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論我國古代預測學術的政治決策作用|八卦研究
三、易學術數的發展對政治決策的影響對《周易》、《易經》、《易傳》、《易》學、易學、象數、義理、數術、術數等幾個名詞概念,如果不細加分辨,往往很容易把它們等同起來,混為一談。長此以往,必會引起後學者對它們的誤解,以致不明其定義,難辨其源流,也給研讀者造成不必要的混亂。有鑒於此,特先對它們加以簡要的解釋和說明。先秦時代的文獻中提到的《周易》,一般專指六十四卦的卦形及卦爻辭,即今《周易》文本的「經「部分,不包括《易傳》,亦通常稱之為《易》。因該書被孔子編入「六經「之列,所以在先秦時期,便有了《易經》之稱。兩漢時期,原本之《易》連同《易傳》都被尊奉為儒家的重要經典,時人便開始把它們合稱為《易經》或《周易》。兩漢以後,由於《易傳》被合入六十四卦經文並行,學者所言《周易》,往往都是經傳並稱的,不再單指《易》的內容。所以,今天通行本《周易》的內容,即包含「經「、「傳「兩部分,而習慣上又把「經「部分稱為《易經》,「傳「部分稱為《易傳》。《易》學,顧名思義,就是指研究《易經》的學問,是以《易》為主的思維模式探研宇宙變易規律的科學,今人往往直稱為「易學「。由於兩漢以來的《易經》已等同於《周易》,所以易學實際上指的是研究《周易》的學問。若論易學研究之源,讀《易》韋編三絕的孔子堪稱有史可查的第一個大家,集先秦研《易》之大成的《易傳》七種十篇也可看作是第一部《易》學論著。隨著秦漢以來《易》學研究的日益昌盛,相關的論著不斷湧現,著名的《易》家代不乏人,研用的範圍也逐漸擴大,有如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易類小序》所說:「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若論易學研究之流派,細分而論,往往是因學者研用的角度不同而有別,已非前引《四庫》之說提及的幾類所能完全涵蓋;大體而言,清代以前主要有「兩派六宗「,即如《四庫全書總目·易類小序》所言:「《左傳》所記諸占,蓋猶太卜之遺法。漢儒言象數,去古未遠也;一變而為京、焦,入於禨祥;再變而為陳邵,務窮造化,《易》遂不切於民用。王弼盡黜象數,說以老、庄;一變而為胡瑗、程子,始闡明儒理;再變而為李光、楊萬里,又參證史事,《易》遂日啟其論端。此兩派六宗,已互相攻駁。「由此可知,「象數「和「義理「實指《易》學研究的兩大主要派別。清末至今,由於研《易》的方法和角度又有所不同,所以《易》學流派也在「兩派六宗「之外產生新的變化,諸如「文學易「、「哲學易「、「科學易「、「史學易「、「管理易「等等,舉不勝舉,難以盡詳。最令人不解的是易學與術數學的關係。不少人把那些專門用於算命迷信的「預測術「,都視為易學或《周易》的範疇,無形中引起民眾對《周易》學說的盲目崇拜或片面否定。這不能不使我們對《周易》學說研究的前途,深感憂慮不安。術數,亦稱數術,是古代天文、曆法、醫學、占卜、方技、讖緯的通稱,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傳承歷史,其源可溯至上古的原始占卜術,其流可尋至今日的各種變相預測術。術數學,即是研用術數的學問,其歷史應與術數的發展史相當。中國的歷史學向來重視對術數之事的記載。先秦的《周易》、《春秋》、《左傳》,便已有了記述卜筮事例和方術技藝的傳統。《史記》的《龜策列傳》、《日者列傳》,其它正史的《五行志》、《方技列傳》,都以專題的形式輯錄了不少有關術數的神奇事迹。自《漢書·藝文志》開始,歷代正史的《藝文志》或《經籍志》,都記載著各種術數著作的目錄。欲了解術數學著作涉及的範圍,只須藉助史家所作的目錄分類便可。如《漢書·藝文志》分有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和形法;《四庫全書總目》分有數學、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和陰陽五行。各史志所收錄的術數類著作,其子目則有所謂風角、九宮、太乙、奇門遁甲、六壬、易占、堪輿、陣圖之類,不一而足。至於傳統醫學著作、丹道養生之書,原先亦屬術數。留有相關著作的術數家,代代湧現,頗有貢獻,如眾所周知的唐代僧一行、明朝劉基等人都在此列。《周易》及其學說之所以同術數有密切聯繫,是由其特殊思想體系、發生髮展歷史決定的。可以說,《周易》源於術數,這在前兩節的文中已有說明。但是我們還應該認識到,《周易》及其學說的形成衍變對術數學的繁榮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換言之,正是歷代研用術數之士,都視《周易》及其學說的思想內容和思維模式為一切術數的基礎,甚至借用其概念和術語,來探索未知宇宙力量和神秘世界,才形成一脈相承而又各具特色的術數之學的。話說回來,倘若不是這與《易》沾邊的術數文化,日益世俗化並廣為流傳,《周易》學說也難以普及並深為研用。我們還應看到,正是同屬於易學與術數學的象數學,主要是《易》卦占卜術,成為一條聯繫的紐帶,而又廣為人用,才使對此略知皮毛的世人不知不覺地把它們完全等同起來,混而為用,以致不知它們一向有著源與流、本與末、主與次、廣與狹的嚴格區別。
通過以上的介紹說明,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幾個故實:第一,所謂的易學、術數學都與《周易》這部奇書有密切的聯繫,都是以《周易》作為理論源點生髮起來的;第二,易學、術數學都離不開對《周易》的闡釋和運用,從現象到本質都可看作是《周易》研究的發展和變異;第三,易學、術數學存在的目的仍同《周易》一樣,試圖揭示天文、地理、人事運作的規律及其之間的關係問題,從而為人類生存提供合理可行的方法論,以便人們處事時能趨吉避凶,更好地持續發展;第四,易學、術數學仍同《周易》一樣,因在社會生活中發揮出大而廣的功用,而被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第五,易學、術數學能傳承數千年而未衰絕,說明它們跟《周易》的思想體系同樣有著合理的內核,值得認真研究和批判運用;第六,易學、術數學所發明的各種預測術,儘管跟《周易》占筮術一樣都是古人愚昧落後的思想所致,但從根本上說都是從神秘的角度在努力滿足人們決策未來命運的迫切需要,思想原理基本相似,只是操作的方法或通過的途徑表面上不同罷了。在這六個方面的基礎上,再結合有關的史實材料,我們不難推出一個結論:易學、術數學固有的推闡天地人的思想原理和用於占算人事命運的各種方法,如同《周易》和原始占卜術一樣,對歷代統治者的政治決策有著深刻的影響。這也是下文側重分析和說明的主要問題。從整體上看,易學術數的政治決策觀是以《周易》通變政治哲學理論作基礎的,與《周易·繫辭傳》「八卦定吉凶「、「以定天下之業「、「能研諸侯之慮「、「能彌綸天地之道「、「變則通「、「唯變所適「等思想一脈相承。縱觀中國易學史,象數派和義理派的《易》學家們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把研《易》與治國平天下相提並論的傾向。象數派方面,如漢代孟喜、京房,仍以《周易》占筮學說作為研究方向,不僅倡導卦氣、納甲、飛伏、五行、八宮卦諸說首創象數易學體系,改革了《周易》占筮起卦和解卦的方法,而且極力主張只要掌握了八卦的變化規律,便可上判國家治亂,下決個人吉凶禍福。再如陳壽《三國志》中記載的管輅,也把《周易》視為占算時日、預測禍福的方術,將納甲、五行、六親諸說跟他堅守的卦爻取象說合而活用,靠占算為當時的曹操等政治人物作決策。義理派方面,首推孔子以《易》道論治國為政之道,在《易傳》中還保存了他為數不少的決策至論;又如晉代的韓康伯,重視義理研究,繼承和發展王弼取義說,以卦義來象徵和說明事物變化之理,用以表現人事治亂之義,對政治決策有一定指導作用;再如宋代的程頤易學,主張引史入易,以史說理,代表作《伊川易傳》中引用了許多史例,目的是探求人們如何修德和社會治亂興亡之理,並提出「隨時變易以從道「、「損人慾以復天?quot;等以明理為主的決策思想;此外,如宋代的楊萬里、葉適、以及明清的王夫之、李光地等《易》家,也都側重從義理角度研討《周易》可能明人事得失、社會治亂變化的規律,探索《周易》與政治決策文化的原理。綜觀中國術數學史,萌芽於上古時期的天命觀、宿命論、萬物有靈說、天人感應思想等神秘主義色彩一直籠罩著術數之學,並使之沿著《周易》占筮學說指引的「定吉凶「、「決猶疑「方向深入拓展,盡量去滿足人們對人事、政事作出決策的需要。從理論原理方面看,歷代術士除了囊括了各易學流派的思想精髓和思維模式以及《易》學術語外,還善於汲取歷史上各家各派的理論發明來充實自身,並及時衍化成新的術數體系,如戰國末期的鄒衍,首先運用天、人相互推衍的思想把陰陽說和五行說結合起來,提出了「五德終始「說,並以此來解釋歷史的變遷乃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種「德「的生克制化所支配的;再如傳統的星占學,起源於原始的天體崇拜,以《周易》「天垂象,見吉凶「的思想作為最基本的信念,又沿著天人感應的學說,不斷吸取歷代天學研究的成果,制定並根據曆法和曆書來預占國運盛衰和軍國大事,具有一定的政治決策功能。從預測法術方面看,依靠陰陽、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節候、河圖、洛書、符籙、卦象、義理、象數等學說構建而成的術數學體系,推演和派生出了許多新的預測方法,諸如易占、龜占、夢占、星占、擇日、式占、風水、推命、相術、簽占、雜占、預言、紫微斗數、鐵板神數等等,盡量從多角度滿足人們預知未來命運的願望,當然從根本上說主要還是在為統治者的政治決策服務。總而言之,易學和術數學在理論和方法上的創新和發展,都對中國古代政治決策產生重大影響。
推薦閱讀:
※「少數」憑什麼服從「多數」?這就是民主嗎?那麼怎麼理解「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呢?
※如何看待大學裡「 得毛概者得天下 」的說法?
※為什麼曹操唯才是舉蜀漢前期依舊有很多人才?
※如何看待李雪健在金馬獎上佩戴五星紅旗胸針上台領獎?
※韓國有沒有「脫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