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改進型雄風-3反艦導彈一弱點明顯難破航母

資料圖:台軍工引以為傲的雄風III導彈再次亮相台北防務展

改進型「雄風」-3的射程有多遠

  前不久。台灣地區進行了改進型「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試驗。從試驗的相關情況來看,這種所謂的改進型「雄風」3 飛行時間在7分鐘左右,如果以2馬赫的時速來計算,那麼它的射程可以到達400千米,已經屬於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

  「雄風」3是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製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它的技術源於美國LTV公司上世紀70年代的小體積衝壓發動機項目——LARJET,目地就是研製一種超音速衝壓發動機反艦導彈,為此,LAVJET採用了整體式衝壓發動機技術。所謂整體式衝壓發動機,就是將衝壓發動機和固體助推火箭合為一體,同體助推火艦發動機燃料耗盡後,殼體作為衝壓發動機的燃料室,所以減小了導彈的體積和重量。試驗中,ALVRJ實現了2馬赫條件下飛行100千米的目標。但是美國海軍發現,即使採用了整體式衝壓發動機技術,新導彈的重量仍舊很難降到1噸以下。面對於以航母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手段的美國海軍來說,如果讓艦載機掛載這麼重的導彈,不論是起飛還是降落都非常困難,因此美國海軍決定放棄這個項目。不久,無以為繼的IVT公司只好把ALVRJ相關技術賣給了台灣「中科院」,後者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

  按照台灣軍方的說法,「雄風」3、「天弓」3中遠程防空導彈和「雄風」2E對地攻擊巡航導彈並稱為台灣新三彈,而上世紀80年代研製的「天劍」l/2空空導彈、「天弓」l-1/2防空導彈和「雄風」-2亞音速反艦導彈則被稱為老三彈。從台灣軍方公開的「雄風」-3照片和資料來看,其發射重量大約15oo千克,採用中繼慣性制導末段主動雷達制導方式,戰鬥部重200千克左右,速度2馬赫,射程低空120千米左右,高空超過200千米,目前已經裝備台灣海軍「成功」級護衛艦、「錦江」級導彈快艇。

  為了充分發揮「雄風」3的威力,台灣海軍還專門發展了代號為「迅海」的輕型導彈護衛艦。「迅海」艦採用雙體穿浪艦體,噴水推進方式,具備較快的航速,上層建築簡單低矮,呈現多面體結構,隱身性能較好。「迅海」艦的探測系統比較簡單,主要是依靠數據鏈從「大成」系統獲得目標信息,然後發射導彈,而中繼制導系統則由其他平台提供。可以看出,作為台灣地區新一代導彈艦,「迅海」艦主要作為機動的反艦導彈發射平台,執行近岸機動反艦任務。「迅海」艦具備快速、隱蔽性強的特點,可以利用近岸複雜地形作掩護,快速機動到預定地點發射導彈,然後迅速撤離,導彈在背景雜波的掩護下突然發起攻擊,具備較強的攻擊能力。應該說,「迅海」艦如果能夠得到指揮系統的支持,還是有較強攻擊能力的。

  除了建造新型導導彈艦,台灣「中科院」也在持續對「雄風」-3導彈進行改進,以進一步提高其威力。人們可以認為試射400千米射程屬實。不過對於這個數據是在什麼狀態下(比如採用的是什麼彈道、試驗彈的狀態等)取得的還不得而知。

  目前世界上典型的超音速反艦球彈是俄羅斯的3M80 「白蛉」(北約代號SS-N-22〕和3M55 「寶石」(北約代號SS-N-26〕,其發射重量都超過了3噸,彈長8米以上,即便如此,這兩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低空彈道射程也不過120千米,高空彈道射程為250-290千米。那麼,改進型「雄風」-3導彈是依靠什麼技術來達到400千米的射程呢?

  噴氣式飛行器的航程可以根據布列蓋航程公式進行大致的估算。按照這個公式,飛行器的航程=2.3x速度、燃料比耗X全彈升阻比X末段質量、初始段質量之比的對數。從這裡可以看出,限制導彈射程的因素包括導彈的全彈升阻比、速度和發動機耗油率及導彈的載油量,即末段質量和初始段質量之比。

  亞音速導彈由於飛行速度低,因此可以釆用較大的翼展來獲得較大的彈翼面積,從而獲得較大的升力,也就是說,亞音速導彈的升力較大,相應的它的升阻比較高,另外,亞音速反艦導彈飛行速度較低,對發動機的要求相應也低,發動機的油耗也會下降,因此現代高亞音速反艦導彈發射重量不超過800千克,即使採用低空彈道,其射程也可以超過200千米。

  但是超音速導彈要保證以定的航程指標就比較困難,這是因為超音速導彈為了降低阻力,往柱選擇較小的彈翼,而由於彈翼而面積小,升力肯定隨之降低, 全彈升阻比也會下降。一般而言,超奮速反艦導彈的升阻比大約是高亞音速反艦導彈的五分之-一左右。還有就是導彈高速飛行時,發動機需要高速運轉,燃料消粍較大,一般而言,超音速導彈的燃料比耗是亞音速導彈的2倍左右,這樣一來,即使超音速導彈的速度是亞音速導彈的3倍左右,但考慮到其他參數,在同樣條件下,超音速導彈的射程也只相當於亞音速導彈的二分之一左右,舉個例子,重量800千克的「魚叉」 導彈低空射程在150千米左右,而重量接近4000千克的 3M80 「白蛉」的低空射程只有120千米。

資料圖:天弓III型反導導彈

  從布列蓋航程公式可以知道,導彈增大航程主要有以下三種辦法:增加升阻比;提高燃料攜載量;降低燃料的消耗。前面說過,超音速導彈考慮到阻力問題,無法釆用較大的翼展,所以從氣動角度來講, 全彈升阻比無法得到較大提高。不過,導彈的飛行阻力主要來自空氣--空氣密度越大,阻力就越大;空氣越稀薄,阻力就越小。因此,對於超音速巡航導彈來說,如果釆用高空巡航、低空俯衝成掠海攻擊方式的話,其巡航段所受到的空氣阻力就會顯著減小,相應的全彈升阻比也會提高,進而使射程得到增加。根據相關資料,如果一枚超咅速反艦導彈的低空升阻比是0.5的話,那麼在10000米以上高空可以達到1.5, 這樣,在其他參數不變的情況下,射程可以提高2倍以上。例如,俄羅斯將3M80超音速反艦導彈改進成3M80VE時,並沒有對導彈和發動機進行改進,只是修改了飛行控制系統,將此彈道調整為高空巡骯,結果就把射程由120千米提高到了250千米左右。據此,人們看到超音速導彈公開的射程數據一般有兩個:一個 是低中空彈道,一個高空彈道。

  高空彈道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被對方探測。眾所周知,現代艦載防空系統已經發展到相控陣雷達+垂直發射系統,其中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遠,掃描靈活,探測到目標後,可以迅速調轉波束。回頭確認目標,對付高速目標能力強大;而垂直發射系統具備全向攻擊能力,在雷達確認目標後,可以迅速攻擊,反應時 間快,攔截範圍大,典型的現代艦載防空系統如美國的「宙斯盾」,可以實現從搜索目標到識別、跟蹤、攔截等過程的全自動化,在導彈備射狀態下,從探測到目標到發射導彈不超過10秒鐘,即使超音速反艦導彈以2馬赫的速度飛行,「宙斯盾」系統也可以保證對其進行多次攔截。

  還要強調的是,考慮到阻力因素,超音速反艦導彈無法像高亞音速導彈那樣採用隱身外形來提高突防能力,這是因為導彈隱身多釆用複雜曲面或者平面折射雷達電波,這雖然可以提高導彈的隱身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阻力。此外。導彈在高空長時間高速飛行,由於氣動生熱,彈體溫度也非常高,而隨著艦載紅外探測系統的普及,超音速導彈非常容易被對方探測到。所以面對具備較強防空系統的對手時, 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高空彈道實際上是受到很大限制的,只能對付具備對限防空能力的對手。

  既然高空彈道不可行,那麼只有採用低空彈道。 根據布列蓋航空公式,只有曾大導彈發射重量和末端重量的比例(也就是多攜帶燃料)才能增大射程。由於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動機的燃料比耗較大,所以隨著射程的增加,它需要的燃料將急劇增加,最終導致尺寸和重量遠大於亞音速導彈。俄羅斯P-700 「花崗岩」 反艦導彈(北約代號SS-N-19的速度為2馬赫左右,低空彈道射程為400千米,但是其長度高達9米,發射重量更是高達7噸,沒有萬噸級艦船根本就無法容納這個龐然大物,甚至連「基洛夫」級這樣的2萬噸級巡洋艦也無法在中板上安置,只能將其橫放在甲板下面。

  從技術水平上來講,改進型「雄風」-3釆用的衝壓發動機與P-700「花崗岩」的發動機大致相當,都是整體式固體衝壓發動機,因此燃料比耗相差不多;加之台灣「中科院」氣動方面的設計比俄羅斯相關設計局強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可以推測,如果改進型 「雄風」想實現400千米射程的話,它的尺寸和重量應該和P-700差不多,即使改進型「雄風」-3沒有釆用P-700那樣的750千克戰鬥部,它的體積和重量恐怕也不會小到哪裡去。

  那麼,餘下的問題就是台灣海軍、空軍沒有艦艇和飛機能夠搭載這樣的龐然大物。從以前的報道來看,現役「雄風」 -3的發射箱己經比「雄風」-2大得多,佔據了甲板太多的空間,而且較大的重量一度引起「成功」級護衛艦等艦艇的甲板龜裂,重心上移,影響初穩和快速性能。因此很難想像「成功」級這樣的護衛艦能夠配備5?7噸級的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至於「迅海」艦這樣的千噸級輕型艦艇,要搭載改進型「雄風」-3恐怕更是天方夜譚。可以說,這樣大的導彈只能釆用岸防發射方式,但改進型「雄風」-3加上發射車的總重恐怕在幾十噸左右,同吋寬、0高的尺寸也不會小,而台灣島多山,道路又多橋樑和隧道1,使得改進型「雄風」-3的地面機動性能受到較大的限制,而且發射陣地的面積也較大,很容舄被對方探測和攻擊,因此很難想像台灣地區會去研製這樣一型大型超咅速反艦導彈。還有一個細節也很值得注意,就是台媒報道稱,改進型「雄風」 -3導彈的尺寸只比「雄風」-3略微增加,因此在燃料性能沒有大的改進,以及燃料載量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難以實現射利程的明顯增加。據此筆者推測,所謂謂400千米的射程應該是指改進型「雄風 -3的高空彈道,而非低空彈道。

  實際上,對於反艦導彈來說,制約其射程的囡因素除了自身性能之外,還有目標指示與引導系統,即反艦導彈的打1擊距離受限於指揮引導系統的工作範圍。陸基和艦載對海搜索雷達受限於地球曲率,探測距離通常只有數十千米,而艦載直升機工作高度一股在2000米左右,探測距離在200千米之內,這也是為什麼現代反艦導彈射程到了200千米就不能更多的根本原因、跟據雷達視距公式,如果要探測400干米外的水面目標,雷達天線的高度至少要在9000米左右,這樣的工作高度只有固定翼預警機才能達到。目前台灣地區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的只有E-2K預警機。

  根據相關資料,E-2K工作高度在9000米左右,其機載雷達地平線距離可以達到390千米。由於水面艦艇的速度較低,所以即使E-2K採用機械掃描雷達,也可以滿足導彈的目標數據更新需要,同時也可以提供較高的探測精度和較完備的目標數據,為遠程反艦導彈提供理想的I目標倍息源。一般情況下,預警機釆用大地坐標法通報目標的實際經緯度,但這種通報方法需要機載GPS和目標信息處理設備,以解算目標的實際坐標。另外也可以採用以某個島礁為基點通報目標方位、距離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受限於地理位置,而且其精度也較低。不過,考慮到新型反艦導彈具有很強的目標搜索能力,因此E-2K預警機提供的目標信息完全可以滿足新型反艦導彈攻擊的需耍。

資料圖:台軍最新升級型E-2K鷹眼2000型空中預警機

  然而,戰時海面各種艦船混雜,尤其是還有大量的商船和漁船等,因此對於預警機來說,即使能夠探測到目標,也還需要其他飛機如偵察機、海上巡邏機 進行識別,或者利用電子偵察系統對目標進行探測。即便如此,也不是說預警機就能成為反艦導彈的 主要信息提供#者和指揮引導系統,因為其戰時的主要任務是作為空中指揮引導平台。台灣空軍的E-2K預警機只有3個顯控台,如果用於空戰的精確引導,每個顯控台只能同時引導1?2批目標,這樣每架E-2K最多只能同時引導6批戰鬥機,目前,台灣空軍裝備有6架E-2K預瞀機(2架是新釆購的,4架由E-2T升級而來。按照美軍的說法,如果想24小時保持有一袈預警機在空中,就必須做到有1架飛機在空中執勤,1架在空中或在地面待命,另外有1架在地面作為備份,考慮到飛機故障等因素,這個數量最低應該是4架。如果想做到萬無一失,那麼這個數字最好是6架,即每一個環節都有1架飛機作為備份。這就是台灣空軍裝備6架E-2K預警機的由來),所以戰時將所有E-2K用於空中戰己屬勉強,恐怕沒有多大能力再投入到對海攻擊之中,這在一定程度也限制了改進型「雄風"-3的作戰能力。

  改進型「雄風」-3對抗航母靠譜嗎

  台灣軍方聲稱改進型「雄風」 -3超音速反艦導彈是航母殺手、事實真的如此嗎?顯然不是。

  以解放軍海軍「遼寧」號航母為例,雖然目前尚未形成編隊作戰能力,但它的護航艦艇將能包括052C、052D防空驅逐艦和054A型多用途護衛艦,其中052C驅逐艦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垂直發射的艦空導彈系統,具備了遠、中、近程,高、中、低空防禦能力。據海外媒體介紹,052C驅逐艦配備的有源相控陣 雷達可以探測到300千米以外的目標,可以同時掌控數百批目標。同時攔截16個目標,其艦載的「紅旗」 -9艦空導彈射程超過100千米,採用主動茁雷達末制導,具備很強的對空攔截能力^。而054A護衛艦裝備的垂直發射型「紅旗」-16艦空導彈釆用大弧形彈道,射程30千米左右,可以攔擊線外推到水天線附近。另外,我國的FL-3000N近程防空導彈己經裝備部隊,採用了紅 外成像制導方式,對長時間高速飛行、紅外信號特徵明顯的超咅速導導彈有非常理想的攔截效果。

  現代艦載相拉陣雷達對RCS為1平方米的目標可以提供150千米左右的探測距離,跟蹤距離大約為80千米。現代中遠程艦空導彈飛行速度可以達到4馬赫,但考慮到採用的是固體火箭發動機,在彈道前段就己燃燒完畢,所以在彈道末段只能依靠慣性飛行,這樣其整個射程的平均速度大約是3馬赫。另外,像「紅旗」 -9這樣的遠程艦空導彈射程在100千米以上,即使防空艦艇對超音速反艦導彈的發現距離為150行米,仍舊可以對其進行多次攔截。雖然單次攔截概率可能不高,似是經過多次攔截,其成功概率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對於改進型「雄風」-3導彈來說,即便其高空射程可能達到400千米。攻擊航母編隊也還是力不從心。

  實際上,對於超音速反艦導殫來說,採用髙空彈道的實用性遠不如射程較近的低空彈道。因為艦載相控陣雷達雖然孔徑、功率較大,探測距離較遠,但是天線陣面較重(像美國的AN/SPY-1D1雷達的天線陣面重量超過5噸),以至於無法安裝在桅杆上面,只好整合到上層建築中,因此受限於地球曲率影響,對於掠海目標的探測距離較近。根據相關資料,裝備AN/SPY-1D1雷達的「宙斯盾」艦對於高度5米的掠海導彈只能提供30千米左右的探測距離。而解放軍海軍052C、052D驅逐艦的相控陣雷達天線陣面高度和美國海軍「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差不多,所以探測距離也不會比 宙斯盾」艦高出多少。由於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速度較怏,如果採用低空彈道,就會大大壓縮防空驅逐艦的探測距離、反應時間和攔截次數。

  不過,水面艦艇的雷達雖然對低空目標的視距有限,但航母搭載的預努警機卻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個缺陷。「遼寧」號航母組然無法操作固定翼預警機. 但是能夠搭載卡-31預警直升機。據資料介紹,卡-31在3000-4000米高空巡航時,對水面目標的探測距離可以達到200千米左右。如果在距離航母編隊100千米處執勤,則編隊對水面目標的警戒距離可以達到300千米左右,這已經超過了改進型「雄風」 導彈的低空射程。戰時,即使台灣海軍搭載改進型「雄風」-3的水面艦艇以30節的高速航行,也需要近2個小時的航渡才能到達發射陣位,「遼寧」號航母有充分的時間對其進行攻擊,卡-31機載雷達可在空對面、全對空或組合模式下工作。在組合模式下工作時,天線每分鐘轉動6次,1 次用來觀察海面目標,其餘5次則用來掃描空中目標. 可以指揮空中和水面平台發起攻擊,通過數據鏈將目標跟蹤數撕據傳回戰鬥機和艦隻,在這段時間內,已經可以讓「遼寧」號航母的艦載機對其發起攻擊了。

  除了艦載戰鬥機以外,解放軍海軍還裝備有艦載直升機,可掛載射程15千米的TL-6反艦導彈。而台灣海軍的「迅海」艦裝備的76毫米艦炮對空記最大射程大約是15千米,這就使得解放軍海軍的艦載直升機可在對方射程外發起攻擊。在作戰情況下,如果讓部分艦載直升機配合卡-31在攔擊線附近進行巡邏,那麼一旦發現「迅海」艦,就可以迅速前出,對其進行掃蕩。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英海年就是集中艦載直升機對伊拉克海布小型快艇進行打擊取得了較大的戰果。

  另外,解放軍海軍不052C驅逐艦裝備的遠程反艦導彈射程可達300千米,超過了改進型「雄風」-3的低空射程。可在後者射程之外先發攻擊,這樣一來,即使台灣海軍艦艇裝備有改進型「雄風」-3,恐怕也很難對解放軍海軍「遼寧」號航母編隊形成有效的威脅。

  更重要的是,「遼寧」號航母未來還可能搭載直-8預警直升機,它採用了更為先進的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和二維電掃天線,可以在探測到目標後迅速 調轉波束對其進行確認,或者把主要能量集中在威脅方向,提高雷達的探測距離和數據刷新速率,這樣就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探測到改進型「雄風」-3,並且與防空導彈驅逐艦形成協同交戰系統,由後者發射 「紅旗」-9艦空導彈對改進型「雄風」 -3進行欄截,從而將編隊對低空反艦導彈的攔截距離提高到60千米以上。這段距離屬於反艦導彈的自控段,反艦導彈在這段航線上通常不會做太大負荷的機動,用艦空導彈進行攔截具備較大的成功概率。此外,直-8預警直升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還具有逆合成孔徑雷達模式 (ISAR),可以對海面目標進行細節描給,特別適合對付「迅海」艦這樣的小RCS目標,戰時「迅海」艦可能會釆取混雜在漁船或商船中的戰術,對大陸骯母編隊發起突襲,但直-8預警立升機可通過對海上目標進行精確成像加以識別,從而提 高編隊的防禦能力。

資料圖:台軍錦江艦裝雄風三反艦導彈

  台灣發展改進型「雄風」-3導彈的目的

  既然改進型「雄風」-3反艦導彈的作用並不像台媒吹得那麼強,為什麼台灣軍方還要執意研製呢?筆 者分析,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用改進型「雄風」 -3強 化近岸防禦能力。我們知道,反艦導彈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快,在同樣突防距離留給對方的防禦吋間更少,對方也更難以組織多次防禦。但是,隨著機載預警雷達和對海搜索雷達探測能力的提高,這種優勢在海洋上受到了挑戰。前面說過,為了降低阻力,超音速反艦導彈很難釆用像亞音速導彈那樣的隱身外形, 加上體枳又大,因此只要對方具備空中預警能力和協同交戰能力,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攻擊效能就會大幅度下降。

  不過,如果將超音速反艦導彈用作海岸防禦武器,那麼情況就會大不一樣了。這是因為陸地的雜波遠高海洋背景,即使是平常看起來很平坦的平原地區,雜波也相當於5級左右的海況。超音速反艦導彈在近岸作戰,可以得到複雜地形的掩護,像近岸海岸線、島礁、各種船隻、複雜氣象條件等都會降低對方雷達的探測能力,同時,反艦導彈還|可以利用複雜地形 條件作為掩護,隱蔽發起攻出,進一步提高導彈的攻擊成功概率,而且還可以得到友鄰防空系統的掩護, 提高戰場生存能力。特別是在抗登陸作戰中,兩棲艦 艇速度緩慢,且缺乏防空自衛火力,是超音速岸艦導彈的理想攻擊目標,因此,憑藉超音速反艦導彈,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的岸防部隊也能對發達國家的兩棲登陸部隊造成較大的威脅。越南在釆購的俄制「獵 豹」級護衛艦上配備Kh-35E「天王星」亞音速反艦導彈(北約代號SS-N-25),但是岸艦導彈卻配備「寶石」超音速反艦導彈就是這個原因。

  「雄風」-3的低空彈道大約足150千米,而台灣海峽的最寬處有220千米,所以其現有性能不足以封鎖台灣海峽,而改進型「雄風」-3將低空射程提高到200 千米以後,可以對台灣海峽形成全時火力覆蓋。解放軍海軍兩粞船隊一出港,就會處於改迸型「雄風」-3 的打擊範圍之內。由於兩棲艦艇速度較慢,航渡整個海峽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如何防禦「雄風」-3這樣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就是個嚴峻的問題。而且,改進型「雄風」-3還可以利用沿島道路進行機動部署,形成快速打擊能力,利用「打了就走」的戰術提高攻擊突然性和成功概率。改進型「雄風」-3還可以得到島上部署的「天弓」、「愛國者」之類先進防空導彈的掩護,提高系統的生存能力。在台島東側,利用直升機作為中繼目標探測和制導平台,可將打擊範圍提高到150千米以上,更重要的是,解放軍海軍己經裝備了船塢登陸艦,其上配備有大型氣熱登陸艇,可以運載主戰坦克這樣的重裝備;解放軍海軍未來有可能裝備直升機母艦,可以搭載直-10武裝直升機和大型運輸直升機,可形成「超視距」登陸和垂直登陸能力,因此台軍可用改進型「雄風」-3來迫使解放軍兩棲攻擊編隊遠離海岸線。

  另外,台灣海峽還可能故意讓改進型「雄風」-3 採用高空彈道,一來使「迅海」艦能在解放軍航母編隊的預警線外發射導彈,然後迅速撤退:二來可以與其他作戰裝備(如配備了「魚叉」導彈的F-16戰鬥機)形成混合攻擊編隊,有消息說,台灣海軍已經在 演習中測試過這樣的戰術,目的是使解放軍航母編隊的護航艦艇「要麼抓快漏慢,要麼抓慢漏快」,最終提高整個導彈攻擊編隊的突防概率。

  結語

  「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迅海」艦以及其他武器裝備的研發表明,台灣海軍已經放棄了大艦戰略,轉而全力發展小型、高效的海上作戰力量,說白了就是當年解放軍海軍「空、潛、快」戰略的翻版。

  在大陸經濟技術實力飛速發展的今天,特別是大陸航母編隊即將形成,台灣地區己經沒有與大陸進行大艦對決的本錢,發展大艦的結果就是將本就有限的資源無謂地消耗掉,台灣目前能做的就是所諝的「固守待援」,力求頂過解放軍的第一攻擊波,堅持到外部勢力的介入。所以,新世紀台灣海軍主要發展超音 速反艦導彈和大型隱身導彈艇,肜成固定和機動相結合的岸艦火力,儘可能提高抗登陸能力。在這種戰略思想之下,超音速反艦導彈還是可以發揮較大作叫用的。

  不過,大陸目前面對台灣的優勢是全局性和系統性的,解放軍空軍在數量質量都要優於台灣空軍,特別是大型預警機裝備部隊以後,可以在1000千米處執勤4個小時以上,這意味著即使解放年海軍的航母編隊在台島以東,也可得到預警機的空情信息支援,從而大大提高骯母編隊對空情報信息的掌握能力。與此同時,大陸還在研製遠程空空導彈,使其具備對預警機的打擊能力,可以通過打擊對方預警機,削弱其作戰能力。在戰時,通過綜合使用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等武器對雷達站、指揮控制中心和通信中心進行打擊,進一步降低對方的作戰能力。

  儘管改進型「雄風」-3導彈可以機動作戰,但由於其陸基發射車較大,對道路有較高要求,所以通過打擊其通行道路的關鍵節點(如橋樑、隧道等〉, 就可限制其機動能力或直接予以摧毀。對於殘存的改進型「雄風」導彈發射車,可以通過高分辨遙感衛星進行監控,也可利用國產「翼龍」高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對戰區進行持續的監控。根裾相關資料,「翼龍」高空長航時無人偵察機配備有合成孔徑雷達和光電探測系統,探測距離吋以達到上百千米,可以對目 標進行詳細的識別,尤其適合對付陸基改進型「雄風」-3導彈這樣的機動性目標。無人機探測到目標後,可以迅速召喚戰鬥機逬行攻擊,甚至可以組織直-10武裝直升機對改進型「雄風」-3導彈發射車進行搜索和狙殺。至於大型登陸艦艇,可以考慮配備FL-3000N艦空導彈,另外,還應強化兩棲艦艇的電子對抗能力,例如增加電子干擾或者箔條幹擾系統等,甚至可以考慮為大型登陸艦艇加裝國產WS-33這樣的制導火箭發射系統。從2012年珠海骯展的情況來看,WS-33制導火箭配備有紅外成像導引頭,可以通過數據鏈將目 標信怠傳遞給載艦,這樣,兩粞登陸艦艇就可以直接 打擊陸基改進型「雄風」-3的陣地和雷達探測系統。

  總之,現代戰爭是系統之間的對抗,舉憑兩件所謂的「撒手鐧」武器己無法獲得戰爭的勝利。在大陸綜合實力已佔明顯優勢的情況下,台灣當局「恃武拒統」的道路已經無法走通。(本文原載於《艦載武器》 作者署名:小飛豬)

資料圖: 台軍雄風3導彈攻擊靶船頗具威力,瞬間貫穿船體
推薦閱讀:

中國展出阿爾及利亞訂購的輕護艦 配8枚反艦導彈 
南海魚叉-淺析瀕海戰鬥艦加裝魚叉反艦導彈
盤點|導彈用先進複合材料之樹脂基篇
中國為何從俄羅斯引進大量的反艦導彈?會是哪種型號?
射程200公里黑科技「導彈」,價格「白菜化」,我軍能造上萬枚

TAG:導彈 | 弱點 | 航母 | 深度 | 解析 | 改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