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雜記:甘苦偶記》作者:王賢友

一草一木一人,就是「茶」…… 說茶是俗物,是因為人們所謂的「開門七件事」里就有它,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還排在最末一位;說茶是雅物,是因為在研究制茶、飲茶的人眼裡,水異,火異,煮出的茶味不一…… 古時文人雅士甚至因為對茶的見解不同,常常二三個人聚在一起,拿出自己珍藏的好茶,烹水沏茶,以分高下,是謂「鬥茶道」,也稱「茗戰」。這個「茗戰」興於唐代,盛於宋代,大抵是通過比賽茶麵湯花和品嘗賞鑒茶湯以定優劣。據《梅妃傳》記載,唐明皇與梅妃鬥茶時便曾輸於梅妃,且輸得甚是心服。由此可見,以茗為戰,倒不失為雅事一件。 在中國,茶是待客之道。俗話說,客來敬茶。無論你貧居深山無人問,還是富在深山有遠親,既然來到我家做客,便先坐下喝杯茶——這是大多數家庭持有的態度。數千年來,中國人更是早已將「茶餘飯後邀故友」當成一種習慣。陸遊就曾在詩里寫道:「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斟茶的時候,放茶葉有講究,茶葉不能放太多,多了,味道苦,不能太少,少了,便無味,暗示人生百味;倒水也有講究,太淺了不行,顯得小氣,太滿了也不行,端著燙手,可謂中庸之道,因為「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 皖籍詩人魏先一嘗說:不見熱茶不見情……

在安徽文藝界曾有因茶反目成仇軼事:詩人L去拜訪著名作家C,此時C家剛有他人來訪,客見又來人,便匆匆告辭。C將茶几上的茶端給L,L從此與他暗鬥……

就算再怎麼不健談的兩個人,有茶在手,也能從心窩子里掏出許多的話來。聊著聊著,客人杯中的茶快空了或涼了,主人家就會主動幫著添續——續茶也是有講究的,要把茶杯從客人手裡接過來再添,不能讓客人把杯子拿在手中。

鄉下人不懂茶,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茶的喜愛。我曾見到一個介紹家鄉和家鄉人的稿子里寫道:「村民們最缺不得的一樣東西就是茶。不管出遠門還是去隔壁鄰居家串個門,必要在杯子里裝滿了茶水才覺得安心。若是杯子離了手,便像廚師沒了鍋鏟,剃頭匠沒有了剃刀,天地雖大,做事好像沒有保障了。」 與喝茶相比,我更喜歡在某處茶室中看到的一副對聯:「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須花。」閑時,我喝茶,也寫文章。於是,不知不覺間,寫文章也成了一件妙事、趣事,筆在紙上遊走,如呷一口茶,慢慢地落入了喉嚨里,回味悠長。 一杯茶在手,人世間的紛繁雜亂和離愁別緒都被拋一邊去了,剩下的只是這一室繚繞的安寧和草木間回蕩的濃香和餘韻……


推薦閱讀:

小說人物取名寶典(二)少女篇--縱橫作者寫作資料分享平台
談性(作者:蘇青)
《漢字演變500例》(中)作者:李樂毅
李安和奧斯卡 作者/木衛二
王壯弘:如是太極拳作者:林健

TAG: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