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膳粥譜(粥的做法大全)
葛根粉粥
特點: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虛瀉泄、夏令口渴多飲等。
原料:葛根粉30克 粳米50克。
製作: 粳米浸泡一宿,與葛根粉同入砂鍋內,加水500克,用文火煮至米開粥稠即可。
用法:當半流質飲料,不計時稍溫食。宜忌:脾胃虛寒者忌食。
療效:清熱除燥,生津止渴,降低血壓,解肌透疹。
糯米蓮子粥
原料:蓮肉20克、淮山藥25克、紅棗10枚、糯米5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蓮肉、山藥、棗及糯米一起煮粥,臨熟入白糖,調勻即可。
特點:健脾止瀉,益氣養心。適於體倦無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夜寐多、遺精淋濁、崩漏帶下諸證。
用法:每日早晚2次分服。
蒲公英粥材料:蒲公英30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蒲公英洗凈,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
用法:每日1劑,連續5-7天。
特點:可清熱解毒,利咽消腫。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為中醫傳統清熱解毒藥。藥理研究表明,蒲公英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作用,可用於臨床多種感染性疾病。
麻黃石膏粥材料:麻黃5克,石膏3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適量。
製作:將石膏加水先煎20至30分鐘後,下麻黃再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
用法:每日1劑,連續5至7天。
特點:可消熱宣肺,化痰平喘。麻黃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藥理研究表明,麻黃可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抑制病毒等作用。石膏辛甘大寒,清熱泄火,是中醫溫熱疾病的常用藥物,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高熱不退、大熱煩渴有較好療效。藥理研究表明,石膏有一定的解熱作用,並能提高機體抵抗力。
柴胡黃芩粥材料:柴胡、黃芩各1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適量。
製作:將柴芩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
用法:每日1劑,連續5至7天。
特點:可清熱解毒,泄火解肌。柴胡有和解退熱之功,黃芩有清熱燥濕,泄火解毒之功。藥理研究表明,兩者均有明顯的解熱鎮痛作用,對多種細菌、病毒有抑制作用。煮粥服食,對發熱頭痛,全身酸痛有明顯療效。
蓯蓉羊腎粥原料:肉蓯蓉15克,羊腎1具,羚羊角屑15克,靈磁石20克,薏苡仁20克。
製作:1.將肉蓯蓉酒洗去土,再與羚羊角屑、靈磁石一起水煎,去渣取汁。2.將羊腎去脂膜細切後與薏苡仁一起放入葯汁中煮作粥。
功效:滋腎平肝,強壯補虛。適用於肝腎不足、身體羸弱、面色黃黑、鬢髮干焦、頭暈耳鳴。
芝麻粥原料:芝麻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芝麻炒熟待粳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
作用:具有潤肺養肝,益精生髮,潤湯通便的作用。
何首烏粥原料:何首烏30~60克,紅棗3~5枚,大米100克,紅糖適量。
製作:將何首烏煎後去渣取汁,再加大米、紅棗同煮,待熟時,調入紅糖或冰糖少許,再煮一會兒即可。
用法:每日服食1~2次,連服7~10日,間隔5日後,再開始下一個療程。
特點:此粥補肝腎、益氣血,可治高血脂、肝腎虧損、鬚髮早白、頭昏耳鳴、腰膝酸軟、大便乾結。
仙人粥原料:何首烏30-60克,粳米60克,紅棗3-5枚,紅糖(或冰糖)適量。
製作:何首烏30-60克,粳米60克,紅棗3-5枚,紅糖(或冰糖)適量。
用法:每天服1-2次,7-10天為一療程。間隔5天再進行下一療程。
特點:養血益肝,固精補腎,健筋骨,烏鬚髮。適用於頭髮枯燥發黃、鬚髮早白。並可用於頭暈、耳鳴、失眠、腰膝軟。
首烏紅棗粥
原料:何首烏30克,熟地黃30克,薏米20克,紅棗12枚,粳米 100克,冰糖30克。
製法:1.將何首烏、熟地黃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取汁,再加清水煎煮取汁;將紅棗、粳米、薏米淘洗乾淨。2.將兩次所取葯汁與洗凈的紅棗、粳米、薏米倒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用文火煮至粳米、薏米爛熟,加入冰糖溶化後即成。
特點:米爛,粥甜,略有草藥味。
功效:此二米加藥材煮成的粥,有益血補精,豐肌澤膚的作用。女性久食此粥作早餐,可抗皮膚皺紋,延緩衰老。
補脾芡實粥原料:生芡15~20克,粳米30克,水適量。
製法:生芡實同麥麩炒至黃色後,每次取15~20克,選粳米(或糯米)30克,置沙鍋內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至微滾,到並保持粥湯稠而上見粥油為度。
用法:每早晚空腹各服一次,在溫熱時食用。
效用:芡實為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成熟的芡實種仁,性味甘澀而平,入脾、腎二經,具有健脾止瀉,益腎固精之功效。
麥冬竹葉粥材料:麥冬30克,甘草10克,竹葉15克,白米100克,去核紅棗6枚。
做法:將麥冬、甘草、竹葉先用水煎熬,取汁,加入粳米、紅棗一起煮成粥。
功效:帶點淡淡的清甜,具有清熱解暑、益氣和健胃等功效,假如感到暑熱口渴、氣短乏力、不思飲食,不妨一試。
薄荷粥原料:大米150克,鮮薄荷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用大米150克煮成粥,另用鮮薄荷100克或用干薄荷20克煎成較濃的湯,加適量白糖後倒入粥內,攪和後涼服。
功效:對治療夏季風熱感冒、頭痛目赤、風疹瘙癢、咽喉痛等症甚佳。
蓮子龍眼肉薄荷粥原料:太子參60g,生黃芪40g,淮山藥40g,枸杞子30g,粳米50g。
製法:將太子參、生黃芪切成薄片,將淮山藥打碎,將粳米洗凈,一併放入砂鍋內,放入1000ml水(清井水最好)。煮至米爛粥成。
用法:佐餐食用,分2次服完。
特點:此膳能健脾,補肺,益肝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所致的活動後氣短,咯痰量多者可選用。
蘆根粥原料:鮮蘆根150克,竹茹15克,粳米60克,生薑2片。
做法:將蘆根洗凈、切段,與竹茹同煎,去渣加粳米、生薑煮成粥。
用法:分2次服食。
功效:有清熱除煩、生津、止嘔的功效,適用於治療中暑煩渴、噁心嘔吐。
紫蘇粥原料:紫蘇葉6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製法:(1)粳米用水淘洗乾淨;砂鍋內加入適量水,放人紫蘇葉,煮沸1分鐘,去渣取汁備用。(2)鍋置火上,燒開,加入粳米煮粥,待粥熟時,再加入紫蘇葉液和紅糖,攪勻即成。
特點:此粥略甜。
功效:紫蘇葉味辛,性溫,有散寒解表、行氣寬中的功效。紫蘇葉能擴張毛細血管,刺激汗液分泌而發汗,其浸液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紫蘇葉與粳米同煮,有和胃散寒解表作用。用於體弱嬰兒,偶感風寒易患感冒者有效。風熱感冒,體實或咽喉腫痛者不宜食用。
淮山內金粥原料:淮山藥15~20克,雞內金9克,小米或大米150克,白糖適量。
製法:(1)將山藥、內金研成細未;米淘洗乾淨。(2)鍋置火上,放入適量清水、米、山藥、內金共同煮粥。米熟爛後,加適量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雞內金味甘平,有消積滯、健脾胃的功能。淮山藥為健脾益氣的常用藥。兩者合用,起健脾和胃、消食導滯作用。雞內金主, 要含有胃激素、蛋白質等,有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的酸度和消化力,為健胃消食之良藥。此粥主治脾虛食積引起的厭食症。
榛子杞子粥原料:榛子仁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50克。
製法:先將榛子仁搗碎,然後與枸杞子一同加水煎汁,去渣後與粳米一同用文火熬成粥即成。
功效:養肝益腎,明目豐肌,適用於體虛、視昏等。
杞子粳米粥原料:粳米60克,菟絲子、枸杞子各20克,白糖適量。
製法:1、將粳米、枸杞子洗凈備用;2、菟絲子洗凈後搗碎,並先加水煎煮,煮滾後取汁去渣備用;3、將枸杞子、粳米加入菟絲子汁中同煮,直至米熟軟,再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補腎益精,養肝明目,適用於肝腎虧虛引起的視力下降,兩眼昏花。
雞肝粟米粥原料:雞肝2個,糯粟米(小米)60克,鹽、水適量。
製法:雞肝洗凈切碎,糯粟米(小米)淘洗乾淨,兩者一同入鍋共煮粥,粥熟,調味即可。
功效:益肝明目,滋陰養血,對視力不佳或視力減退者常服有益。
大米決明子粥原料:炒決明子10克,大米60克,冰糖少量。
製法:先將決明子炒至微黃,取出待冷卻後熬汁。然後,用其汁和大米同煮,熟後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清肝明目、通便,對於目赤紅腫、怕光多淚、高血壓、高血脂、習慣性便秘等症,效果明顯。
人蔘粥原料:人蔘3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作:取人蔘3克,置沙鍋內,加水文火慢煮20分鐘,再加粳米100克煮至粥稠,放入適量蜂蜜或冰糖調味服食。
功效:適合於病後體虛,或畏寒食滯、便溏泄瀉的老年人食用。經常食用人蔘粥,對心肌營養不良、冠狀動脈硬化及心絞痛、心律失常等症患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枸杞粥原料:枸杞50克,粳米100克。
製作:取枸杞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
用法:早、晚隨量服食。
功效:枸杞子性味甘平,為肝腎經要葯,是一種滋補肝腎的葯食兩用之品。此外,枸杞粥還有降低血糖和膽固醇、保護肝臟、促進肝細胞新生等作用。
綠豆粥材料:綠豆50克,白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作:把綠豆、白米洗凈,煮粥,待熟後再加入冰糖,拌勻攪拌,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解暑,祛暑除煩,生津止渴之功效。
當歸蕙仁粥材料: 蕙仁10g , 當歸10g, 肉20g 米1/4杯, 鹽.1/2小匙.
製作:1.將當歸、蕙仁和米洗凈。2.在米中加入適量的水,放入所有材料用小火一起煮熟。3.最後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藿香粥原料:藿香15克,清水適量,粳米50克。
製作:藿香15克(鮮品加倍),加水180毫升,煎煮2-3分鐘,過濾去渣;粳米50克淘凈熬粥,將熟時加入藿香汁再煮2-3分鐘即可。
用法:每日溫食3次。
功效:藿香味辛性溫,是夏令常用藥,對中暑高熱、消化不良、感冒胸悶、吐瀉等有理想的防治作用。
竹葉粥原料:竹葉50片洗凈,石膏3兩,砂糖1兩,粳米半斤。
製作:先將3碗冷水文火煎石膏、竹葉,煎至2碗水時取下,稍涼後濾去滓渣,放置片刻,再用上部澄清液煮粥。粥熱後加入少量砂糖即可食用此粥有解除內熱的作用。
功效:長期食用可治療偏頭痛、胃疼、慢性咽炎、過敏性哮喘、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精神病等
沙參銀耳粥原料:沙參50克,銀耳50克,粟米50克,冰糖10克。
製作:沙參洗凈,放入陶器罐內,放入清井水,先煮30-40分鐘,去沙參,放入銀耳,栗米(均洗凈),再煮1小時放入冰糖,再熬10-15分鐘,即可食用。
生地麥冬粥原料:生地黃50克,麥冬(去芯)40克,粳米50克,金錢枝桔餅30克。
製作:將生地黃、麥冬洗凈,切成碎片,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內,放入陶器罐內,放入清水,先煮1小時,撈去布袋去渣,放入粳米(洗凈)熬粥30分鐘,即可食用。
杏仁川貝百合粥原料:杏仁30克,川貝母15克,百合30克,粳米50克。
製作:先將杏仁、川貝母、百合洗凈,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內,先煮1小時,撈去藥渣後放入粳米(洗凈),再煮20-30分鐘,即可食用。
桑菊粥原料:霜桑葉30克,菊花30克,川貝15克,粳米50克。
製作:將桑葉、菊花、川貝母洗凈,裝進已消毒的紗布袋內,入進陶器罐內,注入清井水,先煮30分鐘,撈去藥渣,放入粳米,煮30分鐘,粥成即可食用。
黃芪淮山藥粥原料:黃芪30克,淮山藥40克,粳米50克。
製作:將黃芪洗凈,切成片,與淮山藥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內,放入陶器罐內,注入清井水,先煮1小時,將藥渣袋撈去,放入洗凈的粳米,煮20-30分鐘,即可食用。
芝麻花生雞肝山楂粥製作:芝麻50克,花生50克,雞肝40克,山楂40克,粳米50克。
製作:將花生去殼,將芝麻放入陶器罐內,注入清井水,先煮1小時,花生熟後,放入粳米(洗凈)煮30分鐘後,再放入豬肝、山楂,煮5-10分鐘,即可食用。
山楂大棗蓮子粥原料:山楂肉50克,大棗30克,蓮子30克,粳米50克。
製作:先將山楂肉、大棗、蓮子放入陶器罐內,放進清井水,先煮至蓮子熟爛後,放入洗凈的粳米,待成粥後,即可食用。
青小豆粥材料: 青小豆50克,通草10克,小麥100克。
做法:先煎通草,去渣留汁,入小麥、青小豆煮成粥。
功效:清熱利尿通淋。
蓮子芡實粥原料:凈蓮子50克,芡實(雞頭米)50克,糯米100克,清水適量。
做法:1.將蓮子、芡實洗凈。糯米淘洗乾淨。2.取鍋放入清水、蓮子、芡實、糯米,先用旺火煮沸後,在用小火熬煮至粥成。
功效:固腎澀精,補脾澀腸。適用於腎虛遺精,淋濁,帶下,脾虛久瀉,虛痢不止是固澀止遺止瀉常用食療粥品。
枇杷葉粥原料:枇杷葉30克(鮮者5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清水適量。
做法:1.將枇杷葉用凈紗布包好,煮湯後濾去渣質,或鮮枇杷葉刷去葉背面的絨毛。細切煮湯後濾去渣質。粳米淘洗乾淨。2.取鍋放入枇杷葉湯、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後,在改用小火熬煮,然後加入冰糖,略煮即成。
功效:清熱化痰、降氣止嘔。適用於肺熱咳嗽、咳血、衄血、胃熱嘔吐,以及慢性氣管炎,並能清暑毒,夏季宜食。
枇杷粥原料:枇杷6枚,西米100克,白糖適量,清水適量。
做法:1.將枇杷沖洗乾淨,撕去外皮,剔去枇杷核。西米洗凈,入開水鍋略汆後撈出,再用清水反覆漂洗。2.取鍋放入清水燒開,加入西米、枇杷,待煮沸後,以白糖調味即成。
功效:清熱潤肺,生津止渴。適用於肺熱咳嗽,咯血,衄血,津傷燥咳,並宜夏季保健食用。
松子粥原料: 粳米100克,松子仁15克。
做法: 1.粳米淘洗凈;松子仁洗凈切碎。2.粳米、松子仁和水一同入鍋,先用旺火燒開,在改用小火熬煮成粥。
特點:潤肺滑腸,對肺燥咳嗽,腸燥便秘等有食療作用。
神仙粥原料:山藥30克,芡實30克,韭菜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韭菜切成細末,將芡實煮熟去殼,搗碎.將山藥搗碎後,一同與粳米相和,慢火煮成粥。
功效:空腹食.食後,飲少許熱酒,效果更佳.壯陽補虛,益氣強志.適用於脾腎陽虛氣弱,勞贏瘦,氣短乏力,精神萎靡,泄瀉日久等。
蘇子粥原料:大米100克,蘇子20克;輔料: 冰糖適量。
做法:1.蘇子搗成泥狀,下鍋加水煎後,去渣取濃汁備用。2.大米淘洗凈,加水與蘇子汁同煮成粥。3.粥好時加入冰糖,在沸即成。
特點:止咳平喘潤燥。對胸悶氣喘,咳嗽多痰,大便結燥者有食療作用。
沙參粥原料:沙參15-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煎沙參,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至米熟後加入冰糖,再稍煮為稀薄弱。
功效:早晚溫熱食.3-5日為1療程.潤肺,養胃,祛痰,止咳.適用於肺熱肺燥,乾咳少痰或肺氣不足,肺胃陰虛的久咳無痰,煙干或熱病後當傷口渴。
天門冬粥原料:天門冬15-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 (1)將天門冬水煎,去渣取汁.(2)將粳米加入天門冬汁煮粥,候熟入冰糖少許.稍煮即可。
功效:空腹食之.養陰清熱,潤肺滋腎.適用於肺腎陰虛,咳嗽吐血,陰虛發熱,咽喉腫痛,消渴便秘等.
茵陳粥原料: 茵陳苗5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清水適量。
做法:1.將茵陳苗摘洗乾淨。粳米淘洗乾淨。2.取鍋放入清水,旺火煮沸後加入粳米,在改用小火煮至粥將熟時,加入茵陳苗和白糖,待兩三沸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主要用於濕熱黃疸,小便不利,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是黃疸病傳統食療佳品。
郁李仁粥原料:郁李仁15克,粳米100克,蜂蜜適量,生薑汁少許,清水適量。
做法:1.將郁李仁去皮搗爛。粳米淘洗乾淨。2.取鍋放入清水,加入粳米,煮至粥將熟時,在加入郁李仁、蜂蜜、薑汁,略煮即成。
功效:潤腸通便,利水消腫。適用於大便乾燥,澀滯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腫,四肢浮腫,腳氣,是大小便不利食療古方。
蓯蓉羊肉粥原料:肉蓯蓉30克,羊後腿肉150克,粳米100克,蔥、姜各少許,精鹽少許,胡椒面少許,清水適量。
做法:1.將肉蓯蓉洗凈,用清水浸泡後,細切。羊肉剔凈筋膜,漂洗乾淨,橫絲切成薄片。粳米淘洗乾淨。2.取砂鍋放入清水、肉蓯蓉、粳米,先煮至粥成,再加入羊肉片、蔥、姜、精鹽,旺火滾幾滾,撒上胡椒面即成。
功效:補腎陽,益精血。適用於虛勞羸瘦,陽萎遺精,女子不孕,虛寒帶下,產後虛冷,腰膝疼痛,小便頻數,胃寒冷痛,是婦女、老人及冬季進補常用補品,宜晨起空腹進食。
芡實茯苓粥原料:芡實粉50克,茯苓粉50克,粳米100克,精鹽少許,清水適量。
做法:1.將芡實粉、茯苓粉一同放入碗內,用溫水調成糊。粳米淘洗乾淨。2.取鍋放入清水、粳米,旺火煮沸後,調入芡實茯苓糊,在改用小火煮至粥成,然後用味精調味後進食。
功效:補腎利濕。適用於淋濁,以及大便泄瀉。
芡實白果粥原料:芡實100克,白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100克,清水適量。
做法:1.將芡實煮熟去殼。白果用刀拍一下,剝去外殼,放入水鍋內煮熟,在剝去外皮,切掉兩頭,捅出白果芯。糯米淘洗乾淨。2.取鍋放入清水、芡實、白果、糯米,先用旺火煮沸後,在改用小火慢煮至粥成,然後加入白糖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固腎精,止帶濁,縮小便。適用於遺精,淋濁,帶下,小便頻數。
阿膠粥原料:阿膠15克,糯米100克。
做法:(1)將阿膠搗碎;(2)將糯米煮粥,候熟入阿膠稍煮,攪令烊化即成。
功效:每日早晚餐溫熱服食。養血止血,滋陰潤肺,安胎。適用於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虛勞咯血,吐血尿血,便血等多種血症。
甘露子粥原料:甘露子5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清水適量。
做法:1.將甘露子沖洗乾淨。粳米淘洗乾淨。2.取鍋放入清水、甘露子、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後,再改用小火煮至粥成,加入白糖調味後食用。
功效:滋養清肺,健胃下氣。適用於形體羸瘦,虛勞咳嗽,小兒疳積。
貝母粥原料:貝母1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製作:貝母去心研成末,粳米煮粥,粥稠時將貝母粉、冰糖加入再煮片刻食用。
功效:主治肺虛久咳、痰少咽燥、肺熱咳嗽、咯痰稠黃、咽候腫痛。
用法:每日1劑。
黃精粥原料:黃精20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
製作:黃精切片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煮粥,加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主治肺陰不足、乾咳無痰、痰中帶血。
用法:每日1劑。
銀耳沙參粥原料:沙參50克、銀耳50克、粟米50克、冰糖10克。
做法:1.將沙參、銀耳、粟米分別洗凈備用。2.將沙參放入沙鍋中,加清水適量,先煮30-40分鐘。將沙參撈出後放入銀耳、粟米,煮至1小時左右放入冰糖,再熬10-15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沙參性微寒,味甘微苦可養陰清肺,益胃生津。銀耳具有補腎、潤肺、生津、止咳之功效,此粥常食可滋陰補腎、美容潤肺。
止瀉固澀粥原料:糯米100克,炒扁豆50克,炒山藥20克,炒苡仁100克,芡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上述各物一同如鍋中,加水煮3~4小時,放入紅糖即可。
功效:健脾燥濕,止瀉澀腸。
大米決明子粥原料:炒決明子10克,大米60克,冰糖少量。
製法:先將決明子炒至微黃,取出待冷卻後熬汁。然後,用其汁和大米同煮,熟後加入冰糖,即可食用。功效:清肝明目、通便。
用法:每日1次,連服2周。
功效:對於目赤紅腫、怕光多淚、高血壓、高血脂、習慣性便秘等症,效果明顯。
推薦閱讀:
※健康產業為什麼做葯膳好?葯膳食療養生是什麼?
※葯膳食補之頭髮早白篇
※三葯膳方治療卵巢早衰
※秋季益氣補虛的葯膳食療方
※糖尿病人的湯湯水水(葯膳食療)
TAG:葯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