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老居士開示往生極樂的條件
06-13
1、黃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於美國華府佛教會講演片段:不具正信,不能往生。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有信有願當然會持名,具足資糧當然就可以往生了。反之,你就是念佛念得很好,但是你信願不具足,那就是不行,所以全憑信願之有無。所以信願重要,這是往生的關鍵。不具正信的話,你雖然念怫,不能往生,來生就會生到富貴人家,生到富貴家裡就會造惡,造惡以後,再下一生就要入地獄。這個話很讓我們震動。所以你修行不徹底,跟那個十惡不赦的惡人的結果,只是差一步。作惡的人的結果,這一生完了之後馬上入地獄。我們沒有作惡,我們也念佛,但是沒有解決問題,我們來生富貴,富貴之後就要作惡,作惡之後,死了入地獄。作惡的人比我們先到一步,念佛不徹底的人後到一步,晚到一步,入地獄是同樣的。結果很懸殊了,所以這個正信非常重要。 2、答居士問: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也就是說,一個人能否往生極樂,全看他有沒有信和願,如都有,那就能去,不管他念佛的水平和脾氣的大小(當然,臨終時正發脾氣,則不能往生)。反之脾氣很好,念佛也好,但信願不足則去不成。所以您當前應多讀《凈土資糧》來增進自己的信願。至於您的脾氣,只要您是在剋制,而不是放縱,發了就好好懺悔,一心念佛,仍是可以往生的。您問臨終時是否有魔怪變成佛形來誘騙?蕅益大師說,臨終時不是魔擾時。也即是說,臨終時沒有魔擾,見佛即是見佛。總之您只要在臨終時把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只要能念就接著念,這便一定往生。 3、黃念祖居士一九八九年講於北京廣濟寺念佛七道場:念佛念得多念得少,念得有妄想沒妄想,那不是往生的關鍵。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深信切願,所以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願:「欣慕極樂,厭離娑婆」。看來這事很容易,實際並不容易。尤其是「厭離娑婆」這四個字很不容易。多少修行人還在爭名啊,爭利啊。這個名利不都是娑婆世界的東西嗎?還不是在留戀嗎?總想生活改善一些,生活不更是娑婆世界的東西嗎?兒女呀,夫婦這些感情,唯恐自己的對方對自己的愛不真啊,計較我對你很真,你對我不真,很傷心!這些感情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都是男人。這些東西正是娑婆世界的纏縛,就是這些東西使得本來是佛的你,墮落成今天這個樣子。所以要真正的厭離,對於這一切都不留戀。不是說都要出家,許多出家人他身出家而心在家,他又爭佛教中的地位與名聞,他又有新的關係,有和他相親的,又有相疏的,不知不覺形成幫派,團結一派打擊別人。出家而在家,還是留戀娑婆。居士們最好是在家出家。先從淡開始,漸漸發展到真實厭離,毫無留戀。信心堅定,欣願極樂,老實持名,三資糧就圓滿了,這是小本《阿彌陀經》的宗要。 4、蓮宗妙諦--凈語三則--黃念祖老居士:心中只管念佛,一句聖號朗朗現前,既無掛礙又不顛倒,所以寂然心安。可見安閑兩字十分重要。相反若有急躁情緒,想見佛見光,想有瑞相,這樣去念,念出毛病來了。並不是念佛念出毛病來了,是你那個急躁情緒出的毛病。我們很安閑,為什麼能安閑?信心哪!有信心你就很安。有人說我怎麼還念不好,還有妄想,還有什麼什麼,就往生無分了。這是他自定的規章,不是佛的意思。蕅益大師講得好:「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你有沒有深的信心,你是不是真的發願,真的不留戀這個娑婆世界,欣慕極樂願求往生呀?實際上很多人還是留戀,盡量想多活幾年呀,聽說那裡有點氣功,自己馬上想去練一練呀。想長生不老,正是留戀這個世界。所以欣慕極樂,要發大願。 這多劫以來曾做過自己親眷的一切眾生都在苦海中等待我去救度。但我怎麼才能度眾生呀,我還是在苦海中掙扎的一個人,當下毫無能力救度別人,只有往生之後,乘佛的加持力,我就有神通智慧來救度亟待我救度的這一切有親的人。是這樣的心情,這樣的大願力呀!有信有願自然會念,就一定往生。所以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大家想往生的話,大家先在信願上下功夫。六信,我這六信是不是具足了,我這願是不是真切。信願切的話,你決定是往生,你再念的話,心裡就不會急躁而自然安閑了。5、蓮宗妙諦--凈語三則--黃念祖老居士:「只貴願力強,哪怕妄想多」。《彌陀要解》:「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可見願力是前承信念,後導妙行的關鍵。又云:「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凈土指南。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又曰:「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這就是說,一個修凈的人能否往生,全憑他有無信願。若有深信(六信與正信)切願,不怕平日念佛妄想多,決定往生。相反,縱然念得風吹不入,雨打不濕,若沒有信願,就不能夠往生。往生的條件決定於信願。往生後品位的高低才決定於念佛的水平。可見蕅益大師無上殊勝的開示,正與夏老師這兩句--「只貴願力強,哪怕妄想多」的偈語,是一個鼻孔通氣。夏師還有偈句:「由他妄想紛擾,我隻字句分明。」對於妄想,任其自來自去,自生自滅,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進一步說,於自心外實無妄念,所謂妄念只是自心妄動,如水生波。請問波是什麼?波只是水。可見妄想也正是自心,妄想不斷,只因自心習於散亂,若能老實念去,久久功純,熟處變生,妄念自然不起。 6,二、勸放下萬緣單提一念 您當前的第一件大事,同時也是唯一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萬緣放下,一念單提」。了生脫死,唯此一法。所謂萬緣,不僅柴米油鹽、妻兒子女、富貴榮華、地位聲名、功勛事業、學術文章等等世俗之緣,應舍應放;實則您今日信中,所問之咒名,與所求之聖像等等,總之,亦在萬緣之中。以上對於初修,當然是正事。但對於您八十一高齡,終身習凈之老修行,則應一刀斬斷,一齊放下。萬緣放不下,則此一念決定提不起。往生之關鍵,在於一念。不管你是在家中念,還是在寺中念,所貴者是你的念是否一。您當前迫切之務,就是把一切善緣、善行、善法等等,完全打疊在這一句佛號之中。一切不管,一切不問,心中孤零零地單提這一聲名號。一句念完,又是一句,老老實實,綿綿密密,一直念到佛來接引,一氣念到花開見佛。這樣念,決定往生;這樣修,也即是萬修具備。切不宜頭緒過多,百端並舉,東張西望,顧此失彼。 誦經修法都是好事,但均宜精要,而不應繁多。總以隨時隨地持名為主,其它一切均是助行,不宜喧賓奪主。一切善行,一切工夫,一切境界,總不如老實念佛,念念相繼。7, ①念佛人(指信願持名之人)臨終有瑞相,上品往生者也。 ②念佛人臨終有惡相,決定不能往生者也。 ③念佛人臨終念佛,既無瑞相,亦無惡相,亦皆往生(此乃古德所說)。8,稱名妙法,以佛果德作我因心,故我因心頓顯果德。蕅益大師謂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一念亦得往生。夏師云:「念佛即是自心現。」古云:「一聲佛號一聲心。」蓋信願稱名時,即是當人妙明真心顯現之時,故其功德微妙難思。蓮池大師謂《觀經》臨終十念得生,因念者頓契理一心故,故必得往生也。至於近世念佛者多,而往生者罕睹,皆以信願有缺故。蕅益大師曰:「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得往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凈業者,不可不知也。9,您所問(甲、乙、丙)三問題,試答如下:甲乙兩問都是臨終之事:甲、無人引導,甚至干擾。乙、心臟病發,臨終苦迫。因之畏懼,恐難往生。此二問實際是一個問題。其實皆因對凈宗是他力法門,體會未深。蓋臨終時能正念分明,安詳往生,決非專靠自力。一般凡夫何能有此水平?凈土法門所以能普被三根者,端在彌陀願力加持。行人如能信願持名符佛本願,則彌陀於行人臨終之際,必來接引。如玄奘法師所譯之《阿彌陀經》雲「慈悲加祐,令心不亂」。蓋因彌陀慈悲,以佛威神功德,加持庇祐行人,故此行人臨終之時,才能不亂,正念往生也。平日信願持名,主要靠自力;臨終正念往生,主要靠他力。他力無邊,故不必有所疑懼。如真欲往生,正好現在努力,提高正信,切願求生。蕅益大師(蓮宗九祖)曰:往生與否,全在信願之有無。蓋謂如有信願,即得往生,反之,則不能往生。可見目前首應弄清楚凈宗的道理,深信切願,必得往生,其餘一切,均不必多慮。10,承詢嫂夫人臨終觀何本尊為宜問題。頗瓦法本尊為觀音,嫂夫人平素自修為綠度母,臨時更改困難,故可直接觀自為度母。諦信度母即觀音(實際亦真是觀音)無二無別,決得相應。總之,諾祖開示:「汝能往生與不能往生,只看汝是真願意去與不願意去為斷。」故古云:「但辦肯心,決不相賺。」 更有進者,既承下問,敢不掬誠!行人於臨終緊張關頭,仍能自在修習頗瓦者,恐百中無一,甚至千萬中亦難有多少也。例如宋代蘇東坡居士才智過人,兼擅禪辯,晚歲以凈土為業,臨終又有善友在側。但最後一著,仍只是以手指心,自雲「這裡著力不得」而已。持名尚不能著力,況於臨終時自運明點開頂往生乎!可見臨終一關,非同小可,萬勿掉以輕心。唯當勇猛精進,如救頭燃。養之於平日,方能用之於臨時也。我輩行人,結其求生凈土之勝願,臨終之際,萬緣放下,一心求佛接引,此時但能續念聖號或本尊真言,直到最後剎那,決蒙接引生西。只此最為簡易可靠。由此可見,嫂夫人於臨終之際,只要能提起平素熟念之度母咒(或聖號),即大事了畢矣!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學凈宗想成就需三個特殊條件
※條件格式快速標註各項報價最高(低)價
※忠貞不二是婚姻的最基本條件嗎?
※只要具備15個條件我就嫁給你?
※修持上師瑜珈之必備條件
TAG: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