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964期:淺談老媽媽紡車

作者/買西山、買威⊙ 編輯/張宏婉

導讀: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有許多這樣、那樣的姿勢和動作,形成了不拘一格的武術名詞,老媽媽紡車就是其中一個。他表現了舊時代勞動人民紡線織布的一個勞動過程,反映了這個紡線的動態活動,前輩武術家根據這一形態又結合武術技藝中的攻防意義和戰鬥需要,從而悟出一種拳,並美其名曰:老媽媽紡車。


淺談老媽媽紡車

老媽媽紡車是心意六合拳中一個常練常用的把手,也是歷代心意六合拳大師愛不釋手、潛心玩味的招數。初學初練這把拳時,給人一種清閑、飄移、自得、恬靜的感覺;進而練之,有入雲進霧,藏龍卧虎之感概;熟而練之,給人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遙遙無盡期的想像;巧而練之,有一種翻江倒海、劈雷閃電的體驗;精練之,有山嶽倒轉、乾坤移轉之幻境。有歌為證 , 如下:

歌曰:

媽媽紡抽線絲線,藏藝暗含有雷電;

一手撥山離地府,一手搖憾天地轉;

小則一臂當山川,大則一掃日月全;

動則雷霆轟轟響,靜則雲消煙已散。

又曰:

媽媽紡線似游閑,

一手趕車一手鞭;

回味只當平常事,

瞬間要命雷霆旋。

老媽媽紡車的練法:

一、前起步法。是在輕步站的基礎上,前手前腳先動。具體是:在右式輕步站的基礎上,前腳先前進一步(左)前手(左)隨著身體的向前移動而向上抬手,手掌半握拳,手心向下,拳由下向上,繼而向左肩處,往後牽拉。此時後手隨著後腳(右)向前邁出而也向上抬起,手型半握拳,由下往上起至胸前時,及時向右搖轉劃弧,弧心直徑25-30厘米,此時左腳再向前邁出,左手(前)由左肩外下處,向前送出,掌心向上,掌由外肩處送往正前面,同時右腳再向前進一步,右手在胸前回還劃弧,這樣左手隨著身體的向前而又往右肩處回拉,形成老媽媽紡線姿勢。這樣一左一右地向前練下去,每隔一步,左臂向左上方格擋,右掌根向上掌指向下,順左臂的抬起而向左方打擊寸掌(或右一樣)這樣練下去,就是

前起式老媽媽紡車。

二、後起步練習法。由右式輕步站起式:前腳落地(右)後腳(右)先向前邁一步,同時上肢右手先動,右手由下往上抬手,掌心由向下轉為向左,半握拳,拳起至胸前方時,及時向右劃弧,在右胸前行成直徑 25-30 厘米的圓圈。此時前腳(左)起步向前,超過右腳向前邁一步,同時左手隨著身體的前進而上升,半握拳的左掌像拉線一樣,向左肩處牽拉,隨著右側身體向前進而又向前送,繼而又向後牽拉,隨著步伐的前進而來回牽拉,再每隔一步或三步中,右拳隨著左牽拉的手臂向上格擋之際而隨著身體的前進而猛地向左中下側,打出斬手之掌,此時掌心向左、掌根向上、掌指向下,身體重心左移。這一左一右的向前練下去,就是後起步老媽媽紡車。

三、交叉步法練習法(又叫陰陽式練習法)。陰陽式練習法是前起步法和後起步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在輕步站的基礎上,出手、出腳都是交錯性的,即抬前腳、出後掌或抬後手,出前腳均可。前兩式都是朝左方向發力,而陰陽交錯則是:在行走一步或二步以後,右手向左斬,也可左掌向後斬。左掌向左肩牽拉,右掌劃弧圈也可以練成右手向右肩拉牽、左掌向左劃弧。總之他的行為是左右行的,他的發力也是左右行的,只要下腳步伐協調,即:向左發斬手時,左腿在前,向右邊發斬手時,右腿在前,左肩前移,姿勢做准了,就是交叉步法老媽媽紡車。

學習「老媽媽紡車」的方法:

一、明白什麼是老媽媽紡車的動作

A、明白他的歷史淵源

21 世紀,科學飛速發展,過去舊時代紡花織布的情形一去不復返了,現今的青年人沒見過過去的紡車,所以不容易了解動作的象形性。學的時候覺得有些抽象,對動作的行為不易弄明白,所以初學者都要弄清楚什麼是老媽媽紡車,老媽媽紡車是什麼樣子的。其實舊時代,老媽媽利用簡陋的紡車,辛勤地在紡線,為下一步的織布準備原材料。初學者最好能見到紡車,在了解它的功能後,就容易理解武功中的老媽媽紡車的攻防意義和在實踐中能夠用得上的技巧,對學習、理解這把拳有極大幫助。

B、熟悉它的歌譜

每一把拳的歌譜是每一把拳的理論經典總結,是概括的總脈,所以學習哪一把,必要先了解一下他的歌譜。學習歌譜、熟讀歌譜,從中領悟這把拳的精髓所在、靈魂所在。對於初學者來說,很有必要,認真聽取老師講解動作並結合歌譜精神,領會得更快,學得更好一些,所以對初學的朋友,奉上一句話:要重視歌譜知識,注重理論學習。

二、老媽媽紡車的動作究竟怎樣定型

A、從意義上定型

首先肯定他的意義是模仿紡線的姿勢及整個紡線過程的動態行為而不是別的,它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老媽媽舊時期紡線時是坐著的,且低勢,而武術中的老媽媽紡車是高勢,是行走著的象形性的紡線姿勢,他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意義上的相同,行為上的模仿而已,不是別的仿效姿勢。所以要從以武功提煉出來的老媽媽紡車的意念姿勢為準,以他的練武行動來定型,以他的實踐性的攻防動作為標準。

B、從結構上定型

其次是訓練路線結構上的定型。就是說以輕步站開始,到左右發力為止,也就是到一個循環點的動作,與上一個動作的訓練結合成一個完整結構。

有幾個姿勢動作完成一個結構整體的行為,是一個組合體標準的結構定型動作,可以循環練習,所以它是可以固定下來的集合整體。這個整體的一招一式、一勢一行都必須嚴格地規範起來、固定起來。整動的集合姿勢、誰先誰後、誰高誰低、誰剛誰柔、誰陰誰陽等等,都要固定下來,使這一完整的動作套路,按行為先後順序從結構上定型、這樣既便於學習、又便於傳授。

三、學習「老媽媽紡車」的注意事項

A、不能任意換用同意或近意成分

在初學或在初期訓練中,要按照老媽媽紡車的規定套路,規範學習內容,端正姿勢,這樣才能學的又快又好。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在學習中任意換用同意成分,例如:紡車的拉抽動作和野猴搬枝的左部動作同,但只是一則、不能效仿、不能換用,換用了就變味了,容易失去原來的風采。在初練習階段也不能任意換用近意成分。例如紡車的左側動作,來回前後抽拉很像回手的猴形遮陽單把,但是不能效用,如果效仿就謬之千里了,所以初學初練者必須規範地學習,不可畫蛇添足。

B、不能任意增減成分

學習任何新生事物,都要了解他的意義和藝術特徵,明確他的結構、知道他的規範路線和技能,才能學好他。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任意增加或減少成分,無疑是學不好的,例如學習老媽媽紡車的左手抽拉動作,如果上手增加上防姿勢就變味了,成了單手拍蝴蝶了。如果減少右邊的搖手,就變成了單純的頓馬韁了,又如文化學習中的田字,田字中間的豎道向上出頭,就成了由了,如再向下延伸,就成了申字,如此而已。所以學習老媽媽紡車的任何動作不能隨意增減,增減動作就成了另一個新的名詞概念了,又是一個新的動作了。

C、不能任意改變結構關係

練拳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東西是科學的、理性的,而理性的又是有規律的,任何一把拳都有他自身的規範套路,在這些規範套路中不能任意改變他的結構。如老媽媽紡車,右手在行走的搖環過程中,有向右抖發的反手掌,若將反手掌的發放改變朝前,再加上左手同做,這個動作就成推山入海了,如果左手的牽拉放低一些,右手掌轉為指尖向上的抖推,那麼這個動作就成了掩手單把了,又如文字間的學習,若把太字的下一點移到大的右肩上,就成了犬字了。所以我們在學習、練習某一把拳時,不能隨意他變他們的結構,如果改變了原來的結構,那就不是老媽媽紡車了。

以上幾點學習的注意事項,望初學者慎之。

練習「老媽媽紡車」時的眼法

眼是心靈的窗口,眼是行動的指南,生活中離開了眼睛就是瞎子,學武藝離開了眼睛,則將一事無成。然而眼睛有諸多用法,尤其是武術交戰的雙方,其中一方用眼不當,就要吃虧。用眼的方法有許多,但最要緊的是,眼要走在動作前面,就是說:在沒動之前,眼已先到在訓練中有些人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因此練武就要放亮眼,動作將動、眼先到位,先觀察前方,為後繼的行動作好指導。而在具體動作中,每一細小的行動,在沒動之前眼已先動,在下一個轉換動作沒發之際,眼已先到位,總之,眼領著動作行動。這樣練下去,眼法就正確地發揮了作用。實戰中就不會吃虧,可以輕鬆的做到「彼不動、我不動,彼若動,我先動」,因為我已截其面、截其動了。

老媽媽紡車動作中的眼法,不但注重了自己的行動,重要的是更加註重了彼方的行動和對周邊環境的觀察,使老媽媽紡車的行動使用起來猶如游龍戲水—得心應手,若在眾圍之中,用老媽媽紡車這把拳,猶如入無人之境。

練習老媽媽紡車時的手法

老媽媽紡車動作中,手法是多樣的、多變的,如其中的抽手、拉手、迴環手、格掌、推掌等,隨著練習動作的深入,其用法、千姿百態,各顯神通,但他們又都圍繞著一條主線——老媽媽紡車,在這個主線的兩邊發生變化。

如其中的抽手,其原仿意是紡線的抽線活動,而在武術中卻是向上、向回格擋的意思。其向前延伸的意義,就是接抓彼方腰帶,向里拉拽的動作,一但被人牽拉著腰帶就失去了戰鬥的主動性。而向上抽拉的延伸,除了格擋,又可直接回肘擊打後方來者。手掌上起可以變化為背花掌,下翻可以使用撩陰掌……

如其中的迴環手,其原意是紡線時右手搖車的動作,而在武術中不再是旋轉格擋的意義。向中向上含有崩手,向外含有托手,向下含有旋手,向上含有鑽手,向左擊打時除推手之外又含有上沖拳即黑虎掏心的動作。若左臂下壓,右掌左擊又有扼喉、錘胸、擊腹之變手,若向右可以使用虎坐坡動作,總之手隨臂行,臂隨身應,身隨意走。

如其中的推掌,其原義是老媽媽紡車動作中的延伸格打意思,而實踐中的推手,可以變為拉手,左手的拉手可以延伸為牽手,雙手相互依存可以轉化為掩手擊打,如此等等。

其中變化可隨勢而行,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就是這個道理。

練習老媽媽紡車時的身法

老媽媽紡車是模仿舊時代紡線姿勢而來的,舊時代紡線姿勢是要扭腰松肩,而武術中的老媽媽紡車其扭腰松肩有過之而不及,在訓練中下姿步伐於之相適應,其整動身法猶如一架玲瓏的機器,腳走,胯行,肘曲,肩送。又一轉是:手拉,肘回,扭肩,送胯。又一行則是:臂抖,腰旋,擰肩,送胯,掌推,周身是發,彈顫暴發。其身法猶如一棵大樹,一枝動百枝搖,牽一動百正應此動。

此動動法,從後向前看、足翻、膝曲、胯轉、腰擰、肩擰、肩挫、肘合、手翻、身活,一流打去,像滾滾鐵流,勢不可擋。從前看法:手與足合、肩與胯合、肘與臍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六合整勁無絲毫懶怠,動動寸發,處處含存。像雷霆滾徹,有萬鈞不可阻攔之勢。

有歌為證:

一手抽絲一手搖,格打扼喉任逍遙;

上面捧手下斬腹,左右開弓事半消。

又曰:

足走任勁穩如鍾,一手抽絲如拉弓;

一手搖斬攆乾坤,雙手面前難存人。

練習老媽媽紡車時的步法

練習老媽媽紡車的動作,首先是要注意步法,其次是注意步伐。步法靈活,步伐就要快疾、步伐幅度適當,速度快,步法就顯得急促、穩健。步法是根據訓練場地的需要,根據實戰中的形勢的需要而定的,步伐是根據具體招式以及場景而決定的。步法決定著步伐,步伐又影響著步法,總之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在訓練中,隨著一左一右的前進,隨著肩送胯擰,下肢步法與身法的行動相適應,步伐是根據發力斬手時的需要而放大,向左發力時左弓右蹬,向右發力時,右弓左蹬,步伐要適當,不能使式前栽後仰,左偏右斜,不能使弓步犯張,不能使弓步犯扣,步伐要保持身法的重心中正,步法要保持身體的平衡。

在實踐中,若向左邊進攻,其左腳必踏彼方里門,務必管著彼方的門前子,左上臂務擒彼上身雙小臂,以便右手斬手施使,右邊與左相同,只是方向各異而已。此動作與眾不同,一般強調足踏中門奪他位,而在這裡則主要強調足踏里門,足踏里門主要的步伐要適當,即不能使彼易走,也不能使彼能戰,腳進的幅度及角度,要使對方防不勝防,其進攻速度更使對方招架不住,所以腳落之法就要先勝彼方一籌。

縱析老媽媽紡車

A、從老媽媽紡車武功名詞上解析

老媽媽紡車是形近意義上的武功名詞。在心意六合拳中,形近似於動作名詞的比比皆是,無論是人物形象還是動物形象或見景物形影,皆以「人之形為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之」而「象其形,取其意」,故「遠取近物,近取諸身」以心意誠於中而肢體形於外,「會其理於一本,通其形與萬株」,在世界萬物中看形練影,如「嬰兒撲食」,「嬰兒探食」,「推窗望月」,「推山入海」,「老婆端燈」,「雲行日月把」,「望星摘月」、「浪中魚」、「免護三災」、「裙子腿法」等等如此是也,老媽媽紡車就是其中一個。

B、從老媽媽紡車的整動動法分析

老媽媽紡車是不移動的動法形象,而武術中的象形的老媽媽紡車是互動的,連續進取和連續後退的可以防守、進而又是以防守取得進攻的繼發形態姿勢,它的整動動法是上格下攔,左衝右突的連貫動作。從訓練中可以看出,它以左上防右下擊為主或者右上防左下擊為主,腳下是以足踏里門為主,它主要是在運動中尋找戰機,它的主要動向是:可以左牽右搖,也可能右牽左搖,它的主要力量既可以向左,也可向右。實戰中不像訓練時,可以連續行走連續發力,而是在接著的一瞬間即發力制敵,碰到強手,也可能出現連續進去的現象,但勝利也只在一兩招之內,這就要看平時訓練的熟練程度,技術發揮的水平問題了。整動的上顧下攔、左盼右搖、擰腰送胯、聳肘送肩,就意味著藏有層層變化、著著有險,隨便看去似如流水,卻殺機四伏,它的整動動法不像餓虎撲食那樣兇猛狠毒,又不像野馬奔騰那樣躍野騰飛,也不像野猴爬桿那樣大起大落,又沒有蛇撥草動作般小巧玲瓏,它的動作平平,穩中求健、領而後發,他好像遵循著一個原則:寧可有為示無為,本身聰明裝糊塗;不可無為示有為,實際糊塗裝聰明。

有歌為證:

歌曰:

左右遮攔寸發行,腳踏里門意取中;

不重等把真藝在,猛打硬進必傷生。

C、從老媽媽紡車的武功運行路線分析

一、老媽媽紡車的整動動法路線解析

由輕步右式下勢後,老媽媽紡車由三種下勢方法,即前起步法、後起步法和陰陽起步法,不論那一種起,上肢和下肢都是上下相隨的,左側和右側都是相應的,他們的一般哲理是:上防下斬跟進跟打、左顧右盼領上衝下,連環縱橫承上啟下,陰陽相合深沉莫猜,虛實相因,富於變化,上情下達寓於斯理,前後相應步法穩健,六合相聚豪氣膽邊生,四梢發動驚中生情,雷聲呼應抖中閃明。所以練起動作明快,雖動作上下各異,左右不同,落勢時卻整齊劃一,無絲毫鬆懈之感,無軟棉無力之象,整動路線就是一個整體。

二、從老媽媽紡車的武功訓練路線解析

老媽媽紡車在實戰中是一側姿勢,在訓練中是左右式,練起來像蝴蝶形似的左右雙飛。它的抖彈發力也是左右開弓的,平時訓練中它朝一個方向,進也可以,退也可以,如果練習熟練的話,也可以走十字形,也可以走別的隨意行走的路線,如 S 形、或其他的別的形狀。心意六合拳中有句名言叫:「橫豎掂倒不定式,左右來往任意行」,就是說:在平時的訓練中,在定式練習的基礎上,逐步掌握活步練習、活式練習,不拘一格的,不受場地限制,隨心所欲的練習、發功,為在實際的戰鬥中隨時用老媽媽紡車的動作、防禦來至任何方向的突然襲擊做準備。

D、從老媽媽紡車的肢解動作中解析著法使用變化

老媽媽紡車的戰法在實踐中是有攻有防的,他的本質動法是格、打,但其中格中變化、打中變化又都是在勢中隨機應變的。先說格,是防守動作,但是格有幾種格法,如上格下格、左格右格、實格虛格等,個中變化是隨勢隨機而動的。古代兵家尉繚子說:「機在於應事。」就是說,若能根據千變萬化的情況來改變戰法,從相反中求相成,就能使對方感到高深莫測,使本來平庸的戰法進入神奇的領域,使普通的招法發揮出特殊的功效。例如上格,如彼方另一隻手從下方偷襲我肋下,那麼上格之臂機轉為下格,格帶有向內滾鑽之法,右手向下擊打又可隨機變為上面擊打,或上面扼喉,若扼喉不成,可以隨機變化為落肘,這其中要掌握好虛實變化,本是真的格防,但因情況變化,又變為虛的假的格防,真是「假作真時真亦假」,隱真於假是取得作戰勝利的一個重要方法。然而,以假示真有時也會取得極佳的效果,又例如打,本意是掌心向外,掌根向上,掌指向下的。但在實戰中根據情況的需要可以變為直衝拳或崩拳,也可能變為下句拳。兵法上講: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所攻。所以著法變化要虛實相因,即虛中藏實,又實中藏虛,才是招法變化的善戰者。

[本文來自《少林與太極》2017年8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所發表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太極禪話慧館 丁酉雞年七月初一964期

推薦閱讀:

狗媽媽一口氣生17個狗崽子,照顧這一窩可是操碎了心,生無可戀
孩子,媽媽在天堂!
糖媽媽如何預防新生兒糖尿病
爸爸媽媽最難回答的問題_2 對孩子必備寶典
准媽媽孕期如何科學上網

TAG: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