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然上人文鈔》 編譯者序

法然上人文鈔編者序

慧凈法師 編譯

編譯者序

《法然上人文鈔》顧名思義,即是法然上人(法名源空一一三三~一二一二)親手所寫或親口所傳之念佛法語。

法然上人是八百年前的東瀛高僧,被當時佛教界譽為智慧第一,實際是大勢至菩薩的應化身;依據彌陀化身之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而親自開創凈土宗,現今日本凈土法門之各流各派皆出自法然上人之凈土宗。

法然上人九歲出家,十五歲(一說十三歲)登佛學重鎮之比叡山修行。生死心切,無常觀深,為速求證悟,閱藏五遍,兼學八宗,可謂天下無雙之智者,教界第一之學匠。四十三歲時,第八遍閱讀善導大師之《觀經四帖疏》,至<散善義>之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卧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之文時,眼睛一亮,當下信心開發,豁然徹悟彌陀本願宗旨一一

罪惡深重、煩惱熾盛之散亂凡夫,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則乘佛願力,必定往生彌陀報土。

法然上人一得此理,感悅徹髓,高聲念佛,不覺淚涌。此事本書之<示聖光之法語>(一七三頁)及<凈土隨聞記>(一九八頁)略有記載。

誠然,彌陀佛王,大悲願力,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令諸眾生,功德成就。其真實功德,全在六字名號之中;但念佛名,即是乘佛願力,全部領受彌陀惠施之真實功德,必定往生成佛,無一遺漏。

此後上人一生捨棄雜修雜行,一向專稱彌陀佛名。自行化他,皆以念佛;專談凈土之法,懇勸念佛之行。因之華夷緇素,遠近貴賤,晨昏輻湊,門前成市。問義尋行之輩,濟濟煌煌,絡繹不絕;常隨近侍之眾,如百川之歸巨海,若鱗介之宗龜龍。計其出家弟子三百餘人,皆稟上人之教,或閑居念佛,或弘化四方。日本之佛教,一天四海,泰半歸入凈土門,皆由法然上人之勸化。

當時天台宗之座主顯真為僧都時,致書上人說:「我已粗窺凈土法門,伏乞勞屈芳駕,相與資決凈宗教義。」上人應之,於是僧都通告大眾,集會於大原龍禪寺。當時各宗賢哲,碩學明匠,及其法侶,可謂龍象蹴踏,星列雲集,道俗共三百餘人。法然上人單身赴會,廣述凈土宗義,而大眾問難蜂起,奇辯爭馳;上人隨所問難,一一破立,如是往複談論,一日一夜。始自僧都,滿座大眾莫不感嘆、信伏上人,而言:「見其形者法然,聞其詞者彌陀之應現。」此事傳記亦曾提及,而其詳細則有<大原談義聞書鈔>一文(二一五頁),後人謂之「大原談義」。可知上人之道德、智慧、學問、辯才是如何的高深廣博,所謂:「若非師德卓犖於當世,宗義超絕於先代,則安能若斯哉!」

法然上人一生不作玄談,不事筆墨;其遺留之法語,或由某種因緣而作,或因他人之請而寫。其法語有中文有日文,悉皆闡揚凈土教理,不涉其它宗派;後人編輯之,名為《法然上人全集》,有一部份亦收錄於《大正藏》第八十三冊。其最有名而被尊為「凈土本典」、亦是開宗立教之《選擇本願念佛集》一書,是中文體,已編排出版流通結緣;尚有《無量壽經釋》、《觀無量壽經釋》、《阿彌陀經釋》、《逆修說法》等,也是中文,由於古文深澀,文字又長,故未編印,這幾篇亦皆收於《大正藏》八十三冊之<漢語燈錄>;其餘之文,大多編譯於此《法然上人文鈔》一書之中。

法然上人的凈土思想,一言一蔽之,即是《選擇本願念佛集》所「標宗」之

往生之業 念佛為本

及其「結論」(大綱)之

正定之業者 即是稱佛名

稱名必得生 依佛本願故

此標宗及結論之法語,乃完全遵循善導大師之思想以闡明往生之正因。所謂「稱名必得生」,何以故?「乘佛本願故」。只要稱念佛名,即是乘佛本願;若非稱念佛名,即非乘佛本願。此亦即簡潔扼要明了地解釋本願之王的第十八願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的正意。「乃至十念」即是「念佛」,亦即「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一念」之念佛;果能於此深信不疑,則信行一體,從今以後,其人必定自然「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直至臨終永不退轉;此即善導大師所言:

一發心以後,誓畢此生無有退轉,唯以凈土為期

之意。如此之人,往生凈土現在已定,不必等到臨終正念;所謂「十念業成,往生決定」,這都是彌陀佛王願力之所令然。

法然上人的思想與行誼,完全崇敬、傾倒、依循於善導大師,所謂「偏依善導一師」。其教化一向簡要淺顯,擯棄複雜深奧,真正合乎本願法門之「易行」與「安樂」之原則。綜觀本《鈔》內容,除了<大原談義聞書鈔>一篇以外,其餘各篇,雖文有長短,但每篇都以淺白的文字,易懂的道理,要言不繁,透徹根源的闡明「稱念必得生,依佛本願故」的本願宗義,以使不論有智無智,任何人都能疑慮冰消,信心怒放,既喜念佛,更喜往生決定。

故知本願法門,如阿彌陀佛之本願所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如善導大師之解釋所云:「眾生稱念,必得往生。」此外別無深奧。因此,若有人來妨礙說:「念佛不能往生!」便是彌陀之敵,祖師之仇,不可親,不可近。

本願法門不可講得很雜、很深、很玄、很難,或別立新義,欲顯異惑眾;要講得平易樸實,親切自然,使得連不識字、沒有文化的老太公、老太婆也能聽得懂、作得到。否則不要講,以免上違佛意,下誤眾生。

本願法門極其簡易平常,不可好多、好雜、好深、好玄、好難,或尋奇覓巧,欲與人不同;此則如羊走迷,必入歧途,遭受矇騙,將再度沉淪,不得往生,因為這些皆非往生之因。

《法然上人文鈔》的內容亦可說完全在於闡釋善導大師的本願思想,現將善導大師本願思想的大綱選擇幾條如下,使讀者一目了然,得其精要;易持易記,容易掌握領解:

1若我成佛 十方眾生 願生我國 稱我名字

下至十聲 乘我願力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2若我成佛 十方眾生 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 在世成佛 當知本誓 重願不虛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3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

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

力,定得往生。

4深心即是真實信心: 

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

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

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

5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卧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6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

7言「弘願」者,如《大經》說: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8雖說定散兩門之益;

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由此可知,善導大師對釋尊一代教法的總結論是:「雖說定散兩門之益(一代教法);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本願念佛)。」

故「一向專稱」是彌陀本願、釋尊本懷;是佛法精華、佛教結論。

因此,法然上人也以善導大師之「觀經流通釋文」而建立凈土宗,以顯明「散亂凡夫,但稱佛名,則乘佛本願,必生彌陀報土」之宗義。

以此明知:信有極樂,信有彌陀,信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一念,必得往生;如是信受願生而念佛者,則不論何時、何地、何人,無不往生極樂。

亦即「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即是「乘佛願力定得往生」,即是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本願)之宗旨,簡表如下:

本尊—南無阿彌陀佛—

目的—願生極樂世界 —信而行之

方法—專稱彌陀佛名—

法然上人是大勢至菩薩所應化,目的在於開創凈土宗,若不別開凈土宗,而永遠依附在其它宗派之下作為寓宗或兼宗,則凈土之教理被混淆,宗旨不明,方針不知;欲修凈土之人,不免多歧亡途,雜信雜修,甚或求渡無津,望洋興嘆。然若建立凈土宗,則凈土之教行信證:亦即目標與方法,暸如指掌,朗然不紊;不致誤導方向,如盲走迷。

法然上人常向人講的一句話便是《觀經》<流通分>之文:「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並說:「聞名不信如不聞,信而不稱如不信,唯應常稱彌陀名。」

此《觀經》<流通分>之文是整部《觀經》的核心、骨髓、結晶,是凈教的宗旨、方針、目足,是十六觀的千里來龍在此結穴。《觀經》一部的千開萬闔,在於誘引群機進入「一向專稱」的一行;彌陀本願、釋尊本懷在此。然而古今諸師未徹佛意,無擇法眼,故於此經文昧而不知,盲而未見,以致解釋此經,千解萬釋,皆誤佛意,未中正鵠。獨有傳承曇鸞祖師之正脈,世稱彌陀化身的善導大師釋此《觀經》,闡明彌陀本願正意,彰顯釋尊出世本懷。大師解釋此經文說:「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真是一語萬鈞,凈宗宗義,如撥雲見月,朗然獨照;似華落蓮成,不帶方便。勢至菩薩示現的法然上人深具宗眼、擇法眼,故能依此一語而建立凈宗宗義。

誦《觀經》之人何其多,獨有善導大師知佛正意;讀《觀經疏》之人亦不少,獨有法然上人依之開宗。佛法無多子,迷在永劫,悟在剎那。釋尊拈花,迦葉微笑;彌陀之心,勢至知之。所謂「聖人能知聖,凡夫不知聖」。

法然上人的所有撰述,既然不另外主張新義,而完全在於闡釋善導大師的凈土宗義,則凡欲了解善導大師之凈土精髓者,若虛心細讀《選擇本願念佛集》,及此《法然上人文鈔》,便是一個快捷方式的方法。

凈土法門以善導大師之彌陀本願思想最為純正,而忠誠虔敬專一無二的傳此思想,加以純粹不雜、簡明精要、踏實穩健的開展,令人如日朗照、心開意解、歡喜信受的奉行者,即是法然上人。

故其《選擇本願念佛集》及此《法然上人文鈔》,是凈土教理的精華,他力行人的龜鏡;篇篇直指彌陀肝心,句句顯露救度本懷。

是本願的骨髓,信心的腑臟,念佛的咽喉,往生的目足。

亦是三界暗室的明燈,六道苦海的慈航;飢者的佳肴,貧者的寶珠;歧路的指標,浪者的歸宿。

恐懼的人有福了,此鈔能夠給予大安心;

空虛的人有福了,此鈔能夠給予大滿足。

濁世惡機:欲於今生往生,直入報土,速證佛道,不可不閱。

末代愚人:欲於現在斷疑,徹底安心,永除恐懼,不可不讀。

此《鈔》蘊含無盡法藏,取之不竭,讀之不厭;其味無窮,常看常新;佛恩橫流,法喜四溢。

此《鈔》是彌陀真意,釋尊本懷,諸佛護念之書,有緣得之,宜珍重恭敬,信受奉行。

又,善導大師與法然上人,同是彌陀勢至應化,同是現生證入三昧,同是才學智慧高邁,同以彌陀本願為根源,故其凈土思想,是凈宗正脈、凈宗標準。若後之學者、善知識,或任何人,其著書立論,與此二祖相背,則棄而不依;因為此之學者、善知識等,仍是凡夫,未證三昧,智行未具,其所言論,若不全依祖師(善導、法然),則難免所謂「別解別行」,而別立新義,是故不可依循。

又,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等「五部九卷」的凈宗寶典,於唐武宗滅法浩劫後,不幸全部失傳於中國,然而卻原封保存於東瀛。但,若無法然上人慧眼見真,特別依之開宗立教闡釋弘傳,則不只寶典埋沒,乏人問津,吾人今日亦不能得蒙彌陀救度;是故,法然上人之恩,不可言喻!

 

凈宗根源之第十八願(本願),彌陀示現的善導大師有很簡明扼要的解釋,此解釋是原則、標準,依此釋,信解之,實踐之,列表於後。

第十八願之文: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善導大師於《觀念法門》解釋云:

若我成佛 十方眾生 願生我國 稱我名字

下至十聲 乘我願力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又於《往生禮讚》解釋云:

若我成佛 十方眾生 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 在世成佛 當知本誓 重願不虛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第十八願 《觀念法門》第十八願 《往生禮讚》

設我得佛——若我成佛設我得佛——若我成佛

十方眾生——十方眾生十方眾生——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願生我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稱我名號

—稱我名字乃至十念——下至十聲

乃至十念—下至十聲若不生者——若不生者

—乘我願力不取正覺——不取正覺

若不生者——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不取正覺

故知:願生極樂,專稱佛名,即是乘佛願力,必得往生。

故凈宗宗旨即是「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應信而行之。

佛歷二五四五年六月      釋慧凈 謹識


推薦閱讀:

譯者沒有告訴你的那些事 | 詩歌島2015
婚戀與占星 By Sepharial 翻譯者葡萄園的女巫
9位譯者論他們對翻譯的熱愛
本經譯者其人其事

TAG:人文 | 編譯 | 譯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