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之十九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之十九
釋大安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三聞名生處尊貴願。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國土諸菩薩眾,聽聞到我阿彌陀佛的名號,壽命終結之後,必定出生到尊貴人家。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些剎土的菩薩,雖有大悲願力熏心,欲游三界度化眾生,然宿世業惑未盡,動輒出生於貧賤之家,備受世人輕慢,弘法教化眾生的抱負難以施展,是故建立此願,願一切初發心菩薩,聞信彌陀名號功德,速疾消除業障,生生世世托生尊貴家。這是針對他方世界初發心至十信位菩薩所發的願,若是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的菩薩,憑自己的福德力,便會出生在尊貴家。尊貴家包括擁有權勢的國王家、精神貴族婆羅門家、大富長者家、居士家等。
這是阿彌陀佛為護念他方菩薩自行化他行業,通過名號將其果地福德惠予他方菩薩所致。因為他方世界諸菩薩眾發菩提心後,便以普度眾生為使命,為教化眾生效果計,菩薩宜出生在尊貴之家。如果生在一個貧賤之家,沒有尊貴的身份,受人貶抑,就難以起到教化眾生的作用。一切來世間示現八相成道的諸佛都生在尊貴之家,如釋迦本師前身於兜率內院作護明菩薩將降誕時,觀察下界,選擇托生於迦毗羅衛國凈飯王家,因濁世世人推重權勢故。未來的候補佛彌勒菩薩將托生在大婆羅門家,因盛世推尊精神價值故。悉達多·喬達摩能繼承王位,卻放棄貴為天子、富有天下的尊榮出家修道,說明修道具有超勝國王權勢的價值。有這種高貴身份與德能的感召,才吸引許多王公貴族與優秀人才隨他出家,建立僧團,高樹三寶幢相,為世人作燈作師,作不請之友。我們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高僧大德亦復如是,像道宣律師、玄奘大師、窺基大師、蓮池大師等,都是書香望族出身。這些出身尊貴的大修行人,為弘傳佛法作出了巨大貢獻。阿彌陀佛這一願是加持他方菩薩以尊貴身份自行化他,由彌陀名號功德力故,令諸菩薩於富貴尊榮之境,能不忘失菩提心,悲智雙運,廣濟群萌。阿彌陀佛施設此願的用心,可謂細緻入微,吾人當感荷佛德。請看願文: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第四十四修行具足德本願。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剎土諸菩薩眾,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字,心懷欣悅,喜形於色,勤修菩薩六度萬行,具足成就無上佛道之根本。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阿彌陀佛因地見到有的剎土,有諸菩薩雖發菩提心,然動經恆河沙劫,修六度萬行,未能滿足,未能入正定聚。如《法華經》所載:有於大通智勝如來座下發菩提心,由福德力薄故,退失大乘菩提心,塵點劫來,墮在聲聞位。故經云:「魚子菴羅華,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結果少。」是故興大悲願,聞信我名號功德者,至心稱念一聲萬德洪名,便能頓超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在六字片言中,即可與觀音、勢至等大菩薩齊等,令下根愚夫頓坐金蓮台,得入阿鞞跋致,無德而忽具萬德。
阿彌陀佛此願的建立,亦彰顯出事事無礙法界之玄義,體現出華嚴十玄門之秘髓。「如海一滴,具百川味」,意謂百川之水(一切法)流入大海(一法),則一滴海水便具有百川之味,同時具足,互融互攝。法界稱性緣起,便可法爾自然地顯現一切法入一法、一法成一切法的境界。是故稱念阿彌陀佛即等於稱念十方諸佛(法界藏身),生到阿彌陀佛凈土即等於生到十方無量諸佛剎土(法界藏土)。諸法相即,一多相容,稱性緣起,妙德難思,故云,阿彌陀佛乃萬德洪名,真實無虛。由此願加持,他方菩薩修行菩薩道的利益甚大,令他方菩薩聞信彌陀名號,執持在懷,以一行具攝萬行功德,具足無上功德之利。蓮池大師曾開示:「諸菩薩眾,有恆河沙劫中修六度萬行,未能滿足。而今一心念佛,萬緣自舍,即布施波羅蜜;一心念佛,諸惡自止,即持戒波羅密;一心念佛,心自柔軟,即忍辱波羅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墮,即精進波羅蜜;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禪定波羅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羅蜜。推而極之,不出一心,萬行具足。」一則自眾生而言,一心念佛,即是行持六度;二則就佛而言,阿彌陀佛將因地所積累的六度萬行功德無條件恩賜給眾生。是故聞信修持念佛一門,即是具足一切功德之本。一行具一切行,六字洪名,萬德圓備,因心果覺,函蓋相符。護念加持菩薩道業,周詳縝密。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五皆得三昧見佛願。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的時侯,他方無量國土諸菩薩眾,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字,都能得到普等三昧。住在這普等三昧中,直至成佛之時,恆常睹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阿彌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見到有的國土菩薩見佛甚難,或雖值遇佛世得見,然佛很快入涅槃;或雖可見一佛而不得見多佛,或雖可見多佛,而有前後出沒相。是故願言:聞我名者,得念佛三昧,現前當來,常見十方諸佛。
念佛法門稱為勝異方便,方便有多種,其中之一是不值佛世,得常見佛方便。其有三義:一、臨命終之際,阿彌陀佛現前接引;二、往生彼土,蓮華化生,華開得見阿彌陀佛;三、於念佛禪觀之中,得睹阿彌陀佛聖像。如慧遠大師、劉遺民居士等,均有定中見佛的體驗。
普遍平等三昧即念佛三昧,於十方世界,無所不普見,於無量諸佛平等見故。如何聞彌陀名號便可獲得普等三昧呢?因為阿彌陀佛即是無量平等覺,所以念阿彌陀佛名號,能得圓滿普照念佛三昧,悉能睹見一切諸佛。所以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稱為寶王三昧,就像品嘗滄海一滴,就能了知百川河水的味道,而百川千河入到大海,也即等同大海一味。所以住在這不可思議三昧中,念頭一動,想見哪尊佛便能見到哪尊佛。如《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所參第五位善知識解脫長者所云,已證「入出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欲見十方諸佛,「一切悉皆即見。然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身亦不往詣於彼。知一切佛及與我心,悉皆如夢;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響。我如是知,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功高易進,念佛為先,普等三昧能見到無量不可思議的如來,所以三昧(正定、正受)的功德亦不可思議。而我們眾生心性功德,被無明煩惱給障礙住了,拘囿於這個常識的現象界,對普等三昧所現出的境界一無所知,疏絕隔離得太久遠了,誠為可悲可嘆。如今仰賴聞名功德,趨向普等三昧,平等普見十方一切諸佛,實為阿彌陀佛大悲願力加持所致。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六皆得三昧見佛願。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的時候,往生到我剎土的菩薩,隨其志願好樂,法爾自然地能聞到種種妙法。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阿彌陀佛因地考察他方剎土諸菩薩,雖可常見諸佛,然聞法不自在,不能飽餐法義法味,是故發願:未來往生到我剎土的聖眾,聞法適意,無須負笈千里、尋師訪友、芒鞋踏破,於自然聞法中,斷疑生信,逍遙夢覺,忍證無生。
這是攝受安養本土菩薩的願,這一願在西方凈土有著完美的顯現。彼土的風聲、樹聲、水聲、鳥聲、樂器聲,皆宣妙法,隨著菩薩們的不同根性與好樂,各自聽聞相應的妙法。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皆悉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疾速圓成佛道。凈土中情與無情,均可說法,亦是從往生者獲益處所施設,所謂四悉檀因緣。譬如阿彌陀佛變化眾鳥來宣說佛法,凡夫喜愛白鶴、孔雀、鸚鵡、迦陵頻伽諸鳥,隨順眾生的情趣而變化,令往生者喜歡故(世界悉檀);鳥尚且能說法,令往生者生起念佛法僧之善心故(為人悉檀);令往生者不於鳥起下劣想,對治分別心故(對治悉檀);令往生者體解鳥即彌陀,了悟眾生與佛法身平等,理具事造,平等不二故(第一義悉檀)。由此聞法善巧,能速疾成辦菩提道業。有的菩薩或願聽佛說法,或要聽百鳥說法,或願聽無情器界說法。凈土諸往生者,欲以種種形態聞法,阿彌陀佛悉滿其願,隨時見聞,隨機獲益,西方凈土誠為一殊勝絕妙之道場。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這是第四十七即得不退轉地願。
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剎土諸菩薩眾,聞信我阿彌陀佛名字,即能得至不退轉地。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這是加持護念他方國土諸菩薩的願。修道的初始目標是要達到不退轉地,即阿鞞跋致,在圓教屬初住的位次。在十信位都會時進時退,稱為「輕毛菩薩」,就像空中的毛絮,隨風飄蕩,容易退轉。發心修行者,如魚子菴羅華,然悟證不退轉者,如鳳毛麟角,因多果少,可悲可嘆。他方世界久行菩薩,以前未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歷劫修證,循序漸進,不契一心萬行,時有退轉。如舍利弗因中,於別教六住位,發大乘心,因天帝化作婆羅門,為之乞眼,舍利弗與之,婆羅門即棄地踐踏,舍利弗由是退失大乘心,墮入聲聞地,實可憐憫。
菩薩有二種,一者惟越致(退轉),二者阿惟越致(不退轉)。阿惟越致相:「等心於眾生,不嫉他利養,乃至失身命,不說法師過。信樂深妙法,不貪於恭敬,具足此五法,是阿惟越致。」惟越致有二種,或敗壞者,或漸漸轉進得阿惟越致者。敗壞者:「若或無志干(修善除惡——注),好樂下劣法(二乘或其他),深著名利養,其心不端直。吝妒於他家,不信樂空法,但貴諸言說,是名敗壞相。」初發心菩薩欲得阿惟越致位,歷劫勤苦,實難臻入。
由是加持他方世界菩薩眾,只要聞到阿彌陀佛萬德名號,便能得到不退轉位,成為阿鞞跋致菩薩。阿彌陀佛是多麼地慈悲,知道眾生得到不退轉位很難,所以他預立此願,令他方世界菩薩聞信彌陀名號,即時臻至阿鞞跋致位。五濁惡世眾生尤其仰賴彌陀名號之力,增進自己的道業,好好念佛,得阿彌陀佛光明願力加持,香光莊嚴,歡喜踴躍,在菩提道上有進無退,直至往生凈土,速疾圓成佛果而後已。誠如《無量壽經》所云:「若有眾生,聞此經者(聞信此經所示念佛往生法門——注),於無上道,終不退轉。」是故信願持名往生凈土一法,乃圓頓直超之妙莊嚴路,是徑中徑又徑。此願亦含攝信心不退之微言大義。
請看願文: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八即得諸忍究竟願。這一願意謂:若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國土諸菩薩眾,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得到三種法忍(音響忍、柔順忍與無生法忍),於諸種佛法中,即能得到不退轉地。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阿彌陀佛因地考察他方剎土,見有菩薩雖得不退轉位,不能證三忍,歷經多劫勤苦,亦難契入,是故興發悲願,以我威德力加持,令聞信名號功德之菩薩眾,得不退轉時,即得三種忍,不隔時節,圓滿具足。這也是阿彌陀佛攝受他方菩薩之悲願。
「忍」是慧心安住的意思。初得無生法忍是圓教初住的地位,初步住在如來家,究竟的無生法忍是八地菩薩以上的地位。因為七地以還的菩薩還未離開心意識,一切行止尚須作意謀劃。八地以上菩薩,離開一切心意識,無功用道,得大自在,具無量功德。所以阿彌陀佛用名號的功德來加持他方國土的菩薩,令其疾速契證三種法忍,其慈悲護念一切眾生,無以復加。
第一音響忍,忍可音聲如響之空性,聞一切法,即空(真諦)不空(俗諦),於此不可思議體用,不驚不怖不畏,信解受持,修習安住,而如音聲之迴響,有而不有,無取無舍,順入聲塵緣生無性之實相,此為音響忍。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耳根最利,釋尊座下聞法證果者稱聲聞,即是聞音聲言教而證道的意思。第二柔順忍,隨順寂靜自性,觀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清凈直心,隨順於真俗二諦真理,順於無生法忍,又能恆順眾生,修平等觀,深入具足,此為柔順忍。第三無生法忍,不見有法生,不見有法滅,若不生則不滅,若不滅則無盡,乃至離垢、無差別、寂靜、無作、無願、無住、無去無來,慧心安住法性中,即為無生法忍。《華嚴經》詳示十忍,除三忍外,又有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是故,此願加持他方世界菩薩所得的法益亦含攝此十忍功德。
又音響忍,聞諸法實相,信受在懷,猶在散心位,若得禪定,即時得柔順忍,未斷法愛,是故或生執著心。若常修習此柔順忍,斷法愛慧力增長故,得無生法忍。又三種法忍及不退轉之功德,悉攝於彌陀名號中,當吾人信願稱名時,名號與法義相即,法爾自然得此功用。證知阿彌陀佛大慈普佑一切,令九法界眾生離苦得樂、圓證菩提。其無量功德,海墨難書。
結語
阿彌陀佛由正覺、慈悲、平等心中流現出的四十八大願,乃法界無量因緣興起之一大事,大暢諸佛度生出世之本懷,內蘊法界真善美慧之文明。大慈悲父阿彌陀佛因地稱性發願,果地成就願力光磁,彌滿虛空法界,與十方眾生息息相關,惠予眾生離生死苦、得涅槃樂之真實大利。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義理沖深,境界宏闊,具無量啟示,茲條陳數點如下:
其一,四十八願彰顯阿彌陀佛之大慈悲心。悲以拔苦(如國中無三惡道願、信樂永離女身願等),慈以與樂(如十念必生我國願、各得真金色身願、正定必至涅槃願、萬物悉皆殊特願等)。大願以大慈悲心為體,自然衍生智慧與方便。慈悲、智慧方便構成大菩提心,是故,四十八願是無上菩提心的結晶。
其二,四十八願由契證實相而來,具無量功德與法義,體現法界至極真善美慧之文明精髓,形成普法界文化模式,並以種種方式,諸如名號、光明,隨形九法界示現說法等,輻射到他方無量剎土,尤其與娑婆世界因緣深切。是故,我等眾生內心深具凈土文化原型,此乃提升精神品格、淑世牖民之智慧源泉。
其三,四十八願乃凈業行人起信發願的參照坐標。體解阿彌陀佛的願心,領悟極樂世界的神妙,建立修行凈土法門的綱宗與方法,乃至了達世尊一代時教的奧藏,悉宜從理解四十八願下手。隨順彌陀第十一願,發往生成佛之願;隨順第十八願,發信願持名往生之願;隨順第十九願,發發菩提心、廣修福德、繫念名號、祈佛接引之願;隨順第二十二願,發還相迴向、現前修習普賢之願,等等,隨順佛願而發願,方是正途。其四,四十八願昭示出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理念與方法。契入實相空性、不忍眾生苦的悲願,以及捍勞忍苦、精進修持六度萬行的弘毅,乃是我等眾生入大乘菩薩行的必由之路。而信願執持六字洪名,即是大乘菩薩行總持陀羅尼,能令吾人疾速圓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吾輩眾生今生何幸,得聞彌陀大悲願海,深知阿彌陀佛為我發願,為我莊嚴凈土,為我建立名號,十劫以來,如母憶子。吾輩浪子,聽聞到故鄉慈母的呼喚,自當一念回光,憶念慈母。母子天性相關,如磁吸針,任運往生安養剎土,蓮華化生,親炙阿彌陀佛,與諸上善人把手同行,人生一大事於斯圓成。何幸如之!願諸仁者,各自勉旃!
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第22集 凈空法師講解
※宏圓法師《佛說阿彌陀經》第四講
※海濤法師【你若稍有放逸,業障就來了 】
※仁煥法師開示:生存生活都需要空間
※海濤法師:淫慾----你去想三分鐘、五分鐘,污染傷害都很大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