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筆記39:蕭規曹隨
蕭何是「漢初三傑」之首。沒有蕭何的輔佐,絕對沒有劉邦的成功。
劉邦當上皇帝後,論功行賞,蕭何的功勞被排在第一。有的將領不服氣:我們在前面打仗,拼死拼活的,老蕭只在大後方呆著,憑什麼是第一大功啊?
劉邦就給這個將領打了一個比方:咱們去打獵,獵狗在前面追兔子,不過這個獵狗得聽人指揮啊,你說這個狗功勞大,還是人功勞大啊?老蕭就是那個人,你們就是前面的狗。這就是劉邦的語言風格,哈。
蕭何一直就是丞相。丞相就相當於總理啊,管很多事,而且很多事自己就做主辦了,有的則要跟皇帝商量。有一次,蕭何找劉邦商量:這個皇家園林上林苑占的地方太大了,裡面很多地都荒廢著,挺可惜的,您看這樣行不行,有的地方乾脆就划出去,讓老百姓種莊稼吧,也不用收他們地稅,只要到時能讓園子里的鳥獸吃點就行。
沒想到劉邦勃然大怒:你收了誰的好處,來擠兌我的園子?
不由分說便把蕭何抓了,關進大牢。有人勸劉邦:您至於生這麼大氣嗎?
劉邦講:我聽說,李斯給秦始皇當丞相,
有善歸主,有惡自與。
落好的事都說是皇帝讓辦的,挨罵的事都說是自己弄的。可蕭何他分明是自己跟老百姓落好嘛!
過了幾天,劉邦的氣消了,就把蕭何放了出來。老蕭何來謝恩,光著腳,趴地上磕頭。劉邦不耐煩地講:算了吧,老相國啊,您為民請命,我卻不答應。我就是大昏君唄,您就是賢相唄。我還把您抓起來,就是怕知道的人少啊。
這也是劉邦生命最後一年中的事情,他是嚇一下蕭何呢?還是老糊塗了呢?還是怎麼了呢?這樣兩個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傢伙,最後有這樣一段小插曲,耐人尋味。
還有一個差不多的老傢伙是曹參,劉邦造反時,他跟蕭何本都是沛縣的公務員,同事加好友。之後,蕭何一直在後方干著丞相的活,曹參則一直在前線打仗,身上落下七十餘處傷疤。歲月流逝,兩人的關係也變得不怎麼樣了。不過,蕭何臨死時向漢惠帝只推薦了曹參。這時,距劉邦去世不過兩年。
而曹參在聽說蕭何死訊時,立即告訴手下,準備出門,我要做丞相了。
曹參當了丞相,沒有新官上任三把火之類的,所有工作全部遵循蕭何定的規矩。用人則專選那些不能說不能寫但厚道老成的人。
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
就是有思想,敢闖敢幹的這樣人,一概辭退不用。
有大臣要來找他研究整個什麼新項目、新方案之類的,他就先把人家給灌醉,自己也喝醉,也就不了了之。
聽說這個情況後,漢惠帝很生氣,問他:怎麼不干事呢?
曹參不慌不忙,反問惠帝:您感覺自己比您父親怎樣?
惠帝:差遠了唄。
曹參:您感覺我比蕭何怎樣?
惠帝:似乎你不如他。
曹參:太對了,既然咱倆不如他倆,那咱們就把他們的事業給守住就行了,別自己折騰什麼新玩意了。
漢惠帝覺得有理,便不再過問。
曹參為相三年,大得民心,老百姓稱讚:
載其清靜,民以寧壹。
靠得就是這種道家「清靜天下正」的政治理念,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不過,劉邦和他的丞相們懂道家的思想嗎?未必。他們只是有深刻的底層體驗,知道老百姓嚮往怎樣的生活,還能站在百姓的立場上來思考而已。 這種底層體驗對於為政者來講,太珍貴了!
推薦閱讀:
※一起讀資治通鑒 / 小飛象9 / 第10頁
※一起讀資治通鑒 / 小飛象9 / 第38頁
※一起讀資治通鑒 / 小飛象9 / 第7頁
※讀《資治通鑒》
※小偷入別墅行竊順走《資治通鑒》獲業主捐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