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的中國四大暴君之一,為何留下了很多千年不改的規定?
說起隋煬帝楊廣,在傳統的儒家史書里,一直把他罵成了夏桀商紂一樣的君主,似乎隋煬帝的一生沒有干一件好事。但大家都明白,傳統的儒家文化是為皇帝服務的,什麼忠君思想簡直不可理喻。現在隨著表象被揭開,真實的隋煬帝越來越清晰,他不是暴政之君,而是過於急迫。
一、修建洛陽城和開通大運河是一個目的
公元589年,隋朝滅掉了南方的陳朝,天下再次統一。但是由於分裂的時間太久,南方那種復國的情緒還是此起彼伏。作為隋朝皇帝,楊廣當然明白這一點。想要穩定南方軍隊,運輸部隊是免不了的。從陸路運輸會面臨各種問題,因此他選擇了開通大運河。有了大運河之後,中原的軍隊可以迅速趕到江南地區,而且江南地區的糧食也可以供應中原地區。當時由於各方面的限制,糧食只能運到中原地區的洛陽,根本無法運往關中的長安。為了更為便利,隋煬帝決定在洛陽再建一座都城。建都洛陽可謂是一石二鳥的辦法,第一可以滿足關中的糧食壓力,第二可以打擊貴族豪強。關隴集團在西北地區的關係盤根錯節,遷都洛陽就等於將它們連根拔起。
修建洛陽城滿足了政治、軍事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開通大運河是促進國家發展和鞏固統一的好辦法。這是楊廣建設國家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就是將運河延伸到北方地區和征伐高句麗。將運河延伸到長城腳下很明顯是為了國防,面對草原民族的襲擾和進攻,只有後方軍需源源不斷,軍隊才有底氣打仗。楊廣先後三次進攻高句麗,這也是後世史學家對其譴責最多的地方,認為楊廣是窮兵黷武。但是楊廣之後的李淵、李世民、李治先後三代皇帝都在進攻高句麗,很明顯楊廣的戰略方向沒有錯。隋唐兩朝之所以要全力進攻高句麗,是因為國家的發展方向是向西移動的。隋唐兩朝的發展戰略是東北守西北攻,不搞定東北的高句麗,中原王朝怎麼能全力向西發展。
二、過分追求速度,忽視了國家機器的承受能力
認真的說,楊廣的計劃非常宏大么都是正確的。但是他忽視了一點,國家機器能否承受這樣的消耗。秦朝就是最好的例子,目標遠大正確,可是任務超過了國家機器的承受能力。隋煬帝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他過分追求速度,希望在自己的手裡就打造出一個繁華的盛世。但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國家經歷了長期的戰亂,剛剛統一不久,無論如何快速發展都是需要時間的。漢朝的發展從劉邦一直到劉徹,整整5代皇帝的建設,才創造出了一個盛世的局面。楊廣有些好大喜功,他既想做漢文帝,又想做漢武帝,按照他的方式國家出事是必然的。建設國家一點也急不得,羅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這個道理放在任何時期都是十分合適的。
在隋朝滅亡以後,唐朝繼續完全執行了楊廣的戰略,不過唐朝皇帝不苛求一代人就能完成。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等等一直到李隆基中期,唐朝一直按著當年隋朝的路子發展,從進攻高句麗到西進行動都一模一樣。但是唐朝人絕對不會這麼形容楊廣,處於後朝肯定黑前朝的原則,唐朝的史官們把楊廣寫成了沒幹一點好事的暴君。否則如何體現他們唐朝皇帝的合法性,這是家天下政權慣用的伎倆。李世民統治時期號稱貞觀之治,可是此時唐朝的經濟總量連隋朝的一半都不到。可惜那些為家天下制度服務的史官們不會這麼寫,哪怕再垃圾的時期也能被吹成盛世(康乾盛世)。很多歷史上臭名遠揚的暴政皇帝,其實他們並不是暴政,而是過分急政。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沉香:傳統文化的氣息
※傳統國術搏擊8式秘技!動態展示教你一招制敵,真正的一學就會
※客廳風水不可輕視 傳統風水中的財位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