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藝嘉:在加勒比生活三年,終於明白《百年孤獨》里的性亂多麼「正常」了

(來源:總編輯茶館 作者:洛藝嘉)

只戀愛,不結婚

在加勒比地區旅居了3年多,我終於明白了《百年孤獨》里為什麼遍布私生子,混亂甚至亂倫的情慾。

我學新聞,記者出身,擅長與人打交道。我和勒奈認識不久,問她能否去她的家裡看看。她同意了。

做家政出身的她,家裡收拾得非常整潔。雖然招待我的午餐,只有一片麵包和幾片煎香蕉。

她是四歲從聖文森特來巴貝多的,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誰。跟媽媽也鬧矛盾了,從來不去媽媽家。「如果見面了,會打招呼的。」

巴貝多的物價非常貴。一個西紅柿摺合人民幣10元。家境好的學生,能上私立學校。普通人家的就上公立學校。公立學校是義務教育,真正的不收錢,吃飯都基本免費,一周只收一塊錢。

但公立學校,老師對學生就不怎麼管。一個7歲的中國女孩,還不能把26個英文字母全部弄會。

加勒比的單親媽媽

不像我們六七歲開始上小學。這裡的孩子三四歲就可以上學,從學校的lower 1(相當於中國的學前班。他們所說的學前班,相當於中國的幼兒園)開始讀起。「他們性早熟。一個五六歲女孩,撅著屁股,讓男孩從後面那樣。所以孩子一定得給他們好環境,私立學校雖然貴,但值得。」這是這裡中國人的普遍看法。持巴貝多本國護照的孩子上私立學校一學期1585元(一塊錢相當於人民幣3塊)。持加勒比地區護照的稍貴。持英聯邦護照的再貴點。持其他國家護照的最貴,2300塊(學費逐年遞增一些)。私立學校有幾所,費用相差不過幾十巴幣。

窮人家,買不起文具,都是租。一學期75塊。不過損壞了,要賠。有次勒奈的女兒賠了三本書,90塊。她自己打傘,沒淋濕;書卻濕了。勒奈打了她一頓。

我第一次去她家的那天,勒奈的女兒安靜地看電視,也不和我招呼。勒奈也不管她,不像我們的父母要孩子和客人招呼。勒奈的大兒子倒很熱情。她丈夫也很溫和。她還有兩個孩子,一個上小學,一個在幼兒園。

她做家政服務,收入基本有保障。她的丈夫卻是打零工,收入時有時無。有天,她丈夫把200塊錢弄丟了。她在電話里大吵,我這才知道,我以為的她的丈夫,原來是她男朋友。

禍不單行,她女兒也病了。「脖子要動手術。過一陣去加拿大。」

「去加拿大?那得多貴?」我問。

「她爸出手術費,來回機票。」原來,這女兒不是家裡那男人的,是勒奈和另外一個男人A生的。我見過的兒子,是勒奈和另外一個男人B生的。上小學的孩子是她男友和另外一個女人生的。只有4歲的兒子,是和男友生的。

勒奈和男友還是很恩愛的,他們不結婚,是因為結婚很貴。結不起。

在加勒比,很多人結不起婚

在中國,性和婚姻是一體的(情況也正慢慢變化),但加勒比的黑人,沿襲了黑非洲的傳統。在他們,性和婚姻,基本上沒什麼關聯。他們的婚姻需要物質保障,沒有(彩禮,禮服,婚禮的費用等),有的同居半輩子都不結婚。而同時,他們不壓抑身體的需求。社會對這方面也非常包容。

在瓜德魯普,我認識個工人,他每周三天開車上班,兩天不開車乘公共汽車。開始,我以為他是跟別人分享一輛車,三天歸他開,兩天歸別人開。結果,他是一周,5天住他媽媽家,兩天住他爸爸家。每天回家前還得想一下:我今天住哪?

在多米尼加,我認識一個計程車司機,讓我覺得很奇葩。他給我留的手機號碼,怎麼也打不通。我便給他家打電話。一個女人接的,說:「他不在。」我打了三次,他都不在。我怕女人誤會,說:「你是他太太吧?我是他的客人。」女人笑了:「我不是他太太。你是誰,我也不管。」我說:「他通常回來很晚吧?你能給我帶個話兒嗎?我明天早上想去哥倫布紀念館,你問他能去嗎?」女人接下來的話說得我愣了:「他離開這裡都半年了。」那他給我這個號碼?腦子沒有問題吧?

Lily是我認識的百貨店老闆娘。我沒事經常在她的商店裡泡。有天,一個黑女人帶了三個孩子來,只給其中一個買了禮物,另外兩個沒給買。我在國外呆了十幾年,早把中國人的委婉含蓄扔了,說話很直接:「這兩個孩子不是你的?」

「是啊,都是我生的。」

「你對孩子應該平等啊。」好事的我說。

那女人白了我一眼:「他爸爸給錢了,我就給他買禮物。那兩個,爸爸沒給錢,我自然不給他們買。」原來,這三個孩子,三個爸。

「其實,你看他們的膚色,就能看出來。」Lily告訴我。三個孩子,真是顏色差得很多。

她店裡有個店員,因故被辭退了。後來聖誕期間,人手不夠,Lily打電話讓她過來談談。她說:「別說那麼多。你到底讓我上班還是不讓?你決定了,我好朝鄰居借1塊5坐公車過去。」三個孩子在家,她竟然連1塊5都沒有?!這日子你能想像嗎?三個孩子,三個父親,都跑了。聽說女人懷孕,這裡很多男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跑。


推薦閱讀:

魔幻與現實的交響《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搜狗百科
馬爾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永存——各國沉痛悼念世界文學巨匠馬爾克斯

TAG:生活 | 孤獨 | 百年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