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整個王朝欺負的弱女子,連正史都要為她喊冤,大明第一廢后
宣宗皇后孫氏
永樂十五年,朱棣為他心愛的皇太孫選了一妃一嬪,皇太孫妃胡氏,濟寧人;嬪孫氏,鄒平人。
問題在於,兩下相較,論德,胡氏莊重賢淑,論貌,孫氏更勝一籌。孫姑娘不僅容貌美麗,而且工於心計,在後宮爭寵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此時的太子妃張氏把一切看在眼裡,她不喜歡孫氏的精明占強,反而對胡氏的寬讓容忍更加讚賞,處處加以維護,孫氏遂不得不暫緩圖之。
明成祖死後,仁宗朱高熾登基,孫氏由皇太孫的寵嬪變成了皇太子的寵嬪,不免心氣更盛。沒過多久,明仁宗駕崩,皇太子登基,這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十分寵愛孫氏,一直都想廢掉胡氏,改立孫氏為皇后,然而,胡氏並無過錯,太后張氏處處維護皇后,皇帝也沒有辦法。
不久,皇帝向太后提出一個建議,胡氏和孫氏都是皇爺爺為我挑選的妃嬪,如今一個是皇后,一個是貴妃,皇后有冊立的金冊,也有專用的金印,可是貴妃只有金冊,沒有金印。這樣不好,不如給貴妃一顆金印。
太后張氏心中如明鏡一般,她當然知道這是孫氏不安於位,試探她口風的招數。不過,太后也不是好對付的,她回手就是一招「以退為進」。太后告訴皇帝:原本按照祖宗定下的規矩,貴妃有冊無寶,這不應該隨意討論。不過貴妃和皇后都是你皇祖挑選一併選入的,也可以不拘格局,稍示優異。就給貴婦一顆金印吧。不過,此事到此為止,貴妃不能與皇后相比,皇后無論是在門第上還是在德行上都是極高的,她的位子也是你皇祖慎重選定的,豈能輕視!
明宣宗朱瞻基
這一招打得簡直太溜了,朱瞻基被堵得啞口無言。回去之後,他召集身邊最得寵的四個太監想辦法,這些人干這種陰謀詭計實在是小菜一碟,不過也算玩的比較大,他們居然能夠讓多年不育的孫貴妃生了個兒子,這種通天的事情都能夠被他們干成,簡直令人大跌眼鏡,不過再緊的籬笆也會透風,他們乾的事情很多人心中有數,只是不說而已,到了後來編《明史》的時候,乾脆抖落清楚了:「......(孫貴妃)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
皇后沒有生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七出之條,這是個大頭,貴妃本來也沒有生育,不過被皇帝和太監們串通起來大演了一出狸貓換太子的好戲,這下連張太后也無語了。
貴妃誕下皇子,宮中的陰謀開始向外廷擴大,被一向認為賢相的大學士楊士奇和楊榮也配合皇帝,煽動廢掉胡氏,另立孫氏為皇后。作為大臣而言,不規勸皇帝守規矩,反而助紂為虐,諂媚迎合,這也算是楊士奇和楊榮一生的污點了,二楊帶頭,其他百官一看形勢,誰不迎合,內外一詞,就把如山的壓力壓向了一向遵規守矩,與世無爭的胡皇后了。
胡皇后是個很聰明的女人,她知道自己要保全生命,只有作出犧牲,於是主動站出來上表陳情,說自己多年未能為皇上生下一兒半女,情願辭去皇后之位。胡皇后的表章一上,孫皇后馬上也上了表章,說皇后身體有病,病好了自然會有皇子,我怎麼敢後來居上。《英宗實錄》把這一幕鬧劇描寫的相當感人,兩個人相互謙讓,三推三讓,還下不了地,真是讓旁觀者感動落淚啊。
最後,自然是孫氏如願以償,登上了皇后的寶座。被逼下台的胡皇后,被皇帝封為靜慈仙師,要她好好潛修靜養,張太后看在眼裡,痛在心上,為了大局,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糊塗混過罷了。不過,此後,張太后常常將廢皇后胡氏帶在身邊,保護她,安慰她。但凡有內廷家宴,擺放位置的時候,張太后總是要把胡氏的位置安排到孫皇后之前,孫皇后覺得鬱悶的不得了,可是也沒有辦法。
不管怎麼說,明宣宗也清楚自己做的事情有欠光明磊落,於是經常為自己辯解,說廢皇后是因為自己年幼不懂事,不過這個理由又騙得了誰呢?《明史》也毫不吝嗇為胡皇后鳴冤:「後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這句話確實比較公道。
明宣宗御筆《武侯高卧圖》
推薦閱讀:
※被取笑、欺負時如何應對?
※貓敢欺負一條毒蛇,卻被兩條毒蛇反欺負?
※為什麼你的小夥伴都在欺負你——什麼才是真正的尊重
※怕孩子受欺負和吃虧?那得教孩子學會如何「爭」與「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