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經梧珍藏《太極拳秘宗》及其箋注(二)

(續上期)將李經梧老師藏「秘宗』本(以下簡稱『』李本」)內容,與吳公藻藏」「吳本」。楊振基藏「楊本」以及吳圖南本與宋書銘本做一橫向比較測可知「李本」是相對最全本,「俞氏家傳」部分內容與「三十二日」部分內容均有,僅欠吳圖南與宋書銘本所有的「無極歌」與「太極歌」二條目。 眾所周知,關於宋書銘其人,世人尚有疑義。一是懷疑他的身世,到底是否宋遠橋的十七代孫。二是既然懷疑他這個人,當然也就懷疑他拿出來的「譜」。還有就是關於吳圖南藏本來源吳本人只說得自友人,並未詳加交待。他自述是在清末光緒末年或宣統初年時(1908-1909)得到「宋氏源流」那本書,並抄送乃師吳鑒泉、楊少侯各一本。據李師融等考證認為吳圖南、吳鑒泉、許禹生等去拜訪宋書銘是在約1916年前後。但是,在一些人的私議中,對於吳圖南的年齡(當然就涉及到生年)也有疑義。而且王新午1927年著《太極拳法闡宗》中記述去訪宋書銘者有紀子修、吳鑒泉、許禹生、劉恩緩、姜殿臣諸人;獨未言有吳圖南。是吳圖南根本未去,還是他年輩輕而未見論述存疑待考。而關於宋書銘其人,除了王新年的論述,還有他的老師許禹生1921年著《太極拳勢圖解》的論述,記述宋書銘「善太極拳,頗有所發明,與余素善,日夕過從,獲益匪鮮」,並說紀子修、吳鑒泉、劉彩臣等均執弟子禮,其尊崇欽佩之情顯然。要知道,許、王師徒的記述是在1921和1927年,其資料的可信度是較高的。因此;筆者認為,在今天不應該「信而好古」,但也不能「盲目疑古』,否則就會再次墮入上世紀初的盲目疑古思潮模式中去,而變成民族虛無主義的態度。對於一些目前查無實據的懸案,在肯定和否定都無十足證據時應採取一種存疑待考的態度,不要遽下結論,不要「武斷」。中國古文化有特殊性,確實有隱秘和口傳身授的傳統,這是歷史事實,後人應該尊重歷史和傳統。對宋書銘其人其書地應作如是觀。何況,《宋慶太極功源流交派論》和《三十二目》(即《太極法說》)的道理已然受到珍重,他們是太極拳功的經典理論;與王宗岳等人的思想脈絡是一致的,我們不要輕率持否定態度。 還有,關於『楊本」(即《三十二目》)「吳本」(即《太極法說》)與「李本」中同樣出現的「體育」一詞;有人有異議,路迪民先生在考證楊氏「老話」時已有辨駁,可參看。其涉及古漢語修辭,並不是「體育」一詞便不可能出現於明清時代,正如「革命」、「人文」二詞都可以出現在《易經》時代一樣。 總之,「李本」是一本極有研究參考價值的文獻,證其真也好,證其偽也好,它至少已存在了近百年。而筆者認為,其深奧的道理以及所揭示的拳功、所披露的歷史,並不是什麼人可以隨便臆造出來的,因此,我們可以展開多方面的討論研究;但都無礙於它的經典價值與文獻性。在沒有確鑿的證據證其偽前,筆者相信它的真實性。 筆者水平有限,對武功這門實學修證不高,所注所解難免不當。而於一些較易理解的詞句就不再費筆墨。因原文無句讀;略加標點。

原文: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主派論宋遠橋緒記 所謂後代學者,不失其本也。自余而上溯,始得太極之功者,授業於唐於觀子許宣平也①。至余為十四代焉。有斷者,有繼者。 許先師系江南徽州府歙縣人,隱城陽山,即本府城南紫陽山②,結詹南陽辟穀③。身長七尺六,髯長至臍,髮長至足,行及奔馬④。每負薪賣於市中,獨吟曰:「負薪朝出賣,沽酒日夕歸。借問家何處?穿雲入翠微」。李白訪之不遇,題詩望仙橋而回。所傳太極拳功,名三十七,因三十七式而名之。又名長拳者,所謂滔滔無間也。總名太極拳三十七式,名(目)書之於後。

箋註:①「李本」將「於歡子」作「於觀子」,而吳圖南本作「於歡子」。筆者以為其「於歡子」無解,而於觀子」乃取於老子《道德經·一章》「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之意;②紫陽山,在今安徽歙縣城南三里許。明、清兩朝歸徽州府管轄;③辟穀,道家之功也;④行及奔馬,長於輕身之術也。近代孫祿堂亦有類似功夫;⑤王宗岳《太極拳論》有:「太極拳,一名長拳;又名「十三勢」。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 6「名目」,原文失一「目」字。

關於許宣平,《太平廣記》有記許宣平;新安歙人也。唐睿宗景雲中,隱於城陽山南塢,結庵以居,不知其服餌,但見不食,顏色若四十許人。行如奔馬。時或負薪以賣,擔常掛一花瓠及曲竹杖,每醉騰騰拄之以歸,獨吟日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路人莫問歸何處,穿入白雲行翠微。』跡來三十餘年,或拯人懸危,或救人疾苦,城市人多訪之不見,但覽庵壁題詩曰「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顛。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樵人歌隴上,谷鳥戲岩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好事者多詠其詩。有時行長安,於驛路洛陽、同、華間傳舍(按:人所止息,前往後來之客館)是處題之。天寶中,李白自翰林出,東遊,經傳舍,覽之,吟詠嗟嘆,曰「此仙詩也。」乃詰之於人,得宣平之實。白於是游及新安,涉溪登山;屢訪之,不得,乃題其庵壁回云云。(按:李白《題許宣平庵壁》詩載《李太白全集》卷三十:我吟傳舍詩,來訪真人居。煙嶺迷高速,雲林隔大虛。窺庭但蕭索,倚柱空躊躇。應化遼天鶴,歸當千載余。)是冬野火燎其庵,莫知宣平蹤跡。百餘年後,成通七年,郡人許明奴家有嫗,嘗逐伴入山采樵,獨於南山中見一人坐石上,方食桃甚大,問嫗曰「汝許明奴家人也,我明奴之祖宣平。」嫗言:「嘗聞已得仙矣。」曰:「汝歸,為我語明奴,言我在此山中。與汝一桃食之,不可將出。山虎狼甚多,山神惜此桃。」嫗乃食桃,甚美。宣平遣嫗隨樵人歸家,言之,明奴之族甚異之,傳聞於郡人(出《續仙傳》)。 又《太平寰宇記》載城陽山;在歙縣南,環回孔高,為城郭之衿帶;居郡之南,故號為城陽山焉,即許宣平得道之所;亦為李白所尋不遇,今山上有遺迹存。 上引二書關於許宣平的記述,可與「李本」許宣平內容參看,中不乏互相印證處。唯「李本」謂李白訪之不遇,題詩望仙橋而回」,在《太平廣記》中則為「屢訪之,不得,乃題其庵壁曰云雲」。是另有題望仙橋詩否?待考。 原文:四正四隅雲手彎弓射雁、揮琵琶、進搬攔、簸箕式①鳳凰展翅 雀起尾 單鞭 上提手 倒輦猴頭② 摟膝拗步 肘下捶 轉身蹬腳 上步栽捶斜飛式 雙鞭 翻身搬攔 玉女穿梭 七星八步 高探馬③ 單擺蓮 上跨虎 九宮步 攬雀尾 山通背 海底珍珠 彈指擺蓮 轉身④ 指點捶雙擺蓮 金雞獨立 泰山生氣 野馬分鬃 如封似閉 左右分腳掛樹踢腳八方掌 推碾 二起腳 抱虎推山 十字擺蓮 此通共四十三手⑤。四正四隅,九宮步,七星八步,雙鞭,雙擺蓮在外,因自己多坐用的功夫。其餘三十七數是先師之所傳也。此式應一式練成再練一式,萬不可心急齊用。三十七式卻無論何式先何式後,只要—一將式用成,自然三十七式皆化為相繼不斷矣6,故謂之曰長拳。腳趾五行,懷藏八卦。腳之所在為中央之土上,則可定乾南坤北,離東坎西。棚捋擠按四正也,采列肘靠四隅也7。 箋註:①「李本」將「簸箕」誤為「菠』;②「李本」將「攆」字省略為輦」;③「李本」之「高探馬」,吳圖南本為「高深馬」;④吳圖南本將「彈指擺蓮」與「轉身」作」彈指」、「擺蓮轉身」;⑤吳圖南本此處作「共四十二手」。查「李本」多出一個「八方掌」;6吳圖南本凡此處「李本」之「式」字皆作「勢」。查《辭源》「式」為「規格、榜樣」意。「勢」為「形式、趨勢」、「態勢、姿態」意。二者似均可,但若用於具體拳招,似以用勢為宜。「李本」強調「應一式練成再練一式」,此為拳法古樸簡易之證;7自「為中央之土」後,吳圖南本為「八門五步,以中央為準」,而無「李本」之「則可定……四隅也」一段。自「四隅也」之後,「李本」為八字歌、三十七心會論、三十七周身大用論、十六關要論、用功歌」等內容;而吳圖南本則無。且兩相比較,前後順序不同。讀者可比照異同。不知是吳圖南本與"李本」抄手訛誤,還是原本便不出於一本。待考。吳圖南本僅止於「授秘歌」,以後「楊本」、「吳本」、「李本」之相關內容則無。以「李本」之八卦方位看,「乾南坤北離東坎西」正是先天八卦太極圖方位。俞氏所傳乃先天拳,與宋氏家傳三世七雖不同宗,但均名「太極功」、「十三式」或為「失天拳」道理一致也。 原文:棚捋擠按世間稀,十個藝人十不知。若能輕靈並堅硬,沾連粘隨俱無疑。採列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費心思。果能沾連粘隨意,得其家中不支離。 箋註:棚捋擠按,即四正,採列肘靠;即四隅。四正四隅即八門八卦也。此八門為顯於外者,其含於內者則為八勁八法。八勁以棚勁為首,棚勁是諸勁之總勁。棚勁八卦為坎,意如水之浮力;捋勁八卦為離,如火勢之空靈擠勁八卦為震,意如雷電之閃進;按勁八卦為兌,如沼澤之沉陷;探勁八卦為乾,乃用整勁也;列勁八卦為坤,乃用斷分之勁也;肘勁為八卦之艮,如山勢之傾倒;靠勁八卦為巽,如風吹物也。然八勁之關鍵在「若能輕靈並堅硬」,「得其寰中不支離」。輕靈並堅硬是外示柔軟內含堅剛。得其寰中不支離,即守中用中,力不出尖,力不方直。故八勁必以中定為體,有中定勁然後有八勁,是謂得其寰中。 原文:三十七心會論 腰脊為第一之主宰,猴頭為第二之主宰①,心地為第三之主宰②;丹田為第一之賓輔,掌指為第二之賓輔,足掌為第三之賓輔。 箋註:①猴頭即喉頭,男性喉結。本書下篇即有「三要猴頭永不拋」句。即不可仰頭露喉之意;②心地,《太極拳譜》(人體版)作「地心」。結合全段文字理解,此節所言是說內功心法不涉外部,故名「心會論」。腰脊在太極拳中之作用是第一主宰,這說得無比明白。腰為主軸,脊主運化,武禹襄所謂」刻刻留心在腰間」,又謂「動牽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腰如車軸』(見《十三勢行功要解》、《太極拳論要解》),特別是王宗岳說「命意源頭在腰隙(見《十三勢歌》),都是在強調腰與脊的重要支配作用。太極拳功就內丹修為言乃動功;最終要練到大小周天通;腰與脊均為督脈所經過的地方。而在對待較技時,勁力也要相對放在後面腰脊上。所以說腰脊是第一之主宰。喉頭之為第二主宰;箋注者理解是因為喉頭與頭頂是一體,只有收斂並上領,才能達到「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王宗岳《十三勢歌》)的效果。心地之為第三主宰,古有說「心為太極」,又有「先在心,後在身」之說;心乃藏神之所,即心神為主宰。太極拳功深,是肢體自然反應,故肢體之關要是腰脊,而心神反倒退而其次。腰練的是命門;是先天氣,失天氣「覺知」對待在先,而心神為後天識神,相對而言倒顯次要了。經梧師曾說功夫上身後,用則有,不用則無,就是這個意思。 丹田此指臍內下之下丹田,古有說「腹為太極」。丹田與命門前後內外作用。丹田功成可健身,命門充實可技擊。丹田可以協助腰脊作用,故為第一賓輔,手足則為車輪,實施腰脊的運兒與發勁。丹田與命門為根,就人身太極言,手與足皆是梢節。凡以足為根,便不是太極勁,不合太極之理。「足為跟」是指發勁之一瞬間。本質上腰(命門)與腹(丹田)為根本。(待續)點擊下面網頁更多太極拳教學視頻、演練視頻及太極理論知識延伸閱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626/11/7916197_220506093.shtml
推薦閱讀:

太極拳必須練內功
隱仙龍形太極十二勢
從王宗岳《太極拳論》淺析武當趙堡太極拳的用力
俞善行-太極拳好學難精的關鍵-參考資料
吳式太極拳講義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