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書單·傳統 | 怎麼才叫有吃相,古人吃飯規矩真多啊

文 | 程學軒 樊麗娟 圖 | 自網路

《禮記·曲禮》上說:「毋摶(tuán)飯,毋放飯,毋流歠(chuò),毋吒食,毋嚙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嚃(tà)羹,毋絮羹,毋刺齒,毋歠醢(hǎi)。客絮羹,主人辭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辭以窶。」這是古人聚會共同進餐的一般禮儀。

古人實行分餐制,主食放在中間,所以不可以只顧自己吃飽就摶起大飯糰吃,現代社會也不可在剛開始吃飯的時候就把自己的飯碗裝得滿滿的,這樣的行為是十分不合禮的。

「毋放飯」是說自己吃飽之後剩下的飯不可以再放回去,「毋反魚肉」所說的也是這樣的道理,讓別人吃自己的剩飯剩菜是不禮貌的。

「流歠」是大喝的意思,長飲不停,好像喝不飽一樣,這會給人一種搶吃搶喝的感覺。「揚飯」也是著急地要吃飯,把飯揚起來,以讓飯快速冷下來。這樣的行為,都會讓其他共同進餐的人陷入尷尬。

「吒食」是指在吃飯的時候口中發出聲音,「嚙骨」是說人在吃帶骨頭的肉時,用牙使勁地咬骨頭,發出怪聲,這樣的行為都不太雅觀,所以在吃飯時要避免。

「固獲」即一直吃一種自己非常喜歡吃的菜,而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好像把那盤菜佔為己有一樣,這樣對其他共同進食的人是不夠尊重的。

「飯黍毋以箸」是說在吃黏米飯的時候,不要用筷子,因為用筷子吃黏米飯的話,米粒就會粘到筷子上,然後再用筷子夾取菜肴,就會給人一種不潔凈的感覺,所以古人或者用手抓,或者用勺,唯獨不用筷子。

古人吃飯常有羹,羹是菜湯的意思。

「嚃羹」即大口喝菜湯,不僅不加咀嚼,而且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這同「吒食」「嚙骨」類似,也十分不雅,要避免。

「絮羹」,是往菜湯里加調料,若是在外面的餐館吃飯,喝湯時覺得沒有味道,希望廚師再加些佐料,這是可以的,但是到別人家做客時,上菜之後再讓主人加佐料,這會讓主人很尷尬。

「刺齒」即剔牙,在飯桌上剔牙是極不雅觀的。

「歠醢」即喝肉醬,古人在餐桌上準備肉醬,是用來蘸肉吃的,如果在吃飯的時候喝肉醬,就會給人飯菜準備不足、飯菜沒有味道的感覺,準備飯菜的主人會很過意不去。

如果客人不懂禮貌,在吃飯時「絮羹」,那麼主人就以自己廚藝不佳、準備不夠周到來回應。如果客人在吃飯時「歠醢」,主人只好說自己家貧,不足以準備好菜、不足以調味,而不應當責備客人不懂禮貌。

現代的宴飲禮儀雖不如古代繁瑣,但諸如吃飯時嘴裡不要發出聲響,不要盛過多的飯菜,不要在飯桌上剔牙等禮儀,則與古代是一脈相承的。

《一生有禮:圖解中華傳統禮儀(彩繪版)》 程學軒 樊麗娟 著 中華書局

推薦閱讀:

這份書單你不轉,你對不起我!
書單來了| 有生之年,你一定要看的25本外國純文學名著
嚴歌苓:庸俗是一個人開輛豪華賓士車,但連買本書的錢也花不痛快!
深夜書單| 推理類書籍,智商不夠用啦!

TAG:傳統 | 古人 | 吃飯 | 書單 | 怎麼 | 規矩 | 吃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