解釋認知科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對於大腦來說,外界信息可以細分為兩類:即 單純的外界新異刺激和複雜的知覺映象及記憶信息。單純的外界新異刺激(簡稱為要素信息)是形成人類知覺映象的基礎,如三種基本色、不同頻率的聲音、單味覺、痛、溫、觸、壓覺、肌梭本體覺等等。這類要素信息通過特定的神經傳導路,到達皮層神經元後誘導複雜的胞內反應,並最終在皮層神經元基因DNA分子中,形成對該要素信息識別的能力。神經元細胞在識別這些要素信息的過程中,同時也會通過調節基因的作用,出現相應效應基因功能的表達,產生結構的可塑性變化和功能狀態的改變,而形成整合複雜記憶信息和知覺映象(普通信息)的「超柱」和神經網路結構(如同人工神經網路)。這個設想不存在直觀的證據,但也並不是完全憑空的想像,在理論和實驗方面可以找到很多支持的依據。

1.2.1 單個神經元中也可產生記憶

  原蘇聯莫斯科大學的R. Sinz. T. N. Grechenko和Y. N.Sokolov在1982年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先從蝸牛的神經系統中分離出單個的神經元,在適當的培養基中這些神經元能保持興奮性和自發的活動,並可用化學物質或電脈衝使這些單個的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然後他們用閾下劑量的乙醯膽鹼刺激之後緊跟著給予一個胞內的閾限以上的電脈衝,一段時間以後,單用閾下劑量的乙醯膽鹼也能誘發一個動作電位。這個結果具有經典條件反射的特性。實驗中只有在電刺激緊跟在乙醯膽鹼之後(120毫秒之內)使用時才能產生,如果兩種刺激的先後顛倒,或分開來使用都不能得到這種結果,這說明在單個神經元中存在的這種現象並不是簡單的習慣化現象,而是一種聯想些的記憶過程(《生理心理學》.邵郊 編著.第489頁)。

1.2.2 單細胞動物也存在學習記憶能力

  自然界的一些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能夠比較容易地對重複出現的無關刺激習慣化(即不再去反應),也容易對強刺激表現敏感化的反應。說明不但是培養的單個神經元細胞有記憶能力,在自然界中的單細胞動物也有記憶能力。

1.2.3 科學研究還原論理論的支持

   根據腦科學研究的還原論分析,自然界複雜性的本原與在微觀層次發生的相對簡單的過程有著緊密的聯繫。無論是單細胞動物還是大腦複雜的神經系統,其在信號的收發、傳遞和處理方面,應該存在若干基本的共同原理。作為貯存外界信息的載體並能對外界信息作出應答的結構,如果認為是蛋白質或者是RNA分子,都存在著很多難於解答的難題,唯有基因DNA分子,既擁有應答外界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很好地解釋認知科學研究中發現的各類現象,最為合適。

1.2.4 學習記憶過程與基因密不可分

  學習記憶的神經生物學研究發現,在原癌基因家族中,有一類即刻早期基因(IEG), 可以被第二信使誘導而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快速應答。這些基因編碼的蛋白能夠很快地進入細胞核內作為轉錄因子參與對靶基因的轉錄調節,被認為是核內第三信使。但是即刻早期基因只有在受到新異刺激(也不排除在腦內信息加工及聯合性學習時)才能夠被激活,說明外界新異信息在腦內的表達與神經元細胞核內的基因結構密不可分.

1.2.5 基因DNA分子具備貯存外界信息的能力

  基因DNA分子是細胞內最為穩定的一個結構,完全能夠承擔從感覺印記到長期記憶這種完全不同的需求。我們知道,視紫紅質彎曲形式的11 -順式視黃醛在曝光(比如吸收了一個光子)時,視黃醛分子鏈伸直,變成全反式視黃醛,並與視旦白分離,而引起視錐細胞或視桿細胞胞膜通透性的改變,產生電位脈衝,傳導色覺信息。也就是說,視細胞是通過內部視黃醛構形的改變來反映不同頻率光線的光電脈衝的,那麼作為構形複雜具有編碼特性的DNA分子,我們完全可以不用擔心它用來接納頻率脈衝的能力。現代生物物理學的研究發現,不但是DNA分子,就連旦白質分子,它們的功能也並不單是由氨基酸的序列決定,旦白質分子的空間構形對蛋白質分子的功能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在DNA,由於其鹼基中存在的嘌呤和嘧啶、氨基和酮基、強氫鍵和弱氫鍵,DNA分子的空間結構呈現的是一個正六面體的構形(《理論物理與生命科學》郝柏林.劉寄星主編. 第155頁)。正是這種複雜的空間構形,使DNA分子具備了感受頻率脈衝的能力。

1.2.6對學習記憶中cAMP信使系統及神經脈衝電的研究表明,神經元細胞DNA分子的功能表達是形成長時記憶的基礎。

   現代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外界信息都是以短暫的電脈衝群(動作電位)經神經纖維傳入的,一個動作電位所傳遞的信息的意義完全由運載它的神經通路決定,而特定意義的感覺信息與衝動頻率間存在一種簡單的較為固定的關係(《腦科學的現代進展》. 楊雄里著.第18頁)。這裡所包含的意義是非常巨大而易於理解的,我們擁有的豐富感覺和複雜意識,在大腦內都是表現為一些不同頻率和強度的脈衝電。神經突觸結構和神經迴路能夠傳遞、處理這些脈衝電,但是並不會把這些脈衝電都貯存下來。它們只是通過形成特殊的神經網路結構,相似於人工神經網路的功能模塊,能夠對這些信息脈衝電進行整合,這就已經是貯存了這些信息脈衝電。但是假如所有的信息都是由神經網路結構來貯存,我們又會再次遭遇前面人工神經網路所存在的困難。中樞神經系統在學習記憶過程中如何實現突觸聯繫的可塑性變化和傳遞效能的巨大改變?現代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了學習記憶過程中神經元細胞內的一系列變化。信息脈衝電多次作用於感覺神經元→神經元cAMP濃度明顯升高→促進蛋白激酶A(PKA)的調節亞單位和催化亞單位分離→PKA的催化亞單位轉位至細胞核內→CRE(基因cAMP反應區)結合蛋白(CRER)的119位絲氨酸被PKA磷酸化→激活有關的調節基因(如IEG)、效應基因→遞質釋放持續 增多、突觸結構的可塑性變化。這個過程現在為世人公認,但是有一個問題不知有沒有人注意到:假如任何脈衝電多次的作用都可以引起上述的變化,則中樞神經系統的突觸聯繫和傳遞功能隨時隨地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神經系統的穩定性不復存在,長時記憶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應該在神經元細胞里存在著一種基因結構,它只對新異的要素信息脈衝電刺激起反應,如即刻早期基因(或即刻早期基因後面的某種基因),在它被喚醒以後可通過效應基因引起突觸形態和傳遞功能的變化。但是當新異刺激被熟悉以後,這個基因還應能認出這個刺激信息,不再產生誘導效因基因表達的物質(原癌基因的表達具有這個特性)。從這個角度,可以認為這個基因具有感覺基因的特性,它能感知並識別某種神經信息脈衝電,並在形成感知能力以後不再激發效應基因改變突觸聯繫的形態與功能。在這裡,我們不能確定這個感覺基因是單獨存在的,還是與調節基因、效應基因是一體的,但是它的存在應該很快會被人們所認識。我們也不知道感覺基因在對信息脈衝電形成感覺能力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是形成了某種激活蛋白、阻抑蛋白,或者失去了它們的作用,甚至是基因自身的構形發生了變化。對於人類大腦來說,正是由於它自身的DNA結構 能夠感受外界信息的脈衝電,並具有在感受的過程中表達效應基因,進而形成神經網路結構的能力,所以才能既具備人工神經網路的計算、判斷、識別等能力,同時也具備人工神經網路所缺少的內在感覺體驗能力,以及整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自我塑造能力。

  2 人類大腦存取外界信息的過程

  2.1 大腦皮層感知外界信息的特點

  2.1.1 大腦皮層的「超柱」結構和功能分區特性

   前面已經說過,外界信息的物理或者化學特性是由特定的感覺傳導路界定的。而外界刺激的強度頻率,則與作為信息載體的電脈衝的頻率成一種簡單的關係。對外界刺激的持續時間、位置覺、形體覺和運動特性等信息的形成,可以通過神經元放電的時間模式產生的頻率編碼(時間模式編碼),以及各級神經元尤其是大腦皮層功能性神經元的地圖狀分布產生的相應的頻率編碼(地址編碼)的方式來表達(《生理心理學》第184-188頁、第222頁等)。與此相對應,大腦皮層也有獨立的功能區與不同的感覺傳導通路相對應,而且這些皮層功能區根據各自的感覺特性成相應的地圖狀分布。如中央溝前後的運動皮質和軀體感覺皮質區,呈倒人形分布,聽覺皮質的分布按頻率特性、視覺皮質按視網膜的地圖域式分布等等。由於外界傳入信息的複雜性,所以在感覺皮層和皮層下各級感覺區,都存在著對外界信息進行並行和串列處理的能力。如從對靈長類視系統的研究來看,從外側膝狀體不同層細胞投射至視皮層至少有3條通路,分別對運動、空間信息、形 狀、圖象信息以及顏色信息進行分析處理(這三條通路並非完全獨立,在不同水平上存在著交叉性連接)。到了視覺皮層,具有相同感受野最佳朝向的細胞,更是傾向於聚集在與皮層表面相垂直的朝向柱中,具有相同眼優勢的細胞也傾向於聚集在眼優勢柱中。目前據此提出的「超柱」概念,認為初級視皮層的基本功能單元,可 以看作是約1mm見方、2mm深的小塊,即所謂「超柱」,它包含一組對各種朝向有最佳反應的朝向柱片和一組左、右眼的眼優勢柱片,用來分析一小塊視覺空間。這種超柱結構並不單限於初級視皮層,在身體感覺區、聽區、和運動區也都存在,所以可以認為是大腦皮層處理外界信息的一種很普遍的特徵。上述感覺傳導路儘管能夠對外界傳入信息進行複雜的處理,並在一級感覺皮層區產生各類單一的感覺,如色覺、聲覺、嗅覺、味覺、本體覺、痛、溫、觸、壓覺等等(全麻後電刺激這些功能區神經元也可產生相應的感覺)。但是僅僅這些單一的感覺顯然不能滿足人類大腦的功能需求,所以人類通過後天的學習,又在大腦皮層的其它區域形成了很多獨特的功能區(具體形成過程後面詳述)。如顳上回後上方的韋尼克氏區(Wernicke"s area),是分析語意的功能區,這個區損傷,病人聽不懂別人的話,看不懂文字的意義,儘管說話沒有困難,但言語雜亂無章,不能表達任何意義。還有額下回的布勞卡氏區(Broca"saphasia),是協調控制說話運動機制的皮質功能區,這個區域受損,病人能聽懂別人的話,能寫字、閱讀,但是吐字非常困難。人類的額葉幾乎佔大腦皮質體積的一半,它在人的情緒、認知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已經發現在額葉存在人類的情感中樞,額葉損傷的病人,情緒表現十分不穩定,有時很淡漠,有時很誇張,狂放,有時有不可控制的性慾和性行為。在認知方面,額葉切除的病人手術前後智力的變化不大,但在需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中,病人表現有易忘癥狀,對外界的認識比較機械、刻板,難於按照外界的需要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日常生活雜亂無章,缺乏行動的計劃目的性。後來進一步的範圍更小的手術發現,額葉皮質背外側的主溝部分在記憶空間暗號中起重要作用,損傷了這一部分,空間關係的記憶能力會受到破壞(《生理心理學》第566頁)。在頂葉和顳葉,人們也發現了許多特別的功能區,如負責他物中心的空間定向能力的區域在頂葉,在視覺和觸覺的交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區域在頂葉接近枕葉處,而單側頂葉的損傷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感知和注意困難,被稱為對側性忽視綜合征。下顳葉皮質的損毀產生心理盲。兩顳葉前區和中區的損傷將使患者喪失許多實體的名詞概念,而對由形容詞、動詞、功能詞(介詞、連詞等)所表示的屬性、狀態、活動和關係的概念,以及句法結構的概念,均不受影響。在靈長類的下顳葉中,存在著對特殊物體有選擇性反應的細胞,其中能對臉的特徵具有選擇性反應的「臉細胞」佔了很大的比例,它們的損傷可引起病人不能辨認熟人的臉和表情,但是卻能按非面部特徵(如嗓音、體型等)來認人。(《腦科學的現代進展》第104頁、114頁)。

  2.1.2 大腦皮層功能區的形成過程

   不同的皮層神經元負責不同的感覺和認知,這一點已經是世所共知。現在我們再來分析這些皮層功能區形成的過程。以嬰兒為例,他(她)們最先成熟的是一級皮層功能區(這個過程應該在胎兒期就開始了)。通過感覺傳入信號的反覆刺激,一級感覺區神經元的「感覺基因」不但形成了對外界傳入信號的感受能力,並通過調節基因和效應基因的作用,最先形成了自己的「超柱」結構。然後,他(她)可能在早期接受最多的外界信息是父母親的臉,一級視皮層把這個臉的信息進一步簡化 後傳送到顳葉,在反覆多次的作用後最終形成了「臉細胞」。與此相仿,兩顳葉前區和中區負責名詞概念的神經元細胞也在同樣的過程中產生了,比如說「爸爸」細胞、「媽媽」細胞。當只對父親的臉型起反應的「臉細胞」,和只對爸爸二字發音起反應的「爸爸」細胞被反覆地同時興奮以後,通過「臉細胞」和「爸爸」細胞的 效應基因的作用,兩者之間形成了神經纖維的聯結,爸爸二字的發音和爸爸這張臉就被固化在一起,以後「臉細胞」興奮,會引起「爸爸」細胞興奮產生聲音名詞的聯想,而「爸爸」細胞的興奮會引起「臉細胞」興奮產生父親形體的聯想。然後嬰兒也會看到父母教他(她)叫爸爸媽媽時發音的口形運動,他(她)跟著學習,慢慢地也形成了額下回的布勞卡氏區(Broca"saphasia),並與前面的「臉細胞」和「爸爸」細胞形成神經突觸聯絡。在這樣反覆的練習之後,嬰兒就形成了關於爸爸的形體、聲音和語言運動的大腦功能,產生了相應的記憶。長大以後,人們所獲取的信息內涵更多,比如說不同生片語成的句子,從拼讀、音節、詞義和語意等,要動員很多的皮層中樞神經元參與,並在相互之間形成神經突觸聯繫,不過無論怎樣複雜,大腦皮層中各功能區域的形成過程及相互聯繫過程與上述的過程都是一樣的。

   由以上的知識,實際上我們已經可以窺探感知覺研究中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我們究竟是如何感知世界的?人們一直覺得困惑的是,當某些更高級的細胞對視覺圖像作更高一級的抽象後(如只對特定的臉有反應的「臉細胞」),又是「誰」來「看」這一細胞呢?現在我們就可以知道,初級皮層感覺區和其它皮層功能區的神經元細胞,在信息脈衝電的反覆作用下,通過調節基因的作用,「感覺基因」和效應基因的功能被表達,「感覺基因」能夠對自己特異的脈衝信號產生感應(比如我們可以想像功能被釋放的「感覺基因」分子的空間構形被脈衝電撥動了一下,電光一閃,產生了知覺映像)。而效應基因則使大腦內反覆同步被興奮的神經元細胞間產生神經纖維的突觸聯繫。這樣,外界複雜事物不同側面的信息,就可以通過複雜神經網路不同層面的加工,最終在不同皮層功能區相應神經元細胞的感覺基因中,產生知覺的整合。如我們看到一件物品,除了視覺形象外,同時還會聯想到它的質地、屬性、來源等等相關的信息。這種信息電脈衝所形成的「感覺基因」功能表達和相關神經元間聯繫的形成,就成為長期記憶形成的神經結構基礎。

   對於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它也能對外界的刺激產生感覺,而且可以對外界刺激形成習慣化或敏感化,這足以使人們對造物的神奇嘆為觀止。而大腦所擁有的幾十億個神經元細胞,它們形成的受納、處理和輸出信息的神經元群結構,就更使得人們多少年來一直在大腦的迷宮前徘徊。除了大腦貯存記憶信息的部位和形成感知覺的機理讓人難於猜透外,(1)感覺印記、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神經生理基礎?(2)大腦形成記憶的過程?(3)睡眠的機理?這三個問題,同樣也是令人心往而神迷。

  2.2 感覺印記、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神經機理

  感覺印記,也稱瞬息記憶、瞬時記憶、掠影式記憶。如片刻即逝的景物印象、某種很平常過耳即逝的聲音在耳中的餘響等。短時記憶是指時間界定在幾秒種至1分種之內的記憶。長時記憶應分為兩類,一類是非長久的長時記憶,一般能保持幾分種到幾小時甚至幾天;另一類是長久的長時記憶,能夠保持幾星期、幾個月或幾年以上。通過前面一章的敘述,結合認知神經生物學的有關知識,上述幾種記憶的神經生理基礎已易於被人們所認識。

  2.2.1 感覺印記的形成

   感覺印記最易於理解。如前所述,大腦皮層神經元「感覺基因」功能被表達後,信息脈衝電傳送到該神經元,就會被神經元的「感覺基因」感受到。打一個比方, 「感覺基因」的空間構形就像一張蜘蛛的網,信息脈衝電是觸網的一隻飛蟲,蟲觸動了網,蜘蛛會馬上感覺到。信息脈衝電作用於神經元的「感覺基因」,神經元也 會馬上感覺到。兩者的區別,蜘蛛自己能識別是什麼飛蟲,神經元卻靠感覺基因只對相應的脈衝電起反應而識別信息。所以我在前面說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有感覺,和單個神經元細胞也有感覺是一樣的。感覺印記就是外界信息脈衝電作用於初級皮層感覺區或稍高一級皮層感覺區後,在相應神經元細胞產生的一過性觸覺。

  2.2.2 短時記憶的形成

   外界信息在腦內產生感覺印記後,絕大部分都很快消逝。只有小部分重要的,可能是新奇的,或者是大腦當前正擬攝入的信息,可以在大腦額葉注意系統的作用下,使信息的幾個不同側面能夠在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同步保持相當強度的興奮,時間在幾秒種到1分種之間,從而成為短時記憶產生的神經生理基礎。究其原 理,新異信息可以使相應皮層神經元細胞產生相當強度的興奮,進而對其它神經元細胞產生側抑制而保持短時記憶。而對於非新異的信息,大腦可以主動使外界信息從感覺印記進入短時記憶。當大腦在思考某個問題時,與該問題所包含信息相關的神經元細胞、以及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的策略性神經元細胞群,同步地或次序地產生興奮,而其它神經元細胞相應地受抑制。當策略性神經元細胞感覺到還缺少某種信息時,它可以興奮大腦的整合系統,包括多個皮層的策略神經元群、額葉的「注 意神經元群」、隔葉的神經元群以及海馬邊緣系統(人在注意力集中時上述幾個部位代謝增強,而額葉損傷的病人難於完成需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以及動物隔和海馬區θ節律與朝向和注視環境中刺激的行為活動有關,也與信息的儲存和再現有關)。由它們對大腦其它區域的信息信號進行檢索,一旦發現需要的信息脈衝電,則立即使其相應的神經元細胞興奮。這樣,這個信息(也就是大腦需要的信息)就會從感覺印記進入短時記憶。

  2.2.3 長時記憶的形成

  長時記憶中的非持久性長時記憶,是由短時記憶轉化而來,時間在幾分鐘至幾天甚至幾星期。當外界新異信息引起的神經元興奮性很強,或者大腦整合系統中的策略神經元群強化了該信息的興奮性, 這個記憶信息就可通過額葉注意神經元群發放高頻脈衝到海馬區,引起海馬區突觸傳遞的長時程增強(LTP)。而形成了LTP的海馬區神經元細胞,可以通過抑 制性反饋和興奮性前饋作用,誘導大腦皮層中與該信息相關的神經元群繼續興奮並形成LTP。這樣,形成了LTP的某處神經元細胞一旦被興奮,與某信息相關的有關神經元細胞也很容易被興奮,這個信息也就很快地被再現出來。由於大腦中LTP可以持繼保存幾小時、幾天甚至幾星期,所以就形成了非持久長時記憶的神經生理基礎,同時也是形成持久性長時記憶所必不可少的過程。持久性的長時記憶,時間在幾星期、幾個月、幾年或者更長。其原理與非持久長時記憶基本上差不多。當非持久性長時記憶被反覆興奮,所有參與該信息興奮的神經元間形成了較為固化的神經突觸聯繫,以後當某一神經元感受到該信息的一個側面而興奮,其它神經元通過突觸聯繫也很快興奮,該信息的其它內容即被提取出來。這是持久性長時記憶在非持久性長時記憶的基礎上形成的原理。

  2.3 大腦形成記憶的過程

   通過以上對感覺印記、短時記憶、長時記憶神經機理的分析,我們大腦形成記憶的過程也變得較為明顯。每天,每一個時刻,大腦神經元細胞都會接收到大量的信息脈衝電。但是它們的絕大部分並沒有形成記憶。其中一部分,是因為神經元細胞(包括感覺傳導通路上神經元細胞)對這類信息脈衝電產生了習慣化,不再產生興奮。另一部分是由於神經元產生的興奮被附近神經元細胞強度更大的興奮的抑制。只有數量很少的信息脈衝電,主要是新異刺激產生的信息脈衝電,以及興奮性已被中樞自我增強的某種頻率脈衝,它們產生了較強的細胞興奮,並在額葉「注意」神經細胞群及海馬、隔葉的共同作用下,細胞的興奮得到持續的保持,信息脈衝電產生感覺印記後,又轉入了短時記憶。

在 心理學的研究中,發現平常人可以對7個左右的記憶模塊材料同時形成短時記憶。認知心理學據此認為存在著保存短時記憶的記憶迴路和槽道。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發現人們能同時形成多少個短時記憶的能力,取決於額葉「注意」神經元群及海馬、隔葉能多大程度地同時興奮不同部位的神經元細胞,也取決於單個皮層功能性神經元細胞群內部能同時有多少個神經元「超柱」結構產生興奮而不產生相互抑制。兩者之中可能後者更為重要,而它們能同時興奮的神經元「超柱」結構可能就是7個或7組左右。

  如果形成短時記憶的信息脈衝電產生的興奮很強,可以通過額葉「注意」神經元細胞群向海馬發放高頻電脈衝,誘導海馬神經細胞突觸傳遞的LTP 形成,並進而產生相應皮層功能區神經元突觸傳遞的LTP形成。這時大腦皮層中形成了該信息的非持久長時記憶。從臨床的資料看,一個海馬、杏仁體、乳頭體、顳柄、丘腦背內側核或隔核損傷(不同文獻的表述存在出入,這些部位應該是共同參與海馬邊緣系統誘導皮層神經元細胞的LTP形成)的病人,他們把短時記憶向長期記憶轉化的能力也會嚴重受損或完全喪失,而原先所擁有的長期記憶以及感覺印記卻並不會丟失。另一方面,如果在短時記憶向長期記憶轉化的過程中,因為電擊、作用于海馬等部位的受體阻滯劑、嚴重腦震蕩以及蛋白質合成抑製劑等因素(影響到海馬邊緣區及皮層的LTP形成)的影響,短時記憶也將不能轉化為長時記憶。這也從臨床和行為的角度,對本文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非持久長時記憶向持久性長時記憶轉化前面已說得十分明白,主要是形成了相關皮層神經元間的神經突觸聯繫。無論形成長時記憶的信息是感覺經驗或者是學習經驗,都可以明顯地改變大腦的解剖結構、生化水平和旦白質水平。我們可以來看幾個例子:一、新生貓視皮層神經元已經具備成年動物的神經元的基本反應特徵,表明神經元連接的基本模式的確是由遺傳決定的。但在幼貓出生後第一周內,縫合其一側眼瞼直至1-3個月後再打開,雖然它在許多方面都沒有明顯的異樣——瞳孔 反應正常,視網膜電圖正常,神經節細胞,甚至外側膝狀體神經元的反應特性也基本正常,但在其視皮層中只有很少細胞對該眼的刺激有反應,且這些神經元的感受野出現異常。在新生猴上進行類似的實驗,結果也是十分相似。從平行的形態學研究進一步表明,在上述手術後,幼貓外側膝狀體細胞的反應雖然基本正常,但接收來自縫合眼的外側膝狀體層次細胞胞體只及正常的一半。在視皮層,由縫合眼提供優勢輸入的眼優勢柱萎縮、變窄,而正常眼提供優勢輸入的眼優勢柱則變寬(《腦科學的現代進展》第49頁)。雖然上述現象只是在幼貓和幼猴的特定發育時期才會出現,但也已經足以說明感覺經驗(實際上就是電脈衝)能夠引起從神經元胞體、突觸聯繫到功能性細胞群的形體解剖的改變。二、豐富環境和貧乏環境的養育實驗:把同一窩的同性幼鼠在生後一段時間斷乳以後,隨機分做三組,分別放在標準生活群(簡稱SC)、豐富化的生活條件(簡稱EC)和貧乏化的生活條件(簡稱IC)三種環境中飼養一段時間,然後做腦組織檢查,在排除了非學習的因素和社群經驗的因素的影響以後,發現EC鼠的大腦皮質重量,主要是某些功能皮質區的重量明顯比IC鼠的重;乙醯膽鹼脂酶(AChE)活性水平比IC鼠的高;EC鼠在樹突刺的數目、樹突的分枝數、突觸連接的大小和數目上都明顯比IC鼠的大。這就足以證明,學習記憶的神經電脈衝能改變腦的結構特性(《生理心理學》第491頁)。3、學習經驗對腦的生化方面的影響:在大鼠走「鋼絲」的訓練、改變用爪習慣的訓練、迴避電擊的訓練、視覺辨別的訓練和印記學習等實驗中,訓練鼠在某些相關的功能性神經元細胞群的RNA含量、旦白質合成數量、乙醯膽鹼的數量等方面,都比對照鼠的要多。

  實際上,在皮層神經元,當形成突觸聯繫的LTP時,神經元內部已經發生了生化和蛋白成份的變化。形成突觸聯繫以後,由於突觸結構的可塑性,如果長時間不興奮,該突觸聯繫也可以中斷,所以長時記憶並不就是永久記憶。但是突觸如能間斷地被興奮,則突觸的保持時間就會很長,記憶保持的時間也很長。

  2.4 記憶形成與睡眠的關係

   揭開睡眠的迷底一直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目標,尤其是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睡眠與記憶的鞏固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目前已經發現腦幹上行激活系統和上行抑制系統的興奮性,決定著大腦皮層處於清醒或睡眠狀態。但是動物睡眠的意義?睡眠的神經機制?睡眠過程中REM時相的機理?以及睡眠與記憶的關係等等問題,人們都並不清楚。本文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結合睡眠過程中腦電變化的特點,提出了睡眠機理的新觀點。相信讀者通過以下幾方面的了解,可以對自己睡眠的過程產生全新的認識。

  2.4.1 從睡眠的生物學意義來看,睡眠顯然是為了恢復疲勞

   雖然由於不同的動物以及不同的環境,睡眠的習慣會不同,比如有蹄類動物站著睡眠、鳥類在飛行時也能睡眠,時間也不一樣,如馬每天睡2小時,狒狒每天睡20個小時。但是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毫無例外地要睡眠,也幾乎都是疲勞了才需要睡眠。有些學者認為恢復疲勞不是睡眠的目的,因為白天強烈的代謝消耗對夜間的影響甚微。其實這是偏面的。真正的疲勞不是代謝的強度,而應該是基因表達的失衡程度。肝、腎、心肌細胞代謝快,韌帶、肌腱、骨骼細胞代謝慢,它們一樣都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神經元細胞在白天和晚上都在活動,但是基因的功能狀態不一樣。我們已知腦內的信息載體是神經脈衝電,而不同頻率的神經脈衝電可以引起神經元不同基因功能的表達。神經元由於這些基因功能的表達,產生自身形態結構和突觸傳遞功能的改變,形成學習記憶的神經結構基礎。從記憶信息貯存的角度,這些基因功能的表達是必需的,但是從神經元生理代謝的角度,這些基因功能的表達,可能反而擾亂了神經元內部的代謝平衡。並可以引起神經元內部纖維的纏結和蛋白的堆積。這些變化可以引起神經元細胞的功能退化或老化,所以中醫認為過慮傷神,是有科學依據的。人在劇烈活動時,神經元基因表達的平衡性並沒有多大的變化,所以對睡眠並沒有多大的影響。相反,大腦過度的思慮由於其脈衝電的頻率特性,因為造成內部代謝的失衡,導致神經元的疲勞,而對睡眠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說睡眠是為了恢復腦細胞的疲勞,睡眠時大腦特殊的腦電活動有利於神經元調整其自身的生理平衡。

  2.4.2 進入睡眠是大腦皮層相對佔主動的一個過程

   我們知道心中有急事等著去做的人不會進入睡眠,心中裝著事的人睡著也不香,年齡大的人因為腦電活動的必然增長,睡眠也變得越來越差。這就明顯的告訴我們:大腦活動的興奮性是決定清醒還是睡眠的一個關鍵因素,腦幹上行激活系統提供了大腦清醒時相電活動的基礎,而大腦自身的脈衝電活動才是決定睡眠的一個關鍵因素。我相信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在睡眠過程中,我們往往只關心腦幹上行激活系統和上行抑制系統,以及腦脊液、血液中所謂「睡原」所起的作用,而對大腦皮層在睡眠過程中的主動性認識不夠。

  2.4.3 睡眠是主動的過程,神經元腦電活動並未受到抑制

   我們比較覺醒和睡眠五個時相的腦電圖,可以發現人類(動物也一樣)在睡眠過程中,腦電活動並未減弱,相反有些神經細胞的腦電活動在睡眠中反而增強。在腦電圖的記錄顯示,人清醒時記錄的腦電活動頻率快、波幅小,隨著睡眠的深入,腦電頻率減緩,波幅增大,到睡眠的階段四時最為明顯,然後到快速眼動睡眠(REM)時又產生與清醒時相似的腦電波。對於睡眠時腦電圖的這種變化,人們覺得很難理解,尤其REM時相,更是令人捉摸不透,有人甚至認為睡眠是個消極的過程。但是仔細分析腦電圖的這些變化,我們還是能夠理出一個思路:首先,睡眠一至四時相是腦電活動同步化的結果。腦幹上行抑制系統產生一種上行性的電脈衝頻率,逐漸誘導大腦皮層神經元細胞的電脈衝活動與其同步化,因而在腦電圖上記錄的腦電頻率逐漸減緩、波幅逐漸增大(當然這時也不能排除皮層局部區域的強烈放電活動,產生紡錘狀的陣發波)。大腦皮層神經元這種腦電活動的變化,可以誘導細胞某些基因功能的表達,達到其調整內部代謝平衡的目的。所以慢波腦電取代清醒時的腦電活動,是為了達到其消除疲勞的目的。

  2.4.4 睡眠的REM時相是神經元細胞恢復代謝平衡的特殊過程

   在睡眠過程中,皮層神經元受到腦幹上行抑制系統同步化脈衝電的調製,到睡眠的三、四時相同步化作用最為明顯。皮層神經元受慢波脈衝電作用一段時間後,它們調整細胞代謝平衡的基因功能得以表達。在這些基因功能表達以後,皮層神經元的內部環境發生變化,細胞的自身電活動活躍起來,抑制並替代腦幹上行抑制系統同步化脈衝電作用,大腦進入REM時相,在腦電圖上表現為類似於清醒時的腦電活動。由於此時皮層各功能區神經元細胞的活動相對獨立,電活動觸發的知覺映像(夢境)都是一些零碎的片段,缺乏時空上的聯繫和事件上的相關性。睡眠早期的夢境與白天的經歷有一定聯繫,後期可能觸發了一些較早先的記憶及經驗,潛意識的內容佔主導地位,一般只出現些怪異的帶有知覺經驗的夢境。也由於皮層神經元自身互不協調的電活動,在REM時相伴隨著快速的眼動、零亂的肌肉運動、呼吸、脈搏加快而並不存在意識感覺等等現象。由於這時候存在神經元自身的電活動,外界脈衝電想要激活它們,需要有更強的電脈衝,所以REM期睡眠 腦電活動表現為清醒時相,而喚醒閾值卻最大,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另外實驗證明人為破壞REM睡眠影響記憶的形成,可以引起受試者易怒、精神難集中、偶而 的糊塗甚至出現精神癥狀,這也很正常,大腦神經元恢復內環境的過程被打斷,細胞功能不能得到恢復,當然會出現這些現象。

  2.4.5 成人睡眠的周期性變化

   從成人睡眠一夜的腦電變化,我們可以看出皮層神經元細胞在腦幹上行抑制系統同步化脈衝電的作用下,其自身腦電活動的過程。一開始,顯然腦幹抑制系統的脈衝電作用佔優勢,所以腦電活動慢慢地從快節律轉向慢節律,這是大腦皮層神經元細胞電活動被同步化的結果。到睡眠的三、四時相時慢節律最明顯,由於腦電活動被同步的原因,腦電圖上的波幅也逐漸增大。後來由於神經元調整代謝基因的功能表達,細胞內部生化組成發生變化,神經元細胞自身的電活動逐漸增強,並最終抑制替代了腦幹上行抑制系統的同步化脈衝電,此時睡眠的REM時相腦電活動就出現了。一段時間以後,當神經元內環境相對平衡後,細胞電活動逐漸減弱,最後又是同步化脈衝電佔了優勢。由於兩者相互作用的原因,REM睡眠並不是在第四時相之後立即出現的,而是每次都是先依次出現一小段的第三、二時相,才進入REM時相。之後又是從REM時相進入第二時相,再依次進入第三、四時相。睡眠過程的這種腦電圖表現與睡眠的機理是完全相吻合的。

  2.4.6 從生命進程不同時段腦電圖的變化,也可看出睡眠機理的一些端倪

  嬰兒剛出生時,睡眠各個時相的特點不是很明顯,以REM 時相為主。這是因為嬰兒出生後接觸的外界事物都是新異刺激(新異刺激可以引起基因功能的表達,產生相應的神經聯絡),皮層相關神經元的基因表達相當頻繁,睡眠時為了恢復,其REM時相睡眠就較成人長了很多。不過嬰兒剛出生時皮層神經元興奮性不高,自身恢復內環境平衡的能力強,與腦幹上行抑制系統的相互作用不明顯,所以睡眠的各個時相併不很明顯。之後隨著睡眠時相的漸趨明顯,REM時相所佔時段逐漸減少,睡眠的慢波時相逐漸增長,並逐漸過渡到成人的睡眠時相。隨著生命進程的繼續延伸,老年人大腦皮層腦電活動逐漸增強,意識的張力逐漸增高,腦幹上行抑制系統的同步化作用逐漸減弱,在腦電圖上表現為睡眠一、二時相的增加,三、四時相以及與之相伴的REM時相的減少。腦電圖在老年人的這種改變與現實情況是十分相符的。老年人由於大腦皮層興奮性高,腦幹上行抑制系統功能減弱,其睡眠變得較淺而易醒,在腦電圖上主要表現為睡眠的一、二時相。而由於三、四時相同步化脈衝電作用的減弱,大腦神經元恢復細胞生理代謝平衡的基因功能得不到表達,睡眠的REM時相也相應減少,而老年人由於調節代謝基因的功能不能表達,導致了神經元細胞內的纖維纏結、蛋白堆積及脂質沉著等等變化。

上述對睡眠機理的幾點分析,從行為、腦電變化和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對睡眠生理過程的詮釋較為全面、透切,但是中間也會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成份,尚有待專家學者批評斧正。

記憶的原理

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形成記憶的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現和回憶四個基本過程。

  識記是通過感知得到信息並在腦中留下印象的過程,是整個記憶活動的開始,依據事先有無目的,可分為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

  保持是信息的編碼與儲存,從信息處理的角度來說,再現和回憶都可以歸入信息檢索里來,這樣所有的記憶基本上要通過以下歷程:

  編碼、存儲、檢索

  1 .編碼

  我們在學習文字時,按事物的形狀、聲音、意義,分別編成各種代碼(文字),依類是形碼、聲碼、意碼。同樣在儲存信息之前把信息譯成記憶碼的過程,我們就叫做編碼。

  從當前的腦科學研究成果中,我們得知腦是由神經細胞(又叫神經元)構成的,神經細胞分為樹突、細胞體和軸突三部分。樹突於樹突之間的相接處叫突觸。突觸是神經細胞之間傳遞信息的結構。當神經細胞受到刺激時,突觸就會生長、增加,使之與相鄰的神經細胞聯結、溝通。接受同樣的刺激次數越多,其聯結就越緊密而形成了定式,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記憶。通過觀察發現,人的記憶越發達,突觸就會越多,當把突觸切斷後能影響記憶。

  到底神經元通過什麼規律將外界接收的信息編碼呢?這個問題只好留給聰明的科學家了,要提高記憶力,就需要掌握編碼規律,然而在科學家們解開這個迷之前,只好通過專家們總結的規律來改進我們的方法了。

  我們知道感官系統對於刺激並非悉數接收,所以記憶時所獲得的編碼也並非是所有事件精確的被記錄,而是由於知覺經驗和感知經驗去判斷要選擇哪些做為記憶碼內容。所以,記憶碼是被選出來的信息中建立起來的。

  為了提高編碼的效率,我們在記憶信息之前,對信息進行系統的程序化處理,再進行識記會提高編碼效率,提高記憶。

  2 .存儲

  前面我們說過神經元的聯結越密越會形成定式。這個定式我們也叫神經迴路。神經迴路的形成一般認為有四個連續階段,也可以認為是信息保存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通過感覺系統獲得信息,儲存在大腦的感覺區內,儲存的時間很短,如果信息這時通過加工處理,分類就會形成新的印象轉入下個階段。這一階段是由腦內海馬神經細胞迴路網路受到連續的刺激而形成的,也就是突觸結合長時間持續增強,會延長信息停留的時間,這個階段也叫第一級記憶,信息在第一級記憶停留長時間後就會進入第二級記憶,這個階段信息的保留可能和蛋白質合成有關,我們的信息如果常被使用,它就不會被遺忘,而會再往下一級跳,在第三級記憶內就會形成神經迴路網路,腦內新突觸的聯繫越多,就被認為是記得越牢固,更準確的說就是被存儲在大腦中了。

  3 .檢索

  我們腦內的神經元反映的信息在需要用的時候可以被準確的再次呈現,也就是儲存在DNA鏈上的信息基因,在適當條件下,指導合成信息蛋白並呈現的過程。在信息處理的角度,我們都關心怎麼找到信息,而找到信息的結果,也正是再認、再現的目的。

  前面我們探討了記憶的歷程,下面按先後階段順序,將記憶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感官記憶

  感官記憶是指個體憑視、聽、味、嗅等感覺器官感應到刺激時所引起的瞬間記憶(一般按幾分之一秒計算)。感官記憶只留在感官層面,如不加註意,馬上就會消失。

  ①感官記憶的編碼

  前面我們說過,記憶編碼時並非全部編錄,而是有選擇性的,指的就是感官記憶的編碼。感官所選擇的信息不是刺激本身引起的,影響感官記憶編碼的是個體的主觀因素。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人在專心工作的時候,聽不到周圍的聲音。有人會說專心工作是注意力集中的原因,沒錯!個體的主觀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力。所以集中注意力是提高記憶力的基礎。

  ②感官記憶的存儲

  感官記憶的時間非常的短,然而在試驗中我們會發現,在視覺刺激後留有暫時的余像,比如卡通動畫就是連續靜止的畫面在我們面前快速運動產生。除了余像,聲音也會有短時間的余留,然而餘音、余像現象只在一秒內,甚至半秒內完成,所以對於提高記憶力沒有什麼意義。

  (二)短時記憶

  當我們注意力集中於刺激感官記憶的信息的時候,這些信息立刻被我們意識到了,這時候就轉入了短時記憶。短時記憶是指個體可以刺激發生同時能夠意識到並保持在20秒左右的記憶。生活中我們從電話本里查找到一個電話,然後憑記憶按下電話號碼,可是打完電話你卻完全記不起電話號碼了。這就是你運用了短時記憶。

  ①短時記憶的編碼

  60年代以來,有大量實驗證明,短時記憶的編碼是聲碼。語言刺激在這個階段更容易獲得。

  ②短時記憶的儲存

  一般的短時記憶只能保持二十秒左右,最長不超過一分鐘。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我們能儲存多少信息呢?答案是7±2即5~9個項目,平均為7個項目。這是美國心理學家約翰?米勒在其論文《魔力之七》中被證實的。這個七是指什麼呢?七個數字,還是七個人名,或是七件東西?其實都可以。最重要的是這個東西不要有關係,以免產生聯想或推理而影響了短時記憶。

  ③短時記憶的檢索

  是不是存入了7±2個項目後,我們提取的時候也可以得到這個數目呢?在心理學家們大量的實驗後得到的結論是:短時記憶儲存的信息,在檢索的時候需要時間,檢索的信息越多,需要的時間越長。

  (三)長期記憶

  短時記憶經過複習後就會進入長期記憶,但是如果不加複習就會遺忘。長期記憶的保持時間可以是1分鐘以上,甚至終生不忘,所以也可以叫永久記憶。我們生活中所用的知識就來自長期記憶。

  比如,你要記information這個單詞,如果運用整體記憶,你需要花很多時間記憶,但是運用短時記憶的7±2規律,拆成in、for、ma、tion就非常好記了。這是短時記憶的功效。如果你要保持更長的時間,就要進行多次重複才可以記憶更長時間即進入長期記憶階段。

  ①長期記憶的編碼

  1975年美國心理學家佩沃提出長期記憶中雙重編碼說。即主張語文信息的處理,以意碼為主,非語文信息的處理,以形碼為主。比如,一塊手錶,我們即可以在腦中形成一個圖像,也可以表達為「一種計時工具」。前者是形象的形碼,後者為語言的語義碼。人們在記憶的時候,語義碼和形碼是雙向並進的,它們既是平行又相聯繫並且可以互相轉換。

  信息由短時記憶轉為長期記憶,採用什麼方式編碼,更重要的是看材料本身性質來決定。比如,你看一篇文章,最終留下的應該是意義而不是圖像,相反,看到一個帥氣的人或漂亮的人,你絕不會記住大概的意思,而是會很長時間記住他(她)的長相。

  ②長期記憶的儲存

  長期記憶的容量極大,這與有效編碼是分不開的。長期記憶儲存著兩種不同的記憶:

  1 .程序性記憶

  所謂程序性記憶,即對做事方法的記憶,學習者將做事的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來記憶。更簡單的說就是做事的先後順序的記憶。

  2 .陳述性記憶

  陳述性記憶是指對事實和事件的回憶。陳述性記憶又分為經歷性記憶和語意性記憶兩種。經歷性記憶與個人生活經驗相關,是個人生活事實的寫照,故又稱為自傳式經驗。語意性經驗則表達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抽象事物的理解。我們的知識基礎大都是語言、文字等語意性經驗的表現。

  雖然我們在研究長期記憶儲存的時候將它分類為程序性和陳述性記憶,但在應用中它們是合一的。比如科學的理論和實踐。

  ③長期記憶的檢索

  長期記憶在保存的過程中會隨時間變化而產生量和質上的變化。比如原來知識的內容,被扭曲或簡單化,變得更合理或是變得更具體、更詳細。這些變化會引起記憶檢索的困難,因此長期記憶的提取需要一些線索,並且線索中所包含的信息與記憶的內容越匹配越易回憶。就像圖書館裡找書需要索引一樣。另外,適當的複習可以有效的防止信息隨時間變化而被扭曲。

記憶是什麼

第一節記憶簡述

一、什麼是記憶

記憶是人腦對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所謂經歷過的事物,是指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如見過的人或物、聽過的聲音、嗅過的氣味、品嘗過的味道、觸摸過的東西、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緒和情感等。這些經歷過的事物都會在頭腦中留下痕迹,並在一定條件下呈現出來,這就是記憶。例如,我們讀過的小說,看過的電視節目或電影,其中某些情景、人物和當時激動的情緒等都會在頭腦中留下各種印象,當別人再提起時或在一定的情境下,這些情景、人物和體驗過的情緒就被重新喚起,出現在頭腦中。

記憶同感知一樣也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但記憶是比感知更複雜的心理現象。感知過程是反映當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對象,它是對事物的感性認識。記憶反映的是過去的經驗,它兼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特點。

二、記憶種類

(一)根據記憶內容的不同,記憶可分為形象記憶、運動記憶、情緒記憶和邏輯記憶

 l.形象記憶

形象記憶是以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為內容的記憶。例如,我們參觀所得的印象就是形象記憶。形象記憶可以是視覺的、聽覺的、嗅覺的、味覺的、觸覺的。如我們見到過的人或物、看到過的畫面、聽過的音樂、嗅過的氣味、嘗過的滋味、觸摸過的物體等的記憶都屬於形象記憶。正常人的視覺記憶和聽覺記憶通常發展得較好,在生活中起主要作用。觸覺記憶、嗅覺記憶與味覺記憶,雖然一般正常人在這些方面也都有一定發展,但從一定意義上說可稱之為職業形式的記憶,因為只有從事某種職業的人由於特殊職業的需要,這些記憶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對於缺乏視覺記憶、聽覺記憶的人,如盲人或聾啞人等,其觸覺記憶、嗅覺記憶、味覺記憶等會得到驚人的高度發展。

 2.運動記憶

運動記憶是以過去做過的運動或動作為內容的記憶。例如,對游泳的一個接一個的動作的記憶,對體操、舞蹈動作的記憶等都屬於運動記憶。運動記憶是運動、生活和勞動技能的形成及熟練的基礎,對形成各種熟練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運動記憶一旦形成,保持的時間往往很長久。在運動記憶中,大肌肉的動作不易遺忘,而小肌肉的動作易遺忘。

 3.情緒記憶

情緒記憶是以體驗過的某種情緒和情感為內容的記憶。例如,對過去的一些美好事情的記憶,對過去曾經受過的一次驚嚇的記憶,或對過去曾做過的錯事的記憶等都屬於情緒記憶。情緒記憶的印象有時比其他記憶的印象表現得更為持久、深刻,甚至終身不忘。在某種條件下,它還可以引起習慣性恐懼等異常癥狀。

 4.邏輯記憶

邏輯記憶是以語詞、概念、原理為內容的記憶。這種記憶所保持的不是具體的形象,而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定義、定理、公式、法則等。例如,我們對心理學概念的記憶,對數學、物理學中的公式、定理的記憶等都屬於邏輯記憶。它是人類所特有的,具有高度理解性、邏輯性的記憶,對我們學習理性知識起著重要作用。

 (二)根據記憶材料保持時間的長短,記憶可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

 1.感覺記憶

感覺記憶是指客觀刺激物停止作用後,它的印象在人腦中只保留一瞬間的記憶。就是說,對於刺激停止後,感覺印象並不立即消失,仍有一個極短的感覺信息保持過程,但如果不進一步加工的話,就會消失。感覺記憶的最明顯的例子是視覺後像。

感覺記憶又叫瞬時記憶、模像記憶或感覺儲存階段。感覺記憶的特點是:在感覺記憶中,信息是未經任何加工的,按刺激原有的物理特徵編碼的。例如,視覺性刺激通過眼睛登記在圖像記憶中;聽覺性刺激通過耳朵被登記在音像記憶中。感覺記憶以感覺痕迹的形式保存下來,具有鮮明的形象性。感覺記憶的容量較大,它在瞬間能儲存較多的信息。感覺記憶內容保存的時間很短,據研究,視覺的感覺記憶在1秒鐘以下,聽覺的感覺記憶在4~5秒鐘之內。

在感覺記憶中呈現的材料如果受到注意,就轉入記憶系統的第二階段——短時記憶;如果沒有受到注意,則很快消失。

 2.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是指記憶的信息在頭腦中貯存、保持的時間比感覺記憶長些,但一般不超過一分鐘的記憶。例如,我們打電話通過114查詢,查到需要的電話號碼後,馬上就能根據記憶撥出這個號碼,但打完電話後,剛才撥打過的電話號碼就忘了,這就是短時記憶。我們聽課時邊聽邊記下教師講課的內容,也是靠的短時記憶。

實驗表明,短時記憶的容量大約是7±2個組塊。組塊,就是記憶的單位。究竟多大的範圍和數量為一個組塊,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它可以是一個或幾個數字、一個或幾個漢字、一個或幾個英文字母,也可以是一個詞、一個短語、一個句子。例如,呈現一系列的數字「28459638585196」給一個人,讓他聽一遍或讀一遍之後立刻回憶,只能回憶起5~9個數字。但如果把上邊的一系列數字分成2845、963、8585、196這樣四個組塊呈現給被試,就很容易使這14個數字保持在短時記憶中,使記憶內容的量擴大。由此可,短時記憶容量的決定因素往往不是取決於記憶的項目數,而是決於其組塊數。若以一個字為一個組塊,可以記住5~9個字;以短語為組塊,可以記住16~20個字;若以一句律詩為組塊,以記住20~28個字。組塊化提供了一個超越短時記憶存貯空間度的一種手段。對短時記憶的材料適當加以組織,可在短時間內住更多的內容。例如,學習外語,以課文記憶效果最好。課文記正是把許多單詞構成的無論是在時空結構還是在意義上都緊密聯的句子作為一個組塊,使每個組塊增大,相應地減少了組塊量,提高了辭彙量和記憶效果。這比只以每個單詞作為一個組塊,而導每次學習不得超過7土2個單詞的方法的效果要優越得多。

研究表明,短時記憶傾向於對言語材料進行聽覺編碼。隨著研究的深入,又進一步發現短時記憶還採用視覺編碼與語義編碼,並短時記憶會受到聲學上相似性的干擾。康拉德(Conrad)在實中選用兩組容易混淆的字母BCPTV和FMNSX為材料,發現記混淆經常發生在聲音特性有關方面,發生在聲音相似的項目間(如S和X)。

實驗研究表明,短時記憶的內容保持的時間在沒有複述的情況,18秒後回憶的正確率就下降到10%左右。如不經複述,大約1分鐘之內就會衰退或消失。

短時記憶的內容若加以複述、運用或進一步加工,就被輸入長記憶中,否則,很快消失。

 

3.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是指信息在記憶中的貯存時間超過一分鐘以上,直至數日、數周、數年乃至一生的記憶。

長時記憶的容量是沒有限制的,它貯存的信息時間長,可隨時提取使用,與短時記憶相比,受干擾小。

短時記憶的內容經過複述可轉變為長時記憶,但也有些長時記憶是由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最近的研究表明,長時記憶的信息是以組織的狀態被貯存起來的,主要以意義的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的,通過整理、歸類、貯存並提取。

記憶的三種類型若按信息加工的理論來劃分,它們的關係是:外界刺激引起感覺,其痕迹就是感覺記憶;感覺記憶中呈現的信息如果受到注意就轉人短時記憶;短時記憶的信息若得到及時加工或複述,就轉入長時記憶,其關係如圖4-1所示:

圖4-1 記憶系統模式圖

(三)按記憶的意識參與程度劃分,記憶可以分為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

 

1.外顯記憶

外顯記憶是指當個體需要有意識地或主動地收集某些經驗用以完成當前任務時所表現出的記憶。它是有意識提取信息的記憶,強調的是信息提取過程的有意識性,而不在意信息識記過程的有意識性。外顯記憶能隨意地提取記憶信息,能對記憶的信息進行較準確的語言描述。例如,自由回憶、線索回憶以及再認等,都要求人們參照具體的情境將所記憶的內容有意識地、明確無誤地提取出來,因而它們所涉及的只是被試明確地意識到的,並能夠直接提取的信息,用這類方法所測得的記憶即為外顯記憶。

 

2.內隱記憶

內隱記憶是指在不需要意識或有意回憶的情況下,個體的經驗自動對當前任務產生影響而表現出來的記憶。它是未意識其存在又無意識提取的記憶。它強調的是信息提取過程的無意識性,而不管信息識記過程是否有意識。也就是說,個體在內隱記憶時,沒有意識到信息提取這個環節,也沒有意識到所提取的信息內容是什麼,而只是通過完成某項任務才能證實他保持有某種信息。正因為如此,對這類記憶進行測量研究時,不要求被試有意識地去回憶所識記的內容,而是要求被試去完成某項操作任務,被試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反映出他曾識記過的內容的保持狀況。如果人們在完成某種任務時受到了先前學習中所獲得的信息的影響,或者說由於先前的學習而使完成這些任務更加容易了,就可以認為內隱記憶在起作用。

第二節 識記

一、識記的種類

識記是個人獲得知識和經驗的記憶過程。根據學習者是否按預定的目的任務進行識記,可把識記分為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

二、影響識記的因素

w 1.識記的目的。有意識記的目的是否明確會影響識記的效果。

w 2.學習態度。如果識記的客體成為主體的指揮活動的對象或結果,那麼就會激發起學習者的識記動機,積極地參與識記憶、活動,對象和結果就容易被感知,識記效果就好。

w 3.材料的性質和數量。

w 4.對識記材料的理解程度。

w 5.識記方法。

第三節 保持和遺忘

一、保持的生理機制

長時記憶中的信息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保持量和記憶內容上都會發生變化。

(一)保持量的變化

w 1.保持曲線

學習後的不同時間裡保持量是不同的,剛學完時保持量最大,在學後的短時間內保持量急劇下降,然後保持量漸趨穩定地下降,最後接近水平。這條曲線稱為保持曲線。保持的反面是遺忘,因此這條曲線也被稱為遺忘曲線。

(二)記憶內容的變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記憶的保持量會發生變化,產生遺忘,而且記憶內容也會發生變化。

二、遺忘的原因

(一)衰退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遺忘是記憶痕迹隨著時間的推移面逐漸消退的結果。

(二)干擾理論

(三)提取失敗理論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不能回憶起某件事,但又知道這件事是知道的。有時我們明明知道某人的姓名或某個字,可是就是想不起來,事後卻能憶起;有時我們明明知道試題的答案,一時就是想不起來,事後正確的答案不加思索便油然而生。這種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憶出來的現象稱為「舌尖現象」或「話到嘴邊現象」(tipofthetongue)。

w 這種情況說明,遺忘只是暫時的,就像把物品放錯了地方怎麼也找不到一樣。從信息加工的觀點來看,遺忘是一時難以提取出欲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確的線索經過搜尋,那麼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來。這就是遺忘的提取失敗理論。

(四)動機性遺忘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遺忘是因為我們不想記,而將一些記憶推出意識之外,因為它·們太可怕、太痛苦、太有損於自我。

三、記憶術

w 學生經常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意回憶,並為記不住教材內容而苦惱。怎樣才能提高對教材內容的記憶效率呢?在學習一章教科書時採取以下六個步驟會顯著提高記憶的效率:

w 1.預習。涉略全章各節內容,了解它所討論的一些總課題。把以下四個步驟應用到節以下的各分段的內容上。

w 2.提問。對各分段提出問題。通常只要把各分段的標題改為適當的問句就可以了.例如,可以將「提取過程」的標題改為「什麼是提取過程?」或「提取過程有哪些特點?」

w 3.閱讀。仔細閱讀這一分段的課文,嘗試回答自己所擬的問題。

w 4.思考。在閱讀課文時要積極思考,力圖理解,要想出一些例子來加以說明,把教材與原有知識聯繫起來。

w 5.複述。在學完一個分段後,嘗試回憶其中的內容,力圖回答自己就本分段提出的問題,如果不能回憶,就重讀記憶困難的部分。

w 6.複習。學完全章後,默默回憶其中的要點,最好是把各要點寫出來,並再一次試著回答各節中提出的每個問題。開始複習時,時間間隔要短些;熟記後複習的時間間隔可延長

第四節 再認、回憶、聯想

一、再認

再認是指過去經驗過的事物再次呈現時仍能被認識。再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依靠聯想間接地達到的。

二、回憶

回憶是指過去經驗過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頭腦中再次重現並加以確認的過程。回憶可能是直接搜尋,達到待回憶的經驗,也可能是間接的、藉助於聯想而達到。

三、聯想

聯想是指在空間和時間上同時出現或相繼出現,在外部特徵和意義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反映在人腦中建立聯繫並留下痕迹,以後當其中一個事物出現,就會在頭腦中引起與之相聯繫的另一個經歷過的事物。心理學中將聯想分為接近聯想、對比聯想、類似聯想和因果聯想四種。

參考資料:中華記憶網

思維的分類

從抽象性來分,主要可分為:

  (1)直觀行為思維

  直接與物質活動相聯繫的思維,又叫感知運動思維。孩子最初的思維往往是直觀行動思維。運動員對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也需要直觀行動思維做基礎。這種思維主要是協調感知和

動作,在直接接觸外界事物時產生直觀行動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動作中斷,思維也就終止。

  (2)具體形象思維

  以具體表象為材料的思維,是一般形象思維的初級階段。它藉助於鮮明、生動的表象和語言。在文藝創作中經常運用。

  (3)抽象邏輯思維

  以抽象概念為形式的思維,是人類思維的核心形態。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斷和推理進行思維,是人類最基本也是運用最廣泛的思維方式。一切正常的人都具備邏輯思維能力,但一定有高下之分。

  以目的性來看,可以分為:

  (1)上升性思維

  以實踐所提供的個別性經驗為起點,把個別經驗上升為普遍性的認識。個別性思維大多來自日常的活體驗,過於直接和個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其真實性有待實踐檢驗,最終上升為普遍性認識。

  (2)求解性思維

  圍繞問題展開思維,依靠已有的知識去尋找與當前現狀之間的中間環節,從而使問題獲得解決。如小孩子解答數學題,先分析已知條件,看看問題,最後再找由條件到問題之間的橋樑。

  (3)決斷性思維

  以規範未來的實驗過程或預測其效果為中心的思維。遵循具體性、發展轉化、綜合平衡三條原則。

  從智力品質上劃分,可以分為:

  (1)再現思維

  是依靠過去的記憶而進行的思維。把已經學過的知識原封不動地照搬套用,就屬於這一種。

  (2)創造思維

依賴過去的經驗和知識,但卻是把它們綜合組織而形成全新的東西。如把已經學過的幾個數學公式綜合起來運用到某個具體的問題上來。那些被稱作有發明天才的人,就是善於進行這種創造思維的人。

從思維技巧上看,還可分為:

  (1)歸納思維

  從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中,推導出它們的一般規律和共通結論的思維。

  (2)演繹思維

  把一般規律應用於一個個具體事例的思維。在邏輯學上又叫演繹推理。它是從一般的原理、原則推及到個別具體事例的思維方法。

  (3)批判思維

  一面品評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說,一面進行思維。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歷來都強調批判思維。批判思維包括獨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權威、頭腦開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4)集中思維

  從許多資料中,找出合乎邏輯的聯繫,從而導出一定的結論;對幾種解決方案加以比較研究,從而導出一種解決辦法的,就屬於這種思維。

  (5)側向思維

  利用「局外」信息來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的思維,如同眼睛的側視。側向思維就是從其它領域得到啟示的思維方法。

  (6)求異思維

  也叫發散性思維。同一個問題探求多種答案,最常見的就是數學中的一題多解或語文中的一詞多意。

  (7)求證思維

  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去驗證某一個結論的思維。求證思維的結構包括論題、論據和論證方式。每個人每天都會用到求證思維。

  (8)逆向思維

  從反面想,看看結果是什麼。

  (9)橫向思維

  簡單地說就是左思右想,思前想後。這種思維大都是從與之相關的事物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橫向思維的思維方向大多是圍繞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或是在對各個與之相關的事物的分析中尋找答案。

  (10)遞進思維

  從目前的一步為起點,以更深的目標為方向,一步一步深入達到的思維。如同數學運算中的多步運算。

  (11)想像思維

  就是在聯想中思維,這是在已知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是由此及彼的過程。

  (12)分解思維

  把一個問題分解成各個部分,從每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中去尋找答案。

  (13)推理思維

  通過判斷、推理去解答問題。也是一種邏輯思維。先要對一個事物進行分析、判斷,得出結論再以此類推。

  (14)對比思維

  通過對兩種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對比進行思維,尋找事物的異同及其本質與特性。

  (15)交叉思維

  從一頭尋找答案,在一定的點暫時停頓,再從另一頭找答案,也在這點上停頓,兩頭交叉匯合溝通思路,找出正確的答案。在解決較為複雜的問題時經常要用到這種思維,如「圍魏救趙」。

  (16)轉化思維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時,把問題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使問題變得更簡單、更清晰。

  (17)跳躍思維

  跳過事物中的某些中間環節,省略某些次要的過程,直接達到終點。

  (18)直覺思維

  一次性猛然接觸事物本質的思維,它是得出結論後再去論證。這種思維需要平時對事物本質認識的積累。直覺思維由顯意識→潛意識→顯意識構成一個動態整體結構,以整體性和躍遷性區別於其他思維形式。

  (19)滲透思維

  分析問題時,看到錯綜複雜的互相滲透的因素,通過對這些潛在因素關係的分析解決問題。

  (20)統攝思維

  憑藉思維來把握事物的全貌,並統攝推論各個環節。它是用一個概念取代若干個概念,是一種高度抽象的思維。

  (21)幻想思維

  「脫離現實性」是它最主要的特點。幻想思維可以在人腦中縱橫馳騁,也可在毫無現實幹擾的理想狀態下,進行任意方向的發散,從而構成了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為幻想的脫離實際,也就無法避免錯誤的產生,但只要幻想最終能回到現實中來並加以現實的檢驗,錯誤就會被發現和糾正。

  (22)靈感思維

  人們在創造過程中達到高潮階段以後出現的一種最富有創造性的思維突破。它常常以「一閃念」的形式出現,是由人們潛意識思維與顯意識思維多次迭加而形成的,也是人們進行長期創造性思維活動達到的一種境界。

  (23)平行思維

  是為了解決一個較為大型的問題,需要從不同的方向尋求互不干擾、互不衝突即平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路。它也是發散思維的一種形式。

  (24)組合思維

  在思維過程中,通過對若干要素的重新組合,產生新的事物或是創意。組合法是根據需要,將不同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出新的事物。

  (25)辯證思維

  以變化發展的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通常被認為與邏輯思維相對立。運用辯證法的規律進行思維,主要是運用質與量互相轉化、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三個規律。

  (26)綜合思維

  就是多種思維方式結合起來運用。很多問題光靠一種思維方式是不能解決的,必須有多種思維方式綜合運用才能解答。

  理論上說,分類越詳盡越好。但有些思維方式在訓練與應用的過程中並不需要嚴格區分,一是很多思維方式總是共同起作用,二是有些思維方式統一在某種思維方式之中。

記憶的基本規律

一、識記的規律 識記是人們識別並記住事物的過程。從信息加工理論角度講,識記是信息的輸入(編碼)過程。依據不同的標準,可將識記分為不同的種類。根據識記有無明確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識記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無意識記是事先沒有明確的識記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識記。有意識記是指有預定的識記目的,經過一定的意志努力,並運用一定方法的識記。根據識記材料有無意義以及對材料是否理解,又可以把識記分為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機械識記是指識記的材料本身無內在的意義聯繫,或雖有意義但學習者不理解,僅依靠機械重複的方法進行的識記。意義識記是指在理解識記材料的基礎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內在聯繫進行的識記。識記是記憶過程的開端,是保持和回憶的前提。欲提高記憶的效率,必先研究識記的規律,提高識記的質量。研究發現,識記效果與下列因素存在內在、規律性的聯繫。 (一)識記的目的 識記的目的性是影響識記效果的首要因素。大量實驗表明,有明確目的的識記比無目的的識記效果好。這就是人們熟知的有意識記優於無意識記。 (二)對材料的理解 在識記過程中,理解的識記比不理解的識記效果好,識記效果隨理解的加深而提高。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意義識記優於機械識記。 (三)識記材料的數量 識記材料數量的多少對識記效果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要達到同樣的識記水平,材料數量越多,平均用的時間或誦讀的次數就越多。 (四)識記材料的不同性質 識記材料的性質對識記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而言,直觀形象材料的識記較好,視覺材料比聽覺材料的識記好。此外,有意義的材料比無意義的材料,有韻律的材料比無韻律的材料容易識記。 (五)主體的情緒狀態 識記時主體的情緒狀態也是影響識記效果的一個因素。一般認為,積極情緒狀態下識記效果優於消極情緒狀態下識記的效果。除了上述幾個方面,人的主觀需要、知識經驗、性格特點、能力類型等都對識記效果有一定的影響。二、保持與遺忘的規律 保持是經歷過的事物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從信息加工理論的視角看,保持就是信息的儲存過程。保持是記憶系統的中間環節,是回憶和再認的前提,也是記憶力強弱的重要標誌之一。遺忘是指經歷過的事物不能回憶和再認或是錯誤地回憶和再認的現象。遺忘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記憶痕迹的消退造成的,也可能是受記憶中其它信息的干擾而產生了抑制。遺忘可以分為暫時性遺忘和永久性遺忘。暫時性遺忘是指一時不能回憶和再認識記過的材料,但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恢復;永久性遺忘是指必須經過重新學習才能恢復識記過的材料。 (一)遺忘曲線 最早對遺忘現象進行研究並發現其規律的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為了使學習和記憶盡量避免受舊經驗的影響,他用無意義音節作為記憶的材料,把識記材料學到恰能背誦 的程度,經過一定時間間隔再重新學習,以重學時節省的誦讀時間或次數作為記憶的指標。根據艾賓浩斯的實驗結果繪成的曲線圖,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從曲線圖中可以看出,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階段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步緩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遺忘規律。如圖4-2所示。

(二)影響遺忘的因素 影響遺忘的因素主要有: 1.時間因素的制約。 2. 識記材料的重要性。最先被遺忘的是那些對識記者來說沒有重要意義的、不引起興趣的、不符合需要的、在工作和學習中沒有重要性的材料。 3. 識記材料的性質。有意義的材料比無意義的材料遺忘得慢;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遺忘得慢;熟練的動作技能遺忘的最慢。 4. 識記材料的數量和學習程度。一般來說,材料越多,要達到同樣識記水平,平均的誦讀次數和時間也越多,過度學習也有助於保持識記材料,所謂過度學習就是指達到一次完全正確背誦後仍繼續學習。 5. 識記材料的系列位置。一般系列材料的開始和末尾部分記憶效果較好,中間位置的內容則容易遺忘。這可能與前攝抑制與倒攝抑制有關。前攝抑制是指先學習的材料對後學習材料的記憶所產生的干擾作用;倒攝抑制是指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材料的記憶所產生的干擾作用。系列材料的記憶過程中,開始部分的內容只受倒攝抑制的影響,末尾部分的內容只受前攝抑制的影響,中間部分則受兩種抑制的共同影響,故而系列材料的記憶出現了系列位置效應。三、再認或回憶的規律 (一)再認 再認是指經驗過的事物再度出現時能把它重新辨認出來的過程。人在識別某一對象時,一方面要對照進行知覺分析,同時還要從長時記憶儲存的的信息中提取有關的信息與之對照比較,經過多層次的連續檢驗,最後才能完成確認。當再認發生困難時,就要努力尋找各種有關的線索,力圖恢復過去已經建立的聯繫。再認的速度和準確性主要取決於對事物識記的鞏固程度和精確程度。在日常生活中,錯誤地再認時有發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種是由於識記得不鞏固、不精確,原有的聯繫消失或受干擾,一旦識記過的事物再度出現,不能激活原有的記憶痕迹,僅有熟悉之感而無法從整體上加以正確地再認。另一種是由於聯繫的泛化,導致錯誤地再認。例如,錯把一個陌生人當作一個熟人相認,這是因為他的許多特徵與熟人相似,這些特徵在頭腦中產生了泛化,因此導致了「張冠李戴」。 (二)回憶 回憶是指經驗過的事物不在面前而能把它重新回想起來的過程。從信息加工觀點看就是信息的輸出或提取過程。回憶既是識記、保持的目的,也是檢驗識記與保持效果的唯一指標,同時還是強化識記、保持的重要手段。從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影響回憶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1.信息儲存的組織水平 一般來說,信息儲存的組織狀況越好,越是按一定的規則有序排列,也就越容易回憶,其效果也就越好。包爾等人在一個實驗中要求被試記4張詞表。給一些被試提供的詞表按照樹狀層次組織,而給另一些被試提供的則是隨機排列。識記後的回憶測驗表明,被試對有層次組織的詞回憶的正確率為65%,而對隨機排列的詞的正確回憶率僅為19%。 2.聯想線索 憑藉聯想也有助於回憶。所謂聯想就是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聯想之所以有助於回憶,是因為當具有某種聯繫的事物在大腦皮層建立較穩定的神經聯繫以後,只要一個事物出現,自然會聯想到另一事物。主要的聯想有以下幾種: (1)接近聯想 由某一事物想到在時空上與之接近的另一種事物。 (2)相似聯想 由某一事物想到形式或性質與之相似的另一事物。 (3)對比聯想 由某一事物想到在性質或特點上與之相反或排斥的另一種事物。 (4)因果聯想 由某一事物想到與之有因果關係的另一種事物,或者由原因想到結果,或者由結果想到原因。 3.干擾的影響 回憶過程常因干擾的影響而使信息提取出現困難。一般來說,干擾作用的大小與先後兩種材料的相似程度、時間間隔以及所學材料的鞏固程度有關。研究發現,中等相似程度的兩種學習材料干擾最大;先後學習材料間隔時間越長,干擾越小;學習的材料鞏固程度越高,產生的干擾也就越小。 4.主體的情緒狀態 主體的情緒狀態對回憶效果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一般來說,良好的情緒狀態如輕鬆、愉快、平靜等有助於回憶,而不良的情緒狀態,特別是過分緊張和焦慮則會降低回憶效果,例如學生考試失常多半是考前過分焦慮,考時過分緊張所致。

最全面的提高記憶力訓練方法、原理介紹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記憶力的辦法其實是很多的,重要的是你要做個提高自己記憶能力的有心人,在任何場合都形成習慣。如我們可以從以下15個要點中著手,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加以改進和完善,記憶及記憶力提高並不神秘,關鍵是如何來正確的認識,要想提高記憶力,首先要了解一些有關記憶方面的常識,多做運動,還有哦嘮叨、玩耍、健身、愛情、咀嚼等也有利於記憶力的提高的,簡單地來講記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們稱為編碼階段。這就好比計算機的信息輸入,都要經過編碼,只有經過編碼的信息才會得到保存。這個階段與注意的關係很大。很多信息我們回想不起來,有些問題就出現在編碼階段。很多事情我們熟視無睹,並沒有仔細觀察,我們以為我們記得,事實並非如此。舉個例子來說,雖然鈔票我們每天都在使用,但我們卻不能立即描述出一元錢背面的圖案。這是因為雖然我們看到了,但並沒有主動地去注意它,也就沒有對有關信息進行編碼,自然也就無法回憶了。 第二階段我們稱為短期記憶階段。這個階段記憶保留的時間很短,一般在幾秒到十幾秒鐘。比如你打114查到了你要的電話號碼,記在腦子裡,等你要撥號時一下子又想不起來了。測試短期記憶的方法很簡單,你可以讓一個人說出4個毫無相關的數字或英文字母,你立刻把它們重複出來,然後逐步增加,看你最多能記住幾個。一般人總在7±2個。因此我們知道知道短期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短期記憶是長期記憶的基礎,短期記憶如果不反覆練習,很快就會遺忘。而如果在尚未消失前,繼續加以練習,那麼就可以轉化為長期記憶,也就是我們說記憶的第三個階段。長期記憶又稱為永久記憶,可見它是保留時間很長的記憶。 通過以上了解,我們知道,如果你感到你記憶力不是最好,不一定是你的腦子比別人笨,可能是你在我們上面講到的記憶的3個階段沒有處理好。如果你改善了記憶的這3個階段你就有可能提高你的記憶力。下面我們就重點介紹如何來提高記憶力。 我們從改善編碼階段開始。首先,編碼總是以注意開始,所以你應該把注意全部放在你要記的事情上。記住,如果沒有編碼或編碼錯誤,你是不可能記住它們的,即使你有再聰明的腦子也白搭。你應該全神貫注儘可能地排除或減少外界的干擾。比如你可以選擇比較安靜的地方讀書,讀書時不要被其他的東西,如零食、小說、雜誌等分心。有的同學看書講究情調,邊聽音樂邊看書,這也是不好的習慣。其次,仔細觀察你要記的事情的細節。比方說你要記住一個人的相貌,你就應該仔細觀察他的眼睛、鼻子、前額、下巴、耳朵。 第三,就你要記的東西跟自己對話,比如"他高高的個子,小眼睛,皮膚黑黑?quot;這樣就等於進行了印象及言語雙重編碼,就更可靠。 再談談如何改善短期記憶。我們前面提到,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所以要想改善短期記憶,必須減少記憶的負擔。我們可以採取縮寫的方法,比如"WHO",我們知道是"世界衛生組 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縮寫,我們只要記住這3個字母,把它們作為線索,這樣我們就可以記住全部了。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諧音的方法,使毫不相關的對象變得有意義,這樣也可以減少記憶的負擔。比如圓周率"3.14159……",照我們前面講的,由於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一般人只能一次記住毫不相關的 7個左右的數字。但如果我們把它讀成"山頂一寺一壺酒……"那它就變成有意義的了,這樣也就等於間接地擴大了記憶容量,減少了記憶的負擔。由於短期記憶時間很短,要想保存長久,歸根到底還要靠反覆練習。 最後再講一講如何改善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不同。短期記憶的遺忘就好比信息輸入了電腦,但沒有保存,丟失了就再也找不到了。而長期記憶的遺忘,好比存在電腦里的文件找不到,自然也就提不出來了。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有時想一個人的名字,已經到嘴邊了,可就是說不出,被別人稍加提醒,馬上就想起了。這說明這個信息還在腦子裡,只是由於缺乏線索,而想不起來。因而長期記憶主要是檢索問題。我們說一個人記性好,其中就包括一個人對以前發生的事情都清楚在記得。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改善我們的長期記憶。比如,我們可以藉助環境中的線索。如果你下周開會,要帶某份文件給某人,那麼你可以預先把這份文件放在比較醒目的、你很容易看到的地方,到時候就會提醒你。很多人記性好並不是他腦子一定比別人好,主要是他善於利用環境中的線索。另外我們還可以採用時間順序法,從這件事情發生前想起,按著時間順序,把前面發生的事情作為線索,有助於我們回憶。這種方法在考試時也可應用。如果有某個問題你想不起來了,你可以先想一下你前面背的內容,再順著想下來,會幫助你可以回憶。平時你也可以進行一些記憶練習,比如可以回想去年的今天你在做什麼. ?提高記憶力或進行記憶力提高訓練請注意一下15項建議:

1、平心靜氣。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都保持一種讓自己平心靜氣的心態。更多的時候是讓自己的大腦安靜。

2、調整自己大腦的工作和休息時間,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疲勞會降低大腦的工作效率。

3、樹立起自己記憶優良的信心,並時時提醒自己要記住必須記住的東西,必須堅信自己「一定能記住」!

4、要學習和找到一套適合提高自己記憶力的方法,加之必要而又經常的訓練再訓練,提高再提高。

5、要保持對世界充滿強烈的愛好與興趣,興趣是記憶的第一推動力。對被記憶的對象要象對待自己的「情人」一樣有足夠的興趣。

6、強烈的願望和刺激可以促進自己的記憶。

7、要在自己的工作與生活中建立與愉快事情相聯繫的記憶。

8、讓自己的心態永遠年輕,保持年青人的刺激可以促使自己腦細胞變得敏銳和年輕。

9、學會一種或多種觀察能力,敏銳的觀察力能能幫助我們記憶。

10、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在記憶中尤其如此。要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對象。

11、開發自己的右腦,把記憶對象形象化有助於記憶。

12、掌握歌訣或口訣記憶知識,把互不關聯的記憶對象編成歌訣有利於記憶。

13、學會特徵記憶技巧,找到記憶對象的特點,辨別出其特徵有助於記憶。

14、學會整理和分類,適當的分散記憶(化整為零)有時比集中記憶效果好。

15、充分運用人自身體的五官功能,調動身體各器官協同記憶。 提高你的記憶力---一些簡單的但我們平時不注意的地方:

培根說:「一切知識,只不過是記憶。」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有較好的記憶力,但善於利用它的人卻不是很多。那麼,怎樣提高記憶力呢? 一、興趣——記憶力的加速器。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所學的內容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學習,注意力高度集中,強化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的活動,形成大腦的興奮中心,將各種知識信息不斷地傳給大腦的神經中樞,從而留下較深的印象。反之對所學科目不感興趣,長期處於被動吸收的狀態,你的學習就不安心,記不住。因此,要提高記憶力,首先應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愛好。 二、理解和複習——記憶力的金鑰匙。心理學家認為,記憶有兩個條件:一是在大腦中建立聯繫或產生聯想,達到理解。理解的東西才能記得牢固,因為理解的實質是建立起各知識點的廣泛聯繫。這樣,在記憶時就可「順藤摸瓜」。二是這種聯繫要加強。加強聯繫靠複習,經常複習就能記得牢,「重複是記憶之母」。 三、適當休息——記憶力的潤滑劑。人們的各種學習活動都是由大腦皮層相應的區域主管,進行這些活動時,在大腦皮層相應的區域就有相應的興奮點。如果興奮點長時間在「某一區域」出現,就會使該區域產生疲勞,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適當休息就會使大腦皮層原來興奮、勞碌工作的相應部位得以平靜,消除疲勞。心理學家實驗證明:在記憶新的事物時,每記憶30分鐘後,中間休息5分鐘,其效果遠遠超過長時間的連續記憶。 四、科學的方法——記憶力的促進劑。貝爾納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擋才能的發揮。」掌握了科學的記憶方法,能夠幫助自己以最少的時間和最少的精力,以最快的速度達到學習的目的。記憶的方法很多,如:聯想記憶法、比較記憶法、嘗試記憶法、輪換記憶法、表格記憶法、提問記憶法、口訣記憶法等等。每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同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同學們要選擇好適合自己自身的方法,多種方法綜合運用,定會增強記憶力。

怎樣增強記憶力 記憶,就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現和回憶四個基本過程。其形式有形象記憶、概念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運動記憶等。 記憶的大敵是遺忘。提高記憶力,實質就是盡量避免和克服遺忘。在學習活動中只要進行有意識的鍛煉,掌握記憶規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記憶力。

下面介紹增強記憶的10種方法: 1. 注意集中 記憶時只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排除雜念和外界干擾,大腦皮層就會留下深刻的記憶痕迹而不容易遺忘。如果精神渙散,一心二用,就會大大降低記憶效率。 2. 興趣濃厚 如果對學習材料、知識對象索然無味,即使花再多時間,也難以記住。 3. 理解記憶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只有理解的東西才能記得牢記得久。僅靠死記硬背,則不容易記得住。對於重要的學習內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誦相結合,記憶效果會更好。 4. 過度學習 即對學習材料在記住的基礎上,多記幾遍,達到熟記、牢記的程度。 5. 及時複習 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對剛學過的知識,趁熱打鐵,及時溫習鞏固,是強化記憶痕迹、防止遺忘的有效手段。 6. 經常回憶 學習時,不斷進行嘗試回憶,可使記憶有錯誤得到糾正,遺漏得到彌補,使學習內容難點記得更牢。閑暇時經常回憶過去識記的對象,也能避免遺忘。 7. 視聽結合 可以同時利用語言功能和視、聽覺器官的功能,來強化記憶,提高記憶效率。比單一默讀效果好得多。 8. 多種手段 根據情況,靈活運用分類記憶、圖表記憶、縮短記憶及編提綱、作筆記、卡片等記憶方法,均能增強記憶力。 9. 最佳時間 一般來說,上午9~11時,下午3~4時,晚上7~10時,為最佳記憶時間。利用上述時間記憶難記的學習材料,效果較好。 10. 科學用腦 在保證營養、積極休息、進行體育鍛煉等保養大腦的基礎上,科學用腦,防止過度疲勞,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這是提高記憶力的關鍵。

(1.)怎樣提高記憶力的方法介紹:

記憶力不是生來就有的,主要是在生活和學習中逐漸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只要有意識地加以培養,每個人的記憶都可以得到發展和提高。馬克思的記憶力是相當驚人的,但他仍然採用背誦拉丁字母組成的無意義音節的方法,鍛煉和發展自己的記憶力。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記憶力呢? (1) 使用和掌握良好的記憶方法,將會使你的記憶效果顯著。記憶的方法很多,但必須 根據不同的記憶內容採取適當的方法。 ① 使用記憶法。 這是一種通過使用來增強記憶的方法。使用既是一種學習過程,又是一種重複過程。例如,記英語單詞,僅僅用心記還不能加深印象,關鍵的是要使用,如果你能用它經常與人對話或給國外的朋友寫信,你的單詞一定記得很牢。 ② 分類記憶法。 把記憶對象按照其性質、特徵、內容聯繫,歸併分類,使它們系統化、條理化,就便於記憶。比如,記憶外語單詞,把職業(教師、學生、工人、農民、科學家、藝術家),學校(小學、中學、大學),親屬(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姐妹),方向(東西南北),季節(春夏秋冬)等等分門別類,這樣就容易記住。學習功課時,在一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系統整理,使內容融會貫通,也可以提高記憶效果。 ③ 列表記憶法。 列表便於把雜亂的記憶對象條理化,這樣提取時方便,尤其是對複雜的數字、詞語等。 ④ 循環記憶法。 把所要記憶的材料分成若干小組,依次排列,每次一組,不斷返回去複習和鞏固前面的材料。這樣周而復始地記憶,使記憶信號反覆再現,能使人的記憶持久。 ⑤ 閱讀記憶法。 精讀和泛讀一些與自己關心的事物有關的文章或報刊以加強記憶。 ⑥ 合成記憶法。 把顯得零散的材料組合起來記憶。例如,單獨理解記憶「弼」這個字,就不如與孫悟空被封為「弼馬溫」聯合起來理解記憶更便捷。 ⑦ 全體學習法、分段學習法和聯合學習法。 學習一個材料,從頭至尾反覆閱讀,直到熟練為止,稱為全體學習法;把材料分成幾個部分,記熟一部分,再去記另一部分,稱為分段學習法;把材料通讀一至數遍,再分段去熟記,最後再聯合起來,稱為聯合學習法。 學習初期,學習內容的意義是連貫的,宜用全體學習法。學習後期或者材料較長,適宜用分段學習法。在學習材料的長度、難度比較適中的情況下聯合學習法更為有效。 採用哪種方法,要具體分析。 ⑧ 集中學習方法和分散學習方法。 集中一段時間把學習材料記熟,不休息地反覆練習,這是集中學習法。分散學習法指的是,在練習期間插進休息,分散成若干次記熟材料。一般來說,對解決問題的學習,對詩歌、散文等有意義的材料的學習,對難度小,分量少的知識內容的學習,適合用集中學習法。反之,對無意義材料、難度大、分量多的材料的學習,適用分散學習法。 ⑨ 過度學習法。 在某種學習內容達到剛剛和勉強能夠背誦時,趁熱打鐵再繼續學幾遍,稱之為過度學習法。 ⑩ 誦讀法和背誦法。對記憶的材料,一遍一遍地念,直到熟讀,這種方法叫誦讀法。這種方法適用於詩歌、公式、定理等知識的記憶。在念的過程中,試圖背誦,遇到不能記住的內容重新閱讀,直到念熟,這叫做背誦法。背誦法的記憶效果較好,而且用於試圖背誦的時間越多,記憶就越好。 (11)重點記憶法。 對有些內容,不用全部記住,只要抓住重點和實質,集中精力把要點記住就可以。例如聽某些報告,可以根據問題的性質和學習者的需要抓住重點進行記憶就可以了。 (12)歌訣記憶法。 把記憶的對象,編成歌訣,讀起來抑揚頓挫,唱起來合轍押韻,比較好記,例如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3)規律記憶法。 找出事物的內在聯繫,以便於記憶。對自然科學的不少定理、公式的記憶,死記硬背效果極差,如果找到它們的規律性,記憶效果就較好。 (14)接近、類比、對立聯想記憶法。 由某人或某事想到與其相關的他人或他事,由某概念而想到與其相關的其他概念,通過這種方法能加強記憶。原因在於聯想能喚起人的大腦的感知,使原來的形象再現,從而促進記憶。教育家威廉·詹姆斯說:「一個事實,在心中越是與其他大量的事發生聯想,就越是能很好地記住。」 接近聯想,指的是在空間或時間上接近的事物,容易在人們的經驗中形成聯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例如對某個熟人姓名的回憶,又想到同他相似的另外某人,或者聯想到他的住處、事業、家境等等。 類比聯想,指的是對一事物的感知和回憶,引起了和他性質相似的事物的回憶,例如,利用類比聯想學習外語單詞,將同義詞、近義詞歸在一起,進行記憶。 對立聯想,指的是由於對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憶,引起和它具有相反特點的事物的回憶。 (15)筆記記憶法。 讀書記筆記,學習記筆記是提高記憶效果的一種好方法。根據學習的目的和記憶要求,記筆記可以分為抄錄、摘記、提綱、札記、批註等形式。 (16)練習記憶方法。 俗話說,眼過百遍不如手過一遍。通過書寫練習,如解答數理化習題和實際操作、實驗,幫助理解概念、原理、公理等。每次練習的結果都要知道對錯,這樣有利於記憶力的提高。 (17)自我測驗方法。 在學習和記憶過程中,根據學習進度和自己的需要,自己測驗自己的記憶情況。 (18)概括記憶法。 如「四大發明」、「五講四美」等。 (19)形象記憶方法。 據說作家秦牧記憶馬克思誕辰,採用編故事的方法。「馬克思是資產階級的掘墓人,他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產階級嗚嗚地哭」。於是1818年5月5日就再也不會忘記了。 (20)分解記憶法。 把複雜的東西分解開,有時會得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贏」字,筆劃比較複雜,但如果分解為很順口的「亡口月貝凡」就很好記住了,同時還可連帶記住「嬴」和「羸」兩個字。 (21)推導記憶法。 有的事物之間有內在的邏輯聯繫,如若記住一個,可以依次類推,幫助記憶。比如十月革命爆發在1917年,十月革命影響了中國革命。兩年之後的1919年爆發了「五四」運動。而「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又是兩年之後,即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遵循記憶規律,提高記憶水平。自覺遵循記憶規律,利用記憶規律,對提高智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注意:那麼哪些記憶規律值得掌握呢?

① 具有明確目的的記憶,比沒有明確目的的記憶其效果要大得多。在學習中,同學們對那些必須記住的材料,一定要給自己提出明確的記憶任務,決不可放任自流。 ② 要求長期記住材料,比要求短期記住材料具有更大的鞏固性。在學習中,我們應當使自己具有長期的甚至永久性的記憶意向。 ③ 要求順序記憶的效果,較之不要求順序記憶的效果要大得多。按材料順序記憶,更有利於提高記憶力。 ④ 要求精確地記憶材料的效果,比要求只記住材料大意的效果好得多。 ⑤ 與需要相符合的材料容易記牢。 ⑥ 凡是能引起人們直接興趣的材料容易記住,而且記得快、記得久。 ⑦ 能激起人們情感的事物能長久地保留在記憶中。 ⑧ 經過積極的思考,達到深刻理解的事物容易記憶。 ⑨ 材料的多少,在記憶的進程中表現出相反的特點:易記材料開始記憶時進展快,以後複習時進展慢,而難記的材料,開始時記憶進展慢,但複習中進展快。 ⑩ 有意義的材料比無意義的材料容易記住。 (11)直觀的形象材料比語詞的抽象材料容易記住。 (12)有節奏有音韻的材料(如詩歌)比沒有節奏沒有音韻的材料容易記憶。在學習中就可以把那些難於記憶的材料編成有節奏,有音韻的東西,如順口溜、打油詩等等,以幫助我們提高記憶的效果。 (13)多種感知活動比單一感知活動容易記。 (14)集中注意觀察比心不在焉觀察容易記。 (15)經過系統化的材料容易記,但不持久。 (16) 把反覆閱讀和嘗試背誦結合起來,較之單純背誦,或者單純地反覆閱讀,其記憶效果要大得多。這條規律的實質,就是在學習中把再認和再現結合起來,即把材料閱讀幾遍後,離開材料在頭腦中回想一下,看哪些記住了,哪些沒有記住,然後再去閱讀,如此反覆地交叉進行,直到記熟為止。 (17)同時記憶兩種類似材料,因易於混淆而影響記憶效果。據此,在學習中,我們把記憶的規律歸納為五個方面: a. 明確記憶目的、任務是保證記憶質量的首要條件。 b. 記憶材料的數量適度,是提高記憶效率的關鍵。記憶數量過多,會使記憶效率大為降低。盡量避免「都想記住,都記不準確」的被動局面。 c. 記憶材料的內容和形式,直接影響記憶的速度和持久性。 d. 記憶前後保持活動的相對穩定,能提高大腦的記憶功能,避免記憶的干擾。 e. 發揮各個心理過程的協同作用是強化記憶的物質基礎。積極的思維與提高記憶效果緊密相關,興趣與愛好也是增強記憶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怎樣鞏固記憶力方法介紹: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因為自己記憶力差而深感苦惱。如何才能去防止或減少遺忘發生,鞏固自己的記憶力呢? 第一,要有一個好習慣。到哪裡去或做了什麼事,或今天準備學習什麼,記憶的效果怎麼樣,最好事情完結之後,花上少許時間回想一下,有什麼遺忘沒有,還有哪些內容沒有記住。此外,做事或學習時要有計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哪些事必須做,哪些事不必做,要合理安排,慢慢養成一個記憶的好習慣。 第二,對自己記憶中的事情,在合適的場合、時間和可能的情況下,要盡量想辦法講述給別人聽,這樣可以鞏固記憶。在學習方面溫故而知新,不斷地溫習,還可以把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內容講給同學、家長聽。 第三,通過爭論,加深記憶。爭論是互相促進,加深理解的一種必要手段。同樣,也可以加深理解記憶。 第四,記憶對象盡量減少,並要求能精確、明白。濫記、亂記、多記,效果不會好。 培養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這個問題前面已經講了不少,這裡只簡要介紹適合中小學生的方法。 ① 重複記憶。重複是學習之母,尤其像字詞、術語、外語單詞、歷史年代、事件等枯燥乏味的東西,更需要循環往複地記憶。 ② 早晚記憶。根據心理學原理,早晚記憶分別只受「倒攝抑制」和「前攝抑制」的單項干擾,因而記憶效果較好。 ③ 讀寫記憶法。邊說邊記,多種分析器的協同合作也是提高記憶成效的重要方法。這種方法特別適合於記字詞、詩詞、外文單詞等。 ④ 間隔記憶方法。讀一本書,學一篇文章,最好分段交替進行記憶,記憶時間不宜過分集中。 ⑤ 概要記憶法,在一般不可能把所有的內容和細節都記下來的場合,如聽報告、故事,看電影、小說,可把其中心、梗概、主題記住;或先記一個初略的框架,然後再設法回憶補充。 ⑥ 選擇記憶方法。古人云:「少則得,多則惑。」讀書學習都要抓住其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記憶的內容有所選擇,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更不要「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⑦ 趣味記憶方法。「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學生倘若對某一門學科特別感興趣,其學習成績也往往較好。 ⑧ 運用記憶法。記憶是建立聯繫,運用則是鞏固聯繫的最有效手段。我們一定要把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在運用中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當然,記憶力的培養,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勤奮學習。學習的知識越多,人的記憶力也就越強。孔子早就說過:「多見而多識之」,「多學而多識之」,識就是記憶。

做點運動記憶力和創意也會因此而更加增強:

  方法一:在辦公桌旁鬆口氣

  如果實在太忙走不開,脫掉鞋子,嘗試幾個瑜珈動作,注意力會更集中,情緒也會緩和不少。做法:雙腿盤坐,將雙手往外伸直,和肩膀一樣高,手心向上,再迅速往上舉,手心對手心,同時以鼻子吸氣,迅速將手臂放回原位,同時呼氣,反覆約1分鐘之後休息,再重複。

  方法二:趁機消耗脂肪

  如果你想趁午休時消耗一點卡路里,以下運動就很適合,在慢跑機上做滿30分鐘的有氧運動,效果很顯著。做法:先熱身兩分鐘,然後輪流做3分鐘快速健步走和1分鐘的緩衝時間。快速健步走時,每一次將健步機的坡度慢慢拉高,休息時坡度回到零,來回反覆5次。

  接下來,做5分鐘的腹部和背部運動,5分鐘的伏地挺身,最後,以5分鐘的伸展運動緩和體力。

  方法三:跳跳繩,平衡肌力

  想要保持美好的身材,最好的方法,就是持續做這些結合強力的有氧運動和舉重運動,肯定會讓肌肉更有平衡感。

  做法:輪流兩分鐘的快速跳繩,配合一分鐘的舉重健身器材運動,要不斷活動,保持高心跳率,消耗的卡路里也會比較多。每一次使用不同的舉重器材,以確認能運動到不同的身體部位。這樣輪流做10次,最後利用腹部運動來鬆口氣,再淋浴一下,一定全身輕鬆!

  方法四:改善身體姿勢

  雖然運動可以解除體內的壓力和疲勞,平常的不良姿勢卻可能是造成肌肉酸痛的主因,長期下來,身心和健康都受到影響。如果可能的話,可以請推拿專家觀察一下你的坐姿或站姿,想辦法除去酸痛的根源。

附:一些提高記憶里的好方式:

一、多咀嚼。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咀嚼是年紀大的人保持良好記憶的最根本的方法。咀嚼之所以能提高人的記憶力,是因為它能使人放鬆,因為人在緊張時常通過咀嚼東西緩解自己,海馬組織能控制血液中荷爾蒙的水平。因此,如果老人咀嚼得少,他們體內的荷爾蒙就相當高,足以造成其短期記憶力衰退。

二、嘮叨。一項為期20年的美國心理學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善於適應老年生活,更樂於與人言語交流,男性進入老年期後,沉默寡言者局多。而言語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宣洩方式,可防止記憶力衰退。

三、玩耍。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的弗吉斯博士研究證明,軀體活動能改善健康情況,而精神活動則能顯著降低記憶力衰退的風險。跳舞、演奏樂器、讀書、玩紙牌、填字遊戲、學外語,都能增加神經突觸的數目,增強神經細胞間的信號傳導,鞏固記憶。

四、健身。美國伊利諾斯州厄巴納大學科爾孔布說,長期的心血管運動可以減少由於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腦組織損失。而腦組織損失的減少就意味著記憶力衰退的減輕。

五、愛情。瑞典醫學科研人員發現,離婚者或鰥夫中患老年痴呆率為22%,而夫妻白頭偕老者中只有14%。因此,科學家們認為老年人不應跟愛情絕緣。兩情相悅的幸福感受會使老年夫妻雙方體內分泌一些激素和乙醯膽鹼等物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延緩大腦衰老,並使老年人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

《怎樣提高智力》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是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最具操作性的一種教育。

  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故而養成教育承擔著兩大任務;一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完善人格;二是啟迪智慧,提高能力。這也正是現代教育的兩大核心任務。

本書一課題研究為基礎,科學、權威、實用,案例豐富,有大量精闢的訓練題,是多位資深教育名家的集體智慧,編撰過程前後向加長達五年之久。全書內容由淺入深,從簡到繁,是青少年及家長親子共享的優秀讀物,也是中小學生實施養成教育的核心資料,本書在教育界將產生重大影響。

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發現規律是駕馭規律的前提。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定的規律而運動,記憶同生命一樣,本質上是不穩定的,其變化難以捉摸,但也遵循著一定的規律。

  每個人的記憶素質都與眾不同

  有限的人群調查結果表明,記憶能人極其罕見——不超過千分之幾,記憶平常者占絕

大多數,記憶低劣者同樣罕見——不超過千分之幾。

  每個人的記憶素質中有強項也有弱項。

  有的人的強項是視覺記憶,如唐朝的吳道子應唐明皇之召考察四川嘉陵江的景緻,回京復旨時,唐明皇要看他的畫稿,他說:「我沒有勾畫稿子,都記在心裡了。」隨後,他僅用一天時間就把嘉陵江三百餘里的風景活現在畫稿上了。

  有的人的強項是聽覺記憶,如唐太宗有一次讓宮女羅黑黑隔帷偷聽一位西域琵琶名手演

  奏名曲,隨即讓她復彈,她竟能演奏得幾乎分毫不差,使得那琵琶名手大為震驚。

  有的人移動身體會記憶得更好些,動覺記憶就是他的強項……

  最佳記憶時間因人而異

  人的一生中,記憶的最佳年齡通常在青年時代。如果以18~29歲的記憶力為100,那麼,10~17歲為95,30~39歲為92,40~69歲為83,70~89歲則顯降至55。

  一年中,春秋兩季是記憶的最佳季節。春秋的涼爽氣候比盛夏的酷熱更有利於激發人們的創造力。春天是人類思維記憶最理想的季節。

  一天中的最佳記憶時間因人而異,主要有:

  百靈鳥型:白天,腦細胞進入高度興奮狀態,記憶效率在某一時間段特別高。如艾青的最佳寫作時間是上午8~9點鐘。

  貓頭鷹型:習慣於夜戰,一到夜間,腦細胞就進入高度興奮狀態,記憶效率在某一時間段特別高。如法國作家福樓拜有挑燈寫作徹夜不眠的習慣,以致通夜亮著的燈光竟然成了塞納河上的航標。

  亦此亦彼型:在起床後和(或)臨睡前的一段時間記憶,效率最高,思維也最敏捷。美國小說家司格特說過,覺醒和起床之間的半小時才是非常有助於他發揮創造性的黃金時刻。

  混合型:兼有百靈鳥型和貓頭鷹型的最佳記憶時間段。經過一夜睡眠,大腦疲勞的細胞得到充分的休息,對事物的反應、聯想都很敏捷,思維能力轉強;夜間安靜,注意力易於集中,思維迅捷。

  「記」在「憶」先,「認知」容易「回憶」難

  一個孤立的記憶活動是按照識記——保持——認知或回憶的程序進行的。「記」是認知或回憶的先決條件。沒有對知識與經驗的識記,認知或回憶就不會發生。

  雖然認知和回憶都是在首次識記知識(或經驗或物品等)於腦中保持一段時間後結構痕迹的重新活躍,卻存在著「認知」容易「回憶」難的規律——凡能回憶起來的都能準確無誤地認知,而能認知的卻不一定能準確無誤地全部回憶起來。經驗也表明,人們能夠回憶起來的信息遠不如認知的多。

識記後保持的時間有短有長

  知識、經驗、事件、物品等被人的感覺器官接收並轉錄為信(訊)息輸入大腦後,根據記憶時間的長短,記憶可以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三種。

  記憶的信息按規律遺忘

  (1)遺忘「先快後慢」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為期一個月的自身實驗(採用機械記憶法,熟記13個由兩個輔音與一個母音構成的無意義音節,用節省法計算出不同時間間隔的遺忘率),首次發現了遺忘先快後慢的規律他將其轉錄為遺忘曲線,於1885年公佈於世。

  (2)中間比兩頭容易遺忘

  學者們將在記憶過程中,有些後識記的信息對先識記信息的重複認知和回憶起的干擾作用,稱作後攝抑制或向前干擾;有些先識記的信息對後識記信息的重複認知和回憶起的干擾作用,稱作前攝抑制或順向抑制或向後干擾。

  心理學家對產生這一規律的機理做了如下解釋:

  A→B→C→D→E→F

  A←B←C←D←E←F

  其中A與F只受單項抑制,所以記住的最多,中間部分都受雙向抑制,所以遺忘的比兩端多。後識記的材料越繁難,先識記的材料遺忘得越快。

  (3)其他規律

  印象淺的比印象深刻的容易遺忘,無意義材料比有意義材料容易遺忘,無興趣的比有興趣的容易遺忘,不理解的比理解的容易遺忘,陌生的比熟悉的容易遺忘,不急需的比急需的容易遺忘,單器官接收的比多器官接收的容易遺忘,沒有聯想的比加入聯想的容易遺忘,無長遠記憶動機的比有長遠記憶動機的容易遺忘……

  記憶的訊息靠感覺器官輸入腦中

  不同類型的信息通過不同的感覺器官輸入大腦,如文字、圖像信息主要通過視覺,音樂、語言、聲響信息通過聽覺,空氣中的氣味主要通過嗅覺,食物的酸甜苦辣等主要通過味覺,物品的光滑程度和冷熱軟硬等信息主要通過觸覺。有的信息,也可被兩個或幾個感覺器官所接收,雙重或多重輸入大腦。

  大腦對不同感覺器官輸入的信息有不同的吸收率。通常情況下,大腦對視覺輸入的信息吸收率最高,可達83%;對聽覺輸入信息的吸收率次之,為11%;再次是嗅覺,可達3.5%;對觸覺和味覺輸入信息的吸收率最低,依序為1.5%和1%。

  記憶有潛力可挖

  人的記憶力要比自己想像的好得多。多數人的單向發展,並非天生無能,而是大腦的一半球沒有像另一半球那樣有機會得到鍛煉而發展,只啟動了大腦的一個半球去學記。幾千年來教育的主流是讀、寫、算,這使得難以計數的受教育者的大腦右半球的鍛煉顯見不足,即近乎大腦記憶潛能的一半大都未被開發利用。

  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當長久的時間裡,人腦一生貯存的信息總量遠不及大腦容量。大腦猶如一望無垠的照相底片,等待著信息之光閃現;如同浩瀚的汪洋,接納川流不息的記憶之「水」,而永無「水」滿之患。

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發現規律是駕馭規律的前提。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定的規律而運動,記憶同生命一樣,本質上是不穩定的,其變化難以捉摸,但也遵循著一定的規律。

  每個人的記憶素質都與眾不同

  有限的人群調查結果表明,記憶能人極其罕見——不超過千分之幾,記憶平常者占絕

大多數,記憶低劣者同樣罕見——不超過千分之幾。

  每個人的記憶素質中有強項也有弱項。

  有的人的強項是視覺記憶,如唐朝的吳道子應唐明皇之召考察四川嘉陵江的景緻,回京復旨時,唐明皇要看他的畫稿,他說:「我沒有勾畫稿子,都記在心裡了。」隨後,他僅用一天時間就把嘉陵江三百餘里的風景活現在畫稿上了。

  有的人的強項是聽覺記憶,如唐太宗有一次讓宮女羅黑黑隔帷偷聽一位西域琵琶名手演

  奏名曲,隨即讓她復彈,她竟能演奏得幾乎分毫不差,使得那琵琶名手大為震驚。

  有的人移動身體會記憶得更好些,動覺記憶就是他的強項……

  最佳記憶時間因人而異

  人的一生中,記憶的最佳年齡通常在青年時代。如果以18~29歲的記憶力為100,那麼,10~17歲為95,30~39歲為92,40~69歲為83,70~89歲則顯降至55。

  一年中,春秋兩季是記憶的最佳季節。春秋的涼爽氣候比盛夏的酷熱更有利於激發人們的創造力。春天是人類思維記憶最理想的季節。

  一天中的最佳記憶時間因人而異,主要有:

  百靈鳥型:白天,腦細胞進入高度興奮狀態,記憶效率在某一時間段特別高。如艾青的最佳寫作時間是上午8~9點鐘。

  貓頭鷹型:習慣於夜戰,一到夜間,腦細胞就進入高度興奮狀態,記憶效率在某一時間段特別高。如法國作家福樓拜有挑燈寫作徹夜不眠的習慣,以致通夜亮著的燈光竟然成了塞納河上的航標。

  亦此亦彼型:在起床後和(或)臨睡前的一段時間記憶,效率最高,思維也最敏捷。美國小說家司格特說過,覺醒和起床之間的半小時才是非常有助於他發揮創造性的黃金時刻。

  混合型:兼有百靈鳥型和貓頭鷹型的最佳記憶時間段。經過一夜睡眠,大腦疲勞的細胞得到充分的休息,對事物的反應、聯想都很敏捷,思維能力轉強;夜間安靜,注意力易於集中,思維迅捷。

  「記」在「憶」先,「認知」容易「回憶」難

  一個孤立的記憶活動是按照識記——保持——認知或回憶的程序進行的。「記」是認知或回憶的先決條件。沒有對知識與經驗的識記,認知或回憶就不會發生。

  雖然認知和回憶都是在首次識記知識(或經驗或物品等)於腦中保持一段時間後結構痕迹的重新活躍,卻存在著「認知」容易「回憶」難的規律——凡能回憶起來的都能準確無誤地認知,而能認知的卻不一定能準確無誤地全部回憶起來。經驗也表明,人們能夠回憶起來的信息遠不如認知的多。

識記後保持的時間有短有長

  知識、經驗、事件、物品等被人的感覺器官接收並轉錄為信(訊)息輸入大腦後,根據記憶時間的長短,記憶可以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三種。

  記憶的信息按規律遺忘

  (1)遺忘「先快後慢」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為期一個月的自身實驗(採用機械記憶法,熟記13個由兩個輔音與一個母音構成的無意義音節,用節省法計算出不同時間間隔的遺忘率),首次發現了遺忘先快後慢的規律他將其轉錄為遺忘曲線,於1885年公佈於世。

  (2)中間比兩頭容易遺忘

  學者們將在記憶過程中,有些後識記的信息對先識記信息的重複認知和回憶起的干擾作用,稱作後攝抑制或向前干擾;有些先識記的信息對後識記信息的重複認知和回憶起的干擾作用,稱作前攝抑制或順向抑制或向後干擾。

  心理學家對產生這一規律的機理做了如下解釋:

  A→B→C→D→E→F

  A←B←C←D←E←F

  其中A與F只受單項抑制,所以記住的最多,中間部分都受雙向抑制,所以遺忘的比兩端多。後識記的材料越繁難,先識記的材料遺忘得越快。

  (3)其他規律

  印象淺的比印象深刻的容易遺忘,無意義材料比有意義材料容易遺忘,無興趣的比有興趣的容易遺忘,不理解的比理解的容易遺忘,陌生的比熟悉的容易遺忘,不急需的比急需的容易遺忘,單器官接收的比多器官接收的容易遺忘,沒有聯想的比加入聯想的容易遺忘,無長遠記憶動機的比有長遠記憶動機的容易遺忘……

  記憶的訊息靠感覺器官輸入腦中

  不同類型的信息通過不同的感覺器官輸入大腦,如文字、圖像信息主要通過視覺,音樂、語言、聲響信息通過聽覺,空氣中的氣味主要通過嗅覺,食物的酸甜苦辣等主要通過味覺,物品的光滑程度和冷熱軟硬等信息主要通過觸覺。有的信息,也可被兩個或幾個感覺器官所接收,雙重或多重輸入大腦。

  大腦對不同感覺器官輸入的信息有不同的吸收率。通常情況下,大腦對視覺輸入的信息吸收率最高,可達83%;對聽覺輸入信息的吸收率次之,為11%;再次是嗅覺,可達3.5%;對觸覺和味覺輸入信息的吸收率最低,依序為1.5%和1%。

  記憶有潛力可挖

  人的記憶力要比自己想像的好得多。多數人的單向發展,並非天生無能,而是大腦的一半球沒有像另一半球那樣有機會得到鍛煉而發展,只啟動了大腦的一個半球去學記。幾千年來教育的主流是讀、寫、算,這使得難以計數的受教育者的大腦右半球的鍛煉顯見不足,即近乎大腦記憶潛能的一半大都未被開發利用。

  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當長久的時間裡,人腦一生貯存的信息總量遠不及大腦容量。大腦猶如一望無垠的照相底片,等待著信息之光閃現;如同浩瀚的汪洋,接納川流不息的記憶之「水」,而永無「水」滿之患。

提高記憶力的重要性

1.「記憶是智慧之母」

  「記憶是智慧之母」,不了解記憶機理的遠古人類把記憶看成智慧的母親,認為記憶可以生髮出無數美妙而高貴的事物。

  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致力於記憶的研究,留下了啟發後人的感悟,如中國張載的「不

記則思不起」等。現代,有更多對記憶重要性的感悟被作為名言廣為流傳:

  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於記憶。

  ——謝切諾夫(俄)

  一切知識的獲得都是記憶。記憶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

  ——培根(英)

  假如沒有記憶力,我們便會成為轉瞬即逝之物。從將來看過去,所看到的便會是一片死寂而已。而所謂現在,隨著它一分一秒地流逝,也會一去不復返地消失在過去之中。基於過去所產生的知識和技能都不可能存在,就連我們一生中實際上持續不斷地進行的,並且使我們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的學習活動也不可能存在。

   ——C·л·魯賓斯坦

  千百年來,人類依靠記憶積累經驗,憑藉記憶得到的能力征服大自然,到達理想的彼岸。沒有記憶力,人就如同行屍走肉——過去和現在所接受並貯存於腦中的一切信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都將一去不復返地消失在過去之中,智力和技能亦將蕩然無存。

傑出人物記憶超群

2.傑出人物記憶超群

  古往今來,很多傑出人物都是頭腦清晰、記憶超群的人: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遇碑文,吟誦一遍,即可不忘;

  拿破崙,於15年後在制定法典的會議上能隨口引證19歲時在禁閉室內看的羅馬法典;

  前蘇聯的尤里·亞歷山德羅維奇,只要掃視一眼,就能說出人們用粉筆畫在黑板上的雜亂無章的大小不等的、有的甚至相互交切的近百個圓圈的準確數目。他被帶到陌生城市裡去應試,每到一個地方,只要在街上走一次,就能對那裡的交通線路、十字路口的情況以及各家大型商店、劇院、酒樓的名稱與地址了如指掌。他只要2小時的記憶時間,就可以快捷地背誦一本有一千多家用戶的電話薄中每家每戶的稱謂、號碼等;

  達·芬奇,在十幾歲時到一寺院里遊玩,目光被一幅壁畫吸引住了。回到家中,他毫不費力地把看到的壁畫默畫了下來,物象比例和細節點綴宛如原作,連色彩明暗差別都再現得十分逼真;

  被稱作音樂神童的莫扎特,有一次在西斯汀教堂里,只聽了一遍就把神秘不外傳的大合唱(是相當複雜的變調音樂,包括4個聲部的重唱和5個聲部的合唱)默記在心了;

  唐朝的王維,有一次在洛陽城裡看到一幅《按樂圖》畫的是一個樂隊在演奏。他仔細觀察了一陣子,然後微笑著對旁人說:「這幅畫描繪的,恰好是《霓裳羽衣曲》演奏到第三疊第一拍。」大家聽了以後既詫異又不相信,都說:「你怎麼知道?這是騙我們的吧?」於是王維請來了一隊樂工,叫樂工們演奏《霓裳羽衣曲》。當樂工們演奏到第三疊第一拍時,樂工們的手指、嘴唇在樂器上的位置以及動作和姿勢,剛好跟畫上描繪的一模一樣。大家都信服了。

  19世紀法國的大小說家左拉,對各式的花朵及食品,都能一嗅而正確地分辨出它們的香味來;

  毛澤東能背誦幾百首

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唐詩和許多篇韓愈的

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散文;

  周恩來,與人只要見過一面,許多年後,還能認出並叫出名字;

……

提高記憶力促人進步

3.提高記憶力促人進步

  記憶是從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的橋樑,亦是人藉以認識周圍世界的一種積極的有目的性的過程。

  我們說一個人聰明,常常和他的記憶力分不開。一個人的記憶力不好,他的學習和生

活就會被局限,不認人、不識物、不懂事。一個記憶力差的人,知識貧乏、頭腦空空,能指望他去搞創造嗎?要創造,首先需要知識,需要把記憶的知識融會貫通,否則,不可能產生靈感,產生髮明創造。

  有了好的記憶力,人們才能很好地保存過去的反映,使當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礎上進行,從而使人能積累和擴大、完善或修正原有的經驗,使其對行動更具指導價值;有了好的記憶,先後經驗才能聯繫起來,使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成為一個發展的統一的過程。

  好的記憶力對於青少年來說尤其重要。青少年需要依靠記憶來吸取知識和運用知識,沒有對學過的知識的積累,就很難學懂新的知識。青少年所學的知識是系統的、逐步漸進的,如果沒有對前面學過的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要理解新知識,是非常困難的。

  人的大腦是一個很難裝滿的知識倉庫,大多數人的記憶力並未得到充分發揮,只要認真培養和訓練,充分發掘自己的記憶潛力,記憶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影響記憶力的因素

壓力影響記憶

  嚴重的情緒危機和壓力會對記憶力造成影響。

  壓力分為兩種:一種是情緒壓力,情緒可以是正面的愉快的,也可能是負面的,如恐懼或憤怒。一個人有良好的自制能力,情緒就會被壓抑。另一種是生理壓力,主要源於身體

某方面的功能超負荷,如浮腫、暴飲暴食、過度工作等。

  適度的壓力可以促進記憶力的發展。輕微的壓力比沒有壓力更能幫助人們發揮潛能。

  睡眠與記憶力

  擁有充足的睡眠、保持清醒和睡眠的自然周期才是最可靠的能長久促進記憶力發展的好辦法。

  睡眠可以解除大腦疲勞,同時製造大腦需要的含氧化合物,為覺醒後的思維和記憶做好充分的準備。適度睡眠為記憶和創造提供了物質準備,尤其是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對促進記憶鞏固起著積極的作用。而熬夜和過度睡眠都會損害記憶力。

  不良嗜好影響記憶力

  適量的酒精可以幫助人們消除疲勞,使身體活性化。但酒精對記憶卻有百害而無一利,酒精對腦細胞的麻痹作用很可能導致暫時性記憶喪失。

  研究表明,吸煙會加速記憶力喪失。如果人到中年還有吸煙習慣,記憶力受損更加明顯。最新研究顯示,煙癮大的人,即一周抽上15根香煙以上的煙客,長久記憶與日常記憶都比常人差。

健康營養提高記憶力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報道,適當食用包含天然神經化學的物質可以增強智力,也許還能防止大腦老化。這些有助記憶的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

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脂肪含量高的魚類、糖、維生素B等。營養保健專家也發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對大腦十分有益,如:堅果、全麥麵包、豆腐、南瓜、蛋黃、葡萄、柚、深海魚以及肝臟和肉類等。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和學生不妨經常食用。

敏捷

  與速度相關,也就是「記得快」。記憶敏捷能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掌握更多的知識。

  持久

 與牢固度相關,也就是「記得牢」。記憶持久、長期不忘,能提高記憶的效益。

  正確

與準確性相關,就是「記得准」。記憶如果不準確,其他的記憶品質就無從談起。

按記憶時啟動的主要人體感官劃分:

  (1)視覺記憶  (2)聽覺記憶  (3)嗅覺記憶

  (4)味覺記憶  (5)觸覺記憶  (6)平衡覺記憶

  (7)視聽覺結合記憶  (8)視聽觸覺結合記憶

  (9)多種感覺器官結合記憶

  按記憶的材料在腦中保持的時間劃分:

  (1)瞬時記憶

  又稱感覺記憶,保持時間不超過一秒鐘,瞬現即逝、須臾即忘,人們往往感覺不到。大腦對此類信(訊)息不作加工和重複,形成的痕迹是表淺而活動的,一秒鐘以後就消失,遺忘後不能恢復。

  (2)短時記憶

  也叫操作記憶,保持時間大於一秒但不超過一二分鐘,常和一定的操作動作相聯繫,操作結束,準確的記憶內容也就消失。邊記邊忘的短時記憶是一種正常現象,能減輕大腦的記憶負擔。

  (3)長時記憶

  保持時間大於一二分鐘,通常能保持較長時間,有的可終生不忘。大腦對此類信(訊)息進行了儲存前的主動、積極加工,形成的痕迹大都是結構的、深刻的、牢固的,保持時間較長,遺忘後大都能回想起來。

  同一內容經過反覆記憶,可以延長記憶時間,把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動物實驗結果表明,記憶痕迹在受試老鼠的腦中至少要持續90秒鐘,短時記憶才會轉變而鞏固為長時記憶。對人類則只需四五秒鐘。

  按記憶材料的大腦半球劃分:

  (1)左半球記憶:負責記憶邏輯信息、語言信息

  (2)右半球記憶:負責記憶形象信息、藝術信息

  此外,人們還從心理特徵方面將記憶劃分為情緒(感)記憶和非情緒(感)記憶;按照生理特徵將記憶劃分為運動(動作)記憶和非運動(動作)記憶等。

易變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人對知識、經驗、事件、物品等的記憶並不是原封不動的。其中的一些內容、形式或形象潛移默化地發生著改變;一些原有經驗在新經驗的不斷充實中逐漸豐富、完善和更新。

  不可見性

  記憶是不可見與非直觀的。只要人們不肯將記在腦中的內容轉錄,以說、寫或其他方式複製出來,別人就無法得到它。

  不完全可靠性

  記憶的易變性導致了回憶時的不完全可靠性。回憶起來的知識、經驗、事件、物品的形象等,不能確保是首次識記時的原型,隨著時間的順延,其中的一些可能更完備;可能出現殘缺;可能走形或變樣;亦可能整體或局部擴大或縮小。

  瞬捷性

  據研究,在50毫秒至半秒鐘的時間裡,人腦可以記住4個不同的數據。正常人的大腦可在一眨眼之間記住感興趣的知識、經驗、事件等。

  人們所記住的內容,取用時也具有瞬捷性。人們還能於短瞬間去比照記住的信息,如此事與彼事、過去和現在等。

  無窮性

  每個正常人的記憶潛力都無窮大。達尼爾·達寧形象地描述說:「我們的記憶力活像套娃(一種農婦裝束的玩偶,一般以木質製作,最外邊的一個個頭最大):卸下一個,裡頭還有一個。」

提高思維力的重要性:思維是智力的核心

1.思維是智力的核心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個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標誌。恩格斯把思維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人的一切創造性活動都與思維力有關。人類的進步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人的思維的進步。

一個人能否成才,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從小能否進行有效的思維力的鍛煉。縱觀世界上那些有傑出貢獻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思維力異常敏捷。發明大王愛迪生從小就是個愛動腦筋,善於思考的孩子。可以這樣說,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個人,思維都如靈魂般重要。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建立在思維活動基礎上的,沒有思維活動的人無異於行屍走肉,也就更談不上什麼智力活動了。不僅如此,大腦思維的簡單與複雜直接決定著一個人智力的高低,一個沒有良好思維素質的人,他的智力開發水平也不會太高。

2.提高思維力(思維訓練)的基本理論

  (1)思維訓練的廣與狹

從廣義上來看,它普遍存在於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從一生下來就在接受著各種各樣的思維訓練,不論是母親教孩子學吃飯走路,還是老師教學生寫字畫畫;不論是接受某種觀念,還是養成某種習慣,從本質上說都是一種頭腦的思維訓練。

  從狹義上講,思維訓練則指的是專類思維訓練,確切地是指一種高級的思維訓練。

  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說,廣義的思維訓練是孩子在母親的幫助下學會塗鴉亂抹,而狹義的思維訓練是學生在大師指導下學習繪畫創作。兩者的本質雖然相同,但層次卻有很大差別。

  (2)思維訓練的虛與實

  許多人在初識思維訓練的時候,都覺得訓練思維很「虛」,既不像繪畫打字那樣有實用價值,又不像學習數學語文那樣有可見的知識積累。如果我們因為思維看不見摸不著而將它視為虛,將思維訓練視為無用,那就錯了。

  思維訓練看似很虛,卻是實實在在的。從用途上來講,任何實用技能訓練歸根到底都是思維的訓練,繪畫本身是實的,但如果不掌握繪畫的技法和藝術的創作規律等虛的東西,就不可能畫出好作品。而學習和消化這些技法和規律,實際上是在接受一種繪畫思維訓練。從層次上來看,越是智能水平高的訓練,就越是呈現出虛多實少的特徵,社會越發展,越需要人們的抽象思維發達。

  (3)思維訓練的源與流

  思維訓練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智力開發方法,不過它並不是現代獨有的專利,目前的思維訓練是建立在最新的思維科學成果和古代的頭腦訓練術基礎上的。早在古希臘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就創造了有名的「頭腦助產術」。

  現代社會,思維訓練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其中商業因素的推動功不可沒。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公司一般都比較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工作,尤其是創造思維的培訓幾乎是總經理與高級主管們的必修課,因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切實感受到接受過思維培訓和沒有接受過思維培訓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

3.提高思維力要遵循的原理

  (1)簡單與複雜

  從多角度、多層次、多種方式去分析問題(即使是簡單的小問題)的思維叫做複雜的思維模式。只能從一個角度、一個層次、一種方式去看問題的思維叫做簡單模式。

  思維訓練的目的不是為了尋找到答案,而是要使思維模式由簡單向複雜轉化,即培養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式看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複雜的思維模式可以使我們在遇到複雜問題時能簡便快捷地有效處理。能以小見大,從簡單中看出複雜,從司空見慣中發現規律,看到真諦。達到這種水平的思維能力才算是一流敏銳的頭腦。

  思維訓練題的簡單與複雜並不是訓練的關鍵,關鍵在於大腦的思維模式是複雜的模式還是簡單的模式。所以在思維訓練中,我們要仔細區別思維模式的簡單與複雜和思維訓練題的簡單與複雜。如果不進行這種有效的訓練,即使知識淵博、閱歷豐富的人,也會出現用簡單的思維模式,去分析處理解決複雜的問題的情況。

  (2)低級與高級

  高級思維與低級思維是層次上的不同,具有相對性的特點。

  思維的高級與低級主要體現在採用何種思維方式。比較而言,抽象思維方式比形象思維方式高級,創造性思維方式比模仿性思維方式高級,立體思維方式比平面思維方式高級,橫向思維方式比縱向思維方式高級等等。

  在思維訓練過程中應該辯證地看待低級思維方式與高級思維方式的關係。不能因為追求高級思維方式而拋棄低級思維方式。因為低級思維方式是高級思維方式的基礎,高級思維方式是低級思維方式的發展。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關係。為了達到高級思維方式而跨越低級思維方式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

  在思維訓練過程中,應該讓思維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低級思維方式的訓練有助於拓寬夯實根基,為思維向高層次發展創造條件。而高級思維方式有利於迅速提高思維的層次,開闊眼界。只有進行兩者之間的依次訓練和交叉訓練,才能在思維訓練中握准尺度,取得最佳的訓練效果。

  (3)過程與結果

  人們往往會出現重視結果而輕視過程的思維傾向。但在思維訓練中要關注的重點卻是思維的過程。

  一般的學校教育,通常採用兩種教學方式,一類教學方式是把問題的結果直接告訴學生,另一種方式是把獲得結果的過程傳授給學生。前一種方式很省事,但對學生並無好處,後一種方式很麻煩,學生卻可以受益終生。

  當然,並不是說思維訓練就不應該注重結果,這裡強調過程是為了使接受訓練的人學會更準確地觀察問題,更高效地分析問題,更科學地解決問題。訓練的目的不是只滿足於獲得一個答案。答案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如何去找答案才是最重要的。

(4)方法與訓練

  思維方法是人們從無數次思維活動的經驗和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怎樣提高思維智能的思維方法,例如形象記憶法可以提高記憶力,聯想創造法可以提高創造力等等;另一類是怎樣科學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例如辯證思維法、邏輯思維法、逆向思維法以及系統思維法等等。

  雖然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後可以大大提高思維能力,但掌握思維方法與將它轉化為思維技巧之間還有一段很長的訓練過程要走,只有經過長期大量的思維訓練,我們才能在思維實踐活動中純熟地運用思維方法指導各種各樣問題的解決。

  在思維訓練過程中,大量的訓練是重要的,科學的方法也是重要的。不重視方法的學習,大量的訓練只會是低水平的重複,勞而無功。不加強訓練,學到的方法就轉化不成技能,沒有實用價值。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思維技能的訓練是兩個過程,不能相互替代。厚此薄彼或缺少其中任何一環,都不能算是科學的思維訓練。

  (5)定型與活化

  思維定型或形成思維定勢是思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可能避免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我們的大腦不能有意識地塑造高效的正確的思維模式,任其自由發展,則有可能形成低劣的、錯誤的思維模式。思維定型或形成思維定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錯誤的思維模式或形成低劣的思維定勢。

  在思維訓練中讓思維定型不僅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怎樣讓思維定型和塑造什麼類型的思維模式,才能使頭腦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智力潛能。知識教育最關心的是知識積累的過程,把知識的系統學習當作教育的核心任務。這樣容易使思維畸形發展定型。而思維教育是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

  思維訓練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思維模式生成訓練,它還包括思維活化和思維創新等訓練。從某種程度上講,所有的思維定勢都對頭腦具有一定的束縛作用,而要想已定型的思維模式改變更是困難重重。思維活化訓練就是為了使思維擺脫定勢的束縛,超越固定模式的局限而設計的訓練。這種訓練能把思維從無意識的被束縛的「睡態」中喚醒,超越舊的思維層面,從更高的位置俯視自己的思維活動,這時所有的思維定勢和模式都成了思維的工具。

  (6)潛能與技能

  思維訓練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開發個人的智力潛能。天賦只是一種潛能,只有經過長期的技能訓練才能將它轉化為現實的能力。

  思維訓練的核心是把大腦的思維當作一種技能來進行訓練,就像是訓練繪畫技能和運動技能一樣。思維的本能不等於思維的能力,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反覆的技能性訓練的結果,必須把思維視為一種技能反覆訓練。把思維當作一種技能來訓練是對智力的一種專業化要求。

  思維技能的核心訓練主要分兩部分,一是根據問題的類型、難易、繁簡,訓練把思維方法轉化為現實的能力。二是訓練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高思維力的重要性:思維是智力的核心

1.思維是智力的核心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個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標誌。恩格斯把思維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人的一切創造性活動都與思維力有關。人類的進步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人的思維的進步。  一個人能否成才,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從小能否進行有效的思維力的鍛煉。縱觀世界上那些有傑出貢獻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思維力異常敏捷。發明大王愛迪生從小就是個愛動腦筋,善於思考的孩子。可以這樣說,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個人,思維都如靈魂般重要。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建立在思維活動基礎上的,沒有思維活動的人無異於行屍走肉,也就更談不上什麼智力活動了。不僅如此,大腦思維的簡單與複雜直接決定著一個人智力的高低,一個沒有良好思維素質的人,他的智力開發水平也不會太高。

2.提高思維力(思維訓練)的基本理論

  (1)思維訓練的廣與狹

從廣義上來看,它普遍存在於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從一生下來就在接受著各種各樣的思維訓練,不論是母親教孩子學吃飯走路,還是老師教學生寫字畫畫;不論是接受某種觀念,還是養成某種習慣,從本質上說都是一種頭腦的思維訓練。

  從狹義上講,思維訓練則指的是專類思維訓練,確切地是指一種高級的思維訓練。

  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說,廣義的思維訓練是孩子在母親的幫助下學會塗鴉亂抹,而狹義的思維訓練是學生在大師指導下學習繪畫創作。兩者的本質雖然相同,但層次卻有很大差別。

  (2)思維訓練的虛與實

  許多人在初識思維訓練的時候,都覺得訓練思維很「虛」,既不像繪畫打字那樣有實用價值,又不像學習數學語文那樣有可見的知識積累。如果我們因為思維看不見摸不著而將它視為虛,將思維訓練視為無用,那就錯了。

  思維訓練看似很虛,卻是實實在在的。從用途上來講,任何實用技能訓練歸根到底都是思維的訓練,繪畫本身是實的,但如果不掌握繪畫的技法和藝術的創作規律等虛的東西,就不可能畫出好作品。而學習和消化這些技法和規律,實際上是在接受一種繪畫思維訓練。從層次上來看,越是智能水平高的訓練,就越是呈現出虛多實少的特徵,社會越發展,越需要人們的抽象思維發達。

  (3)思維訓練的源與流

  思維訓練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智力開發方法,不過它並不是現代獨有的專利,目前的思維訓練是建立在最新的思維科學成果和古代的頭腦訓練術基礎上的。早在古希臘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就創造了有名的「頭腦助產術」。

  現代社會,思維訓練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其中商業因素的推動功不可沒。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公司一般都比較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工作,尤其是創造思維的培訓幾乎是總經理與高級主管們的必修課,因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切實感受到接受過思維培訓和沒有接受過思維培訓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

3.提高思維力要遵循的原理

  (1)簡單與複雜

  從多角度、多層次、多種方式去分析問題(即使是簡單的小問題)的思維叫做複雜的思維模式。只能從一個角度、一個層次、一種方式去看問題的思維叫做簡單模式。

 思維訓練的目的不是為了尋找到答案,而是要使思維模式由簡單向複雜轉化,即培養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式看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複雜的思維模式可以使我們在遇到複雜問題時能簡便快捷地有效處理。能以小見大,從簡單中看出複雜,從司空見慣中發現規律,看到真諦。達到這種水平的思維能力才算是一流敏銳的頭腦。

  思維訓練題的簡單與複雜並不是訓練的關鍵,關鍵在於大腦的思維模式是複雜的模式還是簡單的模式。所以在思維訓練中,我們要仔細區別思維模式的簡單與複雜和思維訓練題的簡單與複雜。如果不進行這種有效的訓練,即使知識淵博、閱歷豐富的人,也會出現用簡單的思維模式,去分析處理解決複雜的問題的情況。

  (2)低級與高級

  高級思維與低級思維是層次上的不同,具有相對性的特點。

  思維的高級與低級主要體現在採用何種思維方式。比較而言,抽象思維方式比形象思維方式高級,創造性思維方式比模仿性思維方式高級,立體思維方式比平面思維方式高級,橫向思維方式比縱向思維方式高級等等。

  在思維訓練過程中應該辯證地看待低級思維方式與高級思維方式的關係。不能因為追求高級思維方式而拋棄低級思維方式。因為低級思維方式是高級思維方式的基礎,高級思維方式是低級思維方式的發展。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關係。為了達到高級思維方式而跨越低級思維方式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

  在思維訓練過程中,應該讓思維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低級思維方式的訓練有助於拓寬夯實根基,為思維向高層次發展創造條件。而高級思維方式有利於迅速提高思維的層次,開闊眼界。只有進行兩者之間的依次訓練和交叉訓練,才能在思維訓練中握准尺度,取得最佳的訓練效果。

  (3)過程與結果

  人們往往會出現重視結果而輕視過程的思維傾向。但在思維訓練中要關注的重點卻是思維的過程。

  一般的學校教育,通常採用兩種教學方式,一類教學方式是把問題的結果直接告訴學生,另一種方式是把獲得結果的過程傳授給學生。前一種方式很省事,但對學生並無好處,後一種方式很麻煩,學生卻可以受益終生。

當然,並不是說思維訓練就不應該注重結果,這裡強調過程是為了使接受訓練的人學會更準確地觀察問題,更高效地分析問題,更科學地解決問題。訓練的目的不是只滿足於獲得一個答案。答案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如何去找答案才是最重要的。

(4)方法與訓練

  思維方法是人們從無數次思維活動的經驗和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怎樣提高思維智能的思維方法,例如形象記憶法可以提高記憶力,聯想創造法可以提高創造力等等;另一類是怎樣科學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例如辯證思維法、邏輯思維法、逆向思維法以及系統思維法等等。

雖然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後可以大大提高思維能力,但掌握思維方法與將它轉化為思維技巧之間還有一段很長的訓練過程要走,只有經過長期大量的思維訓練,我們才能在思維實踐活動中純熟地運用思維方法指導各種各樣問題的解決。

  在思維訓練過程中,大量的訓練是重要的,科學的方法也是重要的。不重視方法的學習,大量的訓練只會是低水平的重複,勞而無功。不加強訓練,學到的方法就轉化不成技能,沒有實用價值。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思維技能的訓練是兩個過程,不能相互替代。厚此薄彼或缺少其中任何一環,都不能算是科學的思維訓練。

  (5)定型與活化

  思維定型或形成思維定勢是思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可能避免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我們的大腦不能有意識地塑造高效的正確的思維模式,任其自由發展,則有可能形成低劣的、錯誤的思維模式。思維定型或形成思維定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錯誤的思維模式或形成低劣的思維定勢。

  在思維訓練中讓思維定型不僅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怎樣讓思維定型和塑造什麼類型的思維模式,才能使頭腦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智力潛能。知識教育最關心的是知識積累的過程,把知識的系統學習當作教育的核心任務。這樣容易使思維畸形發展定型。而思維教育是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

  思維訓練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思維模式生成訓練,它還包括思維活化和思維創新等訓練。從某種程度上講,所有的思維定勢都對頭腦具有一定的束縛作用,而要想已定型的思維模式改變更是困難重重。思維活化訓練就是為了使思維擺脫定勢的束縛,超越固定模式的局限而設計的訓練。這種訓練能把思維從無意識的被束縛的「睡態」中喚醒,超越舊的思維層面,從更高的位置俯視自己的思維活動,這時所有的思維定勢和模式都成了思維的工具。

  (6)潛能與技能

  思維訓練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開發個人的智力潛能。天賦只是一種潛能,只有經過長期的技能訓練才能將它轉化為現實的能力。

  思維訓練的核心是把大腦的思維當作一種技能來進行訓練,就像是訓練繪畫技能和運動技能一樣。思維的本能不等於思維的能力,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反覆的技能性訓練的結果,必須把思維視為一種技能反覆訓練。把思維當作一種技能來訓練是對智力的一種專業化要求。

  思維技能的核心訓練主要分兩部分,一是根據問題的類型、難易、繁簡,訓練把思維方法轉化為現實的能力。二是訓練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種重要思維:形象思維與逆向思維

系統思維

  (1)概念

  系統是一個概念,反映了人們對事物的一種認識論,即系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元素相結合的有機整體,系統的整體不等於其局部的簡單相加。這一概念揭示了客觀世界的某

種本質屬性,有無限豐富的內涵和處延,其內容就是系統論或系統學。系統論種普遍的方法論是迄今為止人類所掌握的最高級思維模式。系統思維是指以系統論為思維基本模式的思維形態,它不同於創造思維或形象思維等本能思維形態。系統思維能極大地簡化人們對事物的認知,給我們帶來整體觀。

  按照歷史時期來劃分,可以把系統思維方式的演變區分為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古代整體系統思維方式——近代機械系統思維方式——辯證系統思維方式——現代複雜系統思維方式。

  (2)方法

  A 整體法

  是在分析和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始終從整體來考慮,把整體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讓任何部分的東西凌駕於整體之上。

  整體法要求把思考問題的方向對準全局和整體、從全局和整體出發。如果在應該運用整體思維進行思維的時候,不用整體思維法,那麼無論在宏觀或是微觀方面,都會受到損害。

  B 結構法

  進行系統思維時,注意系統內部結構的合理性。系統由各部分組成,部分與部分之間組合是否合理,對系統有很大影響。這就是系統中的結構問題。

  好的結構,是指組成系統的各部分間組織合理,是有機的聯繫。

  C 要素法

  每一個系統都由各種各樣的因素構成,其中相對具有重要意義的因素稱之為構成要素。要使整個系統正常運轉並發揮最好的作用或處於最佳狀態,必須對各要素考察周全和充分,充分發揮各要素的作用。

  D 功能法

  是指為了使一個系統呈現出最佳態勢,從大局出發來調整或是改變系統內部各部分的功能與作用。在此過程中,可能是使所有部分都向更好的方面改變,從而使系統狀態更佳,也可能為了求得系統的全局利益,以降低系統某部分的功能為代價。

  辯證思維

  (1)概念

  辯證思維是指以變化發展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通常被認為是與邏輯思維相對立的一種思維方式。在邏輯思維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辯證思維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裡「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無礙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

  辨證思維模式要求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時,以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

  辯證思維是唯物辯證法在思維中的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範疇、觀點、規律完全適用於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思維中的反映,聯繫、發展的觀點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思維法、質量互變思維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維法。

  (2)方法

  A聯繫

  就是運用普遍聯繫的觀點來考察思維對象的一種觀點方法,是從空間上來考察思維對象的橫向聯繫的一種觀點。

  B發展

  就是運用辯證思維的發展觀來考察思維對象的一種觀點方法,是從時間上來考察思維對象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縱向發展過程的一種觀點方式。

  C全面

就是運用全面的觀點去考察思維對象的一種觀點方法,即從時空整體上全面地考察思維對象的橫向聯繫和縱向發展過程。換言之,就是對思維對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的考察的一種觀點方法。

邏輯思維

  (1)概念

  邏輯思維是指符合某種人為制定的思維規則和思維形式的思維方式,我們所說的邏輯思維主要指遵循傳統形式邏輯規則的思維方式。常稱它為「抽象思維」或「閉上眼睛的思維

」。

  邏輯思維是人腦的一種理性活動,思維主體把感性認識階段獲得的對於事物認識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運用概念進行判斷,並按一定邏輯關係進行推理,從而產生新的認識。邏輯思維具有規範、嚴密、確定和可重複的特點。

  (2)特徵

  概念的特徵:內涵和外延。

  判斷的特徵:一是判斷必須對事物有所斷定;二是判斷總有真假。

  推理的特徵:演繹推理的邏輯特徵是:如果前提真,那麼結論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繹推理的邏輯特徵是:雖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證結論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

  (3)方法

  A定義

  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式。是用簡潔的語詞揭示概念反映的對象特有屬性和本質屬性。定義的基本方法是「種差」加最鄰近的「屬」概念。定義的規則:一是定義概念與被定義概念的外延相同;二是定義不能用否定形式;三是定義不能用比喻;四是不能循環定義。

  B劃分

  是明確概念全部外延的邏輯方法,是將「屬」概念按一定標準分為若干種概念。劃分的邏輯規則,一是子項外延之和等於母項的外延;二是一個劃分過程只能有一個標準;三是劃分出的子項必須全部列出;四是劃分必須按屬種關係分層逐級進行,不可以越級。

  發散思維

  (1)概念

  發散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比較常見,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

  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

  (2)特性

  A流暢性

  就是觀念的自由發揮。指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生成並表達出儘可能多的思維觀念以及較快地適應、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機智與流暢性密切相關。

  流暢性反映的是發散思維的速度和數量特徵。

  B變通性

  就是克服人們頭腦中某種自己設置的僵化的思維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來思索問題的過程。

  變通性需要藉助橫向類比、跨域轉化、觸類旁通,使發散思維沿著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擴散,表現出極其豐富的多樣性和多面性。

  C獨特性

  指人們在發散思維中做出不同尋常的異於他人的新奇反應的能力。獨特性是發散思維的最高目標。

  D多感官性

  發散性思維不僅運用視覺思維和聽覺思維,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並進行加工。發散思維還與情感有密切關係。如果思維者能夠想辦法激發興趣,產生激情,把信息情緒化,賦予信息以感情色彩,會提高發散思維的速度與效果。

  (3)方法

  A一般方法

  材料發散法——以某個物品儘可能多的「材料」,以其為發散點,設想它的多種用途。

  功能發散法——從某事物的功能出發,構想出獲得該功能的各種可能性。

  結構發散法——以某事物的結構為發散點,設想出利用該結構的各種可能性。

  形態發散法——以事物的形態為發散點,設想出利用某種形態的各種可能性。

  組合發散法——以某事物為發散點,儘可能多地把它與別的事物進行組合成新事物。

  方法發散法——以某種方法為發散點,設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種可能性。

  因果發散法——以某個事物發展的結果為發散點,推測出造成該結果的各種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測出可能產生的各種結果。

  B假設推測法

  假設的問題不論是任意選取的,還是有所限定的,所涉及的都應當是與事實相反的情況,是暫時不可能的或是現實不存在的事物對象和狀態。

  由假設推測法得出的觀念可能大多是不切實際的、荒謬的、不可行的,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觀念在經過轉換後,可以成為合理的有用的思想。

  C集體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不僅需要用上我們自己的全部大腦,有時候還需要用上我們身邊的無限資

形象思維

  (1)概念

形象思維是指以具體的形象或圖像為思維內容的思維形態,是人的一種本能思維,人一出生就會無師自通地以形象思維方式考慮問題。

 形象思維內在的邏輯機制是形象觀念間的類屬關係。抽象思維是以一般的屬性表現著個別的事物,而形象思維則要通過獨具個性的特殊形象來表現事物的本質。因此說,形象觀念作為形象思維邏輯起點,其內涵就是蘊含在具體形象中的某類事物的本質。

(2)作用

  形象思維是反映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思維形式,是培養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科學研究中,科學家除了使用抽象思維以外,也經常使用形象思維。在企業經營中,高度發達的形象思維,是企業家在激烈而又複雜的市場競爭中取勝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高層管理者離開了形象信息,離開了形象思維,他所得到信息就可能只是間接的、過時的甚至不確切的,因此也就難以做出正確的決策。

  (3)特性

  主要有:形象性;想像性;直接性;敏捷性;創造性;思維結果的可描述性;情感性等。

  (4)方法

  A模仿法

  以某種模仿原型為參照,在此基礎之上加以變化產生新事物的方法。很多發明創造都建立在對前人或自然界的模仿的基礎上,如模仿鳥發明了飛機,模仿魚發明了潛水艇,模仿蝙蝠發明了雷達。

  B想像法

  在腦中拋開某事物的實際情況,而構成深刻反映該事物本質的簡單化、理想化的形象。直接想像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廣泛運用的進行思想實驗的主要手段。

  C組合法

  從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或產品中抽取合適的要素重新組合,構成新的事物或新的產品的創造技法。常見的組合技法一般有同物組合、異物組合、主體附加組合、重組組合四種。

  D移植法

  將一個領域中的原理、方法、結構、材料、用途等移植到另一個領域中去,從而產生新事物的方法。主要有原理移植、方法移植、功能移植、結構移植等類型。

  逆向思維

  (1)概念

  逆向思維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思維方式,它的思維取向總是與常人的思維取向相反,比如人棄我取,人進我退,人動我靜,人剛我柔等等。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逆向思維模式,當一種公認的逆向思維模式被大多數人掌握並應用時,它也就變成了正向思維模式。

  逆向思維並不是主張人們在思考時違逆常規,不受限制地胡思亂想,而是訓練一種小概率思維模式,即在思維活動中關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維。

  逆向思維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有助於克服思維定勢的局限性,是決策思維的重要方式。

  (2)特性

  A反向性

  反向性是逆向思維的重要特點,也是逆向思維的出發點,逆向思維離開了它也就不存在。

  B異常性

  逆向思維總是採取特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是它的異常性。

  C「悖論」

  反向性和異常性的存在,使得逆向思維在實踐中常給人「悖論」的特性。牛頓的物理學、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其中就包含了對立物共存和互相作用的逆向思維觀念。

  (3)類別

  A反向思維

  通常對普遍接受的信念或做法進行質疑,然後察看它的反面是什麼。如果對立面是有道理的,那麼就朝對立面方向進行。

  在如下情況下,可以進行反向思維:一是考慮要做某種相反的事情;二是考慮用其對立面來取某物;三是如果意識到別人是錯的,而你是正確的,但你仍然認為對方錯誤的觀點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B雅努斯式思維

  在人的大腦里構想或引入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面,並使它們同時並存於大腦里,考慮它們之間的關係,相似之處、正與反、相互作用等,然後創造出新事物。這種雙面思維相當艱難,因為它要求保持兩個對立面並存在你的大腦中,是一種大腦技能。

  C黑格爾式思維

  採取一種觀念,容納它的反面,然後試著把兩者融合成第三種觀念,即變成一種獨立的新觀念。這種辯證的過程需要三個連續的步驟:論題、反題以及合題。

  (4)方法

  A懷疑法

  有一種敢於懷疑的精神,打破習慣,反過來想一下,這種精神越強烈越好。習慣性做法並不總是對的,對一切事物都報有懷疑之心是逆向思維所需要的。

  B對立互補法

  以把握思維對象的對立統一為目標。要求人們在處理問題時既要看到事物之間的差異,也要看到事物之間因差異的存在而帶來的互補性。

  C悖論法

  就是對一個概念、一個假設或一種學說,積極主動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思考,以求找出其中的悖論之處。

  D批判法

  對言論、行為進行分辯、評斷、剖析,以見正理。以批判法來進行逆向思維仍然需要以一般性的思維技能為基礎,比如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等。

  E反事實法

在心理上對已經發生了的事件進行否定並表徵其原本可能出現而實際未出現的結果的心理活動,是人類意識的一個重要特徵。這就是反事實思維。主要有加法式、減法式、替代式三種類型。

靈感思維

  (1)內涵

  靈感直覺思維活動本質上就是一種潛意識與顯意識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貫通的理性思維認識的整體性創造過程。

  靈感直覺思維作為高級複雜的創造性思維理性活動形式,它不是一種簡單邏輯或非邏輯的單向思維運動,而是邏輯性與非邏輯性相統一的理性思維整體過程。

  (2)特點

  A突發性和模糊性

  由於是沒有在顯意識領域單純地遵循常規邏輯過程所形成,所以靈感直覺思維產生的程序、規則以及思維的要素與過程等都不是被自我意識能清晰地意識到的,而是模糊不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B獨創性

  獨創性是定義靈感思維的必要特徵。不具有獨創性,就不能叫靈感思維。

  C非自覺性

  其他的思維活動,都是一種自覺的思維活動,靈感直覺思維的突出性,必然帶來它的非自覺性。

  D思維靈活活動的意象性

  在靈感直覺思維活動過程中,潛意識領域或顯意識領域總伴有思維意象運動的存在。沒有意象的暗示與啟迪就沒有思維的頓悟。

  E思維高度靈活的互補綜合性

  思維高度靈活的綜合互補性是其思維的重要特徵,如潛意識與顯意識的互補綜合,邏輯與非邏輯的互補綜合,抽象與形象的互補綜合等等。

  (3)方法

  A久思而至

  指思維主體在長期思考竟日不就的情況下,暫將課題擱置,轉而進行與該研究無關的活動。恰好是在這個「不思索」的過程中,無意中找到答案或線索,完成久思未決的研究項目。

  B夢中驚成

  夢是以被動的想像和意念表現出來的思維主體對客體現實的特殊反映,是大腦皮層整體抑制狀態中,少數神經細胞興奮進行隨機活動而形成的戲劇性結果。並不是所有人的夢都具有創造性的內容。夢中驚成,同樣只留給那些「有準備的科學頭腦」。

  C自由遐想

  科學上的自由遐想是研究者自覺放棄僵化的、保守的思維習慣,圍繞科研主題,依照一定的隨機程序對自身內存的大量信息進行自由組合與任意拼接。經過數次、乃至數月、數年的意境馳騁和間或的邏輯推理,完成一項或一系列課題的研究。

  D急中生智

  利用此種方法的例子,在社會活動中數不勝數。即情急之中做出了一些行為,結果證明,這種行為是正確的。

  E另闢新徑

  思維主體在科學研究過程中,課題內容與興奮中心都沒有發生變化,但尋解定勢卻由於研究者靈機一動而轉移到與原來解題思路相異的方向。

  F原型啟示

  在觸發因素與研究對象的構造或外形幾乎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已經有充分準備的研究者一旦接觸到這些事物,就能產生聯想,直接從客觀原型推導出新發明的設計構型。

  G觸類旁通

  人們偶然從其他領域的既有事實中受到啟發,進行類比、聯想、辯證升華而獲得成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觸類旁通往往需要思維主體具有更深刻的洞察能力,能把表面上看起來完全不相干的兩件事情溝通起來,進行內在功能或機制上的類比分析。

  H豁然開朗

  這種頓悟的誘因來自外界的思想點化。主要是通過語言表達的一些明示或隱喻獲得。豁然開朗這種方法中的思想點化,一般來說要有這樣幾個條件:一是「有求」,二是「存心」,三是「善點」,四是「巧破」。

  I見微知著

  從別人不覺得稀奇的平常小事上,敏銳地發現新生事物的苗頭,並且深究下去,直到做出一定創建為止。見微知著必須獨具慧眼,也就是用眼睛看的同時,配合敏捷的思維。

  J巧遇新跡

  由靈感而得到的創新成果與預想目標不一致,屬意外所得。許多研究者把這種意外所得看作是「天賜良機」,也有的稱之為「正打歪著」或「歪打正著」。

思維力的基本理論

思維是什麼:定義

  「思維」一詞在英語中為thinking,在漢語中,「思維」與「思考」、「思索」是同義詞或近義詞。《詞源》中說:「思維就是思索、思考的意思。」

  思維科學認為,思維是人接受信息、存貯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輸出信息的活動過程,

而且是概括地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這就是思維本質的資訊理論觀點。

  從生理學上講,思維是一種高級生理現象,是腦內一種生化反應的過程,是產生第二信號系統的源泉。所謂第二信號系統,是以語言作為刺激的反應系統,與第一信號系統——以電、聲、光等為感官直接接受的信號作為刺激的反應系統相區別。

  從思維的本質來說,思維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本質屬性、內部規律的自覺的、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維的要素

  思維包含「思維對象」和「思維主體」兩個要素。

  思維對象,就是人們的思維所指向的目標。從思維方法的角度來考察思維對象,主要特點表現在「無窮多的數量」、「無窮多的屬性」和「無窮多的變化」三個方面。

思維主體,就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或正在進行思考的人的頭腦。

思維的特性

  (1)概括性與間接性

  概括性是思維最顯著的特性。概括是思維活動的速度、靈活遷移程度、廣度和深度、創造程序等智力品質的基礎。概括性越高,知識性越強,遷移越靈活,一個人的智力和思維

能力、創造能力就越發達。

  間接性就是思維憑藉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反映。由於思維的間接性,人類才可能超越感知覺提供的信息,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維活動,認識事物的不直接作用於人的感官的各種屬性,揭露事物的本質規律,預見事物的發展變化。

  (2)邏輯性和形象性

  邏輯性反映出思維是一種抽象的理性認識,表明思維過程有一定的形式、方法和規律。

  形象性指思維常藉助形象化的材料來進行,形象既是思維的載體,也是思維的工具。

  大多數情況下,思維活動常是邏輯性與形象性共同起作用。

  (3)統一性和差異性

  統一性指思維的人類性和普遍性。英國思維學家德波諾對不同民族的思維比較後指出:在直接受業於他的思維訓練的十幾萬人中,儘管在年齡、能力、興趣、種族、民族和社會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最基本的思維層次上,反應卻驚人地一致。

  人類思維能力的最基本的東西是一致的,但並不是說人與人之間在思維上就沒有差別。恰恰相反,每個人深層上的思維常常有很大的不同。差異性包括民族差異性、文化差異性和個體差異性。對於個體而言,思維差異性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它有助於個體認識自己的思維,選擇恰當的思維訓練形式和方法。

  (4)歷史性與現實性

  思維的歷史性表現為人類思維總體發展的歷史性和某種思維發展的歷史性兩方面。總的來看,人類思維的發展越來越抽象化、精確化、系統化、多樣化、模式化。思維的歷史性提醒人們既不固守傳統思維模式,又不能割裂歷史。

  思維的現實性要求我們認清當代社會發展的趨勢,在選擇思維訓練的內容與形式、類型和方法時,充分考慮現實的要求,揚棄傳統的思維方式並努力培養新型的現代化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5)言語性

思維的工具是語言。思維是在語言材料基礎上進行的(辭海),思維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概念(詞),言語是思維的外殼,是思維的載體。思維不是藉助於聲音和寫在紙上的外部語言,而是靠在心裡默默進行的內部言語實現的。

思維的過程

  一個典型的思維過程由準備、立題、搜索、捕獲和解釋構成。

  (1)準備

  即信息積累階段。一種是學習性的,一種是搜集性的。前者沒有具體目標,只為積累更多知識,以利於今後解決更多的問題;後者有明確目標,為準備解決某個具體問題而積累信息,有針對性。

  (2)立題

  是思想上的躍升,是思維的一個新階段。從信息的角度看,立題就是思維主體對已經接受的基本信息的一個總的反映或躍遷、繁衍和深化的表現形式。

  (3)搜索

  為解決問題,需要繼續在原有的思維階段進行新的思維,這就是搜索。搜索是明確目標下的思維,是圍繞目標進行的有針對性的、全方位的思維。

  搜索的思維過程包括問題分解和設計搜索方案兩個階段,可以運用個體思維,藉助社會思維,還可藉助機械儀器。

  (4)捕獲

  捕獲即搜索的結果——獲取。捕獲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躍升。一次捕獲就是上一個階梯。

  捕獲有思想捕獲和實事捕獲兩種形式。實事捕獲常常來自資料查詢和實驗觀察等。思想捕獲更能使問題的解決躍上一個新的階梯。

  (5)解釋

  又叫接通。解決問題的過程隨著搜索——捕獲而逐漸升級,逐漸明朗化,經適當步驟之後,再實行一次對全過程的綜合整理,這叫接通。

  接通思維在解決問題全過程中的每一階段都是需要的,如在立題前的信息積累過程中,沒有接通也就是綜合思維就不可能產生立題的飛躍。


推薦閱讀:

提高睡眠質量的七種食物
[轉載]談太極拳的提高與太極推手
覺的不錯。轉一個《提高艾灸療效的探討》
吃什麼能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提高網速300

TAG:心理學 | 心理 | 記憶 | 記憶力 | 原理 | 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