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這段情節暗藏「三月十九」,因有深意被程高本篡改

(作者:慧讀古典)

《紅樓夢》里的每一個事件都有著很深的寓意,但這些寓意都隱藏得很深,需要十分仔細地去尋找。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學和歷史常識,對於作者刻意埋下的許多謎往往會視而不見。

在第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艷理親喪」中,有這樣一段:

麝月便掣了一根出來。大家看時,這面上一枝荼縻花,題著「韶華勝極」四字,那邊寫著一句舊詩,道是:開到荼縻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飲三杯送春。」麝月問怎麼講,寶玉愁眉忙將簽藏了說:「咱們且喝酒。」說著,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數,麝月一擲個十九點……

很多人看不出這裡究竟有什麼玄機。這也難怪,畢竟受胡適紅學影響,以為《紅樓夢》寫的是曹家興衰。其實只要對明末清初的歷史稍有了解,就能知道這裡究竟隱藏了什麼。

「以充三杯之數,麝月一擲個十九點」這段話中,竟然將「三月十九」給隱藏了進去!

三月十九是什麼日子?熟悉明史的人都很清楚,崇禎十七年的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破北京,絕望之下,崇禎帝選擇了在煤山上吊自盡,殉國身亡,時年三十四歲。

從此以後,「三月十九」就成了明宗室和明遺民心中永久的痛。

在史可法寫給多爾袞的《復多爾袞書》中也提到了這個「三月十九」:「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真堯舜之主也。以庸臣誤國,致有三月十九日之事……」

明宗室「八大山人」朱耷的畫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籤押,彷彿像一鶴形符號,其實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組成,藉以寄託懷念故國的深情。

明末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顧炎武先生曾有一首詩,名為《陳生芳績兩尊人先後即世,適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詞旨衰惻,依韻奉和》。這首詩的題目很長,其中就提到了「三月十九日」,由此可知三月十九日這個日子在顧炎武先生心中的份量。這首詩中有這樣兩句「人寰尚有遺民在,大節難隨九鼎淪。」

遺民即是指前朝遺留下來的百姓,此處為作者自指。九鼎古代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因以指代國家。這兩句大意是:人間還有前朝的遺民存在,其民族氣節不能因國家淪亡而隨著喪失。詩句表現了顧炎武誓不仕清,堅守民族氣節的高尚節操。顧炎武實踐了自己的誓言。清廷修《明史》時,曾有人以書信招炎武,炎武答曰:「願以一死謝公」。《亭林文集》卷三《與葉訒庵書》也說:「七十老翁何所求,止欠一死。若必相逼,則以身殉之。」凜然正氣,永世長存。

明末清初的詩人方文(1612-1669)對這個日子也十分敏感,且看他於永曆元年(順治四年,公元1647)所作的《三月十九日作》:「年年今日強登高,獨立南峰北向號。漫野玄雲天色晦,美人黃土我心勞。虛疑楊柳牽愁緒,不忍滄浪鑒鬢毛。前輩有誰同此恨,雪庵和尚讀《離騷》。」此詩以「三月十九」為題,而且首句又著重點出「今日」,可見作者對這個日子的重視。「年年今日強登高,獨立南峰北向號」,任誰也看得出作者強烈的故國之思。

在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也即方文在世的最後一年裡,他仍然沒有忘記在三月十九日時賦詩一首:「野老難忘故國思,年年慟哭向江門。南徐郭外三停棹,北固山頭獨愴魂。流水滔滔何日返?遺民落落幾人存?錢生未死重相見,雙袖龍鍾盡血痕。」這首詩作於詩人生命的終結前夕,此時的清王朝定鼎中原已歷時二十五年,江山已經穩固,詩人不免於此時流露出一絲惆悵。我們也不難看出詩人的故國之思,即使在生命即將終結之際,詩人仍然心懷故國。

另外,方文還有一首《癸卯三月十九日潤州客舍同潘江如小飲述懷四十韻》的詩,詩里也提到了「三月十九」這個極為敏感的日子,「……三月十九日,先皇之忌辰。同登北顧山,仰首號蒼旻……」

而在粵東地區客家人則有專門的「日頭誕」,該民俗形成於明末清初,在農曆三月十九日,借拜太陽神來祭祀明王朝亡命先皇及太子。

清代汪啟淑《水曹清暇錄·春明歲時瑣記》載曰:「(中和節)市中貨太陽糕,以祀太陽星君…亦有持齋誦《太陽經》者。」《太陽經》全稱《太陽星君聖經》,不同地區的《太陽經》版本可能有差異,這裡引用粵東客家地區一則《太陽星君聖經》,經文曰:

「太陽明明諸光佛,四大神州鎮乾坤。太陽日出滿天紅,曉夜往來不住停。行得快來催人老,行得慢來不留存。天上無我無晝夜,地下無我少收成。家家門前都走過,倒惹眾生叫小名。惱了門神歸天去,餓死黎民苦眾生。個個神明有人敬,那個敬我太陽神。太陽三月十九生,家家念佛敬香燈。有人傳我太陽經,合家老少免災星。無人傳我太陽經,眼前就是地獄門。佛說明明諸光佛,傳與善男信女們。每日早晨念七遍,永世不走地獄門。臨終之時生凈土,九元七祖盡超升。有福念我太陽經,世代兒孫福祿深。」

從以上這些事例可以看出,「三月十九」這個日子已經融入了明遺民和那些有氣節的漢族人的血液,成為他們心中一個永久的痛。

《紅樓夢》隱寫了明清易代的歷史,作者對「三月十九」這個敏感的日子自然不會放過,但又不能很直白地將其寫出來,於是就十分巧妙地隱寫在情節中,以期待細心的讀者能夠揣摩出來。

在《紅樓夢》中,「麝月」,就是指月亮。例如,南朝(陳)徐陵《<玉台新詠>序》:「金星將婺女爭華,麝月與嫦娥競爽。」(明)唐寅《詠春江花月夜》:「麝月重輪三五夜,玉人聯漿出靈娥。」

在明遺民詩文中「月」常常用來指代明朝和大明江山。例如,呂留良《述懷》:「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錢謙益《後秋興之十三》:「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王夫之的對聯:「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徐駿的詩集中因為有「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等鄙視清朝懷念明朝的詩句,雍正認為他存心誹謗,依大不敬律對徐駿斬立決。

荼蘼花又名佛見笑、百宜枝等,屬薔薇科,落葉或半常綠蔓生小灌木,初夏開花,花單生,大型,大多為白色,單瓣,有香味,不結實。荼蘼花常常出現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是一種頗受詩人青睞的花,其中吟詠荼蘼花的詩句又以「開到荼蘼花事了」(宋代王淇《春暮游小園》)一句最為有名。因荼蘼花花期較晚,故荼蘼花開之時已是花季晚景,荼蘼花凋謝之後花季便過去,無花再開放,故又有事已將盡,無可奈何的意味。

韶華指美好的春光,也指美好的青春年華。韶華勝極說美好的春天到了盡頭。而送春顯然也是指大明的春天一去不復返了。

再聯想到「三月十九」這個十分敏感的日子,作者其實是藉此表達對大明江山淪亡的惋惜,表達對崇禎帝駕崩的悲傷之情,難怪寶玉會「愁眉忙將簽藏了」,這是傷心之事,又是只能在背地裡提的事。

講到這裡的時候,恐怕會有讀者認為筆者太過敏感了,或許這只是一個巧合呢?世上的事確實有很多的巧合,然而太多的巧合就是作者有意為之。而且程偉元和高鶚等人卻不認為這是巧合,而是暗有所指。請注意,他們在修訂《紅樓夢》的時候,在這裡動了手腳,將「九」給去掉了,所以我們看到的通行本上是「以充三杯之數麝月一擲個十點」。這難道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不打自招嗎?

另外,書中描寫的林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在三月中浣,也是隱寫了三月十九。而林黛玉第二次葬花是在四月二十六,正是揚州十日屠殺的第一天,黛玉四月二十五晚哭到深夜正是由於那天是揚州城被攻陷的日子。有專家居然推斷出四月二十六是賈寶玉的生日,是很荒謬的,沒有讀出《紅樓夢》中的血淚。

要讀懂《紅樓夢》最好是把帶批語的手抄本與程高本對照著看,凡是程偉元、高鶚篡改的地方都隱藏著秘密。還要多讀明遺民的詩文,因為《紅樓夢》的作者也是明遺民,書中有隱喻的字詞,如「風」、「花」、「雪」、「月」、「春」、「秋」、「水」、「紅」等,與明遺民詩文中同樣有隱喻的字詞指代相同。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瀟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夢,不一樣的文章。歡迎關注"吳氏紅學"頭條號,欣賞更多吳氏紅學精品文章!


推薦閱讀:

《紅樓夢》之藥用植物【第三回】
《紅樓夢》重要情節簡述(24)
馬瑞芳:《紅樓夢》的藝術世界
馮其庸:《紅樓夢》最了不起的是什麼?

TAG:情節 | 紅樓夢 | 這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