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回歸中華的主流趨勢
2013-11-20 08:56:43
歸檔在我的博文
2007年8月,由林建甫、彭錦鵬發起,50位左右大學教授共同組成「台灣競爭力論壇」,一方面對台灣的今昔進行全方位的把脈,一方面也希望透過嚴謹的學術研究,以及學術交流,為台灣未來找出明確的方向,因此鎖定三大議題進行長期的追蹤和探討,分別是:
一、台灣競爭力今昔比較。
二、台灣如何不被邊緣化。
三、提升台灣競爭力的主流作法。
由此浮現,台灣人的國家與國族認同,不可能不成為這個論壇所關注的焦點。六年後的今天,身為理事長的彭錦鵬在《中時》發表〈多面的「中國人」認同〉,殊值大家重視:
『台灣競爭力論壇在艾普羅民調公司協助下,進行4季有關台灣民眾國族認同的民調,探討國族認同感的多元面向。4次調查中,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比率平均為87.8%。否認自己為「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比例在1成上下,這個結果顯示,台灣民眾的民族認同感高達9成。』
『第一次民調發布時,台灣民眾自認為「是中國人」的比率是61.1%(全年平均57%),這麼高的比例的確引起國內外官方與民間各界相當大的重視和討論。其實,調查題目緊接著就詢問,自認為是中國人的原因,以便做更精確的解讀「中國人」在台灣民眾心目中的含意。』
『自認為是中國人的民眾,絕大多數(平均62.5%)是因為具有同樣血緣和祖先,22.6%是因為「從小教育養成」,另外13.3%是因為「具有同樣文化語言」。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短短1年中,認同為中國人的原因,因為血緣的原因增加10個百分點,而因為教育則減少8個百分點。』
然則,在類似議題的研究上,彭錦鵬不僅未遺漏政大的調查報告,反而提列到該文的第一段。
『台灣民眾的國族認同在台灣民主化後,有明顯轉變。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從1992年開始進行「台灣人/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中國人」的3選項民意調查。2013年6月資料顯示,回答是「台灣人」的佔57.5%,「台灣人又是中國人」36.1%,「中國人」3.6%。其中自認為「台灣人」的比率更是從1992年的17.6%提升到將近6成。』
倘若問及何以兩者民調竟有如此不同之處,彭教授顯然把原因歸納為「台灣民主化」,但有無可能是調查單位所產生的機構效應,例如「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傾向於敏感的政治參與問題,而此一論壇和艾普羅民調公司合作的調查,因為具有學術性,更易得出客觀的科學性調查結果?
話雖如此,論壇成員吳東野先生在解析「87.8%的台灣民眾自認是中華民族」這一調查數據時,表示:
『台灣目前各領域發展的沉淪現象,與兩岸各領域交流如此密切來看,大多數人會良禽擇木而棲。當愈來愈多的台灣人期望分享「中國夢」的榮景,台灣人的民族認同比例難免會逐漸轉變成國族認同,只是過程可能比較漫長,它會隨著兩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政治對話與大陸的政治改革而推進。』
因此,他認為這其實意味現在的台灣人有屈就於政治現實的心態,對於中華民族的認同無寧屬於「原生論」,但卻可能隨著台灣勞動人口的向大陸遷移、傾斜,而跨越至「結構論和建構論的國族認同」。
倘若排除政治影響,單就經濟層面而言,據「國際貨幣基金會」的調查顯示,到了2016年,也就是三年後的大陸GDP將遠遠超越美國,易言之,由這一誘因所產生的工作機會,更會讓為數甚夥的台灣民眾重新回到大陸展開各種尋根行動。
由此可知,當民進黨還在勇於內鬥時,大陸的深化改革卻不斷加速。台灣因分裂而退縮,大陸卻因團結而前進,則事實明擺著,三年後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分子的台灣民眾,只會越來越多。
這是不可改變,亦難以逆轉,無法逆轉的客觀現實。台獨最終必然在兩岸經濟、文化的合作下終至於粉碎。
您可能也喜歡:
什麼是人類文明主流?
主流社會對流行文化缺少應有的敬意
主流意識形態的核心觀念及其傳統哲學基礎
[影評]:「小時代2」讓90後成為電影主流
美國主流媒體上的中國共產黨形象研究
0上一篇<<司法關說案無解?考驗全民智慧
推薦閱讀:
※歡樂頌火熱回歸:小包總才是行走的暖男教科書
※喇叭褲今年回歸了 壓箱底的那條還好沒扔
※回歸「人的文學」
※50歲,女人回歸浪漫
※回歸基礎!想要打好高遠球,你必須知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