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寫作丨五個階段10本書,帶你跨越小說創作門檻
學寫小說,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小說類別繁多,但是歸結起來只有兩種。一種叫好小說,一種叫壞小說。寫好小說難,寫壞小說也難。人的審美分布呈梭型,兩頭尖,中間大。因此,極好和極差的作品都比較小眾,中間那部分最受歡迎。所以你不要寫得太好,最好是寫得剛剛好。「剛剛好」的面積很大,給你自由發揮的餘地也寬裕。
因此,創作小說之前不需要有太大壓力,即便你寫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小說」,而僅僅是「故事」也無妨。總之開始寫了,就值得鼓勵。
以下介紹的幾本,是我一段時間以來看過或聽過,認為可以給大家作為創作指導的工具書。現在市面上賣的所有關於文學創作的指導叢書或多或少都是有用的,而它們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指導對象」的不同。有些朋友明明身處新手階段,去愛看高階教程,看完一知半解還不得不耗費精神死撐。
學習這件事,分清階段,認清自己的位置,找適合自己的讀物很重要。
Level 1. 純新小白系列定義:「純新小白」即在寫小說之前沒有任何寫作經驗和習慣的朋友。這一階的人最需要的是踏出第一步,喚醒自身的書寫細胞。
《成為作家》——多蘿西婭·布蘭德
這本書如果非要說是乾貨的話,這水分實在太大,全書有價值的信息點摘抄出來不足一頁A4紙(而且是字寫得斗大那種)。但是內中的一些練習對於一個純新寫手來說很有價值,比如養成固定時間寫作的習慣,如何堅持寫作等等。
改變心態是開始寫作的第一步。一個沒正經寫過東西的人,對寫作可能會望而生畏,可能會自卑,因為過去你看過的都是大作家的作品,覺得高不可及。但初學者並不需要寫得那麼精彩,就像彈鋼琴一樣,你沒法彈成朗朗,但是諳熟一兩個曲目也是蠻有用的。比如可以去敬老院演出,可以在朋友家人生日的時候,給TA彈個生日歌等等。
寫作同樣有這類不必登大雅之堂的作用。
《寫作這回事》——斯蒂芬 · 金著名暢銷小說作家談寫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書中大部分內容涉及King如何走上寫小說之路,以及一路走來的歷程。不過每個人稟賦各異,你和King的差距或許並不在努力層面,而在於其他諸多因素,例如,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生活環境、機遇、天賦等等不可控因素。所以很難根據該書進行有意義和有針對性的模仿。
作為一本閑書,了解一下大作家的文學生活,做個心裡準備倒是不錯。
相類似的書還有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關於書名,自從瓦萊里使用了這個句式之後,卡佛和村上將它推向了高潮。關於內容,跑步跟寫作有什麼關係?其實沒有充分必要的關係。運動對一個人的工作學習都有極大的好處,不光是寫作。這一點我自己有親身體會。
至於要不要像村上那樣每天四五點起床,每天寫四個小時,每天堅持跑步,也是因人而異。這一點關乎個人習慣與養生,無關寫作。巴爾扎克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寫作時間很不穩定,經常在一天中寫了睡、睡了寫。所以他寫得很好,但活得不長。
Level 2. 一隻腳踏進門系列定義:「一隻腳踏進門」級別指的是那些在寫小說之前有創作過其他文類,例如散文詩歌等等,有一定寫作基礎的朋友。也包括那些嘗試寫過幾篇小說,但自覺水平很一般的朋友。這部分人需要一些方法技巧的指導。
《故事技巧,敘事性非虛構文學寫作指南》——傑克 · 哈特
這本書長著一副暢銷教程的庸俗嘴臉,但是就其內容而言,是蠻實用的。我在寫「談寫作」文章的時候,偶爾也會引用一下裡面的觀點。作者傑克·哈特是美國《俄勒岡報》的資深主編,書中道出很多行業經驗乾貨。
雖然該書書名指向的是「非虛構」文學寫作(「非虛構」即一般新聞通訊,新聞故事等),但是對虛構作品的寫作也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尤其是故事情節的安排,如何鋪墊,人物如何塑造等,都有一針見血的論述。這套書里還有一本專門講虛構文學寫作的,但是沒有這一本寫得好。
《現代小說技巧講堂》——劉恪這本書作者是河南大學文學院的劉恪教授。劉恪本人是個創作型的人物,並非主打理論。所以,作家寫出來的理論書,在理解上會有一點點障礙。書開頭一大段對「水」的哲思意淫就已經把你搞得暈頭轉向,再加上各種裝逼梗,實在慘不忍睹。
但是書中間那部分,對於小說創作各個方面的講解還是頗為地道,屬於實踐出真知的類型。例如如何給主人公和配角起名字,這種細微末節他都仔細講了,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小說創作指導。
《大師們的寫作課:好文筆是讀出來的》——舒明月舒明月是我沒事無聊逛網時候難得的發現,在民間談寫作的那堆人里,目前我只服舒明月(哈哈哈,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在豆瓣、簡書、公眾號等等的平台上都有她的身影。根據我的八卦,她應該是一個畢業於浙江大學的80後女青年,嗯。
舒老師談寫作的文章我幾乎每篇都看了,言語風趣,多有乾貨。她在豆瓣上開有專欄,談寫作技巧,深入淺出,評分很高。最近她終於出書了,書名就是上面那個長得要死的名字。此處我必須嚴正聲明,本人跟舒老師並無私交,也沒有收她的錢,這本書我暫時還未入手,但根據舒老師平時暢談寫作的水平講,很值得大家買來一閱。
Level 3. 兩隻腳踏進門系列定義:「兩隻腳踏進門」指的是那些寫過幾篇作品,有一到兩篇相對比較滿意的,處於探索階段,對創作這件事有一些思考的朋友。這部分的人需要從小說創作規律上得到指導。
《小說家的十三堂課》——王安憶
這本書是文學家兼作家王安憶1993年在復旦大學開課時的講稿。完全口語化,內容很好懂,很真誠,模塊分得也比較細,還對幾部中外經典做了她個人的賞析,非常適合這一階段的朋友學習和參考。她提出的一些觀點很有見地,有很強的啟蒙作用。台灣作家駱以軍強烈推薦。
不過這本書也有一些缺點,主要是局限於年代,畢竟書中內容都是20年前的文學觀點,部分比較落後。所舉的若干現代作品也比較陳舊。
《小說面面觀》——E.M.福斯特這本書是英國著名小說家福斯特爵士1927年在劍橋三一學院的演講稿,是西方文學系學生必讀的經典書目之一。語言通俗,夾雜有英式幽默,分人物、語言、情節等章節逐一講解,只要你對創作有一些思考,這本書將會給你指一條明路。
但是,這本書最大的缺點(也不算是缺點)就是大量提及和引用近代英國作家的作品(簡·奧斯丁、伍爾夫、喬伊斯、迪福、斯坦因等),閱讀該書或許需要對這部分英倫文學史有一定的了解,否則理解起來會有些困難。
Level 4. 正印學徒系列定義:「門徒」指的是剛剛真正進入小說創作的大院,開始集中精力思考小說創作問題的朋友。有自己的提問也有自己的見解,有一定心得也有一些創作積累,邊扎馬步邊練把式的階段。
《小說稗類》——張大春
寫作到了這一步,就開始上職業化軌道了。台灣作家張大春寫的這本《小說稗類》是一本不錯的參考教材。這一階段,我們開始講究小說語言的質量,這部分既基本,又高端,不容忽視。這是一本小說是否能夠成為或接近經典的要素。
台灣作家寫的書,對於普通內地讀者會有一些閱讀障礙,這不在於簡繁體的問題,而在於他們所使用的文法更加複雜而巧妙,句子信息量豐富,理解的時候腦子裡要轉個彎。總之不太符合我們的閱讀習慣。
張大春這本書寫得非常地道,修辭、節奏、取材、主題、腔調、情節設置等等方面都在一般知識的基礎上有升一格的講解。對於拓展寫作者視野、尋找創作突破口幫助會很大。
《文心雕龍》——劉勰這是南北朝時期的一本文論,如果不喜歡讀文言文的話,可以找現代文翻譯版看,也差不多。國內有一門專門的學問,叫「龍學」,研究的就是這本書。
這本書對文學體裁、創作思路等方面有細緻入微的分析,甚至語言略嫌煩膩。但個中涉及諸多真知灼見,以及早已被現代人遺忘的創作規律。看《文心雕龍》是一種回歸,你會發現古人也會遇到今人遇到的創作問題。了解古人是如何解決那些困惑的,這或許也是衝破現代文學避障的一股清流。
Level 5. 登堂入室系列定義:到了這個階段的作者,基本都看不到我這篇文章了。據我所知,簡書里還沒有這個段位的選手。這一類屬於在寫作上很有水平,出過書拿過獎,有自己的風格辨識度和獨特主張的。
《小說的藝術》——米蘭 · 昆德拉
這一類型的作品也非常非常多,如左拉的《論寫作》、錢鍾書的《七綴集》、斯坦納的《語言與沉默》等等。選昆德拉這本,主要是他書名有總結性,再者是這本書知名度高。
這一類文藝批評作品,並沒有很強的實戰指導意義,作家只是就其研究發表成果和觀點。對於一個Lv.5的寫作者來說,大抵只有錦上添花的作用。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比較有名的書,如夏丏尊的《文心》、克里斯 · 巴蒂的《30天寫小說》等等,只是因為我沒有讀過,所以不好強行推薦。另外,像張愛玲、魯迅、莫言等等的小說家都或多或少寫過談寫作的雜文,大家也可以找來看。還有,許多書的前言後記,作者也會透露一些寫作經驗,一般我對這部分都是很重視的,大家看書的時候切莫忽略它。
以上推薦了10本書,其實不止10本,都稱不上是好書。為什麼呢?所謂好書,都是就閱讀者所能接受的程度而言,我只能說,這10本書對於相應的讀者會有幫助。不過,因為我在區分的時候可能有點太細,所以選書的時候前後跨一兩個階並沒有太大問題。最重要的是,先搞清楚自己的位置!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死雨(3)
※這十本小說,比它的電影還要贊!
※雜談擇天記之商行舟
※觸動心靈的微小說,總有一則溫暖你的心田!
※邪王追妻廢材逆天小姐看完就書荒了,大神們再推薦幾本類似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