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掠影【原創】

紐約是一座世界級城市,是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的的800多萬人的美國最大城市。面積789平方公里。紐約直接影響著全球的經濟、金融、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尤其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巨大的全球影響力幾天前我第四次光顧紐約,儘管沒有感到太多新意,但還是再次被它的美麗和氣勢所震撼。

001 位於美國紐約海港內自由島的哈德遜河口附近自由女神像是法國於1876年為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美法聯盟贈送給美國的禮物,1886年10月28日銅像落成。自由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服裝,頭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徵七大洲。右手高舉象徵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象徵著掙脫暴政的約束和自由。1984年,美國自由女神銅像國家紀念碑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002 雕像高46米,加基座為93米,重達225噸。女神像體內的螺旋形階梯供遊客能登上它的頭部,這相當於攀登一幢12層高的樓房。現在安裝了電梯方便遊人上下。頭冠四周有觀景窗。右手高舉象徵自由的火炬,長達12.8米,內有階梯供遊客上下,火炬的邊沿上可以站12個人。

003 三座最著名的大橋連接曼哈頓與布魯克林:布魯克林大橋、曼哈頓大橋和威廉斯堡大橋。近處的是威廉斯堡大橋,遠處的是布魯克林大橋。後者是美國最老的懸索橋之一,也是紐約市最早建設的大橋,經歷諸多磨難,於1883年5月24日建成通車。橋長1,825米,完工時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以及第一座使用由鋼鐵製成懸索的橋樑,被稱為繼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後的第八大奇蹟,也被譽為工業革命時代全世界七個劃時代的建築工程之一。1964年成為了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004 威廉斯堡大橋連接曼哈頓的下東城與布魯克林的威廉斯堡,是公路、鐵路兩用橋。大橋於1896年開工,1903年12月19日通車。威廉斯堡大橋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懸索橋。橋長為2,227米,橋面寬36米。

005 愛麗絲島,原為移民進入美國的入關口岸。美國中後期移民運動開始以來,這裡是每一位外來移民的必經之站。1892年至1954年的移民潮期間,曾有超過1千2百萬的移民抵達此地。在尖峰期間,每天均有5000人在底樓的大廳里,等待移民官的檢疫和詢問。現在這裡作為移民博物館,展示了早年移民船抵達和移民通過海關檢疫時代照片,還有他們踏上美國時攜帶的箱、毯、被褥,穿著服飾以及各種工具等實物。

006 位於曼哈頓的美國紐約的新世貿中心,在「9.11」恐怖襲擊發生13年之後,於2014年11月3日正式開門營業。耗資38億美元的新世貿中心歷時八年的建築時間,成為目前美國最高的建築。

007 新世貿大廈座落於九一一襲擊事件中倒塌的原世界貿易中心的舊址。高度541.3米(1776英尺,為獨立宣言發布年份)。地上82層(不含天線),地下4層。佔地面積241540平方米。

008 本圖最上端(南端)是大廈群聚的曼哈頓被左側的東河(東側)與右側(西側)的哈德遜河想環抱。

009 哈德遜河將紐約和新澤西相分隔。哈自由女神在德遜河口處在自由島上隱約可見。

010 大廈鱗次櫛比的曼哈頓

011 曼哈頓

012 紐約華爾街證卷交易所

013 紐約華爾街(wall street)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大街字,長僅僅幾百米,寬僅11米。它是美國一些主要金融機構的所在地。兩旁是陳舊的摩天大樓,這條街上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圖左側掛國旗處)、聯邦儲備銀行等金融機構和美國洛克菲勒、摩根、杜邦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華爾街是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這條街有太多的輝煌和敗筆。

014 證卷交易所不對遊人開放,其外的人行道被柵欄隔作禁區,有荷槍實彈的警察守護。

015 紐約證卷交易所的門頂

016 華爾街北端的華盛頓銅像

017 華爾街的銅牛雕像一直是美國資本主義最為重要的象徵之一。銅牛身長近5米,重達6300公斤 。許多遊客都願與銅牛合影留念,並以撫摸銅牛的牛角來祈求股票牛市炒股賺錢的好運。

018 銅牛是狄摩迪卡建造的。這裡有一段故事:1987年紐約股市崩盤之後,他說:「當我看到有人失去了一切,我感到非常難過,於是我開始計劃為美國人創作一件美麗的藝術品。」他賣掉了家鄉西西里祖傳農場的一部分,籌得資金36萬美元。 1989年的一個午夜,他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外將這座後來舉世聞名的銅牛塑像豎立起來,宣稱它是「美國人力量與勇氣」的象徵。由於狄摩迪卡無法取得許可,數日之後,銅牛於1989年12月20日被遷移到幾條街之外的現址。
推薦閱讀:

政黨在重新洗牌:大選展露的非常態政治正考驗美國的政治體制
基督教信仰與美國的制度優越感
中國人用貓來捉老鼠,美國人卻馴化這種小動物來捉老鼠
隨感: 從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想到的
危機來臨:美國人也仇富?

TAG:美國 | 紐約 | 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