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歧視案」2000元賠償金背後的價值
左手舉著判決書,右手比著「V」,黃蓉(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門口,拍下了拿到判決書的這一刻。黃蓉供圖人民日報批招聘性別歧視:企業非澡堂無需看男女去年初冬,一篇《求職呵,請別把我們擋在門外》,在全國高校女大學生中引起強烈共鳴,文中一位清華大學的「天之驕女」僅僅因為女性的身份,從一開始就被部分用人單位排除在了考慮範圍之外。就業性別歧視現象或明或暗,在社會似有蔓延之勢,甚至成了某種程度的「約定俗成」,以至於女性在求職中有苦難言,只能無奈地見怪不怪。「性別歧視案」2000元賠償金背後的標本價值也許反就業歧視的法律條款還不夠細緻,也許由此引發的訴訟之路註定不那麼輕鬆,但這些並不是放棄依法維權的理由。法律的武器只有握在手中,才能檢驗出其真實威力;公民的權利只有不斷爭取,才能捍衛自己應得的利益。以此來看,此次訴訟的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以此表明依法維權合理且可行,進而推動民眾權利意識的覺醒,這才是此次事件的最大意義。就業季:戶籍限制少,性別歧視多用人單位對女大學生的性別歧視多種多樣,既有體現在招聘說明中「只招男生」的限制條款,也有要求女性在入職後的一段時間內不得結婚生育等隱性附加條件。湖南省人才市場一負責人告訴記者,考慮到法規,招聘企業大多並不會公開提出「只招男性」的要求,性別要求往往成為「隱形門檻」,一些公司「女性簡歷看都不看」的篩選方法,讓不少女性求職者「躺槍」。招聘性別歧視讓「人生出彩」更加艱難一項調查顯示,高達86.6%的女大學生受到過一種或多種招聘性別歧視。有80.2%女性認為,在招聘過程中存在「招聘信息顯示限男性或男性優先」、「拒不接收或不看女性簡歷」、「不給女性筆試、面試機會」、「不給女性複試機會」和「提高對女性的學歷要求」的現象。===性別歧視下層出不窮的「花樣維權」===女大學生扮「穆桂英」抗議就業性別歧視
「請給我們一個公平的就業機會!」因找工作頻繁遭遇性別歧視,12日上午,來自全國不同高校的數十名女大學生,來到省體育場企業招聘會門口,設計了一場名為「穆桂英職場挂帥,向性別歧視宣戰」的行為藝術活動,抗議企業設置的不公平求職門檻。女大學生扮「花木蘭」求職 抗議招聘性別歧視
「咦?你幹啥嘞?」9點30分,二樓門口處的一家企業招聘工作人員被一名戴著頭盔、身著軟甲的「花木蘭」嚇了一跳。「花木蘭」也是來找工作的。女孩姓肖,是黃河科技學院普通英語專業的一名應屆畢業生。她說自己花40元租來這身行頭扮成「花木蘭」,就是為了在眾多求職者中第一時間吸引到用人單位。此外,還是為抗議一些公司在招聘時對女性的歧視,比如和女員工簽訂「不平等條約」,三四年內不能結婚、要小孩等。廣州女生"剃光頭"不滿高招性別歧視
2012年8月30日,四位女生在廣州文塔下現場剃光頭,抗議多所高校按性別劃分投檔分數線,以及教育部對此採取模糊不清的回應。2012年7月有媒體報道,多所高校存在分性別劃投檔分數線的情況,而且女生分數線明顯高於男生。長期關注性別平等的婦女權益公益人士呂頻和律師黃溢智向教育部申請信息公開,要求公布2012年的高考招生中教育部批准了哪些高校的哪些專業可以限制男女生錄取比例,以及相應依據。===性別歧視的潛規則如何打破?===
消除就業性別歧視還需政府「有形之手」一方面要強化事後的懲戒機制,如加大對用人單位的處罰力度、增加其就業歧視的違法成本,使其「不敢」性別歧視;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恐怕還在於,要在事前預防方面,採取更多積極的激勵保障措施、主動地幫助用人單位來分擔「養育子女」這種原本屬於「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降低用人單位因僱傭女性而增加的成本,從而使其「不必」性別歧視。「性別歧視」的板子不能只打用人單位要想切實撬動性別歧視這塊就業堅冰,從完善法律法規破題,很有必要和意義,尤其是在歧視成本問題上,不但要條分縷析,清楚明白,還要有力度,有分量,讓用人單位感到疼,從內心生出敬畏。勞動部門、司法部門在行政管理、司法審判等方面,要堅決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判案,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其次,一些女生積聚的高校專業,要以市場為導向辦學,摒棄「你有我有大家有」思維,培養真正意義的有用之才。最後,作為用人單位,也應該樹立一種科學、先進人才觀,不拘一格,人盡其才,這不僅是維護一種就業公平,也是對單位的發展和未來負責。只要多方合力,性別歧視漸行漸遠就指日可待。消除就業性別歧視 法律體系保障是關鍵當然,就業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是生存的需要,要想徹底解決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國家還需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招聘女性員工,例如民企中如果聘請了女員工,如果女員工在產假和哺乳期時適當給予企業一定的稅費優惠等政策。同時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女性能夠平等就業。消除歧視,女性才能「無差別」就業浙江性別歧視第一案具有標本意義。現實中,女性遭遇就業歧視時,能夠真正拿起法律武器的少之又少。一個難得獲法律支持的案例似乎也並沒有引起公眾多大的關注。問題是,權利爭取不能僅等待外部的施予和恩賜,也要靠女性主觀上的努力爭取。如果受歧視的女性選擇忍氣吞聲,用人單位自然有恃無恐。希望有更多女性勇敢地站出來,拿起法律的武器,敢於向性別歧視說不。誠然,破解就業性別歧視,非一方之力、一時之功所能達成,還需社會各方齊心協力,為女性共造一個「無差別」就業環境。
推薦閱讀:
※小偷半夜潛入我家偷東西,卻被金毛咬傷,反要求我賠償五萬元
※葯家鑫案死者張妙丈夫:賠償太少 考慮上訴(圖)
※交通事故中負次要責任要怎麼賠償?
※夫妻之間的侵權也要賠償!
※老太太偷「菜」包餃子 食物中毒後上門要求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