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經濟富貴病:民間金融已成砒霜 反噬實體經濟

浙江經濟富貴病:民間金融已成砒霜 反噬實體經濟

2012年07月30日 13:36來源:21世紀網 作者:熊婷婷

21世紀網獨家報道

昨之蜜糖,今之砒霜。

民間金融的支持,曾經托起了浙江中小企業過去的輝煌,積累起大量民間財富,成就了浙商、溫商的傳奇。但在長三角傳統製造業逐漸走向困局,利潤日漸微薄之時,民間金融捲起的大浪,又變成了壓垮眾多中小企業主的最後一根稻草。

困境中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從樓市、礦產等暴利行業中退出的大量民間資金,無處安放,處於逐利的天性,進入了民間借貸。

當音樂還在繼續,中小企業與金融倉儲、供應鏈金融、民間借貸等一派和諧,歌舞昇平。待到音樂停下時,現實變的難堪,昔日的一榮俱榮,變成今日的一損俱損。

實體經濟,就是那個停止鍵。

危機之源

和江蘇、山東等省以大企業為主的發展模式不同,浙江形成了中小企業為主角的錢江區域產業群發展模式。

(圖:2012年上半年浙江省製造業經濟增速回落 )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規定,小型工業企業的年銷售額認定標準為3000萬元以下。根據銀監會的規定,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和企業年銷售額3000萬元以下為小企業。按照這個標準,浙江小企業達200多萬家,占浙江省內所有企業總數的99%以上。

而我國由於種種歷史原因,金融機構呈現高額的壟斷性。金融市場化改革啟動後,多元金融結構有較大發展,但是金融資源過於集中於國有控股、集中於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結構性矛盾依然比較突出。浙江缺乏本地具有規模經濟優勢和行業龍頭地位的金融機構總部對金融產業的帶動,也缺乏金融集聚區對金融資源的積聚和對區域的輻射帶動。

在這種狀況下,浙江中小企業經濟的發展,融資渠道主要便是民間金融。

據浙江證監局匯總計算49萬家企業2007年-2009年連續三年的資產負債表,得出浙江企業的平均融資結構,其中銀行貸款佔新增資金來源的39%,民間融資佔新增資金來源的47%,上市與債券融資佔新增資金來源的10.46%,利潤留存佔新增資金來源的1.79%。

浙江民間興起的金融倉儲、供應鏈金融、民間借貸等,在很長一段時期,為解決浙江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專門的金融倉儲公司是最近幾年興起的,主要出現在浙江一帶,如浙江涌金倉儲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和金倉儲股份有限公司、淳安千島湖新城倉儲有限公司等。金融倉儲有兩種模式,其一為第三方動產質押監管模式,其二為倉單質押模式。

和金融倉儲結合緊密的行業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鋼貿。

所謂供應鏈金融,核心便是互保、聯保。供應鏈金融模式,擔保以核心企業為主,或由核心企業負連帶責任,其風險由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中小企業產生,供應鏈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影響整個供應鏈的安全和貸款的順利歸還。

在過去幾十年,這種民間金融和中小企業互哺的模式,表現出極強的創造力和財富效應。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的中小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總量已佔全省GDP的70%以上,稅收貢獻率71%,社會投資佔50%以上,就業占人口80%以上。

但昨之蜜糖,已成今之砒霜。

在中小企業隨著各項成本抬高而進入微利時代,亟待轉型之時,出於逐利的天性,金融系統卻失去了耐心,民間金融開始反噬實體經濟了。(詳見21世紀網獨家報道:江浙鋼貿商重複質押騙貸 互保引發「火燒連營」浙江民企危機調查:實業受困,互保成殤長三角地產商「死磕」調控:業內稱死有餘辜)

附圖:2011年4月至9月浙江民企涉高利貸跑路事件匯總

傳統製造業模式遭遇瓶頸 實業空心化

危機必然會到來,因為傳統製造業已經遇到了天花板。成本持續抬高,貿易紛爭不斷,產品質量反覆,同質化競爭嚴重等諸多問題,如烏雲揮之不去。

浙江中小企業是「中國工廠」的縮影。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是支撐中小企業在過去十幾年中獲得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實際上,在整個商品流通銷售環節中,「代工廠」只能依靠廉價的勞動力賺取非常微小的利潤。

數據統計,機電產品和紡織服裝是浙江的主要出口商品,二者共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達70以上。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浙江的出口優勢產業,而支撐勞動密集型產業成本優勢的條件卻在遠去。

同時,過度依賴國外市場,也使得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薄弱。溫州便是典型的代表。

製鞋,是溫州核心製造業之一,而這個核心製造業60%的市場在國外。同樣的,溫州生產的眼鏡80%出口。溫州的打火機,在上個世紀已經佔領了世界市場的80%,不過,如此驚人比例的產值也才幾十個億。

2008年,溫州鞋業的數量萎縮了一半,從2003年的5000多家下降到2008年的2600家。同年溫州眼鏡出口增幅回落一半。最低端的溫州打火機,最高峰時期曾有3000多家打火機廠,到2007年底剩下500家,到2008年6月,能夠堅持開工在只剩下100家左右。

而轉型升級,卻沒有說起來那麼容易。

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劉仁伍在其所編著的《浙江區域金融中心發展報告》中,將當前浙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困難,歸結為以下三個約束:

其一,在浙江,因即成的制度路徑依賴而形成的鎖定狀態普遍存在。在一個區域中一個企業生產出一個新產品,如果市場銷路好,整個集群的同類企業會蜂擁而至,仿冒,形成巨大的產能規模。很少搞研發。新產品開發困難。

第二,技術約束和人力資本約束。草根起家的發展模式決定了浙江廣大中小企業的家庭企業特質,普遍規模較小,管理水平較低。

第三,融資約束。中小企業經營的持續性和穩定性較差,償債能力偏弱,缺少有效抵押等問題,其獲取貸款的難度很大,成本也高。直接融資,很少企業能達到門檻。

「中小企業現在面臨著人民幣升值、通貨膨脹、員工加薪以及用工荒、低碳經濟、結構調整的五重壓力,這是自金融危機以來,再次面臨又一輪的生存壓力。」周德文曾表示。

而這一輪生存壓力,可能更甚於2008年金融危機。

浙江省人大調研數據顯示,上半年,溫州市399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今年已停產企業有140家,產值同比下降有2776家,下降面達57%。

浙江省人大財經委還發現,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比2008-2009年全球危機期間的更大、更持久,小微企業去年以來面臨的困難正向大中企業傳導。浙江省人大以及發改委同時提出預警,一些地區部分企業因經營困難加劇,可能引發資金鏈斷裂,並帶來互保圈的潛在金融風險,需引起高度重視。

仍在堅持做實業的企業主,腹背受敵,而更多的人,積攢數十年的財富無法找到增長突破口,最終開始進入房地產、礦產等投資性領域。

從2000年開始,溫州大型民營製造企業開始向地產、礦產、證券等領域邁進。到2010年發布的「浙江百強民營企業排行榜」上,與房地產沾邊的企業達到70%。實業的空心化,已漸成趨勢。

從實業家到「炒家」 從炒房、炒礦到「炒錢」

一位江蘇商人談及浙江、江蘇兩個經濟大省的區別時,向21世紀網感嘆到:「整個GDP來說,是江蘇多過浙江,但浙江的富人,要遠遠多於江蘇的富人。」

在關於浙商的種種傳奇中,繞不開的便是溫州商人。而溫州人,幾乎無所不炒:房地產、礦產、計程車經營權、外匯、工業原料……

2000年開始,國內煤炭市場好轉,大批溫州投資客開始進入山西煤炭行業。有種比較誇張的說法是,溫州資本一度掌控了60%的山西小煤礦,年產煤炭8000多萬噸,佔山西省煤炭總量的五分之一,全國的二十分之一。

2009年3月,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出台《關於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所涉及資源權價處置辦法》,規定山西省境內的小煤礦將由大型國有煤炭企業進行全面的整合重組。炒礦走向尾聲。

溫州炒房團,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上一個響噹噹的名號。所到之處,房價飆漲。但2011年,新一輪國家調控出台,房地產市場泡沫開始消散。

國家出了新八條之後,溫州資本從房地產中開始回撤。此時,資本的去向成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民間借貸因為回報率高、回報快,就成了最熱門的短期投資。同樣,當中小企業無法通過銀行來獲得資金周轉的時候,找地下錢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炒房、炒礦行不通,回到實業又利潤微薄,最終,「無處安放」的巨額資金,選擇了「炒錢」。民間借貸逐漸走向非理性。

據21世紀網了解,地下錢莊給單個放貸人的月息一般為20%到30%,給錢莊的放貸本月利息為50%,甚至100%。瘋狂的時候,地下錢莊為了最大可能的吸納資金,向放貸人承諾的年利息回報率達40%到200%。

劉仁伍認為,民間借貸利息高企,主要有三個原因:目前民間借貸組織沒有得到法律的認可,拆解出去的資金缺乏足夠的保障,必然要求相對較高的回報率;在正規維權渠道相對欠缺的情況下,民間借貸組織往往會尋求其他途徑如黑社會等幫助催收款,不但提高了貸款成本,也影響了社會穩定;是資金供求中介體系不發達,缺乏規範的有效的評級、徵信、擔保、增信等手段降低資金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借貸利息高昂。

更可怕的是,隨著民間信貸需求的旺盛,有不少企業也開始低調從事高利貸業務。他們以自己的資產為抵押,從銀行貸來大筆資金,並不用於擴大再生產,而是放貸到資金缺乏的中小企業。大型企業低息從銀行取得貸款,成立擔保公司,之後又立即轉手發放高利貸,賺取巨額息差。

誰來為高額的融資成本埋單?誰又能為高額的融資成本埋單?是微利的實業,還是高利貸的下家?

早在1986年,溫州當地便出現過民間抬會(傳銷式高利貸)鏈條斷裂的情況。當時短短3個月,溫州全市有63人自殺,200多人潛逃,900多人被非法關押。(數據來自周德文、唐燦《溫州大變局》)

如今,「跑路」又稱為浙江民間熱門辭彙,據不完全統計,僅2011年4月至9月,浙江影響較大的民企跑路事件就達22起。今年6月的溫州中小企業私募債研討會上,周德文亦表示,現在民間「跑路」事件,要明顯多於2008年金融危機。

融資投資兩頭難 金改能改多少?

一方面,是中小企業利潤微薄,融資難,另一方面,大量的民間資本,找不到出口,投資難。

3月正式獲批的溫州金改方案,也多從幫助中小企業融資,引導民間投資兩個方面考慮。

《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有12項任務,包括:規範發展民間融資;加快發展新型金融組織;發展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研究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深化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創新發展面向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金融產品與服務, 探索建立多層次 金融服務體系;培育發展地方資本市場;積極發展各類債券產品;拓寬保險服務領域;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地方金融管理體制,防止出現監管真空,防範系統性風險和區域 性風險;建立金融綜合改革風險防範機制等等。

但12條金改方案落實如何,究竟能否打通融資和投資的通道,仍然有待觀察。


推薦閱讀:

烏鎮自由行2日游攻略!這樣玩才不留遺憾!
浙大之行隨感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浙江省新型城市化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浙江-衢州-柯城區 有哪些適合自習的地方?
【玩在浙江】走進小清新風格的蔣氏故居

TAG:金融 | 經濟 | 浙江 | 砒霜 | 民間 | 實體經濟 | 實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