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不焦慮
即便是在四季不分明的廣州,只要有足夠的用心,還是能真切地感受到時序的變化的。家裡有個小院子,好幾十種植物,每天都會打照面,時間長了,會覺得樹木一棵一棵,都有自己獨特的「臉」,隨四季而變化,它們的「心情」如何,也不難把握與了解,因為它們自己會說「我想喝水」,「今天好熱啊」,「快到冬天了」, 一派隨遇而安的模樣。風來了,張開枝葉去抖擻,雨來了,伸展樹榦去迎接;它們不比較,不焦慮,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自由自在輕鬆自然怡然自得地生存著。單看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藝術家和普通人對天地萬物的畢恭畢敬,古代人類遠遠勝於現代人類。確實,現代人幾乎都已經忘了和自然共存共榮的道理,誤以為人類是萬物等等,殊不知,人類充其量只不過是大自然生命體的一種、一群。世界上還有更多生命體,它們是山川草木、花鳥風月、蟲魚鳥獸,它們和我們一樣,都是「生命」啊,只不過它們「活」在自然中,而我們越來越活在了鋪天蓋地的人造物中間,喪失野趣、喪失自由、自發的生存感受,大都為圈養或生存,淺表性生存,乃至「被生存」。異化隨處可見,「生存之逼仄」自然衍生出因貧乏焦躁所造成的種種困境,包括遊戲玩耍在內的很多精神價值都失去參照了,總有許多人酷似流水線上的複製品,貧乏焦躁焦慮之惡性循環也就不可避免。因此啊,要追求幸福,先從不焦慮焦躁做起吧。幸福常常是朦朧的,很有節制地向我們噴洒甘霖,她披著本色的外衣,親切溫暖地包裹起我們。但這要我們有一顆安寧平靜的心才能感受得到和把握得住。當我們天天忙碌,只為著攫取與攀比,當日子天天飛馳,卻記不起年少時曾經為之激動的理想現在在哪裡,我們如何能知道幸福往往觸手可及?沒有能見度的時候,才發現人很容易不安,不安之中又焉能不焦慮,一焦慮,幸福感何處去尋覓?我們習慣了追求高遠的目標,也容易狂妄自大。一簞食、一瓢飲,亦不改其樂也,本是一種理想的人生,但回應者稀。膏沃肥甘,出車吃魚,如此驕奢,罕能抗拒。而且,即便是單純的物慾也已經遮蔽得太多,甚至包括這物慾本身。遮蔽曠日持久,單純的物慾導致物慾本身的單調乏味,縱使得到了,收穫的世界那般聲嘶力竭的煩囂,而不易滌人心肺,深愜人心的幸福快樂。其實,「喜悅來自於萬物我心與它們和同」,用佛教的謁義來說是「眾生平等」,基督教的說法是「和光同塵」,都很質樸、簡凈,但平常之中的點塵不驚間,已曲盡其妙了,人類必須與萬物和諧共存,生命才可能充滿喜悅,才不會感到孤獨與焦慮。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的幸福感受都可能不一樣,但獲得幸福的前提和基礎都是不要焦慮,不要患得患失,才能體會不常而至或不時而至的喜樂平安。讓世界去喧擾世故吧,以一顆清凈之心、安詳之心,和幸福來一場又一場的「會心當處即是,泉水在山乃清」(弘一法師)的生活之約,這樣的人生才是值得歡喜讚歎的。(鍾曉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