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皈依"、"發心"、"灌頂" 三入門

【轉】藏傳佛教"皈依"、"發心"、"灌頂" 三入門2012-01-20 11:58轉載自 虛空藏真如行最終編輯 虛空藏真如行

藏傳佛教稱"皈依"、"發心"、"灌頂"為"三入門",其中

1 "皈依"是入佛門,

2 "發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門,

3 "灌頂"是入密教之門。

這三重教義就像內外三層城,最外的一道城牆是佛教和非佛教的分界線,第二道城牆是大乘教與小乘教的分界線,第三道城牆也就是最裡邊的城牆,是密教和顯教的分界線。每一層城只有一個門,別無旁門、"後門"。第一道門是佛教之門,要想進入佛教,必須從這道門進去,這道門就是:皈依三寶;進入佛城後,不想停留在小乘的境界,想進入大乘菩薩境,就要進入第二道門,即"發心門";再想進入不可思議、無比神聖的密教境界,就進第三道門,即"灌頂門"。這三道門的關係是:要想進第二道門(大乘門),首先必須進入第一道門(佛教門);要想進入第三道門(密法門),必須先進入第一和第二道門。從這個道理可以懂得,灌頂和發心門的進入必須依靠"皈依門",因此說"皈依"是門中之門,法中之大法。修密法,首先要修皈依法和菩提心法,這一點必不可少,這也是門門相關、法法相連的原因。凡正宗佛教密法的每一個觀修儀軌,開頭都規定"皈依"、"發心",這不僅僅是一種密法儀軌的程序,而是有它深刻的道理。

彌勒菩薩在《現觀莊嚴論》和《寶性論》、《莊嚴經論》中詳細闡明:眾生本具光明心,即佛性種子,從潛藏狀態到顯現、醒悟需要有適當的條件,就象深深埋藏在地下的植物種子如果沒有一定的濕度和溫度就不會發芽一樣。佛性種醒悟發芽的主要條件有四個:

第一要有佛法的環境。如果沒有佛法存在,聽不到佛法,沒有學佛法的客觀條件,佛性種子就不會發芽。

第二要有指引善道的大乘師,若無具備佛法知識、德才兼備的導師,就無從受到佛法的教育。在這個意義上來講,師恩大於佛恩。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論》中,把"拜師"當作得道的根本,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由於密法比顯法更重視師教和傳承,視師為"三寶"的總代表,是可見、可聞、可以感受到的現世的三寶,所以,在皈依法中首先提到"皈依上師"。有些人不懂得"上師是三寶"的道理,說什麼"藏傳佛教有四寶",這是十分可笑的。

第三,本人要有善良的願望,若本人沒有善良的願望,好比卵石在水中浸泡千萬年石心也不會變得濕潤柔軟一樣,雖在佛法中浸泡,也無法使他變得聰明善良。因此內因很重要的。

第四要有佛性種子發芽成長的"福田"營養。"福田"是指"積德行善",這積德行善就如佛種發芽、成長的"肥料",若缺乏這福田肥料,佛性的萌芽和禾苗就像缺乏營養的嬰兒一樣,其生理和智力的發育會受到嚴重影響,變成先天和後天不足的"弱智"或者"畸形兒"。

現在雖然學佛的人多,但重視種福田的人很少,這也是學佛不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以上佛種發芽成長的四個必備條件中,第一條佛法環境屬於前生的修行積累,其餘(親師、發願、行善)三條都包括在"皈依、發心"二法中。因此,《佛性論》指出"皈依三寶"是佛種萌芽的首要條件。

其他更多有關皈依的文章

1:皈依法觀修要義

2:三寶皈依法

3:三寶的名詞解釋

4:僧寶 淺談

5:法寶 淺談

6:藏傳佛教"皈依"、"發心"、"灌頂" 三入門

7:佛寶解說

8:三寶原理

9:【轉】僅如是自行皈依,命終即生兜率陀天。受五欲樂(未皈依者可如是自行皈依)

推薦閱讀:

藏傳佛教五大本尊
藏傳佛教四大派別的精神領袖
普賢菩薩坐騎「六牙白象」代表什麼 ?
唐卡之王 高清圖解:明永樂御制 紅閻摩敵刺繡唐卡
你知道什麼是灌頂嗎?一般信眾到處朝聖和接受灌頂能不能成就?

TAG:佛教 | 藏傳佛教 | 皈依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