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也談「挫折商」

也談「挫折商」

  □申霞艷

  一天,在Q上和一群媽媽閑聊,一個在國外的朋友突然談到AQ,我一點也不懂,追問,原來是指AdversityQuotient,也叫逆商、挫折商。逆商高的人在面對困難時往往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毅力,鍥而不捨地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立體的人;相反,那些逆商低的人則常常畏畏縮縮、半途而廢,最終一敗塗地。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事業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這三個因素。在智商(IQ)和情商(EQ)都跟別人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挫折商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挫折商雖然聽起來很時髦,但並不是什麼特別新穎的事物,我們有句老話叫「失敗是成功之母」,就已經充分地考慮到挫折商所起的作用。我還記得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為了發現電燈用的材料而做了5000多次實驗,別人問及他經過這麼多次失敗的感受,他糾正說:我並沒有失敗,我成功地發現了5000多種材料不適合用於電燈。我以為這裡邊就包含著很高的挫折商,當然也含有智商和情商,甚至三者處於一種膠著狀態。

  可是回到中國的現實,我就不能不疑惑起來。

  IQ大家知道,應該不是靠培養出來的,除了愛因斯坦這樣的人之外,我等芸芸大眾IQ都差不太多,高那麼三兩個點並不重要,用五六個點的努力就可以彌補。所以,我們拚命灌輸給孩子知識對IQ來說是徒勞和枉然的。

  相反,EQ是可以培養卻被我們有意忽略的。感情是變動不居的事物,受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我們在工作過程中一個電話就可能導致心情從一極走向另一極,更不用說孩子了。可是在EQ的培養上,我看到的父母大多在起反作用。我們自己喜歡自由,喜歡開心,喜歡和三五知己在一起。可是輪到教育和管理孩子時,我們卻喜歡建立權威,經常使用高壓專制甚至威脅的手段,這也不準,那也不準。我們總是要孩子聽大人的話,由我們來安排他們的生活。有一次我兒子質問我為什麼總是你管我,總是要我聽你的,我這樣一個擁有博士學位的母親居然回答:因為是我養你!從此以後,這個問題都不準再問了。我一個法律專業的同學也遭遇過這種挑戰,她的回答貌似科學一些,說:因為我是你的監護人,不管好你,我要負法律責任。這話聽起來像模像樣,實則偷換概念,邏輯混淆,什麼是「管好」?成人預設了標準答案才有所謂好壞。

  中國的成人由於工作壓力大,回到家一個個臉色黃中帶黑,時常將冷若冰霜的臉橫眉冷對期待了一整天的孩子,還將自己在工作中積蓄的怒火發泄到孩子身上。這是家常便飯,更有甚者是聽了老師的投訴就對孩子大發雷霆根本不給孩子申辯權;聽到考試分數沒過優秀就「叭———」的一聲耳光上臉了……中國父母又不敢教育孩子「不要臉」,面子觀至今如數遺傳,所以,打人打臉對扭曲自尊的後果是相當可怕的。

  中國父母一直在「都是為你好」的幌子下鉗制孩子心靈的自由。有個周末,我們同學想約幾個大學同學聚會,打了一通電話,母親們全部分布在各大少年宮,父親則要麼在床上睡懶覺要麼在酒桌上應酬。這就是中國式周末。這種變形的、不正常的生活摧殘了孩子們的EQ。人要有飽滿的情緒和積極的心態,必須要讓身體有充分的休息、心靈有足夠的發獃,保證閑暇時間對健全的人格是十分必要的。

  挫折商不是什麼新玩意,說白了就是要求我們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失敗。很簡單,如果在做一個選擇之前我們充分考慮了各種因素,並對種種情況考慮好應對的措施,就會很容易承受。而我們根本就不允許孩子失敗,假裝世界上根本沒有挫折這回事,我很難想像他們有高的AQ迎接挑戰和冒險。


推薦閱讀:

你最潦倒的時候是怎麼度過的?
學生該如何面對挫折?
你最難的時候,是怎麼挺過來的?
人總會遇到挫折,經歷失敗

TAG: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