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觀念的誤區(二):親子觀誤區

父母的親子觀是指父母對子女和自己相互關係的基本看法。據對一些幼兒父母生育觀的抽樣調查,父母生育兒女是為了:增加樂趣的佔40%,實現自己理想的佔24%,為家庭爭光的佔9%,養兒防老的佔7%,傳宗接代的佔5%,鞏固感情的佔5%,另有10%的父母對此沒有任何考慮。這個調查結果反映,一些父母初始的養育動機是自私和盲目的,這必然導致許多父母持有一些錯誤的親子觀。

1、視子女為父母的私有財產。有父母認為,子女是父母所生,又是父母用心血撫養長大的,因此父母享有對子女的絕對所有權,是自己的私有財產。這種觀點將兒童完全物化,嚴重抹殺了其作為一個人的獨立人格和自主權。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是父母的隸屬品,子女與父母是依附關係,一切應服從父母的安排。因此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受自己主觀願望和心情的影響較大,隨意對兒童施以溺愛或體罰。

2、子女的一切可由父母決定。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終究是孩子,他們在生活閱歷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上總是不及大人。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最好還是由父母替他們決定一切,包括他們的生活、學習乃至今後的發展道路。

3、子女可以替代父母去實現長輩的理想。父母將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這本無可厚非。而問題在於,有為數不少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實現自己未竟的理想。例如,有一位母親從小就熱愛音樂,曾經夢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但由於家庭貧寒,始終不能擁有一架屬於自己的鋼琴。現在,有了一定經濟能力的她不僅給女兒買了鋼琴,還為其聘請了鋼琴教師。她的觀點是:女兒是她生命的延續,自己的遺憾要讓女兒來補全。然而,不知這位母親是否想到,女兒也有自己的夢想,為了彌補母親的遺憾而放棄她自己的夢想,那麼她的遺憾又由誰來彌補呢? 

親子觀誤區的危害:

這種傳統的親子觀,將子女看做家庭的私有財產,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是不平等的,孩子必然同父母的專制產生矛盾,極易形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使教育效果不佳。同時,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的成長患得患失,有一種輸不起的恐懼心理。對子女持專制態度的父母,實施包辦代替的教育方式,強迫孩子做不願意做的事,要求孩子沿父母設計的軌道走路,勢必對孩子控制過多,干涉過多,要求過高,處理方法過激,教育的情緒化嚴重,使孩子喪失了自主能力,遏止了平等意識的發育,弱化了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持這種親子觀教育出來的子女,往往依賴性強,參與意識、競爭意識淡漠,沒有毅力,自信心不足,學習動力弱,受控心理重,心理承受能力差。

推薦閱讀:

失去意識無法簽字的時候,是否表示把生殺大權交給了配偶?
有一對開明的父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與父母搞好關係?
選雙語還是英語幼兒園?一場家庭現狀和父母價值觀的博弈

TAG:教育 | 父母 | 父母教育 | 親子 | 觀念 | 誤區 |