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危險就在你身邊!全球核電站分布及隱患(圖文)
全球核電站及地震分布圖
全球核電站分布圖
中國地震帶和核電廠分布圖
中國地震分布圖
中國部分省級城市地震危險度排名
中國核電站分布圖
中國核電站分布圖
日本核電站分布圖
全球緊急自檢核電安全
編輯製作:渴望美好來源:北京商報引自新華社
新華社/圖
日本地震發後,福島核電站接連發生的爆炸和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使得各國開始重新審視本國的核電安全發展戰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切實加強正在運行核設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國家環保部也做出表態稱,在設施安全管理的情況下,我國不會改變發展核電的決心。
國務院:加強設施安全管理不改變核電發展決心
來自日本方面最新的消息顯示,福島核電站6個反應堆中的第1、2、3、4號機組均已出問題,日本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承認,輻射量已達危害人體標準。
儘管日本特大地震引發核泄漏的後果,需要時間檢驗才能獲得真實的評估,但仍處在危機之中的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件在震驚世界的同時,也給世界各國的核電發展敲響警鐘。
和國際社會一樣,我國也正在採取措施應對核問題。在昨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溫家寶聽取了應對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有關情況的彙報,並要求立即組織對我國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切實加強正在運行核設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
環保部:我國不會改變發展核電決心
為維護核電正常運營,各項措施正密集出台。近日,環境保護部發布《核動力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核電廠選址條件。根據《規定》,在評價核動力廠選址適宜性時,需要考慮廠址所在區域的地質、地震等環境特徵,與此同時,廠址所在周圍能發生的自然或人為的外部事件將成為建設核動力廠的重要參考因素。
「中國不會改變未來發展核電的決心和安排,但會隨時關注日本的核電設施受地震影響的情況及其事態發展。」對我國核電站未來的發展方向,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昨日也做出表態。
環保部明確要求,核電廠必須在核動力廠周圍設置非居住區和規劃限制區,非居住區和規劃限制區邊界的確定應考慮選址假想事故的放射性後果。按照標準,非建築區並不一定是圓形,但卻應該根據廠址的地形、地貌、氣象、交通等具體條件確定,但非居住區邊界離反應堆的距離不得小於500米;規劃限制區半徑不得小於5000米。
能源緊缺中國核電需求逐年上升
2007-2010年,我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天然氣資源更是捉襟見肘。核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此背景下被寄予了厚望。在2007年國務院通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中,對於核電的發展目標確定為,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即中國核電裝機比重從當時的1.7%上升到4%左右。2010年3月,這一數字被大幅調整至7000萬-8000萬千瓦,比例為5%。時至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再次表示,2020年發展目標為1億千瓦,比例目標已上升至7%。
僅僅不到4年時間,核電發展目標三次提速,不僅僅是有國際環境壓力下的碳減排指標的壓力,而且還有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問題。「最可行、最現實的途徑是加快核電發展,大幅度提高核電在電源結構中的比重。」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大唐電力原總經理翟若愚也表示,要改變過度依賴煤電的電力生產結構,必須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是,水電受資源的限制和移民等問題的制約,開發難度不斷加大;風電的利用小時低、穩定性差;太陽能發電等難以形成較大規模等問題較為突出。
專家:核安全需依靠技術研發
儘管最新的消息顯示,我國核電站並沒有受到日本核電站爆炸帶來的影響,但仍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國核電站建設過程中仍需謹慎,未來還應通過技術措施突破核電建設中的「軟肋」。
「我國主要是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核電技術,這種跨越式的發展方式有助於我國核電技術的快速發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隱患。」中投顧問能源產業研究員周修傑分析認為,如果單純引進國外技術,我國並不掌握核心技術,容易受制於人,我國需大力發展核心技術,進一步促進技術和設備國有化,使之便於管理和監控。
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則認為,和日本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我國不處在地震高發地帶,並且地域相對遼闊,如果避開地震帶以及自然災害高發地帶來建核電站,核電站建設就能有效避免自然災害帶來的衝擊,並能為社會提供電力供應。
商報記者張涵丁開艷
多國政府:不能「因噎廢食」不減少核電發展
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核電站事故後,多國政府表示,雖然日本核電站事故教訓值得吸取,但此次事故不會影響本國發展核電的計劃。
荷蘭政府15日說,沒有理由重新討論有關建核電站的決定。荷蘭國會認為核電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以及為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電能。荷蘭將於2015年在澤蘭省建設核電站。
馬來西亞能源、綠色工藝和水務部部長陳華貴日前表示,日本核電站事故不會影響馬來西亞興建首座核電站的計劃。
保加利亞總理博伊科·鮑里索夫15日說,儘管所有國家都會仔細檢查核電站的安全狀況,但沒有哪個國家會關閉核電站,即便日本也是如此,保加利亞不能放棄利用核能,而且,「這次事故並不意味著世界各國必須重新審視核能發展政策」。
挪威外交大臣斯特勒14日說,不要把日本核電站事故看得過分嚴重。
波蘭政府負責核能事務的高級官員漢娜·特羅婭諾夫斯卡15日表示,波蘭將在聽取其他已擁有核電站歐洲國家意見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本國核能。按計劃,波蘭第一座核電站將於2020年投入使用。到2030年,波蘭還將建設兩座核電站。
義大利、西班牙等國近日也表示不會減少對核能的依賴,強調不能「因噎廢食」。
美國官員稱:奧巴馬仍致力於發展核能
美國白宮發言人傑伊·卡尼14日說,儘管日本大地震導致核泄漏事故發生,引發美國國內對核電站安全的擔憂,但總統奧巴馬仍將致力於發展核能。
卡尼當天對媒體說,核能已經提供了美國20%的電力供應,並「仍是總統整體能源計劃的一部分」,但在發展核能的過程中,核安全是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此前,白宮另一位發言人克拉克·史蒂文斯也表示,「總統認為,要滿足我們的能源需求就需要使能源來源多樣化,其中包括各種可再生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天然氣、清潔煤以及核能。目前正從日本不斷傳來信息,美國政府會從中吸取教訓,以此確保美國安全且負責地利用核能」。
日本核泄漏事故發生後,美國部分議員、媒體和環保主義者認為,美國需要重新審視國內的核能政策,暫停新核電站建設。
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作為核能的堅定支持者,當天還表示,美國仍將致力於發展核能。奧巴馬政府在2012年的財政預算中計劃批准360億美元貸款擔保用來興建核電站,並且奧巴馬還呼籲為核能研究和現代核反應堆的設計投入更多財力。
德國宣布:暫停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計劃
德國總理默克爾14日在柏林宣布,暫停去年通過的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計劃3個月,在此期間,德國將對所有17座核電站的安全性進行毫無保留地徹底檢查。
這是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和放射物泄漏事故後,德國政府首次在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問題上做出重大政策轉向。默克爾在總理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在安全檢查上沒有禁忌。所有東西都將接受檢查。」
暫停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的直接結果是,位於黑森州和巴符州的兩座服役到期的老核電站將被關閉。
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在日本發生重大核電事故後,德國的核電政策發生轉變。他說,獨立的專家小組現在必須對核電站安全進行新的風險分析。
德國政府2002年通過一項「核電逐步退出」的法令,確定到2022年左右關閉境內全部核電站。2010年10月,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政府有關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的計劃,現有17座核電站的運營期限將平均延長12年。由此,德國關閉最後一座核電站的時間將由2022年前後推遲到大約2035年。
法國表示:不會因日本事故放棄核電發展
法國電力公司總裁亨利·帕格里奧16日表示,該公司將向運營福島核電站的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提供技術援助。
帕格里奧在接受RTL電台採訪時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泄漏事故後,兩家公司的日常聯繫從未間斷,法國電力公司準備向日本運送一批檢測儀器,以幫助東京電力公司渡過難關,其中包括機器人、檢測系統以及一系列與放射性物質相關的儀器。目前,這批物資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啟運。
除此之外,法國電力公司還將派出一支技術團隊前往日本,與東京電力公司的工作人員分享核安全方面的經驗,並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法國是核能利用大國,全國超過80%的電力供應依靠核能。作為核能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法國電力公司在核安全方面擁有較為豐富的經驗。
法國總理菲永15日說,法國政府不會逃避任何有關核安全的問題,法國核設施的安全性、可靠性與透明度在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不應該因為一次事故就將該行業全部否定。法國總統薩科齊日前也說,法國不會因此次日本核電站事故放棄對核能的開發。
芬蘭決定:對全國核電站進行全面檢測
芬蘭經濟部長毛里·佩卡里寧當天接受芬蘭廣播公司記者採訪時說,鑒於近日日本核電站因地震引發泄漏事故,因此對芬蘭核電站的安全系統進行檢測是十分必要的。
芬蘭目前共有兩座大型核電站,五座核反應堆均建在沿海地區。據芬蘭工業電力公司核安全事務負責人里斯托·希馬寧介紹,芬蘭每年大約會發生10次地震,但均無震感。據芬蘭工業電力公司15年前做出的地震風險評估,其運營的奧爾基洛托核電站可經受芬蘭十萬年一遇的地震考驗。此外,只有在海平面上升3.5米的情況下海水才會灌入核電站,從而導致其運行發生問題。但芬蘭所瀕臨的波羅的海海水較淺,發生大規模海嘯的可能性不大。
芬蘭工業電力公司社會事務負責人安娜·萊赫蒂蘭塔說,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奧爾基洛托核電站三號反應堆的安全殼將成為全球首個可經受大型噴氣式客機撞擊的核反應堆安全殼。此外,正在運行的兩個反應堆的安全殼也已加固,可經受小型飛機撞擊。
芬蘭有關核電站表示,已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了準備。
國際機構
國際原子能機構:不應放棄和平利用核能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15日在維也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表示,日本大地震對日本核電設施造成破壞,並不意味著應當放棄包括核電在內的和平利用核能項目。
他強調,「我們需要穩定的能源供給,需要應對氣候變化」,而在這些方面,核電提供的機會遠遠大於它帶來的風險。
天野之彌還表示,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治療癌症的可能,提供了廉價能源,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這些事實都不會因為此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事故而發生改變。
世界氣象組織:啟動應急機制監測核輻射
世界氣象組織15日在日內瓦宣布,應國際原子能機構要求,該組織已啟動環境應急響應機制,為監控日本福島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擴散情況提供氣象支持。
世界氣象組織總幹事邁克爾·雅羅表示,該組織將調動設在東京、北京和俄羅斯奧布寧斯克的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分析天氣情況,預測放射性微粒的運行軌跡和可能隨雨水降落的地點,供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受威脅地區的氣象組織使用。
雅羅稱,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目前掌握的情況,放射性微粒仍集中在底層大氣中,並未向高空擴散。但他同時表示,由於天氣情況瞬息萬變,決策層應時刻與環境緊急響應中心保持聯繫。
此外,世界氣象組織當天發表的一份公報顯示,在福島核電站兩台機組發生爆炸時,風均吹向東和東北方向的海上。
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委託,世界氣象組織在全球建立了8個環境緊急響應中心,分別設在中國、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和俄羅斯。當全球任何地方出現核電站核泄漏事故、核試驗等核輻射威脅,以及火山爆發或有害氣體污染時,國際原子能機構可以委託世界氣象組織啟動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進行監測和預報。
相關新聞
全球核電站之最及其分布
自1954年蘇聯第一座核反應堆開始運行以來,全球在運行的核反應堆有400多座,累計安全運行了約13000堆年。其間重大核安全事故共發生三次: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和這次福島核電站事故。
世界核電發展之最
世界上第一個核電站:1954年蘇聯在莫斯科西南奧布寧斯克建成,裝機容量為5000千瓦。
世界最大的核電站:位於日本西北部新潟縣的柏崎刈羽核電站。
世界核電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美國,擁有104座核電站。
核電發電量佔全國總電力比例最高的國家:法國,核電發電量佔全國總電力的比例接近80%。
全球核電分布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數據,目前全球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共442個,核電發電量約佔全球發電總量的16%;正在建設的核電機組65個。
擁有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依次為:美國104個、法國58個、日本54個(世界核工業聯合會公布的數字為55)、俄羅斯32個、韓國21個、印度20個、英國19個、加拿大18個、德國17個、烏克蘭15個、中國13個。
國際原子能機構預計,到2030年,全球運行核電站將可能在目前的基礎上增加約300座。世界核能協會預計,到2015年,全世界可能平均每5天就會開工一個裝機容量約1000兆瓦的核電站。
背景資料
全球核電發展歷程
在世界核電發展史上,「談核色變」並非第一次,美國的三里島核電站事故以及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也曾令核電發展迅速降溫,但痛定思痛後,全球核電建設還是從減緩發展進入復甦階段。
縱觀人類和平利用核能的歷程,全球核電發展可分為4個階段:
實驗示範階段:上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世界共有38個機組投入運行,屬於早期原型反應堆,即「第一代」核電站。除1954年蘇聯建成的第一座核電站外,還包括1956年英國建成的45MW原型天然鈾石墨氣冷堆核電站、1957年美國建成的60MW原型壓水堆核電站、1962年法國建成的60MW天然鈾石墨氣冷堆和1962年加拿大建成的25MW天然鈾重水堆核電站。
高速發展階段: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世界共有242個核電機組投入運行,屬於「第二代」核電站。由於受石油危機的影響,以及被看好的核電經濟性,核電經歷了一個大規模高速發展階段,鼎盛時期平均每17天就會有一座新核電站投入運行。美國成批建造了500-1100MW的壓水堆、沸水堆,並出口其他國家;蘇聯建造了1000MW石墨堆和440MW、1000MWVVER型壓水堆;日本、法國引進、消化了美國的壓水機、沸水堆技術,其核電發電量均增加了20多倍。
減緩發展階段:上世紀80年代初至本世紀初,由於1979年的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以及1986年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全球核電發展迅速降溫。在此階段,人們開始重新評估核電的安全性和經濟性。為確保核電站的安全,世界各國加強了安全設施,制定了更嚴格的審批制度。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在1990年至2004年間,全球核電總裝機容量年增長率由此前的17%降至2%。
開始復甦階段:21世紀以來,能源危機越來越嚴重,核能作為清潔能源的優勢重新受到青睞。經過多年的技術發展,核電的安全可靠性進一步提高,世界核電的發展開始進入復甦期,世界各國制定了積極的核電發展規劃。美國、歐洲、日本開發的先進的輕水堆核電站,即「第三代」核電站取得重大進展。
2010年5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在討論《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會議上指出,核能作為一種清潔、穩定且有助減緩氣候變化影響的能源正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目前全世界共有60多個國家考慮發展核能發電,預計到2030年將有10-25個國家首建核電站。
推薦閱讀:
※巴菲特認為現金最危險
※3天讓危險婚姻變個樣
※婚姻中的「聖母」最危險
※大病信號就在你的指甲上:7種危險的指甲變化,你注意到了嗎?
※拍「馬屁」很危險,狀元郎成為一首詩,敗為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